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楚春秋 第一百零六章 急流勇退

作者 ︰ 看雲的季節

話說伍員和孫子班師回國,入朝覲見過吳王,交還了令箭印綬,各自回府不提。♀

次日,吳王闔閭上朝。他望了一眼兩側盤膝落座的諸位大臣,用余光瞟了一眼右首第一張空著的幾案,良久才展開自己面前的竹簡,緩緩言道︰「此次千里伐楚,歷經數陣。焚楚之宗廟,墮楚王社稷;讓敵寇聞風喪膽,使楚君避走他方;寡人率區區數萬之眾,能襲破強楚之國,都賴各位愛卿群策群力,功莫大焉。今日寡人將按功行賞,鼓舞軍心。」

各位大臣無不為吳王作賀。吳國不過中等之國,國土狹小,人口有限。今日能襲破強大的楚國,飲馬漢水,已經使諸侯震動、列國側目,吳王自然會按功行賞。

吳王微微頓了片刻,雖說今日是行賞的大喜之日,但是闔閭依然難以興奮起來。

吳國雖然此次襲破了強楚,外表贏得光鮮,但是因為當初沒能采納孫武的弱楚之策,所以失去了先機,後來在戰略上屢屢失策,使這次戰役所獲得的實質收獲乏善可陳。

對于楚國這個強大的對手來說,這次郢都之敗遭到了一次重創,但最終由于吳國君臣在戰略上的失誤給了楚國一個喘息的機會,讓楚國得以在昭王的手上再次強盛起來,這自然是後話不提。

在闔閭的心里,這是他此次戰爭結束後留下的深深遺憾。不光如此,還有一個人的背叛對他的打擊更是雪上加霜。♀

望著夫概那空著的幾案,闔閭控制著自己的情緒,繼而說道︰「經過合議,此次破楚之功,孫武位居首位,其次為伍員、伯嚭、公子山、越朋……」

吳王望著幾案上的竹簡開始念那長長的受賞名單,在這個名單里面,少了一個人的名字。

闔閭念完名單,臉色不再象先前那麼陰霾。轉而和顏道︰「孫子此次居于首功,但寡人不知愛卿欲于何求為賞耶?」

孫武奏道︰「臣雖說有些微末之功,但此戰縱然能攻城拔寨,潰敵師于千里。但兵者凶器,不可以作為謀國之長策也,是萬不得已而為之之事——用兵,那是國家最後的手段而已。此次兵事可呈,但謀國失策,臣之過也!」

吳王知孫子之意,此次沒能謀定楚國。沒能獲得理想的戰略回報。是吳國君臣耿耿于心之痛。

吳王道︰「愛卿有不世之功。寡人將以相位托之,如何?」

孫武伏地叩首道︰「多謝大王厚恩,但臣無意為官,臣請還山歸隱。委身與山水之間,請大王允之。」

吳王听後大驚道︰「愛卿正是功成名就之時,為何突生退意,難道寡人不足先生輔耶?」

孫武固辭道︰「臣曾經游學天下,不願受廟堂俗務纏繞,欲寄情于山水之間。臣請大王容臣辭官歸去,臣便感激不盡!」

闔閭見孫武退意堅決,也還沒搞清楚孫武辭官的背後原因,吳王便宣布退朝。以後再議孫武辭官之事。

闔閭獨留下伍員,見眾臣退去,吳王便起身命伍員跟著自己回到了寢宮。

因為吳王此次破楚,在郢都楚王的宮殿里居住了好些時日,心里常常感嘆楚宮的大氣奢華。有泱泱大國的風範。這次班師回國之後,闔閭便吩咐下去,要大治宮室。因此吳宮正在擴建整修,工匠差役頗多,所以君臣二人就在後/宮的小花園外尋了個偏僻之地坐了。

闔閭濃眉不展,郁郁言道︰「此次破楚,孫子有不世之功,但他不願為官,寡人不知他為何突然有了退志,不知子胥如何看待此事?」

「孫子乃天下奇才,極善用兵,是國家的棟梁之臣,大王不可放他去了。」

「寡人也有此意。奈何孫子去意甚堅,子胥與孫子為知己,不如私下為寡人勸之。寡人欲定中原,圖霸南疆,任重而道遠,不可無孫子之助也!」

伍員受命︰「臣試為君王留之。」

吳王道︰「孫子大才,如果被他國所用,卻該如何是好?」

伍員知吳王之意,諫道︰「根據臣的觀察,孫子自然不會再求仕于他國。如果要圖功名,孫子何必還要把到手的功名舍棄呢?經過此次破楚之役,孫子將名垂青史,何須畫蛇添足?大王不必多慮。」

吳王默然良久,卻又說道︰「夫概此次兵變,差點釀成大禍。但是夫概與寡人為同胞兄弟,此手足相殘之事,必為國人所不齒。現在夫概兵敗,已經逃往宋國,但終是寡人心頭之患,愛卿為寡人謀之。」

伍員意會,告辭了闔閭,出了吳宮。伍員坐上馬車,吩咐古辛道︰「先到龍衛營之議事廳。」

這龍衛營最先成立的目的是秘密刺殺太子慶忌及其黨羽,是吳王為了剪除自己的政治敵手而設置的私家機構,不受國家行政機關的節制。在吳王伐楚親征之時,由越朋率領部分龍衛營的精銳作為吳王的近身侍衛,後來吳王歸國,龍衛營重新歸位。

伍員便是龍衛營的最高長官,直接受命于闔閭。

龍衛營那昏暗的議事廳上,地面是松木的地板、正中是一張暗紅的雕花幾案,兩側順勢各擺放著四張矮幾,陳設依舊。

伍員招來越朋、速賣和田方,吩咐道︰「上次夫概反叛,讓大王十分震怒。為了鞏固太子的地位,大王有圖謀夫概的意圖。而夫概已經逃到了宋國,我龍衛營必欲除之。」

三人受命,伍員便令越朋主持龍衛營的日常事務,對夫概的追殺亦由越朋負責具體安排和執行。

伍員辦完公事,便令古辛駕車直奔孫武府上。

孫武迎入伍員,在書房坐了。孫武命侍者上茗,然後二人閉門而談。

伍員笑道︰「當日我薦賢弟出山,今日賢弟憑借破楚一役,搏取蓋世奇功,名震華夏,正是日懸中天;奈何卻有退意,愚兄實在有些不解。」

孫武回道︰「兄長可知天道乎?月圓盈虧,暑往而寒來;春去不遠秋將至,四季輪回人自知。弟觀大王為人︰現在國富民豐,四境無虞,大王必生驕奢之志。再則大王恃其強盛,必然頻頻用兵,長此以往,定會民怨沸騰、國勢日衰。弟听聞大王已經開建長樂宮、築高台于姑蘇山。大王驕樂已生,以後難有大志。」

伍員見孫武剖析得十分中肯,沉吟半晌,方道︰「君王雖然亦有過失之處,但愚兄看來,還算是一代明君。賢弟難道認為大王真的不值得輔佐嗎?」

孫武搖頭道︰「大王雖為一代有為之君,但是身後的君主如何呢?現在我等已經功成名就,此時不退,將來必有後患。弟不單是想保全自己,也勸兄長見好就收,趁此功成名就之日,月兌身去罷。」

伍員思之良久,嘆道︰「愚兄與賢弟的處境大不相同。我為楚國亡臣,投奔大王羽下。我為大王圖謀得位,大王為我出兵破楚,報我滿門冤仇,我們君臣共患難十余載,豈可輕言相棄耶!雖說賢弟之言自是有理,但亦有過慮之言。」

孫武半晌無言,對伍員拱手道︰「弟已經打定了辭官的主意。人各有志,大王如果向兄長問詢,望兄長成全我的一番歸隱之心。小弟在此謝過,從此你我兄弟一別︰展眼有生年,各自保平安。」

伍員見孫武辭官之意甚是堅決,也不好再勸。

闔閭知孫武固辭,只欲還山,吳王便不再強留,賞賜給孫武金帛財貨數車,準其在吳國山林隱居。

這日,孫武登車,也沒與同僚們告別,便飄然而去,沿途把吳王賞賜的財貨金帛散之于貧民之家,歸隱于民間矣。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吳楚春秋最新章節 | 吳楚春秋全文閱讀 | 吳楚春秋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