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上述幾種主要的女權主義流派之外。+言情內容更新速度比火箭還快,你敢不信麼?還有眾多次要的理論流派,如生態女權主義,心理學女權主義,第三世界女權主義,黑人女權主義,分離主義女權主義,文化女權主義,女同性戀女權主義等。這些女權主義盡管在一些基本點上還咯有一致看法,但其分歧點已大大超過其共同點。它們各自致力于自己所關注的領域,但又常常在一些問題上爭得不可開交。
本書的第三部分就是當代婦女發展中引起爭論和關注的新問題,圍繞這些新問題的爭論,預示著下個世紀婦女發展的方向和趨勢。
在眾多的新問題中,婦女運動爭論不休的一個問題就是︰要不要為婦女爭取特殊照顧和保護性立法。婦女運動中的一派認為,由于婦女是處于不利地位的弱勢群體,長期以來一直處于被壓抑、被歧視的狀態,所以完全有理由提出對其加以待殊保護的要求,其中包括保護性立法,在各級選舉中自上而下規定的保護性比例,勞動中針對婦女生理特征的勞動保護措施等。另一派則以公正的原則來否定平等的原則,認為對社會中的某一群人實行特殊照顧有損公平競爭的原則,從長遠看,也會損害婦女的利益。
正當以市場經濟為主的國家中的婦女就業熱潮方興未艾之時,以計劃經濟為主的國家中所實行的改革卻引發了關于婦女回家的討論。這是因為,在低工資、高就業政策實行多年後,婦女大量普遍就業的態勢業已形成;但是在各用人單位開始實行較計劃經濟時期嚴格精細得多的經濟核算以後,婦女的一些弱點就開始顯露出來,並由此導致了有關婦女回家的討論主張婦女回家的一派認為,性別角色分工的玻壞造成了女性的男性化,就業機會不足和兩性關系的緊張,如果讓女人回到家庭中去,似乎既可解決就業機會緊張的問題,也可以恢復傳統的性別分工秩序。反對婦女回家的一派則指出,婦女參加社會勞動其實已成不可逆轉之勢,許多女性並非僅僅因為經濟需要才出來工作,而是因為家庭之外的工作和事業已經成為她們的生活方式,成為她們的一部分自我,要剝奪她們的這部分自我,既不可能,也不公正。兩性氣質的異與同在婦女運動中是一個長期爭論而且魅力不減的問題。強調同的一派主張,男女兩性既有相同的能力,就應當有相同的權利,應當做相同的事情,得到相同的報酬和評價。強調異的一派則有截然相反的兩種立場︰一種認為女性天生不如男性,二者在生理上的差異是女性不如男性、男性統治女性的生物學依據;另一種則反其道而行之,鼓吹女性優越論,引用大量生理學、心理學實驗證據,企圖證明女性不僅在生理上比男性優越,而且在心理上擁有很多長期受到鄙薄的優越品性,如哺育性、容易與人建立親密關系的特性、愛和平的特性、接近自然的待性等等。她們主張,如果彰顯這些女性特鉦,強調其不同于男性價值的價值,則會使人類社會趨于合理和美好,使人類走出由男性價值觀造成的困境。
在現代社會中,性與品問題引起了一場曠日持久的論爭。總的來說可以分為對性的贊賞與反對兩大派。在女權運動的初期,女權主義者多為反性者,後來在品的問題上,激進女權主義者也采取了這一立場。她們認為品是對女性的商業利用,而且可以認為品本身就是針對婦女的暴力,必須加以禁止。她們掀起了制裁品的運動,並不惜同福音派傳教士攜手,利用法律手段制裁品的制售與消費。盡管如此,她們宣稱,自己絕不是從道德角度而僅僅是從女權角度反對品的。另一派女權主義者則從言論自由和反對襝制度對出版自由的禁制角度提出問題。她們認為言論自由和出版自由是基本人權,從任何角度出發對這一權利的損害和限制都會最終損害婦女的利益和限制婦女的權利,因此,即使僅僅從婦女的長遠利益出發,也不應當禁止品。
在暴力、性騷擾和賣婬等問題上,也存在著某些爭議。在針對婦女的暴力行為和性騷擾行為的界定、處置辦法等方面,世界各國正處于種探索性的階段,一個又一個的案例常常通過各類傳播媒介成為公眾關注的中心;受害婦女庇護所、全女瞀部隊等新事物、新制度更以不同社會文化為背景在各國出現。在如何看待賣婬現象的問題上,西方法律界和社會各界一直爭論不休。女權主義在這個問題上的態度又為這一原本就很復雜的爭論增加了一些新的視角。♀例如,婦女是否有自由處置自己身體的權利,被的婦女有無決定是否起訴的權利等。女權主義各個理論流派之間在賣婬問題上也存在著激烈的爭論。
圍繞認識論和方法論的問題的爭論觸及了哲學領域和人類認知行為的深層結構。首當其沖的問題是,究竟存不存在**于一般認識論之外的女權主義認識論;其次還有這種認識論的範疇、內涵及其適用性的問題等等。女權主義提出,在西方世界當前的理性危機中,婦女應當有所作為,她們試圖創造出一套反本質主義、反基要主義的全新的女權主義認識論。在婦女研究中,女權主義者還創造出口述史、提倡調查者與被調查者之間的感情交流,絕不標榜客觀性與價值中立的研究方法論。這些認識論和方法論的合法性及其生命力仍處于考驗之中,它是否能夠最終進入人類精神寶庫也還在未定之天。
在21世紀,上述所有的問題還會繼續引起人們的關注,一些新的趨勢和問題又會形成。我們目前所能做的只是在已經發生的一切事實的基礎上,對未來的發展趨勢作出預測。這些預測能否實現還有待未來的檢驗。
第一章婦女狀況(一)
隨著全球人口的急劇增長,婦女人口在近兒十年也增長了許多,據聯合國人口基金會統計,全球婦女總數已由1950年的12.5億,增加到1985年的24.1億。到本世紀末,全球婦女總數將超過30億。
盡管全世界婦女的生存狀況有著極大的差別——有地域的差別、貧富的差別、文化風俗的差別、階級的差別、種族的差別、民族的差別等等她們卻有著一個共同點︰相對于男性,她們處于較低的地位。婦女狀況和婦女地位這兩個概念略有不同。前者是指婦女自身的生存狀況;後者是指其相對于男性的生存狀況。這一章將描述婦女在參政、就業、教育、健康、家庭,安全及觀念等方面的狀況及其相對于男性的地位。
為了度量婦女的社會地位,人們創造了不少 標體系。這些指標體系包括諸如對待男嬰和女嬰的態度、男女入學比例、男女就業比例、婦女在國家機構重要領導崗位上的重要職務中所佔的比例、婦女個人財產在社會財富中的比例等指標。
包括11項指標的全球性別不平等的示意,這張示意圖揭示了目前在全球範圍內普遍存在的兩性不平等狀態。當然,在每一個指標上,不同的地區之間存在著差異,這只是說,有些地區的婦女的生存狀況比圖示的均值狀況強些,有些則比均值更差;但這些差異改變不了全球婦女地位低于男性的基本圖景。
從圖可以看出,在全世界男女兩性的全部工作小時騖中,女性工作小時總數超過60;但其收入只佔10%。女性的財產權更是微不足道;在國家首腦、內閣成員、國家決策性;級職位、國家立法議會成員、國際組織高級職位和工會高級職位中,女性的比例均低于%。然而,在文盲中,女性佔到近70;在難民中,女性佔到80%另據聯合國統計,全世界最貧因人口有6億,婦女佔最貧窮人口的70、,生活在極端貧困中的婦女人數還有繼續上升的趨勢。
公民權與政治參與
婦女爭取公民權利與政治權利的斗爭百年來已取得長足的進展,從連選舉權都沒有,發展到進人最高決策層,婦女政治地位改變的足跡歷歷可見。在這里,我把婦女玫治參與的狀況分為四個方面來敘述,即權利法案與選舉權、黨餱團體、立法機構及決策職位。
權利法案與選舉權
關于婦女權利的法案既是百年來婦女運動所竭力爭取的目標,又是婦女地位的標志。雖然由于各國執行法律的嚴格程度不同,法律在不同國家的意義有不同;但是,有一部關于婦女權利的法律畢競與沒有這樣的法律不同。
箄二次世界大戰後,聯合國先後頌布了《世羿人權宣言》、《消除對婦女歧視宣言、《在非常狀態和武裝沖突中保護婦女和兒童宣言》等,規定或涉及了保護婦女權利的內容。1951年,國際勞工組織通過了《男女工人同工同酬公約》;198年國際勞工大會通過了《禁止就業及職業歧視公約1960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通過了《取締教育歧視公約》;1979年聯合國通過了《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
最近30年來,各國在保護婦女的立法方面都有進展,例如,日本于1964年和1965年先後制定了《母子及寡婦福利法》、《婦幼保健法》;英國于1970年制定了《同工同酬法》,又于1975年制定了《反對性別歧視法挪威于1972年制定了《男女平等地位法愛爾蘭于1977年制定了《男女就業平等法》;瑣典于1980年制定了《男女機會均等法法國于1983年制定了《男女職業平等法》;芬蘭于1987年制定了《男女平等法》等。
中國1949年革命勝利初期公布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第6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廢除束縛婦女的封建制度。婦女在政治的、經濟的、文化教育的、社會的生活各方面,均有與男子乎等的權利。1953年3月的《選舉法》規定了婦女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1954年憲法第96條再次重申︰中華人民井和國婦女在政治的、經濟的、文化的、社會的和家庭的生活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權利廣中國又于1992年經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討論通過了一部關亍婦女權利的專門法律《婦女權益保障法》,其中對婦女的政治權利、文化教育權利、勞動權利、財產權利、人身權利、婚姻家庭權利及法律責任等作了具體的規定,此外。中國政府還頒布過一些與婦女利益有關的法令,如《關于嚴懲拐賣、綁架婦女兒童犯罪分子的決定》等。
婦女參政的第一個目標是爭取選舉權。早在1866年,英國就有1500名婦女向議會提出了婦女選舉權的問題;1869年,美國女權主義者正式提出了婦女參政的口號。從19世紀60年代開始,個別地方的婦女已經獲得參政權,例如,美國懷俄明州就率先以法律形式規定,凡年滿21周歲的女性均擁有參加選舉、參加陪審團的權利在這個吋期,瑞典未婚婦女炮獲得了縣鎮議會選舉權。在世紀末,各國婦女運動普遍提出了給婦女選舉權的要求。到20世紀初,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後,歐洲不少國家婦女在立法上獲得了選舉權和被選舉權。各國婦女得到選舉權的年代是︰新西蘭1893年;澳大利亞1902年;芬蘭1966年;挪威1913年;丹麥、冰島1915年!蘇聯1917年;加拿大1918年;奧地利、德國、荷蘭、波蘭、瑞士、盧森堡、捷克1919年;美國1920年;愛爾蘭922年;英國年。1945年,在參加聯合國的51個國家當中,30個國家的婦女有選舉權,佔成員國總數的58,8%。1977年,聯合國149個成員國中,有141個國家的婦女有選舉權,佔成員國總數的946、。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