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人定的制度,許多地方極無條理,卻極有道理,如所謂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在上者仁民愛物,在下者親上事長之類,隱然磁電感應之理,不言權利義務,而權利義務,自在其中,人與人之間,生趣盎然。友情提示這本書第一更新網站,百度請搜索+
西人用仰觀俯察的法子,窺見了宇宙自然之理,因而生出理化各科。中國古人,用仰觀俯察的法子,窺見了宇宙自然之理,因而則定各種制度。同是窺見自然之理,一則用之物理上,一則用之人事上,雙方文化,實有溝通之必要。
中國古人定的制度,許多地方極無條理,卻極有道理,如所謂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在上者仁民愛物,在下者親上事長之類,隱然磁電感應之理,不言權利義務,而權利義務,自在其中,人與人之間,生趣盎然。西人則與人之間,劃出許多界線,所以西洋的倫理,應當灌注以磁電,才可把冷酷的態度改變。中國則未免太渾圇了,應當參酌西洋組織,果能如此,中西文化即融合了。
研究學問,猶如開礦一般,中國人、印度人、西洋人,各開一個洞子,向前開采。♀印度人的洞子和中國人洞子,首先打通。現在又與西洋的洞子接觸了。宇宙真理是渾然的一個東西,中國人、印度人、西洋人,分途研究,或從人事上研究,或從物理上研究,分出若干派,各派都分了又合,合了又分,照現在的趨勢看去,中西印三方學說,應該融會貫通,人事上的學說,與物理上的學說,也應該融會貫通,我輩生當此時,即當順應潮流,做這種融合工作,融合過後,再分頭研究。像這樣的分了又合,合了又分,經了若干次,才能把那個渾然的東西,研究得毫發無遺憾,依舊還它一個渾然的特性。
宇宙真理,只有一個,只要研究得徹底,彼此是不會沖突的,如有互相沖突之說,必有一說不徹底,或二說俱不徹底。沖突愈甚,研究愈深,自然就把本源尋出,而二者就融合為一。故沖突者,融合之預兆也。譬如數個泥丸放至盤中,不相接觸,則永久不生沖突,永久是個個**,取之擠之捏之,即可合為一個大泥丸。中國、印度、西洋,三方學術,從前是個**,不相接觸。自佛法西來,與中國固有學術發生沖突,此所謂擠之捏之也,而程明道之學說,遂應運而生。歐化東漸,與中國固有學術又發生沖突,此亦所謂擠之捏之也。就天然趨勢觀之,又必有一種新學說應運而生,將中西印三方學術融合為一。
然則融合中西印三方學術,當出以何種方式呢?我們看從前融合印度學術的方式,就可決定應走的途徑了。佛教是出世法,儒教是入世法,二者是相反的。程明道出來,以釋氏之法治心,孔氏之法治世,入世出世,打成一片,是走的老子途徑。蘇子由著一部《老子解》,融合儒釋道三教,也是走的老子途徑,王陽明在龍場驛,大徹大悟,獨推象山,象山推崇明道,也是走入老子途徑。思想自由如李卓吾,獨有契于蘇子由,仍是走入老子途徑。又明朝陳白沙,學于吳康齊,未知入處,乃揖耳目,去心智,久之然後有得,而白沙之學,論者謂其近于老莊,可見凡是掃除陳言,冥心探索的人,得出的結果,無不走入老子途徑。因老子之學,深得宇宙真理故也。據嚴批老子所說,老子之學,又可貫通西洋學說,我們循著老子途徑做去,必可將中西印三方學術,融合為一。
老子之學,內聖外王,其修之于內也,則曰︰「致虛靜,萬物並用,吾以觀其復。」其推之于外也,則曰︰「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鄉,其德乃長,修之于邦,其德乃豐,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孔門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一以貫之,與老子之旨正同,此中國學說之特色也。佛學傳入中國,與固有的學術,發生沖突,程明道就用孔門的正心誠意,與佛學的明心見性,打通為一。現在西洋的個人主義、國家主義,傳入中國,與固有學術,又生沖突,我們當用孔門的修齊治平,打通為一。西人把個人也,國家也,社會也,看為互不相容之三個物體,而三種主義,遂互相沖突。孔門則身也,家也,國也,天下也,一以貫之,于三者之中,添一個「家」字,老子更添一「鄉」字,毫不沖突,此中國主義之所以為大同主義也。中印學術,早已融合,現在只做融合中西學術之工作就是了。此種工作,一經完成,則世界學說,匯歸于一,學術一致,行為即一致,人世之紛爭可免,大同之政治可期。這種責任,應由中國人出來擔任,西洋人和印度人是不能擔負的,何也?西印兩方人士,對于中國學術,素乏深切之研究,而中國人對于本國學術研究了數千年。對于印度學術研究了兩千年,甲午庚子之役後,中國人盡量地研究西洋學術,已四十五年,所以融合中西印三方學術的工作,應該中國人出來擔負,是在我國學者,順應此種之趨勢,努力為之而已。
教主的家世?
我因為避寇入川,得讀李氏的許多著作,由彼此通信,而得相晤識,而結為好友,始盡知他的生平行事和言論思想,他並不是像外間所傳的虛妄怪誕,立意在驚世駭俗的人。他的為人,既不面厚,也不心黑;但他偏偏提倡「厚黑學」,偏偏自稱為「厚黑教主」,這種「反話正說」的作風,究竟是所為何來?
大概在南宋年間,廣東嘉應州長樂縣崛起一個姓李的人家,家長李子敏和他的兒子李上達,創家立業,慢慢家道興旺。子孫繁衍,就成了一方有名的氏族。後來代代相傳,傳到第十世上,有位名叫李潤唐的,于清代雍正三年,攜眷遷到四川來,先住隆昌蕭家橋,後遷富順自流井,遂在那里落籍了。四川自明末連年戰爭蹂躪以後,地曠人稀,湖廣一帶的人民,都紛紛遷來居住;這個李姓人家的遷居,當亦不外此種原因。自李潤唐入川以來,家道又慢慢興旺,子孫繁衍,傳到第八代上,出了一顆思想界的彗星,讀書窮理,好立異說,那便是以「面厚心黑」創教立宗的李宗吾氏;這人自民國以來,已成為四川的名人了。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