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往有些校長對他說︰「本年招收新生一班,投考的有數百人,我選取了幾十名,其余很有些程度好的,因為額滿了,都未收入,我這班學生,程度很整齊。♀友情提示這本書第一更新網站,百度請搜索+」他听了這話,口雖不言,心中不免納悶。因為政府是要行強迫教育的,不就學的,還要勒令就學,為什麼想來就學的,反而叫他們廢學呢?調查未考取的那些學生的去路,除廢學而外,有往別處尋學校入的,也有投入私塾的,幸而尚有私塾這條路,不然,廢學的就更多了。
有人說︰「現在學校內,教授各種學科,與中國舊學不同,不能不分班教授,每班程度不能不整齊,所以招收學生,不得不加以限制。」他說︰「程度整齊,固然好;就是程度不齊,也未見得沒有辦法。現在學校內的國文、歷史、地理等科,中國舊學是有的;現在學校內的英文,是外國字外國音,從前講說文講音韻的,是研究古字古音,都是一樣的艱難;理化等科,也未見得比經學詞章艱深好多;至于數學一科,從前的經師也有精通的,並且程度很高,看他們所著作品,就可以知道。那時的老師學生,並未取現在的形式,居然能夠把學生教得好,這豈是沒有辦法嗎?」
有人說︰「你既如此主張,我如果充當中學校長,定要聘你做教員,教一百個程度不齊的學生,請你去教授,看你有甚麼辦法?」他說︰「這件事我能夠擔任,你把學科排定了,並規定學期之末,學生程度要教至某個地方為止;到學期滿了你來試驗,如果學生達不到限定的程度,我受罰就是了;至于教授的方法,可以听我自由,你不必過問。♀」那人又問︰「學生程度,參差不齊,你有什麼辦法呢?」他說︰「惟其參差不齊,就更有辦法了。我提倡學生看書,養成自修的能力,只須指示門徑,說過大概,叫他們自己研究,互相切磋,有不了解的,先問同學,再不了解,才來問我。如此辯理,那程度高的學生,就成為我的助教了,人的天性,是喜歡為師的,程度高的學生,有人向他請問,他一定樂于講解,每與人講解一次,猶如自己復習一次,于他也是很有益處的。當教師的,只立于考察地位,考察各生是否了解,某生的指導有無錯誤,如有不合,即予指正。再者,學生的通性,大都喜歡問同學,不十分肯問教師,其有來問教師的,已經是苦心思索,不得其解,這等人即是孔子所謂憤悱的人,只消就他懷疑之點,略加指點,他就會恍然領悟,無須多費言辭。我用這個法子做去,即使一百個學生,有一百等程度,教起來也不費好大的氣力。」
有人說︰「整頓教育,當從各方面進行,不單是一個考試制,就能整理好的。」他說︰「我當省視學十余年,所有查學報告,無一篇不談整理的方案,考試制僅是整理方案中的一種,我並不是不知道。實則現在教育上的病狀甚多,凡熱心教育的人,不妨分途治療,或治內病,或治外傷,或治一切雜癥,我于各癥中擔任小小的一種,大家懸壺問世,我想教育上的病癥,或有醫好的希望。」
有人說︰「東西各國,教育方法很多,為何舍去不談,只談考試呢?」他說︰「教育家有良好的整頓方法,盡管辦去,東西各國的教育法,盡管采用,考試制于其他方法並無妨害。像現今的學制,有了部令限制,眼見許多良好的辦法,也行使不出來。且各人的見解不同︰甲所謂良好的,乙未必以為良好。我敢斷言︰任何教育家上台,制出一部教育法令,都不能盡滿人意。既是這樣,就不如索性把現行學制打破了,使全國的教育家,把各人心中所謂良好的辦法,拿出來實行,分頭並進,教育才能盡量發展。我所說的考試制,對于各種主張,均能容納,可再設比喻來說明︰假如有城一座,我們想攻下它,所有進攻的路,東南西北,不必拘定。攻取的方法,或用大炮轟擊,或是肉搏而上,或用飛機,或挖地道,也不必拘定,總以攻入城內為勝。畢業考試,就是考查他攻入沒有。至于進攻的路線與攻取的方法,應由前敵將士考察地勢,偵探敵情,自行選擇;當主帥的,只嚴令各將士限期攻入就是了。我對于教育的主張,就是如此。」
有人說︰「關于考試的法子,應當討論的地方很多,何故忽略不談?」他說︰「考試的法子,自應詳加討論,這是不待說的;施行考試,有種種流弊,也是當然的事。我的意思,是先把考試制確定了,才能討論考試的法子和救弊的方法。現在考試制尚未確定,故只說明原則,未說到具體的辦法。大體說來,現在學校的考試,僅出簡單題目,既不足以借此考驗出某些學生的真實學問,又容易使某些學生生出僥幸的心理;將來的考試,問題宜多,時限宜寬,並須采用測驗的方法,以期精密。關于博物理化等科,當羅列標本儀器,令學生詳細說明,實地試驗,如此則考試時,非確有心得的學生,即不能及格,僥幸的弊病,也就無從發生了。不過這仍是一種原則,將來考試制實行時,還須做精密的研討,總以使學生不冤屈,不僥幸,才合乎考試的理想。」
有人說︰「考試制,只能考查學生的知識,不能考查學生的操行,施行此制,未免把德育方面拋棄了。」他說︰「考試制固然不能改正學生的操行,可是現在學校中的辦法,也不能改正學生的操行。要想學生有良好操行,首先要改變學生不正當的心理。改變心理的方法,在不斷地予以暗示,教師人格高尚,即是一種很好的暗示。耶穌的教理,並非如何精深,是他的人格足以感化人,他的毅力足以轉移人,才造成了全世界無量的信徒。現在的學校內,對于學生的操行,不用耶穌傳教的法子,去行商鞅秉國的政策,並且是秦始皇鉗制人民的辦法。所以遇有可趁之隙,學生中有人出來振臂一呼,就應者四起了。全國學潮的根源,就在于此。」
他把以上的種種疑難,一一加以辯解,然後他在文化進步的階段上,又給予考試制一種評價。他說中國比歐洲開化得早,當然也比歐洲進化得多,我們考察歐洲的社會,如果把近代的物質文明部分除去,單看它的組織法,就可見出它社會進化的程度了。歐洲政治上的許多制度,如征兵制,如選舉制,中國都曾施行過。後來漸漸進化,那些設施就漸漸棄去,其間蛻化的痕跡,都是彰彰可考,由選舉而變為考試,是進化必經的階段。美國近三十年來,也施行考試制度了。美國的考試制度,和現在各國的考試制度,都是學英國的。英國的考試制度,又是學中國的(見中山先生《五權憲法》)。歐美正在向著考試制那條路進化,我們反把考試制廢除了,退轉去行選舉制,違反了進化原則,所以選舉省縣議員的時候,就弊病叢生了。
他說︰中國的考試制,發源最遠,漢朝對策,固然是考試;其實戰國的游說,也是一種考試,不過是人君當面口試罷了。我們可以說︰戰國重游說,是考試的起點,後來越久越進化,于是中國的考試制度,就成為世界上最好的制度了,進化較後的歐美,自然要來取法。我們在歷史上,還看出一個進化的痕跡︰周初學制,區分為小學中學大學幾個階段,以次遞升,肄業年限,是有定時的,政府用人,自然也是選用畢業生。最奇的,是那種學制剛剛破除,繼之而起的,便是考試制的出現,可見考試制,正是替代那種學制的。所以他主張施行考試,不問肄業年限,不問曾否入校,一律以程度為準。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