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這樣的嬉笑怒罵,毫無顧忌,自然得罪了社會,尤其得罪了以衛道自命的大人先生。不是所有站都是第一言情首發,搜索+你就知道了。據說有一位關心世道的軍人,首先出來對他聲罪致討,並著一《薄白學》,在成都某報紙連續發表,滿口的道德話,對于厚黑學說,大肆攻擊,並且說道︰「李宗吾呀,趕快把你的厚黑學收回去吧!」但他讀後置之不理,許多人勸他著文駁辯,他便說︰「這又何必呢?世間的學問,各人講各人的,信不信,听憑眾人。譬如糧食果木的種子,我說我的好,你說你的好,彼此無須爭執,只是把它種在土里,將來看它的收獲就是了。」他們就說︰「你不答辯,可見你的理屈,是你的學說被他打倒了;我們如今不再奉你為師,要去與他拜門,學‘薄白學’去。」他說︰「你們去向他拜門,是很可以的,但是我要忠告你們幾句話︰《厚黑經》曰‘厚黑之人,能得千乘之國;苟不厚黑,簞食豆羹不可得。’將來你們討口餓飯,不要怪我!」後來那位「薄白學」的發明家,因著有貪污橫暴的事實,他的腦殼被人截下來,掛在成都少城公園的紀念碑上示眾若干日,人人反大為稱快,這真是一件怪事了!
如今我們再反觀一下厚黑教主的操行如何呢?他以為「薄白學」是可以藏在心里去實行,不必拿在口頭上說的;「厚黑學」也是可以藏在心里去實行,絕不許拿在口頭上說的。當年王簡恆雷民心所說「厚黑學」是「做得說不得」的話,他承認是至理名言。但他既把「厚黑學」公然發表了,而且還逢人對人地強聒不休,于是就又變出了一條公例,那便是「厚黑學」是「說得做不得」的。♀所以自他發表了《厚黑學》以來,反成了天地鬼神,臨之在上,質之在旁,每想做一事,剛一動念,自己就想道︰「像這樣做去,別人豈不說我實行‘厚黑學’嗎?」因此凡事不敢放手做去。你想,重慶關的監督,是何等的天字第一號的肥缺呀!但他不肯干,即使有人勸駕也不干。官產競賣處和官產清理處的經理處長,也不能不說是發財的機會吧!但前者他要求減薪,後者被裁撤時,落得沒有歸家的路費。于是他自己解嘲說︰「我之不能成為偉人者,根源實在于此。‘厚黑學’呀,‘厚黑學’呀,你真是把我誤了!」
他對于「厚黑學」的見解,約分前後兩期。前期的「厚黑學」,大略如此;後期的「厚黑學」,是他思想發展後的另一種看法,等到若干章以後,再為敘述。
心理與力學
他以為「厚黑學」與「心理學」有關,乃追尋中外心理學諸書來閱讀,久之亦無所得。他既陷于茫然無所適從,于是索性將古今人的說法,盡行掃去,另用物理學的規律,來研究心理學。一日,他在街上行走,忽然覺得人的天性,以「我」字為本位,仿佛面前有許多圈子,將「我」圍住,層層放大,有如磁場一般;而人心的變化,處處是循著力學規律走的。
我們千萬不可忘記,一九二年,是宗吾思想發展史上的新紀元。他的「厚黑學」,實在說,是淵源于荀子性惡說的,在學理上,也不能說是沒有根據;但在這時,他自己也覺得這種根據的不滿足了。一日,他與同學曾聖瞻在茶館內閑談,聖瞻就向宗吾道︰「朋輩中要算你的思想最銳敏,你何必老是用在開玩笑的方面呢?應該好好地研究一種學理,如果有所發明,也是朋輩的光榮啊。♀」他對這話深為感動,又從「厚黑學」做進一步的研究。他以為「厚黑學」與「心理學」有關,乃追尋中外心理學諸書來閱讀,久之亦無所得。他既陷于茫然無所適從,于是索性將古今人的說法,盡行掃去,另用物理學的規律,來研究心理學。一日,他在街上行走,忽然覺得人的天性,以「我」字為本位,仿佛面前有許多圈子,將「我」圍住,層層放大,有如磁場一般;而人心的變化,處處是循著力學規律走的。他從古今事跡上,現今政治上,日用瑣事上,自己心坎上,理化數學上,西洋學說上,四方八面,印證起來,處處覺得可通。在這時候,大有禪宗頓悟的光景。其時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已傳至中國,他將愛氏的學說,和牛頓的學說,應用到心理學上,創一臆說︰「心理依力學規律而變化。」就在這一年中,寫一專論,標題為《心理與力學》,將人世一切事變,悉用力學和數學來解釋。後經十余年的研究,補充整理,才擴大為一專書問世,此書就算是他思想的中心。
當時,他既創出這一臆說,便想使之成為公例。他首先從孟荀的「人性論」研究起,孟子說︰「孩提之童,無不知愛其親也,及其長也,無不知敬其兄也。」他說這個說法,就是有破綻的。試任請一位當母親的,把她親生的孩子抱出來,當眾試驗,如母親抱著他吃飯,他就伸手來拖母親的碗,若不提防,就會把碗打碎,這種現象,何嘗是愛親?又母親手中拿一塊糕餅,小孩見了,就伸手去奪,如不給他,放在自己口中,他立刻會伸手從母親口中取出,放在他的口中,這種現象,又算不算愛親?當小孩在母親懷中吃東西的時候,哥哥走近前,他就推他打他,這種舉動,又何嘗是敬兄?五洲萬國的小孩,無一不如此,事實上既有了這種現象,孟子的性善說,豈不是顯然有破綻嗎?然則孟子所說的「孩提愛親,及長敬兄」,究竟從什麼地方生出來的?要解釋這個問題,只好用研究物理學的法子去研究,蓋人的天性,以「我」為本位,我與母親相對,小兒只知有我,故從母親口中,把糕餅取出,放在自己口中。母親是哺乳我的人,哥哥是分我食物的人,把母親與哥哥比較,覺得母親與我更接近,所以小兒就愛母親。稍長的時候,與鄰人相遇,把哥哥與鄰人比較,覺得哥哥與我更接近,自然就愛哥哥。由此推之,走到異鄉,就愛鄰人;走到異省,就愛本省人;走到外國,就愛本國人,其間有一定的規律。他的規律,是距我越近,愛情越篤,愛情與距離成反比例,可見孟子所說的愛親敬兄,內部藏了一個「我」字,不過沒有說明出來;若是補個「我」字進去,繪圖一看,就自然明白了。如下圖(圖一),第一圈是我,第二圈是親,第三圈是兄,第
四圈是鄰人,第五圈是本省人,第六圈是本國人,第七圈是外國人。這個圖,就是人心的現象。這個現象,很像物理學上所講的磁場一般,其規律與地
心引力相似。由此知人的心性,與磁電相同,與地心引力相同,故牛頓所創的公例,可適用于心理學。
但上圖是否正確,還須加以考驗︰假如暮春三月,我們約同二三友人,出外游玩,看見山明水秀,心中非常愉快;走至山水粗惡的地方,心中就不免煩悶。這是什麼緣故呢?因為山水是物,我也是物,物我本是一體,所以物類好,心中就愉快,物類不好,心中就不愉快。又走至一個地方,見地上許多碎石,碎石之上,落花飄零,心中對于落花,不勝悲感,對于碎石,則不甚注意。這是什麼緣故呢?因為石是無生之物,花與我同是有生之物,所以常常有人作落花詩,落花賦,而不作碎石歌,碎石行;古今詩詞中,吟詠落花,推為絕唱者,無一不是連同人生來描寫的。假如落花之上,臥一將斃之犬,哀鳴宛轉,入耳驚心,立把悲感落花之心打斷。這是什麼緣故呢?因為花是植物,犬與我同是動物,故不知不覺,對于犬特表同情。又假如途中見一獰猙惡犬,攔著一人狂噬,那人持杖亂擊,當此人犬相爭之際,我們只有幫人之忙,斷不會幫犬之忙。這是什麼緣故呢?因為犬是獸類,我與那人同是人類,故不知不覺,對于人更表同情。我與友人分手歸家,剛一進門,便有人跑來報道︰你先前那個友人,走在街上,同一個人打架,正在難解難分;我听了立即奔往營救,本是人與人打架,因為友誼的關系,故我只能營救友人,不能營救那人。我把友人拉至我的書房,詢問他打架的原因,正在傾耳細听,忽然房子倒下來,我先急忙跳出門外,回頭再喊友人道︰「你還不跑出來嗎?」請問一見房子倒下,為什麼不先喊友人跑,必待自己跑出門了,才回頭來喊友人呢?這就是人的天性,以「我」為本位的明證。(圖二)
我們把上述事實,再繪如下圖︰第一圈是我,第二圈是友,第三圈是他人,第四圈是犬,第五圈是花,第六圈是石。其規律,是「距我越遠,愛情越減,愛情與距離成反比例」。此圖與前圖是一樣的。此圖所設的境界,與前圖全不相同,而得出的結果,還是一樣,足證天然之理,實是如此。今再總而言之︰凡有二物,同時呈于吾前,我心不假安排,自然會以「我」為本位,視距離我的遠近,定愛情的厚薄,正與地心引力,電磁吸力,無有區別。
孟子主張性善,還有一個證據,他說︰「今人乍見孺子將入于井,皆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