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德威部前腳剛走,揚州老營人馬並籌糧義勇便也向太湖中心小島進發了。任民育、上官雲、吳r 生等人正于小船設計謀劃。
已是傍晚時分,湖面浮金跳躍,水鳥並起,遠處飄來不知名的蘇吳水調,真是一番田園美景。小船蕩漾于這萬頃碧水之上,然而不平靜的是船中諸人的心情。自揚州淪陷,諸人四處奔逃累累若喪家之犬,來不及細想今後之路。然而今r 面對這數千人的隊伍,不由得不讓他們深思今後路在何方。
「任大人以為當今江南局勢如何?」吳易首先開口,船內眾人屏息聆听,時局紛亂,大家太需要一個戰略上的總體謀劃了,而作為這里地位與聲名甚高的知府大人,應當是有所見地的。任民育呷了口清茶,心中一陣苦笑,自己這幾r 與難民為伍,對當前百里內的局勢尚不可知,何況天下大勢乎?若在平r ,什麼天佑大明,眾人戮力同心等幾句冠冕堂皇的官樣話當然可以搪塞過去。但今r 里事關緊要,哪里說得出口。
這任民育也是東林一脈,頗有幾分名聲,搞民政但憑一個「清」字倒也得心應手,官場浸y n多年,難得竟未失清流本s 。揚州出逃家眷盡散,吉凶未卜,想到國力維艱,家中磨難。長嘆一聲,道︰「老朽這幾r 懵懂,一直身在難民群中,外面局勢多變,倒不敢妄言了。心中唯有一念,早r 探得京中消息再作定奪。老朽唯有一把殘軀馬革裹尸而已。」輕咳一聲,轉向上官雲道︰「上官將軍少年英雄了得,揚州斬首突圍、長江炮擊江匪,護衛我揚州百姓軍民,眾人無不感佩。如此奇謀英勇,對當前局勢心中定有見數,還請不吝賜教。」
話說得如此謙躬,誠肯之情溢與言表。上官雲連忙起身對這位頭發花白的老人作揖,道聲「不敢」。但吳易等周圍諸人也都一起齊聲附和,是推托不得了。其實這幾r 里,上官雲一直在繼續回顧這一段歷史的細節,並結合斥候回報的每一點情報相應證,希圖對這個時候的江南局面能有個戰略x ng的認識和勾畫。
上官雲深知,自己那些高科技理念下的戰術思想與冷兵器時代是有著很大鴻溝的,自己那三腳貓功夫在這個高手如雲的時代也掛不上號,唯一所長就是自己的歷史前瞻x ng,得好好利用這一點,謀求生存的空間。
上官雲略一思忖,應道︰「承蒙各位看重,大廈將傾,匹夫有責,上官雲不敢推辭。這幾r 行軍期間,結合偵察情報,我倒是將這段時r 的江南形勢梳理了一下,請各位指教。」說罷起身走到艙中八仙桌前,拿過桌上棋盤,手沾茶水,三曲兩拐便在桌面上勾勒出了江南地形,幾枚棋子落下,便是一幅作戰地形圖,麻利之極。眾人連忙圍攏來,細听講解,這幾下動作在眾人眼里看來自然異樣,上官雲看得出眾人眼神中的驚異,心道我還沒擺出沙盤呢,那還不掉一地下巴?
「清軍擊敗李闖軍後,大軍分三路齊頭並進。多鐸部由陝西出潼關,攻洛陽奪商丘,南下取泗州、揚州,又于瓜洲渡過江,並于近r 攻破鎮江,兵鋒直指南京,我江北江南大軍望風而逃;一部由陝西商洛、河南鄧州,入湖北武昌,正攻取江西九江,湖廣也危如累卵;另一部清軍由山東南下徐州,可以料想是謀取宿遷、淮安、興化、通州等沿海地帶,我揚州城破,江北諸兵軍心渙散,清軍南下必勢如破竹。」
「時局如棋,但對我大明來說卻幾乎是一局死棋!」此言擲地有聲,在艙中回蕩,「啪」上官雲已將手中的黑「車」——那正是多鐸所部,定在了紅「帥」之上!」沉聲說道︰「如果所料沒錯,南京城就在這幾r 恐已無御敵之兵了,弘光皇帝、馬士英等人早已棄城而逃了吧。」
說罷,上官雲長吸一口氣,這一番結合時局和歷史印象的解說頗耗心神,好在當時信息不發達,就算有誤也是難以考證的,也正因如此,這番解說給眾人帶來的震撼是相當強大的。
上官雲作為一名陸軍基層指揮學院的優秀畢業生,國家山川地形的大概大致了然于胸,這一面畫圖,一面講解,哪怕毫不知兵的陳天拔、王傅龍等人也對時下時局了然于胸了,更何況任民育、吳易等人?
寂靜、愕然,一種冰冷的感覺在船艙中彌漫了開來,人們已忘記了驚嘆上官雲縱談天下大勢的沉穩和氣度,那「啪」的落子之聲似乎還在耳際環響,這樣的大明豈不就是一盤死棋?
……
吳易敲著手中折扇,沉吟良久,道︰「將軍所言,極是透闢,當然……當然……然而……難免……咳……駭人……听聞了些……咳……」吳易言語吞吐是懾于上官雲分析時事時的那種洞明事理的氣度,似乎他的觀點是不容質疑的;然而,他終究還是說出了自己及眾人心中的疑惑,總不至于壞到這步田地吧。
他哪里知道,這上官雲的自信全是來自于對既成歷史的了解,而上官雲卻不知自己這一只逆轉時空的蝴蝶的輕微振翅會不會給自己帶來預料不到的變化。
然而,歷史還是沿著它原有的軌跡向前運動。清兵攻無不克,連下數城;明軍敗逃者降者不計其數,弘光帝也和史上一樣在五月十r 夜悄悄出逃了。第二r 上朝的文武官員久候不見皇上,太後、馬士英、阮大鋮等人也不見了,這才知道大家伙都被賣了。南京城內幾經動亂,惶恐之後,最終,未及出逃的大學士蔡奕琛、左都御使唐世濟、保國公朱國弼及錢謙益等人議定了投降清軍的方案。
如果說歷史的路徑有一點變化,那就是劉肇基部在五月十三r 中午趕在多鐸大部前來到了南京城下駐于郊壇門。
劉肇基不知道弘光帝已于三r 前出逃了,他倒是知道多鐸的數萬j ng兵已朝d d 壓來,一路上,他們已擊潰了數股清軍的斥候小隊。現在自己是報著死節南京的心思來了。
……
南京城,y n霾的天空雲氣低垂,大有黑雲壓城之感,城門緊閉,鮮有人聲。高大的城頭竟沒插一桿王旗,也沒看到重兵把守,沉悶死寂的一片,就連城外濃郁的樹木荒草也都透出幾分詭異的氣息。這一切,讓久經沙場的劉肇基諸將也心中發。
滿月復狐疑的劉肇基安頓好士兵便和諸將奔到城門前,還未及通報,早見城門「吱呀」聲中已經大開,幾位官員急急迎來,竟然捧著敬酒的禮器,未至跟前已躬身施禮,顫聲道︰「南京北門留守,罪臣汪全德恭迎大清國將軍!」言畢高舉酒杯立于石道旁。
劉肇基听得此言,躍馬沖來,揮鞭抽翻那官員手中杯盤。怒斥道︰「某乃史督師部下總兵官劉肇基,特來南京勤王!奴才——大明亡了嗎?皇上在哪兒?」這時好官員才看清面前官員乃是明朝將領,一時羞赧至極,臉上的神s 說不出地難堪。
也活該這位城守背運,弘光帝出逃後,南京的大員門商量投降之事並未有他參謀其中,老擔心r 後未立寸功,無法在新主子面前立足,心中正滿月復牢s o呢。忽听守城兵丁來報有清兵來了,當下哪敢怠慢,一面叫人通報幾位大人,一面立時迎了出來想要爭個頭功。早听說清軍凶惡,又哪敢抬頭看一眼,這才弄了個丟人現眼。汪全德心中早把那守城兵的八十代祖宗給問候遍了,也難怪那兵會看錯,近來清軍中投降的明兵甚多,有些部隊因來不及更換衣裝仍然是明軍的,何況在大軍壓境人心分崩離析之時誰會想到還能有人來支援呢?
汪全德唯唯連聲,站在眾人面前已汗流浹背,劉肇基連喝帶罵中,也弄清了這里的基本情況。眾人頓時如泄了氣的皮球,一時只覺茫然若失。憑這微薄之力想再拿下南京城,想守住嗎?連皇上都跑了,守誰?想以一己之力撐起江南半壁江山嗎?……就這樣算了,然而那屠城之恨又怎能消解!
心知此地不宜久留,誰知這些急于搖尾乞憐的家伙會不會把這支部隊當作向新主子的獻禮?據判斷皇帝是往太平去投劉孔昭了,劉肇基打馬揚鞭,臉s y n沉,對諸人道︰「走,去當涂,投c o江大臣劉孔昭。」
馬應魁、張衡兩位副將哪里敢問,一營人馬不到一會功夫又消失在汪全德的視野中。這時,蔡奕琛、唐世濟、朱國弼、錢謙益和趙之龍等人匆匆趕來迎接「王師」,見他們離去很是奇怪,心中嘀咕道︰「怎麼了?」
是啊,怎麼了?看著緩慢行進在山間小路上面s 疲憊的軍丁,劉肇基重又陷入了彷徨。從投身行伍開始,從關外殺到關內,從江北殺到江南,這一生似乎都在和滿清韃子作戰;從開始在尤世威帳下效命,到洪承疇、吳三桂直到遇見史督師這一生中最欽佩的人,看過了多少人間忠ji n,經過了多少慘烈戰斗;突然覺得為之奮斗的目標被一個血淋淋的事實給擊破了,皇帝,丟下了那麼堅固的一座城池和數十萬部隊——跑了!然而,他現在還得去追這個逃跑皇帝。生是大明人,死是大明鬼,誓死衛我大明!這是他嗣世職任指揮僉事時就許下的誓言!然而……看著面前的這支部隊,他很懷疑會不會中途散掉。
如果——上官雲在就好了,劉肇基很驚訝自己直接就想到了這個年青人,然而這個年青人身上散發出的那種洞明時事的自信,確實讓人情不自禁地產生一種信服感。想到他臨行前軍議上對時局的看法,和現在的情形簡直沒有兩樣,那他定然是有謀劃的!如若不是他堅持把老營人馬帶至太湖,現在會是怎樣的慘象?心念至此,劉肇基立刻召過行軍書吏,取過紙筆草成一封書信,交待一番,兩名親衛立刻打馬奔太湖方向絕塵而去。
「轟隆隆——」一聲悶雷在山間滾動,又下雨了。
江南的五月,的確是個多雨的季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