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特長,最重要的環節是家長 第四章

作者 ︰ 金剛心;文鑫

有了這些個認識,我們就不難得出這樣的結論︰「小時候手巧的孩子,如果能被家長引導、激發這一‘潛特長’,長大後的領悟力會有優勢,會為孩子的未來工作貢獻很多學習力。♀友情提示這本書第一更新網站,百度請搜索+」

這類的例子總結多了,我對孩子的「領悟力」上培養就更重視——

哪個家長不希望孩子長大後能進入「越老越值錢,越干路越寬」的發展軌道?

孩子長大後,「領悟力」對孩子來說不是個可有可無的職業素質,是關系到孩子未來發展的「重要因素」,因為這方面能力將關系到孩子能不能擺月兌職場的迷惘期、動蕩期、進入發展時期。

那,小孩子表現在「手巧」上的這個潛特長,怎麼被家長引導和激發呢?

如果沿著「十指連心」的方向去思考,答案就變得很簡單,或者說相當地簡單。您看,彈鋼琴、彈電子琴和練書法就是難以比擬的好選擇。

如此一說,似乎另一個問題又變得突出出來︰小時候學鋼琴的孩子太多了,我們的學員中領悟力差的人小時候學過鋼琴的也不少,這又怎麼解釋呢?

有一天,我和一位資深的鋼琴老師談到這個問題,她兒子被保送大學時,拿不準學校和專業哪個更重要?就請我參謀。因為這個原因,我們就在孩子學特長的事情上交流多了一些。她說︰「學鋼琴的孩子相當多,這一點都不假。但是好多孩子看似用手指彈鋼琴,實際上主要是手碗在用力。好些孩子會很熟練地彈一些曲子,可是他們多是靠熟練度在彈琴,只有很少的孩子才會領悟︰先到把心思集中到手指的指月復上,再在琴鍵上把心里想的那個音兒彈出來。」

听她這麼一說,我就領悟道︰「鋼琴能能通過十指鍛煉心靈的感悟力,但是如果很多孩子彈鋼琴時活動的是‘手腕’,而不是鍛煉手指。」

回家後我就把這個話和我愛人分享了,然後讓她統計一下她同事的孩子有哪些人學鋼琴了,今天的學習成績怎麼樣?

我愛人說︰「這還用統計麼?我們院子里就有三個學鋼琴的,去年都上了最好的學校,有兩個是考上去的,另一個是花錢進去的,但是她們三個現在的成績都在中上。」

說這些,就是想對天下父母們說︰「如果發現您的孩子比較手巧,那您在給孩子選特長時,不妨給孩子報個鋼琴班。♀」

我們沒有讓孩子報鋼琴,不是不想報,是因為她學了三樣已經夠忙了。

但是我們會鼓勵她去和彈鋼琴的孩子多一起玩。那些孩子很好,玩著玩著有的會說︰「你先自己玩一下,我要練一會兒鋼琴啦,不然我媽又要說我了。」有的孩子看到我家的電子琴也會隨手彈兩下,看我孩子感興趣也會教一下。我們樓下的孩子的媽媽是音樂學院畢業的,于是我孩子去她家玩之前,我就听孩子打電話給她︰「阿姨,我一會兒到你家玩,你教我彈鋼琴好麼?」

我女兒三歲左右的時候,我和我愛人已經發現她的手有點「笨」,有的孩子在穿珠子時已經很快,她還比較慢;有的孩子畫的畫已經有了小模樣,她的畫還是「四不象」,四歲多的時候,有的孩子跳起舞來已經有了韻味,她的胳膊要不**要不伸不直;

她在鄰居家接觸了鋼琴和演奏的指法後,她回家會經常自動彈一小會兒電子琴,開始是手腕用力手指在敲,等她領悟到「手指用力而不是手腕用力後」,我和我愛人都發現她的手比以前「巧」了一些,畫的畫開始有表情了,跳舞時舞姿也不再硬邦邦,有了些韻味。兩難的是,圍棋佔用了她大多數的學習時間,所以琴只能給她當「玩具」啦。

手巧心就靈,這話在她寫字時也體現出來。我和我愛人從未特意教她寫字,只是經常提醒一下︰「記住啊,心正,人正,手正,字正,——橫要平豎要直,形狀要看得好看一點。」她還沒上學,一些字就已經寫得有了「形」。她爺爺練過字體的,爺爺說她比我們小時候寫的字好得多。我們周圍有一個孩子只比我女兒大幾個月,她的爸爸經常晚上練書法,她得到這種燻陶,手也變得巧起來,寫出的字型更是有模有樣。她爸爸說︰「沒有特意教她,都是她自己寫來寫去就寫成這個樣子。」

可惜的是,現在的孩子太忙了,我很想孩子也學學毛筆字,通過毛筆那柔軟的毛的運動鍛煉孩子的「心靈手巧」,可是總是拿不出時間。我只好有時候見縫插針給她一些對書法的興趣︰「看到玻璃上那層霧了麼?爸爸小時候最喜歡在玻璃上寫字啦。」于是我就建議她用寫毛筆的感覺在玻璃上寫起字來。偶爾她念一段幼兒園課本上的小文章,有了不認識的字,我就說︰「我們把手指頭當毛筆,在空氣中寫寫這個字好麼?」路過她要上的小學時,我會指著那個牌子念給她听︰「書法教育實驗基地」。這時她就會跟我說︰「爸爸,我們上學後買毛筆,就到圍棋學校旁邊的那個店買好麼?」

雖然這些作法看似「紙上談兵」,可是也沒辦法。孩子要學的東西太多了,其它的有用的東西只能給她心里留個感覺,希望感覺多了就能在孩子心里孕育出一顆「有生命力的種子」,這樣她長大了,說不定哪一天就會讓哪顆種子發芽,增加她對文化的感受和理解。

不知道今天有多少家長在鍛煉孩子的「手巧心靈」,我知道在古代我們的老祖宗就很重視「手巧心靈」這件事。為了讓後代能通過「手巧」開發「心靈」,一代接一代的老祖宗可謂是用心良苦。

十幾年前,我開始做業務培訓講座,我會時常在講座里對外企的白領們提一點勵志的內容,這麼說不是怕給老外打工的大孩子忘了社會主義,只是想說幾句做一個中國人的驕傲,因為我們有那麼智慧的老祖宗。比如,我們的老祖宗完全可以向外國人一樣教大家用鵝毛做筆來寫字,那樣多方便和省力?可是我們的老祖宗偏偏發明了毛筆,讓後代將心志集中在五指上,這不就是想通過十指連心鍛煉我們的心靈手巧麼?我們的老祖宗完全可以向外國人一樣使用刀叉,這樣吃飯多容易啊,可是我們老祖宗偏偏要發明筷子,這不又是想通過十指連心鍛煉我們的心靈手巧麼?——這麼一說就毫無疑問了,我們老祖宗肯定早就發現︰手巧不是一個簡單的現象,而是代表著心里流動的靈氣。

說到這里,就非常盼望老祖宗轉世後最好轉世成教育廳長、部長,學校校長,讓老師們在教孩子怎麼考試考高分時也能引導孩子開發「心靈手巧」。

潛特長三︰孩子顯示出「鑽研」的特點,怎麼選特長?

小提示︰寫這一節內容,是因為非常想和家長們說這一段話︰做父母的都希望孩子能學出個人樣,將來工作後不要遭那麼多罪、受那麼波折。但是未來的事業舞台一定是屬于「專家」的。不能在某一個「點」上比別人突出很多的人很難成為「工作的主人」,不能成為工作的主人,這個人就會很多時候會受領導的「氣」,忍受不了領導的,就會掉進職業動蕩期,于是職場的幸福指數就會在相當長的時間內比較低。所以孩子顯示出「鑽研」的特點,就好好關注它,培養它,讓它成為孩子撬動未來的杠桿。

「孩子顯示出‘鑽研’的特點,對孩子的未來有什麼明顯的幫助?」我喜歡研究這類主題,還經常觀察類似的現象。

有段時間,我每次看到活蹦亂跳的孩子們,就會忍不住去「算命」。我問愛人︰「誰看上去象是那種在將來會學習很好的孩子?誰看上去會是學習起來很輕松的孩子?誰是那種越小成績越好、越大思路越難開竅的那類孩子?」

我喜歡這麼思考,是因為我在職場培訓和咨詢中發現︰

雖然很多人都上過大學,成績也不錯,可是八成左右的「大孩子」工作後都不知道一件事——

怎麼讓自己成為「崗位」上的專家?

多數大孩子雖然知道怎麼熟悉自己的工作,但是卻很難知道怎麼深入到各個工作細節中去。于是很難打開升職和升薪的空間,十年一晃而過,很多人孩子在低薪層次里徘徊。

我深入研究過大孩子的這種「升職瓶頸」的現象,發現這種現象並不妙。我和企業大領導交往多了,就發現有不少領導喜歡帶有色眼鏡看人,他們會自動略去工作沒有亮點的員工,然後自動關注、提拔「工作細節上出品質和市場上出業績」這兩類員工。所以那些不能深入工作細節中成為崗位專家的「大孩子」成為「啃老族」就比較容易,在職場混出個「人樣」來沒有個十年八年是難做到的。——天下的家長沒有一個希望自己的孩子未來是這個樣子,可是在家長帶孩子學特長時,有幾個家長會知道「大批的孩子長大後都是這個樣子?!」

在大職場里,上面說的這類現狀很突出,或者說相當突出。于是我就會經常思考︰「為什麼這麼多大學畢業的孩子成為崗位專家、在工作各個細節上出品質這麼難?難道是和他們小時候沒有開發‘鑽研’的個性有關?還是他們小時候家長只知道讓他們學東西,不知道讓他們開發潛特質,拔其所長?」

于是我經常帶這這個疑問設計一些話題與一些學員交流︰「你小時候編的第一個故事是幾歲?你小時候有沒有過把哪一個興趣堅持很久、玩出了很多內容的經歷?你對你寫的字有沒有在某些筆畫、或者字的結構上有很滿意又很獨到的構思?」等等。

這類問題問出後,那些職場上「難開竅」的大孩子對這些問題的回答基本上都是「表達含糊,模稜兩可」。

而有的人則很快就回答︰「我記得沒上學的時候就開始編故事,我听到新故事然後就拿到小孩中間添油加醋講來講去,听得他們忘了去玩別的東西去;」有的說︰「我小時候流行刻木板畫,我開始不會刻,可是幾個月後哪個孩子都沒我刻的好。」

喜歡編故事的孩子畢業後在公司里做活動策劃,他組織的活動總有一些新意,這些個新意給他老板很深的印象,當他的頂頭上司和他鬧矛盾把他氣得離職時,他老板親自出馬做通他上司的工作把他請回來。

喜歡刻畫的孩子畢業後做了平面設計,別的同事的設計老被主管領導挑毛病然後必須返工,可是很少挑剔他,因為他總能說出充分的道理,領導提建議時,他覺得對的會很快貫徹下去,久而久之,領導也就放手讓他干。

這兩位雖然還沒有取得很特別的成就,但是他們已經比很多同齡人的職場順心很多,這也是很難得的收獲,至少工作上讓家里人不怎麼操心。

有了這些「調研」,我就更加有興趣去觀察周圍的孩子,看看他們有誰出現了「鑽研」的特質?

結論是清晰的︰

多數孩子都有或多或少的「鑽研」特質。

有的孩子畫出的畫能看出一種生動,看的人物能看出動態的表情,雖然畫還很不成熟;有的孩子跳繩能跳出不同的花樣、隔一段時間又跳出新的花樣;有的孩子把「玩具房子」建的很有型,這些型是大人很難想出來的。

這些「潛特長」就是「鑽研」的種子。

我們寫這些話,就是想對天下更多的父母說︰「如果您的孩子有這些‘潛特長’,別忽視它,最好去啟動它。」

那,藝術學校開的哪些特長能啟動這些「潛特長」呢?

顯然「畫畫」和「圍棋」是個很好的選擇。

我孩子學了圍棋後,專注力上超越了很多孩子。每年的春天,有一項全國的圍棋賽事在我們這里舉辦,我的孩子每次都會去觀看。雖然說是快棋賽,可是一盤棋下來也要近兩個小時。還不到七歲的她就會這麼一直站在比賽選手的旁邊看。今年的比賽,她一直站在著名的國手古力的旁邊,我看另一台比賽。賽後我看到了重慶晚報有這樣的話︰「昨天比賽現場,一位六七歲的小棋迷,一直站在古力的旁邊看棋,古力不時無意識地用眼角瞟她,明顯有點分心。」

下午的比賽,她又站在聶衛平大旁邊。等到比賽結束,她趴在桌上看聶老師的復盤,也許是趴的姿勢擠壓了胃,她忍不住打了一個響亮的飽嗝,逗得聶衛平和周圍看棋的人哈哈笑起來。

`11`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學特長,最重要的環節是家長最新章節 | 學特長,最重要的環節是家長全文閱讀 | 學特長,最重要的環節是家長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