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往能見其全體,而不能見其細微,古聖賢一開口即是天地萬物,總括全體而言之,好像遠遠望見一山,于山之全體是看見了的,只是山中之草草木木的真相,就說得依稀恍惚了。♀不是所有站都是第一言情首發,搜索+你就知道了。西人分科研究,把山上之一草一木,看得非常清楚,至于山之全體,卻不十分了然。將來中西學說,終必有融合之一日,學說匯歸于一,即是思想一致,思想既趨一致,即是世界大同的動機。現在世界紛爭不已,純是學說分歧釀出來的。我們要想免除這種紛爭,其下手之方法,就在力求學說之一致。所謂一致者,不在勉強拉合,而在深索本源,只要把它本源尋出來,就自然歸于一致了。所以我們批評各家學說,務于不同之中,尋出相同之點,應事接物,務于不調和之中,尋覓調和的方法,才不至違反進化之趨勢。不是我們強為調和,因為它根本上,原自調和的。我看現在國中之人,往往把相同的議論,故意要尋它不同之點,本來可以調和的事,偏要從不調和方面做去,互相攻擊,互相排擠,無一事不從沖突著手,大亂紛紛,未知何日方止!
現在各黨各派,紛爭不已,除挾有成見,意氣用事者外,其他一切紛爭,實由于學說沖突醞釀出來的。♀要調和這種紛爭,依我想,最好是各人把各人崇拜的學說,徹底研究。又把自己所反對的學說,平心觀察。尋覓二者異同之點,果然反復推求,一定能把真正的道理搜尋出來,彼此之紛爭,立歸消滅。因為世間的真理,只有一個,只要研究得徹底,所得的結果,必定相同。假使有兩個人所得的結果不同,其中必有一人研究不徹底,或是二人俱不徹底。如果徹底了,斷無結果不同之理,大家的思想,既趨于一致,自然就沒有紛爭了。
在我個人的主張,可把各種主義,公開研究,听人盡量地懷疑和批評,然後才把真理研究得出來,全國思想才能統一。有人駁我道︰現在是訓政時期,如果孫中山的「三民主義」也听人懷疑批評,則是對于孫中山失了信仰,即是失去全國重心,中國怎能立國?我說︰理論和事實,本可分開的,懷疑批評,乃是理論上之事,未即措之實行。現在全國隸屬于「三民主義」之下,政治上一切設施,當然照著孫中山的辦法做去,不能任意變更。至于學理上之討論,盡可听人自由。到了討論終結,全國人都認為孫中山主義不適宜,一致請求變更,我們又何不可變更之有?未達到全國人請求變更的時候,當然遵循孫中山主義進行,如有違反「三民主義」,做政治上之行動者,當然嚴予制裁。♀據我的觀察,現在各種主義,如不由于公開研究之一途,思想之紛亂,是無有窮期的,因國內之爭端,和人民所受之痛苦,也就無有底止了。……世間虛偽的學說,才怕人懷疑和批評。關聖帝君的《覺世真經》說︰「不信吾教,請試吾刀!」注《太上感應篇》的人說︰「有人毀謗此書,定遭冥譴。」因為這兩種書所說的道理,經不得研究,生怕人懷疑和批評,無可奈何,才出于威嚇之一途。至于牛頓和愛因斯坦諸人的學說則不然,任人懷疑,任人批評,信從與否,听人自便,結果反無人不信,無人不從。其所以然之理,也就可以深思了。世間的道理,愈懷疑則研究愈深,愈批評則真理愈出。孫中山的學說,是不怕人懷疑的,是不怕人批評的,經一番攻擊,增一番鮮明。我們尊崇孫中山,當以事牛頓和愛因斯坦之禮事之;不當以事關聖帝君和太上老君之禮事之。如果說他的學說,不許人懷疑,不許人批評,無異于說《三民主義》一書,所含的真理,與《覺世真經》和《太上感應篇》相等,名為尊崇孫中山,實則污蔑孫中山了。
主義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有了三民主義,就有非三民主義。各種主義,紛然並立,仿佛世界各國紛然並立一樣。有了國界,此國與彼國,即起爭端。有了主義,此黨與彼黨,即起爭端。世人只知愛國主義是狹小的,殊不知崇奉一種主義,也是狹小的。將來世界各國,終必混合為一而後止;各種主義,也是融合為一而後止。無所謂國,無所謂主義,國界與主義,同歸消滅,這就是大同世界了。作者主張聯合世界弱小民族,攻打列強,可說是順著大同軌道走的。主張各種主義,公開研究,也可說是順著大同走的。
至于學術思想,我是絕對主張**自由的,這已可從我上面的話看出來。中國政治界的君主,和學術界的聖人,所走的軌道是一樣的。春秋戰國時,列國紛爭不已,後來產生了皇帝,列強就消滅了。同時諸子百家也紛爭不已,後來推孔子為聖人,諸子百家也就消滅了。皇帝任下一道命令,人民都要服從,如不服從,就是大逆不道,聖人任發一種議論,學者都要信從,如不信從,也是大逆不道。皇帝在朝廷上盤踞起,聖人在各人心坎上盤踞起。皇帝蹂躪民意,聖人蹂躪思想。中間有點區別者,皇帝的專橫,是皇帝自己做出來的,應由皇帝負責。聖人的專橫,是後人借孔子招牌做出來的,孔子不能負責。後來皇帝之威權剝奪了,英、法、德、俄、美、日諸國就闖進來,執行皇帝的任務,成了變相的皇帝,一般人就以事皇帝之禮事之。同時孔子之威權也剝奪了,盧梭、達爾文、杜威、羅素諸人闖進來,執行孔子任務,成了變形的孔子,一般人就以事孔子之禮事之。大清皇帝倒了過後,把一個大皇帝之權,剖為無數小塊,分給國中赫赫有權的軍人,成為許多小皇帝。至聖孔子倒了過後,把一個大聖人之權,剖為無數小塊,分給國中赫赫有名的學者,成了許多小聖人。軍閥蹂躪民意,學閥蹂躪思想。軍閥背後,有外國的帝國主義;學閥背後,有外國的哲學家。小皇帝之命令,是絕對威嚴,不許違抗,如有人違抗了,他就要把你重懲。小聖人之議論,自認為絕對之是,不許人匡補,不許反對者有討論之余地,如果有人懷疑了,他就在報章雜志上,把你痛罵。政治界一切現象,與學術界完全相同。這種現象,可分為三個時期︰第一個時期,是大皇帝大聖人專權時期,這是過去的事;第二個時期,是小皇帝小聖人專權時期,這是現在的事;將來到了第三個時期,才是普通人民和普通學者,自由發表意見的時期。我嘗說︰君主之命該革,聖人之命尤其該革;民族該**,思想更該**。
這一篇大議論,便是這一顆思想界的彗星所放射的光芒。可惜這光芒,慢慢地暗淡了,慢慢地消滅了!如果這彗星是有周期性的,也許經過若干時日,還有重光的時候。如今這位不厚不黑的厚黑教主,是與世長辭了;但是他慧星般的思想,于人事物理諸方面,未必無啟示的作用吧!歷史學家常說的話︰「蓋棺即可論定。」我對于這位厚黑教主——李宗吾先生,則以為「蓋棺尚待論定」。
宗吾先生死後的次日,成都各報即用「厚黑教主」的稱謂,刊布他逝世的專電。再過若干日,自流井各界人士為先生開追悼會,收到的挽聯,亦多從「厚黑教主」立論。不料他生前用以自嘲嘲人的戲詞,竟成為他身後的謚號了。今錄當時的挽聯數事,以殿本傳︰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