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藥物學的發展
一、宋代藥物學發展的成就與特點
宋代,特別是北宋,由于政府的關注與重視,造紙術和印刷術的進步與推廣,大批知醫儒臣的參與,以及宋以前本草文獻極待整理,藥物的新發現和用藥新經驗亟需總結的客觀要求等等內外因素,促使本草的研究和編纂工作空前繁榮,先後問世的多種本草學著作及藥學事業的發達,是我國的藥物學發展到新的高度的鮮明標志。♀
1、藥性理論的新發展︰「藥理」一詞首見于《聖濟經》。
這一時期解釋藥效的主要方式和依據是「性味」和「法象」。《本草衍義》、《聖濟經》對藥物「氣臭」進一步發揮,創立「氣臭學說」,沈括、錢乙等部認識到藥物作用部位具有一定選擇性,對歸經理論已開始探索。
2、藥品種數的增加及鑒別︰現在可知宋人各種藥物著作收藥達1883種,較唐代《新修本草》增加了1033種,宋代新增加的藥品299鐘;大多為常用藥,如秋石、樟腦、銀杏、爐甘百、胡蘿卜、曼陀羅等。
藥材的鑒別和藥物基原的實際調查是宋代本草著作的重要內容,兩宋留存下了1000余幅藥物寫生圖;沈括、鄭樵、初虞世、陳衍、範成大等都對藥物名實問題進行了文獻整理或實地考察。
3、采集和栽培技術提高︰沈括指出采集不可限于時月,要根據藥用部位、地區、氣候、種植條件等不同區別對待,宋代常用藥物栽培品種不下70種,種植面積大、產量高,這與將藥物作為重要經濟作物進行栽培有關。
一些外來藥物也開始引種。
4、炮制和制刑方法趨于定型︰宋代藥品的炮制加工和藥物劑型,已在繼承前人經驗的基礎上。漸趨完善和初步定型,《和劑同方》中炮炙方法較雷的《炮炙論》要豐富優越得多。從《和劑局方》起,將中藥飲片的炮灸方法列為法定制藥規範。直至現在,很多都以局方為依據。
5、藥市和藥肆進一步繁榮︰宋代商業、手工業的發達,醫藥進一步分工官辦和劑局和民間藥坊的增多,大大推進了制劑和成藥的發展。除官辦藥局外,民間藥商亦很活躍。宋代的大都市中多沒有專門定期的大宗藥物交易市場——藥市。
如梓州(今四川三台縣)的藥市從每年九月初九至九月十一日,名重陽藥市長生劫大唐雙龍全文閱讀。固定地點的藥鋪在大都市也非常之多,如北宋汴梁(今開封)著名的藥鋪就有「百種園藥鋪」等等。
二、綜合性大型本草著作
宋代的綜合性本草著作中,既有由政府主持集中大量人力物力所編纂,也有民間醫家個人不辭勞苦博覽群書、觀察實踐修撰而成冊,政府主持編纂者由國家頒布,具有類似于藥典的性質;而個人著作不僅是對藥典的補充,甚至成為再修藥典的藍本,在兩宋300余年間,由政府主持修纂、國家頒布的本草著作就有5種之多,這是任何朝代不能與之相比的。
(一)《開寶本草》︰
開寶六年(973),宋太祖即詔令修纂本草。由尚藥奉御劉翰、道士馬志、翰林醫官翟煦、張素、王從蘊、吳復生、王光憲、陳昭遇、安自良等9人,取《新修本草》為藍本進行修訂,並采摭陳藏器《本草拾遺》等書相互參證,訂正錯訛,補充遺漏,再由馬志統一作出注解。最後由左司員外郎知制浩扈蒙、翰林學士盧多遜等詳加刊定成書20卷,命名為《開寶新詳定本草》。
宋太祖為之作序,由國子監鏤板刊行,這是宋代第一部官修的藥典性本草著作,也是我國乃至世界上第一部板刻印刷的藥物學書籍。
由于《開寶新詳定本草》修纂倉促,質量不能盡如人意。次年,宋太祖再次詔命劉翰馬志等人重新修訂。這次修訂對原書「頗有增損」。♀最後由園林學士李、知制誥王、扈蒙等重加校勘,成合目錄共21卷,命名為《開寶重定之本草》又簡稱《開寶本草》(《開寶本草》實際上包括《開寶本草》和《開寶重定本草》二書,現多指後者)。
《開寶本草》還重視吸收其它本草著作的精華,在新增的134種藥物中,近百種都是從前代諸本草著作中篩選而來,如蛤蚧出自《雷公炮灸論》,仙茅出自《海藥本草》。
《開寶本草》編纂者成功地制定了嚴謹的體例,這一體例為宋代其它官修本草著作所繼承。首先是首次采用黑白字來代替朱墨分書,《開寶本草》之前的本草著作為《神農本草經》內容用朱筆抄寫。《名醫別錄》用墨筆抄寫,年久多易混淆;《開寶本草》改《神農本草經》為白字(陰文),其它為黑字(陽文),清晰醒目。其次,用不同簡稱標明文字出處︰如以「唐附」表示《新修本草》新增藥,以「今附」表示《開寶本草》新增藥,以「陶隱居」為《本草經集注》注文,以「唐本注」為《新修本草》注。而《開寶本草》編纂者,根據文獻資料所作的注文,則冠以「今按」,根據當時藥物知識作的注文冠以「今注」。這一體例規定,為保存古本草文獻作出了重大貢獻,其嚴謹求實之風足堪稱道。
(二)《嘉佑本草》和《圖經本草》︰
時隔八十年之後,隨著藥物學的發展,《開寶本草》已落後于時代,「本草舊本經注中,載注藥物功狀,甚有蔬略不備處嘉佑二年(1057)校正醫書局,成立伊始最早承擔的任務就是校修《開寶本草》,主要參與者有太常少卿直集賢院掌禹錫、職方員外郎秘閣校理林億、殿中亟秘閣校理張洞、殿中館閣校理蘇頌、醫官秦宗右、朱有章、太子今舍陳檢等。最後由光祿寺丞高保衡負責審校。歷時三年,于嘉佑五年(1060)八月書成,命名為《嘉補注神農本草》,簡稱《嘉佑本草》。在該書編纂過程中掌禹錫等又奏請仿唐故事,編纂《圖經本草》得到詔準,二書同時編修而各有分工。
《嘉佑本草》在《開寶本草)基礎上拾遺補闕,仿《新修本草圖經》辨別諸藥。為了編繪《圖經本革》宋仁宗敕令全國各郡縣進獻藥物標本,舉凡藥物根、睫、苗、葉、花、實之形色大小,並蟲、鳥、獸、玉石等等堪入藥者,逐件畫圖,且一一注明開花、結實、收采時間,以及功效等等。
至于進口藥物,即詢問市舶藥商,並取藥物各一二兩,或一二枚封角送至京城,以作編繪注解之憑據。這是繼唐代之後又一次全國範圍內所進行的規模浩大的藥物普查。將搜集到的涉及150多個州郡所產藥物和外來藥物的標本、實物圖形及文字說明,分類甄別編次整理,歷時三年,于嘉佑六年(1061)撰成圖文並茂的《圖經本草》一書神紋世界。
因考慮到「出異手則其體不一」故,《圖經本草》實際上是由蘇頌一人執筆完成的。
《嘉佑本草》20卷,目錄1卷,收載藥物1082種,其中新補82種,新定17種。在編纂過程中,掌禹錫等參考了大量文獻資科,引文涉及書籍達50余種,大大超過了《開寶本草》。除繼承《開寶本草》舊有體例外,掌禹錫等把自家從歷代文獻中摘錄補入該書者標為「新補」,把民間采集到的新藥物標為「新定」,由掌禹錫等自家注說的內容則冠之以「臣禹錫等謹按」。
《嘉佑本草》新增內容多為《開寶本草》的遺漏部分或歷代本草編修中的某些問題的討論,而缺少藥性理論方面的闡發,這與校正醫書局以校勘補遺為宗旨的原則是一致的。
《圖經本草》20卷,共載藥物780,並在635種藥名之下繪制了933幅藥圖,這是我國第一部板刻印刷的藥物圖譜,該書還詳細介紹了藥物的產地、形態、性味、功效等,並記載了大量臨床經驗,其中尤其注重當時異間及民族他幫的用藥經驗。
《嘉佑本草》與《圖經本草》二書相輔相成,互為補充,把宋代本草研究推向一個新的高度。
(三)《重廣補注神農本草並圖經》和《經史證類備急本草》︰
在《嘉佑本草》之後,宋代藥學史上出現了兩部重要的由民間醫生編撰的綜合性本草,一是陳承的《重廣補注神農本草並圖經》;一是唐慎微的《經史證類備急本草》。把《嘉v本草》與《圖經本草》二書原有資料合並,增加自己收集的內容。
(四)《大觀本草》與《政和本草》︰
《證類本草》問世不久,北宋先後出現了兩個重要版本,一為《大觀本草》,一為《政和本草》,唐慎微書成之後,或因為無資刊行,「其書不傳,世罕百焉
大觀初年,集賢院學士孫覿見到《證類本草》一書,頗為喜愛,命所屬官員校正,由通仕郎行仁和縣尉管勾學事艾晟作序,然後出資募集刻工鏤板刊行,以求「其利于世也因首刊于大觀二年(1108),被後世稱為《經史證類大觀本草》,簡稱《大觀本草》。
《大觀本草)中收錄了陳承的《重廣補注神農本草並圖經》有關內容,並冠以「別說」以為標記。
《大現本草》問世不久宋徽宗十分贊賞,並敕命醫官曹孝忠領餃校勘刊正。于政和六年(1116)成書,命名為《政和新修經史證類備用本草》,簡稱《政和本草》,這以北宋最後一部官修本草著作,它不同于開寶、嘉時的官修本草著作以前次官修本為基礎,而是在純由民間醫家個人著作基礎上校訂而成。它雖源于唐慎微個人之作,但經政府校訂頒行,就具有了藥典性質。
(五)《紹興本草》︰
宋朝南遷,高宗紹興年間,由王繼先領餃、張孝直、柴源、高紹功等奉詔重修本草,以《大觀本草》為底本,進行整理校勘。紹興27年(1157)8月25日上于朝廷,由秘書省潤色,國子監刊行,紹興29年為該書刊行時間。
書成,命名為《紹興校定經史證類備急本草》,簡稱《紹興本草》,是為南宋唯一的也是宋代最後一部藥典性本草著作。
該書為32卷,釋言1卷,共載藥物1748種,新添6種,如爐甘石、錫藺脂、豌豆、胡蘿卜、香菜、銀杏等即為《紹興本草》新增藥物,該書雖不如《嘉佑本草》等以文獻校正見長,但能根據臨床實踐和實際觀察補充更正,亦頗有見地。此外,該書還明顯具有了注重藥性理論的趨向。
——接上篇資料章,未完。
作者有話要說︰這是資料章,請在正文更新後,再回看本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