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做職場表達力方面的培訓時,從不鼓勵學員夸夸其談、表現出一幅很能說的架式,或者很會包裝語氣的樣子。♀不是所有站都是第一言情首發,搜索+你就知道了。只要能把理由清晰說出來,說得別人不得不受觸動,就是工作中最需要的表達力了。
但是太多很能說的大孩子,太多英語口語說得很溜的大孩子,在與領導匯報工作中,與客戶做商務溝通中,在台上說幾話時,就是說不出讓听眾受「觸動」的主題和內容來。怎麼啟發也學不會。
工作中類似的現象很多,所以天下的家長就更值得關注這一點——
這些大孩子也是靠近九十年代出生的,那個時候他們的家長也會和今天家長一樣帶孩子學各種特長。顯然他們的家長還沒有發現「表達力」是一門將來很有用的特長。很多家長讓孩子學這學那,不就是將來工作後有更多的工作能力麼?
但是又有多少家長會重視︰「自己的孩子長大後,工作中有一個不能缺少的能力就是「表達力」呢?!」
說這些職場里常用的觀念,就是想提醒天下的家長們,當您花大力氣讓孩子努力學英語鍛煉英語表達力時,別忽視了有比表達英語更重要的能力,那就是「讓您的孩子把話說透徹的能力。」
如果從小培養,您的孩子將來還會象今天的許多大孩子那樣只會說話而不擅長表達麼?
我說這些話,是想建議家長們︰
「如果您的孩子不善于表達,不妨在家時多陪他說說話,講個故事一起討論討論,如果您的孩子平時話很多,象給小話嘮,不妨輔助孩子更上一層樓,學學當小主持人,鍛煉一下即興主持的能力;也不妨學學講故事,鍛煉一下用自己的理解去講故事的能力。」
我觀察和總結了職場里表達力好的大孩子,發現這些大孩子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腦袋里成型的思路會多一些;那些愛說話但是不善于表達的大孩子也有一個共同的特點︰話里很少听到一、二、三這樣的條理。
可見從學習做即興主持的和學習用自己的理解講故事是可以鍛煉孩子形成一些成型的表達思路的,于是就為孩子的表達力做出了不少貢獻。
我的孩子沒有去學小主持人,也沒有上學講故事的特長班,原因還是她已經有了三個特長班。
但是這不妨礙她在家里偶爾鍛煉一下「即興主持的,鍛煉一下用自己的理解講故事。」
即使偶爾鍛煉,我覺得她的表達思路也有了很明顯的提升。
有一天,我帶她出去。回去時,我說︰「我們換一個79路公共汽車,不做52路了。我要看看末班車是幾點。現在是九點五分,走過去最多五分鐘,如果是九點就來得及。」
她問︰「已經過了時間了,怎麼來得及呢?」
我說︰「末班車是從總站發出的,到我們這里應該還要十幾分鐘呢?」
六歲的她沒有跟著我走,而是想了想說︰「還是去做52吧,那樣安全些。」我知道她的意思是說︰「如果去做79,去了以後沒車了,回去還是要做52,這樣一來一回又要耽誤更多時間。」
再舉一個例子。過年時,一位院子里的阿姨路上遇到我們,她手里有一本新掛歷,她問︰「阿姨這個掛歷好看麼?你想要麼?「
她沒說好看,也沒答想要,而是反問︰「你想給我麼?」
這樣的例子還有不少。春節,我愛人要帶她去澳門,和她大姑約好第二天一早在大院的大門那里等,天冷,那里沒有躲風的地方。晚上約時間時,她對大姑說︰「明天你一定要快點來,別讓我等太久了,我會感冒的。」
這麼一說,天下的家長們就明白了,鍛煉表達力最好的特長學校就是生活,開發孩子表達力的最好的老師就是家長。
那麼家長怎麼用生活這所學校鍛煉孩子將來一輩子受益的表達力呢?
概況起來就是這幾句話︰
鍛煉孩子表達力,給孩子更多的機會讓孩子想清楚做事的理由、讓孩子說出心中的理由、讓孩子分析別人做事情的理由。♀這一點得到鍛煉,孩子越大受益越明顯。
我和愛人在生活中經常會給孩子創造這樣的機會︰「這件事你怎麼看?」「這個故事你听懂了麼?說給爸爸媽媽听听?」
我和愛人給孩子創造的另一個鍛煉表達力的機會就是給她學了「圍棋」這門特長。在陪孩子學圍棋的時候,我經常听到老師會問︰「這步棋什麼意思?舉手?」「這步棋背後理由很重要,每個同學都要回答,一個挨一個回答?」「這步棋你為什麼這麼下?說一下理由?沒有理由的棋是不行的,下錯了沒關系,但是必須有想法。」
這樣綜合的鍛煉,我能清晰地感受到孩子的表達力在提升。有一次我愛人加班,我出去買菜留孩子自己在家。那時孩子們六歲半。孩子打電話給媽媽︰「我想拉屎。」我愛人說︰「你就拉嘛。」孩子說︰「可是爸爸買菜還沒回來。」我愛人笑︰「爸爸不回來你就不拉屎了?」孩子說︰「我拉屎時爸爸回來怎麼辦?」我愛人恍然大悟,孩子擔心我出去沒帶鑰匙。
還有幾件事情也讓我感受到孩子的表達力有了成長,比如有一次我帶她在餐廳吃飯。她拿勺子吃,發現用勺子弄泡菜到碗里不方便,就拿勺子換我的筷子,筷子剛拿過去她就問︰「你拿勺子吃大排方便麼?不方便我就把筷子還給你。」那語氣就象給提前長大的小大人。再比如我看她很喜歡穿好看的衣服,就跟她說︰「有本事的人穿什麼都好看。你覺得學本事重要還是挑衣服重要?」她對我說︰「那你買西裝做什麼?」
潛特長六︰孩子喜歡提問,怎麼選特長?
小提示:家長是一門非常重要的特長班的班主任,孩子能從這個特長班里學到什麼,就看家長怎麼看課了。開這門課和不開,孩子的成長是不一樣的。
孩子長大了進入職場,父母都希望孩子能有出息,讀了十六年的書了,該有出息啦。但是我們通過大量的職場觀察和總結後發現——
職場里,多數孩子要磨練十來年才會有一點站穩腳跟的感覺。
我們都知道︰
孩子長大後要生活得好一些,孩子在工作中主動想辦法、出業績的能力就顯得相當重要。
這個能力不夠,大孩子就會經常很糟心,因為可能在職場里連續多年難升職、難升薪。由于阻止不了房價升和物價升,于是剛松一口氣兒的家長重新又有操不盡的心。
——我的學員中啃老族,房奴真是不少。有的人有了自己的小房子後不想著怎麼升職而是想著怎麼換大房子,于是又以房價升值為借口成了理直氣壯的新啃老族,把兩家父母的養老金擠牙膏一樣擠出來。如此,家長要多操多少年的心?由此可見,孩子在小的時候別輸在成長點上,這事對孩子本人和對家長都是相當重要的事情。有句話說得很有道理︰「小時候對孩子多用點心,孩子大時家長就能少很多心。不然操心從小操到老。」
因為有了這類感慨,于是更加關注孩子們的表現,孩子都有喜歡提問的階段,為什麼長大了這個好習慣反而退化了呢?是家長沒有繼續激發孩子的好習慣,還是孩子學太多東西,把提問的習慣給壓沒了呢?
于是我有機會就會咨詢一下那些大孩子,看看在職場里比較善于提問的大孩子小時候的表現。有的孩子會喜歡去科技館,家長也很有動力帶孩子去那里;比如有的孩子學畫畫時會常到外面寫生,見什麼畫什麼;有的孩子常被家長要求**做事,不懂就問;
于是從中就發現一個共同的特點︰善于提問的大孩子小時候基本上都有激發好奇心的經歷。
于是我接著領悟到︰「孩子成長中,家長就是一門非常重要的特長班的班主任,這個班主任如何開課對孩子影響太大了。」
有了這些認識後,我再觀察周圍的小孩子,就發現他們學特長的過程很有問題︰
比如很多學畫畫的孩子多數畫畫的時間是圈在教室里或者家里,很少有和大自然親切接觸的時候,于是大自然的生機和生動就沒有機會激發孩子的好奇心,于是孩子就只有很多機會帶著學習的感覺去畫畫,而沒有很多的機會帶著好奇心去畫畫;
再比如很多孩子學講故事,可是他們只是學一寫講故事的聲音和神態上的技巧,沒有帶著好奇心走到不同的生活經歷中去,然後把經歷和見聞編織成自己要講的內容;
又比如很多學鋼琴的孩子,家長很少帶他們去看鋼琴家的表演,及使去看表演了,看表演前也很少把鋼琴家的各種故事和孩子一起搜集,然後讓孩子帶著濃郁的好奇心去感受鋼琴家的表演。再比如學圍棋的孩子,家長們也很少搜集圍棋比賽里的各種趣聞、圍棋高手的各類故事,這些都是激發孩子好奇心的必須環節,可是很多孩子都只是圍著棋盤下圍棋,心思中很少有機會裝入大圍棋文化,讓圍棋文化激發好奇心。
這麼多的認識放在一起,就是想提示天下的父母們︰「把孩子交給學校還不夠,家長如果不能把上面提的一些關鍵環節輸入到孩子的學習過程,孩子學特長的過程真可能出現家長做容易擔心的事情︰事倍功半。于是可能真的就把一個很有潛在特長的孩子耽誤了。」
我的女兒在學圍棋後,我總會跟她講「哪個老祖宗發明的圍棋,哪個優秀的棋手創造了新的定式。」上課時也是鼓勵她不懂就立即問。燻陶多了,我女兒提問的習慣就被培養出來,看到大樹就會問︰「大樹是哪個老祖宗發明的?」看到汽車就會問「汽車是哪個老祖宗發明的?」她有了提問,我和愛人就盡我們所知,給她講一點什麼;如果我們也是一無所知,就利用給她讀故事時燻陶一下。——孩子愛提問後,我們就不用象不少家長那樣,買本書,找專門的時間給孩子讀。
這樣的例子很多。2011年流行一首兒歌《愛我你就親親我》。我女兒很喜歡唱,有一天她唱到「爸爸媽媽最愛我。如果真的愛我就親親我」時,她忽然停下來問︰「怎麼說真的呢?這不對。」我听了很感動,六歲多的孩子能發現這個問題,我覺得很有靈性。我問她︰「你是不是覺得這個詞用錯了?哪個爸爸媽媽愛孩子不是真的呢?」她說︰「爸爸媽媽哪會給假的嘛。」我寫這一段時記不清楚歌詞了,又把她叫來唱一遍,然後又隨口問她︰「這個‘真的’有問題麼?」她說︰「我上次不是和你說過了馬,爸爸媽媽誰會弄假的。」
本節小結︰我在資料里看到一句話,也許對本節是最好的注解——
人類關系學家曾經這樣提醒過家長們︰孩子的潛特長越早被父母發現、被父母培養,比如六歲左右,那麼,他的未來就會比別人更容易超越平庸。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