()第388章沒有強大的帝國
但有偉大的靈魂
皇宮是國家的辦公室,不是度印的休閑場所,眾生可以自由進出,在皇宮里,有辯論的大廳,國家,就是眾生說理的地方,讓任何人都可以表達自己的意見,說出自己的不滿與郁悶,發出反對的聲音,政府根據眾生的要求,作出自己的決定。同時,那里也是公務人員講理的地方,大臣小臣討論國家的決策,但一經決定,都必須執行,另外,皇宮也是最高統治者說理的地方,每一個決策,你必須說出其可以執行的理由,決策的前因後果。皇宮更是研究學問的地方,大量的婆羅門這些早期的知識分子在這里交流學問,發表自己的見解,表達自己的觀點,社會的萬事萬物,都可以自由表達,即使如此,政府對南來北往的人,還必須供奉。
婆羅門作為最早的社會教育者,政府的監督者,其使命就是培養眾生的良知,包括政府公務人員的良知。公務員一般都是社會的垃圾,是一群好逸惡勞、夸夸其談、罪孽深重的寄生蟲,他們依靠巧言花語在這個社會上獲得自己的機會,口中淨是仁義道德,心中卻想著男盜女娼他們是一群變態者,是能夠把巴掌大的地方看作是一個巨大的表演舞台,一天到晚淨想著自己表演的項目與節目,他們比一般的百姓,更需要監督與約束,現在,婆羅門承擔了這個責任。
婆羅門的主要工作,就是讓眾生認識到,社會為什麼要有道德標準,社會的道德標準是什麼?道德之內的國法是干什麼的,違反道德與國法是可恥的這就是教育的使命,教育能夠達到這個目標,就已經完成了任務了,至于以後教育又增加了許多技能類使命,與當時的教育本質是不一樣的,但是,無論你教育願意承擔多少責任,如果無法完成自己的基本使命,教育都是失敗的,都是舍本逐末的事情,因為,教育的目的是為了長遠與未來,而不是眼前的利益,十年植樹,百年育人,就是最好的總結。
皇宮的廁所也是黃金打造的,當時,上一紀為社會留下了大量的黃金,但蒙昧狀態的人們,不知道黃金有什麼用處,既不能吃,也不能喝,還不能當武器使用,到處遣散的黃金如同糞土一樣,人們都置之不理,度印就組織追隨者到各地撿拾黃金,這是最早的撿廢品的人,追隨者剛開始都不理解這些爛東西干什麼,當一個金光閃閃的皇宮建成以後,大家都瞠目結舌,原來黃金還有用處的。
皇宮外部,是一條條街道,街道也是用黃金鋪成的,也是大量的倉庫,保有著來自各地的食品,還有準備宰殺的可食用的動物,當時是沒有稅負的,眾生對國家只有出力的義務,對于這里所需要的食物供應,都是眾生自願捐贈的,如果遇到陰雨連綿的日子,眾生無法把糧食運送過來,這些婆羅門只有外出求助于眾生的施舍了,眾生對于國家進行著施舍,眾生把國家視為慈善組織,沒有限制,只要靠大家的覺悟水平。
在皇宮附近,也居住者許多居民,他們是相信了國家的美好,看好國家的未來,自願來為國家做點力所能及的事,他們也接受來自各地眾生的施舍,心安理得地干活與生活,也有大量服工役的各地人員。
最外邊,是一座巨大的城牆,把里邊的皇宮,倉庫與居住區區都包圍著,城牆也是由黃金堆砌而成,上邊點綴著珍珠、瑪瑙、翡翠,在陽光下,熠熠光輝,城池的建設,並不是用于防備什麼,而是為了國家的形象,為了讓更多的人知道什麼叫國家,黃金,提升了眾生對國家的認識,並以此吸引更多的人,成為國家的成員。
印度之所以無法建立起強大的帝國,就在于這里並不是依靠武力統一起來的,而婆羅門階層,對于戰爭行為,一直形成了一個制約作用。在南亞次大路上,度印最早在這里傳播智慧,講述歷史,講授人類五紀,尤其是黃金紀的《摩訶波羅多》,《羅摩的故事》,讓他如醉如痴,他依靠自己的記憶力,能夠講述幾年不重樣。在文化的燻陶下,百姓養成了思考的習慣,他們不會被統治階級的謠言所迷惑。也就是說,這里擁有智慧的眾生不好糊弄。
同時,度印崇尚傳統,來自黃金紀的傳統,把眾生分為四等級,位列等級最高地位的婆羅門,僧侶、教師,即使高高在上的國王、武士、貴族,也僅僅處于社會的第二等級,這樣,統治階級的行為就會受到更多的制約,不敢輕易發動戰爭,一旦發動,前來討伐的各地婆羅門,僅僅吃飯,供奉,施舍,接待,就會折騰得讓國王月兌一層皮,因為,戰爭常常造成傷亡和流離失所,這還不是最重要的,在次大陸的信仰中,幾乎每個人都害怕詛咒,他們相信,任何詛咒,都會變成現實。國王通過冒險的戰爭,非正法獲得的戰果,一旦被詛咒,自己及子孫陷入無窮無盡的萬劫不復的罪惡歷程中,何苦呢?沒有戰爭,就不會有統一的強大國家,百姓雖然少戰爭之苦,但社會的創造能力卻無法有效地統一起來,大型的社會工程,一直無法開展。
這里一直是個歌舞升平的社會,這里的眾生一直優哉游哉,這里一直處于百家爭鳴的狀態,這里成了非物質文化財富最豐富的社會,這里是人類文明的最早誕生地之一,農業也發展起來了,恆河,印度河,把自己的觸角伸向大陸的各個角落,各地因為這兩條大河而隔離,也因為這兩條大河而連接,她們大膽地把上有的稀有需物質裝進體內,輸送到下游,成為終生的父親河、母親河,她們如同枝繁葉茂的大樹,籠罩著自東到西的廣闊土地,生活在這里的眾生,充沛的雨水,源源不斷的河流,廣袤的大地,勤勞而智慧的人們,造成了這里的富足,百姓茶余飯後,不是去發動戰爭,而是靜下心來思考社會與自然,他們既無害人之心,也無須防備他人,他們要思考的問題太多了,認識從哪里來,又要往那里去?在來去之間,有多少故事要演繹?在演繹中,天體星辰如何變化?
這里成就了全世界最幸福的百姓,他們雖然受種姓制度壓制,但受到限制更大的是國王,國王不能夠隨心所欲地役使百姓、發動戰爭,這樣,百姓就一直在休養生息之中,百家爭鳴一直在延續,每個人都以自己的見解表達自己的思想,爭得面紅耳赤,誰也說服不了誰,然後,各自國家,繼續鑽研,企圖以更有力的證據,更嚴密的邏輯分析,去說服對手。其實,對手也沒有閑著,越來越多的人都參與到爭論中,理越講越透,話越說越明,參與的人越來越多,逐漸形成了各自的流派,學說,思想,主義。
他們沒有發動戰爭,卻征服了世界,他們沒有向外輸送武器,因為人需要僅僅智慧就足夠了,在恆河、印度河、兩河、尼羅河流域,在沒有大河奔尼撒半島,亞平半島,安娜托利亞半島,以及克里特島,在底比斯,孟斐斯,巴比倫,耶路撒冷,蘇薩,雅典,都有南亞人開辦的學校。社會的祭祀都來自于南亞,他們位高權重,能夠述說神的狀態,能夠解釋天體的變化,能夠查出人體的疾病,能夠說出人們的前世今生,能夠指導農牧業生產,能夠設計出越呼想象的龐大建築,能夠規劃處水利設施??????他們是萬能的,哪個君王都離不開他們,無論仁慈者還是殘暴者,無論原有者還是新上任者,他們利用智慧,控制著社會的輿論,左右著人們的言行,解釋著萬物的由來。
南亞已是最大的勞動輸出地,他們輸出的是社會的治理者與統治者,他們已經征服了世界。以後,每一個事業有成者,每一個衣錦還鄉者,再把各地的見聞、風土人情、金銀首飾,帶回祖國,讓思想的火花在這里再次踫撞,讓新的智慧再次萌生,讓思想的交融在更廣闊的空間回蕩,讓智慧的跨越時空。
這里的人擁有了最早的姓名,其姓名十分復雜,包括村子的名字、種姓、姓氏、名字,有的還包括成為,如同一個復雜的身份證體系,看到他的姓名,就知道是哪里人,社會地位,家族地位,他們的知識太豐富了,可以應用到生活的各個方面,他們的知識太多了,多到沒處用。因此,婆羅門想盡千方萬計,開發知識的應用渠道,應用的結果,社會到處都講禮節,生育要有生男禮,梳頭要有分發禮,嬰兒誕生要有誕生禮,孩子吃女乃要有初吃禮,孩子起名要有命名禮,外出要有出門禮,剃頭要有剃發禮,裝飾打扮要有穿耳眼禮,即使拜師學藝,還要有學知識禮。
南亞的聰明才智制約了中央集權的實現,四處外出謀取統治地位的南亞人都獲得了至高無上的地位,按照他們的報應學說,外出者在社會治理了謀取不少私利,他們受到了當地人的詛咒,他們理應獲得報應,報應的結果就是這里到處小國林立,直到北部雅利安人的入侵,他們竟然無法組織起有力的反抗,如同秋風掃落葉一樣,國土即被佔領,他們自己無法實現的中央集權,被外族人實現了。
在雅利安人入侵之前,次大陸已經成為人種博物館,有些南亞人像歐洲的白種人,有些南亞人又似非洲的黑種人,有些則是棕褐色的黃種人,他們有的頭發烏黑,有的則呈金黃色,有的身體高大,有的則個子矮小,有的是高鼻梁,有的則塌鼻子,之所以這樣,是由于大量的祭祀、僧侶、學者、教授、統治者,每次衣錦還鄉,都會把各地的奴僕、管家、子民帶回南亞。這些人盡管在來自南亞的統治者嚴重地位不高,但在各自的國度,都是出類拔萃的人才,他們能夠被統治者看中,自有其出任頭地的天賦,他們能夠被帶到南亞,他們自然而然地會根據生命本能的要求,傳宗接代,延續各自的種群。
同時,在歷史上,次大陸曾經與澳大利亞非洲,南極洲連為一體,這就是南大陸,在人類第三紀的時候,創造了輝煌的文明,後來,由于災難,四塊大陸分開,中間出現海洋,次大陸向北移動。次大陸的廣袤大地上,容納保存其它三塊大陸的生命基因,待災難結束,生命活動進入正軌,這些貯存于生命中的各種基因又重新被激活,非洲人,澳大利亞人,蘇門答臘人等特有的基因,在次大陸上依然有條不紊地延續著,傳承著。再加上次大陸一直沒有形成非常強大的集權國家,城邦之間維系著脆弱的平衡,外族人常常入侵這里,從雅利安人入侵開始先後有波斯人、希臘人、安息人、塞種人、大月氏人,蒙古人,英國人進行大規模的入侵並強佔,使這里的居民成了種類繁多的特點。人種的復雜,反而促使了南亞人的包容性更強,他們以自己強大的文化傳承,始終沒有被外來者異化,相反,都被這里同化,雖然人種豐富多彩,他們在這里一直生存下來,都成為這里豐富多彩文化的一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