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特長,最重要的環節是家長 第七章

作者 ︰ 金剛心;文鑫

,愛孩子,就讓孩子的特長指向本事

小提示︰如果能讓特長指向本事,家長就給孩子的未來多留了一個飯碗,也許這個飯碗還是金的。言情穿越書更新首發,你只來+所以帶孩子學特長,最有實際意義的方向就是把她現在喜歡學的特長引向本事,有了本事,孩子長大後就一定會有事可為,弄好了還會把事情做成事業。

接上一節內容繼續往深里寫,就是想更多的家長們和我們一樣,能少看兩級電視劇,多留意觀察一下︰周圍的小孩子長大後,工作情況不錯的多?還是一般的多?是被領導壓在手下工作的人多?還是被領導捧在手心里怕其跳槽的人多?

到我這咨詢的大孩子中,職場生存狀況不是太合心的佔多數。各種各樣的不合心、不滿意如地震後的海嘯,滾滾而來,我的咨詢平台上,常常一個人的感觸就會引發一連串人一大串的共鳴。

這種現實表面平靜,實則很殘酷。它在告訴我們,家長再不站得高點看得遠點來反思小孩子的培養模式,眼前這個天真聰慧的小孩,這個天天被大人稱作「小寶,寶貝」的孩子,長大後很可能象父輩一樣只有文憑沒有本事,很可能工作三年五年都形成不了自己的一技之長,接著很可能工作後老跳槽,老受領導的窩囊氣,薪水老在低水平層次里徘徊。等等。

所以,小時候就能把成長指向本事,可想而知,孩子長大後會活得更踏實些。

家長要不要把孩子的特長指向本事,下面的觀點也許很能啟發人。

十幾年未見的老友從青島來,閑聊時他講了一個培養孩子的理論。我覺得很有現實指導意義。摘錄于此給天下家長們參考。

他說︰「孩子從小到大學畢業,——算一算,這個過程差不多得五十萬。

他接著說︰「這五十萬值呀。——現在很多孩子雖然工作了,但是還要啃父母的養老金才能給自己一個窩;這值得警惕啊。所以趁著孩子還小,一定要把孩子往人才方向培養。培養成人才,家長就可以不用操心他的經濟了,全靠他自己的本事就行了。

老友接著闡述了一個似乎更值得引起關注的觀點︰「如果孩子的生存能力差,他將來找的媳婦也可能強不到哪去,生出的孩子你能忍心不管麼?要不要擠老人的養老金?擠到何時?」

老友最後總結道︰「——所以,不把孩子的品質和本事中的任何一點培養出來,大人都要操心到老……」

我對老友提到的「給孩子本事」的觀點很是贊同。其實我老早以前就開始研究這類觀點,我在培訓時曾提到過︰

有一種危機叫「成長的幽靈」,它似乎比蟒蛇還能纏人,從學校纏到職場。♀

您看︰

畢業前,中國有數億的人,象鸚鵡學舌一樣,花了十幾年比金子還有價值的時光學英語。這個人數比美國和英國的總人口還多。可是,上億的人見到外國人,沒有幾句「鳥語」能听不懂;一和老外對話,就發現自己的靈牙利齒變成了結結巴巴的大舌頭。——唉,為什麼十幾年都沒把外語學成我們的本事?看來我們對學業的規劃大有問題;

您再看︰

到了職場上,這個「成長的幽靈」又纏上我們。統計發現,八成人即使在同一個崗位上干上十年,都不能十年磨一劍,形成讓老板和企業離不開自己的本事。——唉,沒有這種本事,升職一定會遇到瓶頸,升薪一定高度有限,接著生活檔次一定受限,別人買綠色無污染的雞蛋,我們只能吃飼料雞下的蛋。

這麼現實的問題擺在面前,望子成龍的家長怎會還讓成長的幽靈纏住自己的正在學特長的孩子?如果家長對孩子要求不多就算了,問題是無數的家長讓孩子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在學特長?!所以,愛孩子的家長如果不輔助孩子把特長指向本事,真的有點對不起孩子投入的精力。

看到這里,有些讀者可能會想︰「你想得忒多了點吧。遠得離譜了吧。讓孩子的特長成為本事可不容易?」

是不容易,可是本事離學特長的孩子並不是遠得遙不可及。

我帶孩子在著名教練羅老師(圍棋界兩位精育新星國家級榮譽獲得者之一)那里學棋,有空他探討起「特長與本事」的問題。

那時他給孩子們講︰「布局的速度要快,布局時不好好規劃,中盤就不容易有未來。」

下課後我就和羅老師交流起來︰「您剛才講的規劃和我們職業培訓里講的規劃不謀而合。好多學生在大學生有時間談戀愛,有時間看電影,沒時間研究社會和職場,這就相當于您講的布局速度慢下來了。于是等到了職場就很快就發現發展空間出了問題,接著是買房子的問題,未來大受影響。」

羅老師問︰「那學生的學特長怎麼和本事聯系在一起呢?」

我說︰「比如和您學圍棋的孩子,不只是學到業余四五段,也學學您怎麼教別人,于是他們長大後也能收學生,這就算把特長學成本事了;再比如學鋼琴的,如果長大後能給別的孩子作家教,或者能在鋼琴學校當培訓老師,這個特長就有了新的發展空間。不然的話,圍棋學到業余五段也好,鋼琴學到十級也好,只不過就是一個曾經學過的東西,還沒上升到本事階段。」

另一個老師听到這里,就跟我講了一個故事,說上海有一個年青人學到了業務五段,上大學學的是教育。等他畢業後,他就開始把教育和圍棋聯系在一起,教一些孩子學圍棋,後來培訓出了好些個業余五段,自己也順利開起了圍棋學校。

以後,我又會經常和一些人談論「要把特長學成本事」這類觀點。

我這個觀點很快就和另一個孩子的家長有了共鳴。她的兒子和我女兒在一個班學唱歌,下課後我女兒回家,她兒子還要背著畫板等一個半小時後的畫畫課。于是有一天我們就聊到了一起。

她說︰「我們樓下有個同事,她看我兒子學畫畫就跟我說她弟弟的故事,她弟弟小時候就喜歡拿著小人書學著畫,家里人總是反對也沒有用,家里很著急,弟弟學習成績也不好,可是他就是喜歡畫小人書里的插圖。你看人家現在,在動畫公司,憑自己的一技之長房子車子都解決了,老板還離不開他了。所以我就認為孩子學點有用的東西對他未來很有幫助。」

我也和她說︰「是,我們有一個熟人,她兒子也是小時候喜歡畫,就讓他畫,一直支持。這回考大學,憑著特長生加分進的傳媒大學。」

其實更多的家長都有類似的認識,都會本能地希望孩子學特長最好能學點對未來有用的本事出來。比如我把本書的初稿里的一些內容放到了網絡里,有一個家長正好咨詢這方面的問題。我把它摘錄下來,與更多的家長借鑒。

那個家長問的問題精減一下大致如此︰我女兒在學聲樂,她的性格比較內向,不善于和人交際,不知道13歲的她現在怎麼學聲樂能對將來有用。

家長們擔心孩子畢業後怎麼生存?這是多麼情理之中的事情啊。這個操心難道過分麼?

前幾天,有個朋友懷孕,從北京回來養胎。她特別關注我女兒與周圍孩子學特長的事情,她還表示自己現在就想學點圍棋。我問她為自己學還是為肚子里的孩子學?

她說︰「我們這一代人已經感覺到生存競爭的殘酷,不敢耽誤下一代。」

她的話讓我回味再三。

想想看,我們這一代人真有點可憐,有多少家長都是這樣——

從小學到大學用了十五六年,學了那麼多的東西,可是畢業後對社會了解不多,工作後對職場了解不多,了解到的那些東西又多數都不知道怎麼用。

如此,在自己做了家長後,又怎會忍心讓孩子再重復這一條「成長之路」?雖然我們弱小,無法擺月兌不了學校的應試教育,可是我們可以尋找另一條路幫孩子渡過成長的「誤區」。

我們研究過大外企白領的升職路線,發現「給別人做助手的能力」和「帶動別人成長的能力」相當重要,很多白領在外企只能按部就班升薪卻不升職,瓶頸多半就在這里。

我仔細對比過外企大批普通白領和精英白領在職業素質上的區別,發現後者「教育和引導」別人的能力要高出前者很多。

所以我堅決認為,孩子學特長不是為了學一樣東西,而是為了多收獲些更重要的能力,這個能力就是「教別人」的能力,會學的人不一定會教,會教的人一定懂得如何學。

我們給別人這麼做分析,對自己孩子也是怎麼引導的。為了將她的特長多一點指向本事,我們就想提前鍛煉她當老師的能力。辦法也很簡單,就是經常拜孩子為師——

從我的女兒上幼兒園開始,我們就開始鼓動她做老師,于是她象模象樣地拿出老師的腔調,給我們講起老師講的內容。

喜歡當小老師,這大概是絕大多數孩子都有的特點。

但是我們與眾多家長不同的是,我們沒有把孩子的這個「小特點」當普通表現,而是把它當作孩子的「小特長」真心誠意地欣賞。

我和愛人說的最多的一句欣賞的話是︰「听了課就能自己當老師,這樣的孩子學東西一定學得快。」

有時候,我和愛人還把欣賞的細節說得很細致︰「你看寶貝的語氣,一听就是她們老師的語氣,復制得多好。內容也講得好,重點一個都沒落下。」

因為我們這樣真心欣賞,于是我們的孩子就比很多孩子當「小老師」的機會多了很多。

比如有時我們會鼓勵孩子︰「把新學的圍棋定式和布局給媽媽上一課。以後你多安排點時間給媽媽上一課,爸爸有空也旁听。」

我愛人听課時也是個好學生,會主動轉彎抹角地提個問題︰「這個地方我還沒听清楚,能再講遍麼?」

再比如孩子去別的小朋友家玩,我們就會鼓勵她︰「把你新學的歌教給小朋友。」

前一陣兒,正值桃花盛開的時候,家長們帶著孩子去農村里賞桃花、接觸大自然。

回來後孩子們還沒玩夠,于是又一起來我家玩。

我女兒就給同來的小朋友講一個圍棋的基本知識。

因為我孩子常這樣做,于是別的小朋友到我家,她也會要求別人當老師講給她一些新東西。

有一天,鄰居的小姐姐沒帶鑰匙。我女兒就纏著她教她畫朵花。

畫完後,我就听那個小姐姐說︰「你可真笨,畫的什麼呀。」

我女兒立即回答︰「我不笨。是你不會教。」

把這些例子和分析寫在這里,是想天下更多的家長們也能和我們一樣高度重視「教別人」的能力,讓孩子從小開發這個能力,孩子在工作後的競爭中一定與眾不同。如果孩子「教別人」的能力一直得不到開發,家長很可能就耽誤了一個「聰明而優秀」的孩子更上一層樓。

我的孩子在鍛煉了「教別人」的能力後,對圍棋的理解力提高了不少。有一件事很能說明問題。有一天我和她一起擺最高水平的棋手的棋譜。那一天我的肩膀很難受,于是沒心情講太多的話,我就讓她自己擺,擺一步說說她的理解。結果她每擺一步,講出的棋理盡管是她的理解,可是有模有樣,邏輯清晰。我在職場上長期研究職場精英們容易出現的思維模式和心智模式,所以對一個孩子的思考能力有很敏感地判斷,所以一個不到七歲的孩子說出一些成人的表達邏輯,確實讓我很是震動。

我對愛人說︰「這孩子這麼成長下去,長大後成為圍棋講解的主持人不是太難的事情。」

我愛人提醒我︰「我就不喜歡你這樣,想法老是那麼浪漫。該怎麼學就學好了。」

家長常常在不經意中打擊孩子的「潛特長」

小提示︰做家長的很容易出現這類傾向︰習慣于教育孩子,不習慣于反思自己。家長的這一特性會讓「語言和脾氣」產生負作用,打擊孩子的潛特長。最要提示的是,家長不容易意識到這一點。

一看到這節的主題,有些家長可能會不以為然︰「那是別的家長做的事,不是我。」

其實,這樣的家長會是我,也一定會是你。

我們已經很注意這類事情了,盡量避免不小心打擊孩子的「潛特長」的情況出現,但是還會發生。

比如有一天,我孩子興致勃勃拿了一篇小文章念起來,不會的字就瞎猜,我愛人就在旁邊不停糾正,還加了一句口號︰「要念就念出正確來,念一次進步一次。」

我對愛人說︰「如果她下次連念的興趣都沒有了,這一定是教育的悲哀。」

再比如孩子學圍棋這事。我對孩子學圍棋這門特長很上心,連老師都感慨︰「你這麼上心,你女兒的棋將來肯定差不到哪去。」

可是因為太上心了,就會有時突然「恨鐵不成鋼」,忍不住生氣︰「犯過的錯誤犯了再犯,犯了又犯,半年前就走錯過的棋還在走,你不學就算了?」

我愛人對我說︰「你就吼吧,吼到哪天孩子真不學了,看你還吼不吼。」

幸好我和愛人事後都會反思,算是對家長的教育誤區進行修正吧。

但是,如果家長出錯了卻沒認識到,那孩子的潛特長可能真的就被打擊壞了。

有了這些認識,我對一些想向我咨詢職業困惑學員進行了另一種咨詢,請他們回憶一下小時候有沒有被父母打擊興趣的事情發生?

不少小時候學過特長的學員都有回答。

`11`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學特長,最重要的環節是家長最新章節 | 學特長,最重要的環節是家長全文閱讀 | 學特長,最重要的環節是家長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