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黑學-全本珍藏版 第一百四十六章 利人與利己,可以調和為一

作者 ︰ 李宗吾

現在世界上紛紛擾擾,沖突不已,我窮源竟委地考察,實在由于互相反對的學說生出來的。♀友情提示這本書第一更新網站,百度請搜索+孟子之性善說,荀子之性惡說,是互相反對的;宗教家之利人主義,進化論派之利己主義,是互相反對的;凡此種種互相反對之學說,均流行于同一社會之中,從未折中一是,思想上既不一致,行為上當然不能一致,沖突之事,就在所不免了。真理只有一個,猶如大山一般,東西南北看去,形狀不同,游山者各見山之一部分,所說山之形狀,就各不相同了。我們研究事理,如果尋出了本源,任是互相反對之說,都可調和為一。性善與性惡,可以調和為一;利人與利己,可以調和為一。……著者把所有互相反對的學說,加以研究,覺得無不可以調和,茲舉兩例于下︰

甲。有人說︰「人的意志為物質所支配。」又有人說︰「物質為人的意志所支配。」這兩說是可以調和為一的。茲用比喻來說明︰假如我們租佃了一座房子,遷移進去,某處做臥房,某處做廚房,某處做會客室,器具如何陳設,字畫如何懸掛,一一要審度屋宇之形勢而為之。我們的思想,受了屋宇之支配,即是意志受了物質之支配;但是我們如果嫌屋宇不好,也可以把它另行改造,屋宇就受我們的支配,即是物質受意志的支配。♀歐洲機器發明而後,工業大興,人民的生活情形,隨之而變,固然是物質支配了人的意志;但機器是人類發明的,發明家費盡腦力,機器才能出現,工業才能發達,這又是人的意志支配了物質。這種說法,與「英雄造時勢,時勢造英雄」是一樣的。單看一面,未嘗說不下去,但必須兩面合攏來,理論方才圓滿,有了物理、數學等科,才能產出牛頓;有了牛頓,物理、數學等科,又生變化。有了咸、同的時局,才造出曾、左諸人;有了曾、左諸人,又造出一個時局。就如雞生蛋,蛋生雞一般,表面看去,是輾轉相生,其實是前進不已的,後之蛋非前之蛋,後之雞非前之雞,物質支配人的意志,人的意志又支配物質,英雄造時勢,時勢又造英雄,而世界就日益進化了。倘若在進化歷程中,割取半截以立論,任你引出若干證據,終是一偏之見。我們細加考究,即知雞與蛋原是一個東西,心與物也是一個東西,雞之外無蛋,蛋之外無雞,心之外無物,物之外無心。

乙。古人說︰「非知之艱,行之為艱。」孫中山說︰「知難行易。」這兩說也可以合而為一的。古人因為世人只知坐而研究,不去實行,就對他說道︰知是很容易的,行是很艱難的,你們總是重趨實行就是了。孫中山研究出來的學理,黨人不肯實行,就對他們說道︰知是很艱難的,行是很容易的,我已經把艱難的工作做了,你們趕快實行就是了。古人和孫中山,都是注重在實行,意思是一樣的,並無沖突。「非知之艱,行之維艱」二語,出在《尚書》,是傅說對武丁所說的。傅說原是勉勵武丁實行,並沒有說事情難了,叫武丁莫行。原書俱在,可以復按。我們從此著想,就可以把傅說「知易行難」之說,和孫中山知難行易之說,調和為一。至于「難易」二字,乃是兩相比較的形容詞,與長短大小等字相類,行文說話時,往往用這類比較字眼,抑揚高下,以助文氣或語氣,于實際的道理上,並無何種關系。我們如果不明此理,認真在「知行」二字上,搜尋難易,要批評傅說和孫中山的是非,這就像听見三歲小兒說我們的身又長又大,巨無霸(東漢時的巨人)說我們的身體又短又小,我們就疑惑起來。究竟我們的身體,是長是短,是大是小,聚些人來研究,以定三歲小兒和巨無霸之是非,這就未免太無謂了。宇宙之內,只要有二物可以作比較,就可生出長短大小之差;只要有二事可以作比較,即可生出易難之差。比較的事物,可以隨意取舍,無有一定,因之長短大小難易之分,也無有一定。天下事,無所謂難,無所謂易︰尋件難事,與之比較,就成易事;尋件易事,與之比較,就成難事。發明輪船火車的人,費了無限心力,方才成功,發明之後,技師照樣制造,是很容易的,這是「知難行易」。初入工廠的學生,技師把制造輪船、火車的方法傳授他,學生听了,心中很了然,做起來卻很艱難,這是「知易行難」。這類說法,都是從比較上生出來的。拿發明家和技師比較,則發明家難而技師易;拿技師和學生比較,則技師易而學生難。同是「知」字,孫中山是指發明家發現真理而言,傅說是指學生听講時心中了解而言。同是「行」字,孫中山是指技師的工作而言,傅說是指學生的工作而言,我們試取孫文學說讀之,他舉出的證據,是飲食作文用錢等十事,修理水管一事,與夫他自己革命的事實,凡此種種,都是屬乎發明方面的事。我們從這個地方研究,就可把孫中山和傅說的異同尋出來。孫中山拿發明家之「知」,和技師之「行」比較,故說「知難行易」;傅說拿講堂上听講之「知」,和手工場中實地工作之「行」比較,故說「知易行難」。孫中山是革命界的先知先覺,他訓誡黨員,是發明家對技師說話,故說「知難行易」;傅說身居師保之位,他訓誡武丁,是技師對學生說話,故說「知易行難」。二說俱是勉人實行的。故知易行難和知難行易,可以調和為一。世間的事,可分兩種,有知難行易者,有知易行難者,合二者而言之,理論就圓滿了。

著者把性善性惡,利人利己,唯心唯物,知難行易,知易行難,種種互相反對之學說,加以研究之後,乃下一結論曰︰「無論古今中外,凡有互相反對之二說,雙方俱持之有故,言之成理,經過長時間之爭辯,仍對峙不下者,此二說一定可以並存,一定是各得真理之一半。我們把兩說合而為一,理論就圓滿了。」

宇宙事物,原是滋生不已的,由最初之一個,滋生出無數個,越滋生,越紛繁。自其相同之點觀之,無在其不同;自其相異之點觀之,無在其不異。古今講學的人,盡管分門別戶,互相排斥,其實越講越相合。即如宋儒排斥佛學,他們的學說中,摻得有禪理,任何人都不能否認,孟子排斥告子,王陽明是崇拜孟子之人,他說︰「無善無惡心之體。」其語又絕類告子。諸如此類,不勝枚舉。因為宇宙真理,同出一源,只要能夠探求,就會同歸于一。猶如山中生出草草木木一般,從它相異之點看去,草與木不同,此木與彼木不同。同是一木,發生出來的千花萬葉,用顯微鏡看之,無一朵相同之花,無一片相同之葉,可說是不同至極了。我們倘能會觀其通,從它相同之點看去,則花花相同,葉葉相同,花與葉相同,此木與彼木相同,木與草相同。再進之,草木和禽獸相同。精而察之,草木禽獸,泥土沙石,由分子,而原子,而電子,也就無所謂不同了。我們明白此理,即知世間種種爭端,無不可以調和的。有人問我道︰你說心理變化,循力學公例而行;請問各種學說,由同而異,又由異而同,是屬乎力學公例之哪一種?我說︰水之變化,即是力之變化,同出一源之水,可分為數支,來源不同之水,可匯為一流,千派萬別,無不同歸于海。任它如何變化,卻無一不是循力學公例而行。宇宙事物,凡是可以用水來作比喻的,都可說是與力學公例符合。

`11`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厚黑學-全本珍藏版最新章節 | 厚黑學-全本珍藏版全文閱讀 | 厚黑學-全本珍藏版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