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8小說荊山,因滿山生長荊條而得名。整個山脈的走勢呈西北-東南向,其西北部山高谷深,巍峨陡峭;東南部山低谷淺,坡度略緩,稍加開闊。
但南北兩軍交戰的地點並不在東南山脈,而是在北部山脈的一處小峰,高四百多丈(12oo米),北面為凹形峭壁,東南西三面山勢較緩,峰頂是一個大坪,形如馬蹄狀,山下獵戶稱之為「馬蹄坪」,這面山峰也就成了馬蹄峰。
決定兩軍勝負的「奪勝點」就在馬蹄坪。坪上林木茂密,只有北面挨近懸崖的那一帶林木稀疏,近崖處聳立著一塊十幾丈高的岩石,插旗點就在岩石上方——雙方最終爭奪的就是這個插旗點。
馬蹄峰在荊山北部山脈中算是山勢最平緩的,但從山下到山下都植被茂密,林木蔥郁,眼望去一片蒼綠,只有獵戶踩出來的幾條狹窄山道,無法讓大部隊行軍,勢必要穿林過樹,分成小隊伍行進。
這對南軍炮營顯然不利,如果單是行軍還不算太艱難,高師旦麾下的火炮部隊曾在金國跋涉過比此處山地更難行的山路,但那個時候前後左右並無金兵,可以讓炮營有足夠的時間用斧頭、木板在山道上推出一條炮車道,但此時行軍途中就是打仗,不僅要搶時間登頂佔據馬蹄坪,還要在行進中隨時防備北軍突襲——這種突襲是必然的,雙方都會分兵幾路︰一方面快速突進峰頂,一方面阻擊敵方行進。
而且,由于山地地形起伏大,林木遮蔽物和死角多,讓炮手觀察、判斷和確定目標變得十分困難,無論線膛炮還是滑膛炮,炮擊效果都將大大降低。
雖然南軍的線膛炮在山下開炮就能打到山頂,滑膛炮運到山腰開炮,炮彈也出能越過山頂打到北軍登山的那一面,但是密集的林木不僅妨礙了火炮的準確射擊,而且能夠阻擋炮彈破片,削弱開花彈的殺傷力。♀這對無法發射開花彈的北軍來說,用滑膛炮發射實心彈就更沒什麼效果了,除非炮彈很幸運地落到南軍士卒身上。不過,相較而言,這種地形對依賴炮火的南軍更為不利。
作為指揮這次戰斗的南軍指揮官,高師旦很想齊發炮彈將馬蹄峰的峰頂掀掉一層,掃除炮射障礙。即使北軍先登頂搶佔了馬蹄坪,南軍也可用線膛炮從山下發射炮彈,轟炸沒有林木遮蔽的山頂。如果是南軍先搶佔了馬蹄坪,開闊的地帶也有利于南軍的槍彈發射。但他心里算了算掀掉山頂需要的炮彈量,就默默地將這個想法按了下去。「沒有炮火你們就不會打仗了?」他想起衛希顏戰前在襄陽軍事會議上的講話︰
「擁有先進的火力武器固然佔了優勢,但不能形成軍隊對武器的依賴性。真正的戰爭比起這種約定日期、地點、人數的小型戰斗要復雜得多,尤其是山地戰、叢林戰,對作戰技能的要求比起武器裝備更高。這次作戰的馬蹄峰只是一個小山地戰場,真正到了大山地,大叢林,火力武器的優勢將會削弱到最低。——你們,總有遇到這種戰場的時候。不要養成對重型武器的依賴,否則會吃大苦頭
衛希顏前世是打過叢林戰的,而且是在熱帶雨林那種地方,高溫度、高濕度、大的降雨量,對人和武器都是嚴峻的挑戰,不僅極大削減了武器和通信裝備的作用範圍,而且人的耐力和武器攜載能力也被嚴重削弱,必須退到輕武器狀態。重型武器在叢林作戰中從來不是主角。而槍彈和手雷這類輕型火力武器的殺傷效果也在叢林環境中被削弱︰樹葉能夠折射密集火力射出的子彈,樹木能夠有效吸收手雷爆炸破片,如果是沒有叢林作戰經驗的,投擲出的手雷很可能會踫到樹枝反彈回彈,倒霉的還會炸傷自己。而且,機動化部隊在叢林中也起不到快速運動的作用,徒步行進是叢林作戰的主要運動方式,而且十分艱辛,在某些地域,每天的行軍速度甚至會小于五公里;如衛希顏這類雇佣軍中的王牌,每天在密集雨林中的行進也不會超過十五公里,否則人在持續的精神高度集中和體力疲勞下很容易陷入危險境地。
像馬蹄峰這種小山地,在衛希顏眼中算不上危險之地,正好拿來磨礪南軍對抗強敵的山地作戰能力。在她的戰略中,今後南軍必將面對更加復雜危險的山地、叢林地形,比如高麗、印度、交趾,以及更南、更西的叢林島嶼和叢林大6……南軍自從滅金戰役之後,許多將士滋生了驕傲心理,而且對火炮出現了依賴傾向。衛希顏認為,這是一個不好的傾向,必須適時加以打壓。此次荊山之戰對南軍來說將是一個教訓——武器優勢被極大削弱,這場仗必定打得艱辛,甚至戰敗都有可能。
兩軍上山的路線依抽簽而定,南軍抽到東面,北軍抽到南面,這兩面的山勢都差不多,沒有誰佔到便宜。當然雙方登山後也可改變方向,但從戰術上來講不可取︰雙方都必須以最快速度搶先登頂,佔領「奪勝點」,而先頭部隊的後方必須保證後續部隊及時接上,這就要求有一個可靠的主力行進方向來保證。但是,派遣小分隊突進對方陣地,進行縱深滲透的狙擊,也是極其必要的,可以阻礙、擾亂對方的行進,若是能找到對方的指揮將營,實現陣中斬將,那就更有利了。
高師旦的「將營」設在上山的炮營中,這是一個不小的目標。不出意料的,他們在上山途中遭遇到了北軍遣出的小分隊伏擊,利用林木和灌叢做隱蔽,暗中發射冷箭。一弩不中立即移動位置,一個一個地狙殺護衛炮營行進的南軍步兵。而南軍捕殺這種小分隊,則要派出更多的人員。這給炮營行進造成了一定麻煩,尤其是北軍的小分隊一撥又一撥地潛殺過來。最終高師旦不得不命令停止行進,讓炮營在半山五百米處安扎,距山頂還有七百多米——使南軍的滑膛炮很難對林木隱蔽下的山頂目標進行準確定位的轟炸。
除了炮營是大部隊劈林開道緩慢行進外,其他的兵員都是分散成小隊伍,以便在山林里快速行進,每隊至多十一二人,相鄰兩隊的回援需要十五秒左右。南北兩軍都向對方陣地遣出了小分隊,一是搶佔埡口和山道制高點,進行阻擊,在這些地方雙方往往發生激烈的遭遇戰;二是遣出小分隊在對方陣地進行縱深滲透,狙殺小股隊伍。在這種狙殺作戰中,北軍的弩箭往往無聲無息地就射殺了走在最後面的南軍兵卒,從而及時退身隱蔽。而南軍的槍彈在潛伏狙殺中就不佔優勢了,槍聲會暴露自己,一旦被北軍發現,這支孤軍深入的小分隊就會被圍殲,反而是南軍的弓箭小分隊在狙殺作戰中更犀利。這也證明了冷兵器在特定戰場條件下,有它的優勢,使北軍在縱深滲透的狙殺戰斗中,讓南軍付出了更大的傷亡。
但在這次戰斗中,最為綻現光彩的是那些身懷絕技、出身江湖的「特種突襲兵」,北軍稱為「踏白先鋒卒」,這些身法輕捷、能夠踏枝掠葉而進的高手兵充當了搶佔山頭的先鋒——南北兩軍的先鋒幾乎是同時踏上了山頂。雙方在馬蹄坪遭遇,為搶佔「插旗點」,爆發了驚險的戰斗。
馬蹄坪「插旗點」所在的這塊巨岩,其北面是懸崖峭壁,東、南、西三面都沒什麼林木,因為散落著很多小石包,其間的泥地上長滿了荊條,直到百步外才有比較密的樹林。而這些小石包並不足以隱蔽身形,這使南北雙方的先鋒軍士都等于直面暴露在對方的武器射程下。
但是,對于這些身手敏捷會輕身功夫的「特種」兵卒來說,兩百來步只是眨幾下眼就能接近的距離,弩箭和槍彈都失去了作用,瞬間便成了近身格斗的局面,準確地說,是武功較技的場面。而軍隊的武技撇去了那些華而不實的招數,出招盡是快、準、狠的殺人招數,令人驚心動魄。
由于北軍的後續部隊上來的更快,搶先插上了北軍的旗幟。但不到半刻,南軍的後續部隊登上山頂,神槍手一槍射斷旗桿,一位輕功高手在南軍小隊掩護下,突進巨岩插上南軍旗幟。未幾,又被北軍內家高手從遠處擲鐵槍斷旗。
如此往復不止,在這片石礫空地上,一道道人影兔起鶻落,內力激蕩得周圍的空氣呼呼作響,其中幾位高手交搏的幾十步內都無人可插.進去,碎石橫飛能傷到周遭的人。在這種近身搏斗下,兩邊的軍士都不敢放弩或開槍,以免傷到自己人。于是,射擊兵器的作戰不約而同地轉到石礫空地外的樹林里,以樹木為掩體作戰,向對方逼近。而北軍的機弩給南軍造成了很大的傷害。
而馬蹄坪下的戰斗也很激烈。南軍的半山炮營開炮轟炸北軍行進的南面山坡,但對北軍的阻擊效果收效甚微。北軍的小隊伍作戰配合更好,應對南軍小分隊狙擊更有力,這使北軍登上山頂的後續隊伍比南軍更多。北軍又分出兵力行往東面山頂的樹林,采用迂回包抄戰術,阻擊南軍後續部隊登上馬蹄坪。同時,派出的數支小分隊仍然不斷襲擾南軍炮營,也即高師旦的指揮所在地,牽制住南軍七百多人的兵力,加上炮兵的數量,南軍共有千人停滯在了半山。戰後,高師旦總結教訓道︰炮營在此戰成了兵力上的拖累。
在這次山地叢林戰中,北軍反而擁有了武器上優勢,除了步弩狙殺的優勢外,更大的進攻和防守優勢于單架機弩車——兩個北兵扛起來就可行進,比起南軍的炮車要輕便幾十倍。北軍利用機弩的進攻和掩護,在馬蹄坪外圍的樹林戰中有力地阻擊了南軍,迫使南軍的後續部隊無法迅速地突進內圍,支援插旗點的爭奪戰。
在經過兩個多時辰的來回爭奪後,北軍漸漸佔了上風,而巨岩下的戰斗也被射擊戰取代,畢竟人力有時盡,近身搏斗持續不了很長時間。南軍槍彈沒能抵住北軍機弩加步弩的攻進,插旗點被北軍搶佔的次數越來越多。最危險的一次,北軍的旗幟插到了一刻半鐘,才被南軍花費大的傷亡代價奪了回來。
其間,南軍炮營對山頂進行了幾次轟炸,目標點為巨岩方向,但很難精準定位,最有運氣的一次是炮彈落在岩石上爆炸,迸飛的破片正好削斷了北軍插在岩石上的旗桿。
戰場上偶爾的運氣或許可以決定勝負,但在馬蹄峰戰斗中,南軍的好運氣只是曇花一現,沒能挽回局勢。
八月二十三,荊山會戰,南軍敗。
u8小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