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黑學-全本珍藏版 第一百三十四章 “返本線”的發明

作者 ︰ 李宗吾

吾國儒家主張從小孩時,即把愛親敬兄的心理,在家庭中培養好,然後擴充出去,以至「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就造成一個仁愛的世界了。♀言情穿越書更新首發,你只來+所以中國的家庭,可說是一個「仁愛培養場」。西洋人從「我」字徑到「國」字,中間缺少一個「家」字,即是莫得「仁愛培養場」;少了由「丁」至「丙」一段,缺乏「誠意」功夫,即是少了「良心裁判」。所以西洋學說發揮出來,就成為殘酷的世界了。

一九三六年七月,宗吾又刊一書,叫做《中國學術之趨勢》,內容包括四大篇︰(一)老子與程明道;(二)宋學與蜀學;(三)宋儒之道統;(四)東西文化之融合。每篇又各分若干段,以成此書。他在序文中說︰「寫文字是發表心中感想,心中如何想,即當如何寫,如果立出題目來做文章,等于入場應試,心中受了題目的拘束,所有感想,即不能盡情寫出;又因題義未盡,不得不勉強湊補,于是寫出來的,乃是題中之文,不是心中之文。我寫此書,本想出以隨筆體裁,許多朋友說是不妥,才標出大題目小題目。我覺得做題目,比做文章更難,文章是我心中所有,題目是我心中所無,此書雖名為《中國學術之趨勢》,而內容則非常簡陋,對于題義的發揮,未及十分之一,這是很抱歉的。」可見他即便講述具有體系的學術,仍是抱有他一貫的自由作風,這是與近代流行的教科書式的著作有些不同的。

我們當還記得他發明的一條公例︰「心理變化,循力學公例而行。♀」于是他想適用這條公例,覺得學術上的演變,也有軌道可循,如果知道了從前的學術是如何演變,即可推測將來的學術當向何種途徑發展。他說︰「自開闢以來,人類在地球上走來走去,自以為自由極了,三百年前,出了一個牛頓,發明地心引力,才知道任你如何走,終要受地心引力的支配。人類的思想,自以為自由極了,若試把牛頓的學說擴而大之,應用到心理學上,即知道任思想如何自由,終有軌道可循。人世上一切事變,無不有力學公例行乎其間,不過一般人習而不察,等于牛頓以前的人,不知有地心引力一樣。」因此,他對于中國學術的趨勢和世界學術的交流,也是持此看法的。

他說︰我國已往的學術有最發達的兩個時期︰第一是周秦諸子,第二是趙宋諸儒,這兩個時期的學術,都帶有創造性。漢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是承襲周秦時代的學術而加以研究,元明是承襲漢宋時代的學術而加以研究,清朝是承襲漢宋時代的學術而加以研究,俱缺乏創造性。周秦是中國學術**發達時期,趙宋是中國學術和印度學術融合時期。周秦諸子,一般人都認孔子為代表,殊不知孔子不足代表,要老子才足以代表;趙宋諸儒,一般人都認朱子為代表,殊不知朱子不足以代表,要程明道才足以代表。現在已經入第三時期了,世界大通,天涯比鄰,中國印度西洋三方學說,相推相蕩,依天然的趨勢看去,此三者又該融合為一。故第三時期,為中西印三方學術融合時期,學術的進化,其軌道是歷歷可循的。知道從前中印兩方學術融合出以某種方式,即知將來中西印三方學術融合當出以某種方式。我們用鳥瞰法升在空中,如看河流入海,就可把學術上的大趨勢看出來。

他說,《老子》一書,是周秦學派的總綱,諸子書是細目。諸子是從總綱中提出一部分,加以發揮,只能說他們研究得精細,卻不出老子的範圍。宇宙真理,是渾然的一個東西,最初是蒙蒙昧昧的,像一座絕大的荒山,無人開采。後來偶有人在山上拾得點珍寶歸來,人人驚異,于是大家相約上山開采,有得金的,有得銀的,有得銅鐵錫的,雖然所得不同,總是各有所得。作河圖洛書的,是偶爾拾得珍寶的人;周秦諸子,是相約上山開采的人;這伙人中,所得的東西,要以老子為最多。老子把宇宙真理、古今事變融會貫通,尋出它變化的規律,定名曰「道」。道者,路也,即是說,宇宙萬事萬物,非走這條路不可。把這種規律,筆之于書,即名之曰《道德經》。根據已往的事變,就可推測將來的事變,故曰︰「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老子洞明萬事萬物變化的軌道,有得于心,故老子言「道德」。孔子在老子後,明白此理,就用以治人,故孔子言「仁」。孟子繼孔子之後,故言仁必帶一「義」字。荀子繼孟子之後,注重「禮」學,韓非學于荀子,知「禮」字不足以範圍人,故又講「法術刑名」。這都是時會所趨,不得不然。世人見「道德」流為「法術刑名」,就歸咎于老子,說是申韓的刻薄寡恩,淵源于老子;殊不知中間還有「道德」流為「仁義」一層,由「仁義」才流為「法術刑名」的。言「仁義」者無罪,言「道德」者有罪,實不能不為老子叫屈。

道流而為德,德流而為仁,仁流而為義,義流而為禮,禮流而為刑,刑流而為兵。道德居首,兵刑居末,孫子言兵,韓非言刑,而其源皆出于老子。如果知道兵刑與道德相通,即知諸子之學無不與老子相通了。老子的三寶︰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孔子的「溫、良、恭、儉、讓」︰「儉」字與老子同;「讓」字即老子的「不敢為天下先」;「溫、良、恭」三字,比「慈」字較為具體︰足見儒家與老子相通。墨子的「兼愛」,即是老子的「慈」;墨子的「節用」,即是老子的「儉」。老子言兵︰「不敢為主而為客,不敢進寸而退尺。」又說︰「以守則固。」墨子非攻而善守,足見其與老子相通。戰國的縱橫家,首推蘇秦,他讀的書是《陰符經》,此書是道家之書,也與老子相類。老子說︰「天之道,其猶張弓乎,高者抑之,下者舉之。」老子此語,是以一個「平」字立論。蘇秦說六國,每用「寧為雞口,無為牛後」一類的話,激動六國君主的不平之氣,暗中即藏得有天道張弓的原理,與自然之理相合,所以蘇秦的說法,能夠披靡一世。老子所說「欲取姑與」等語,為後世陰謀家兵家所祖。他如楊朱、莊子、列子、關尹諸人,直接承繼老子之學,更不待說。周秦諸子,往往互相詆毀,獨沒有詆毀老子的,即使諸子之學,不盡出于老子,也可說老子之學,與諸子不相抵觸,既不抵觸,也就可以相通。後世講靜功,講符等,俱托始于老子,更足知老子與百家相通了。

春秋戰國時,列國並爭;同時學術界也是百家爭鳴。自秦以後,天下統一;學說也隨君主之意歸于統一。秦時,奉法家的學說,此外的學說皆在所擯斥。漢初,改而奉黃老,到了漢武帝罷黜百家,從此即專奉孔子之學;但老子的學說,勢力仍是很大。于是孔老二教,在中國成為兩大河流。以後佛教傳入中國,越傳越盛,就成了三大河流,同在一個區域內,相推相蕩,經過了很長的時間,天然有合並的趨勢,于是宋儒的學說應運而生。

要談宋儒的學說,須先把儒、釋、道三教的異同,加以研究。三教異同,自然古人說得很多;但最要的一點,即是三教均以「返本」為務。孟子說︰「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但返至身還不能終止,于是他又說︰「孩提之童,無不知愛其親也,及其長也,無不知敬其兄也。」可知儒家返本,以返至「孩提」為止。「老子」一書,屢言「嬰兒」,嬰兒是指才下地者而言。孟子所說的孩提,知愛知敬,是有知識的;老子所說的嬰兒,是無知識的。可知老子返本要進一步,以返至才下地的無知無欲的嬰兒為止。但老子所說的,雖是無知無欲,然猶有心,故曰︰「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釋氏則並此心亦無之,以證入涅槃,無人無我為止,禪家常教人「看父母未生前面目」,竟是透過娘胎,較老子的嬰兒,更進一步。儒、釋、道三家俱是在一條線上,如圖所示︰儒家由庚返至丁,再由丁返至丙;老子由丁返至乙;佛家由丁返至甲。宗吾呼此線為「返本線」。由此可看出三家的異同︰要說他們不同,他們三家都是沿著返本線向後而走,這是相同的;要說他們相同,則儒家返至丙點而止,老子返至乙點而止,佛家直返至甲點方止,又可說是不同。所以三教的同與異,都可以說得過去,總看如何看法。

`11`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厚黑學-全本珍藏版最新章節 | 厚黑學-全本珍藏版全文閱讀 | 厚黑學-全本珍藏版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