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特長,最重要的環節是家長 第二十章

作者 ︰ 金剛心;文鑫

但是發現她走神,我還是要反復提醒她︰「你知道為什麼你周圍的好多小朋友都學了幾年棋,可是好多都和你水平差不多麼?」

如果她回答不上來,我就會繼續問︰

「是不是他們在學習的時候經常走神?」

「你想幾年後和他們進步速度一樣麼?」

「你和爸爸說一遍,是不是學習的態度比學習知識更重要?」

孩子長大一些後是不是能在學習態度上很優秀,這我無法保證;可是在孩子什麼都不懂時,不給她一些她必須知道的觀念,我和愛人就覺得這肯定是丟了教育的重要內容。♀不是所有站都是第一言情首發,搜索+你就知道了。這些觀念若讓孩子自己去領悟,那還不知道要走多少彎路後才能得道呢,我可不想耽誤她。羅老師說他年青時自學圍棋走了很多彎路,我想他現在這麼多東西要教給孩子們,也是想孩子們提前接受些正確而先進的「觀念「吧

我仔細觀察發現,孩子學特長的過程中學習態度里的漏洞是很多的,可惜的是家長對此關注甚少,知道得可能也不多,而老師們對此除了無奈也沒辦法。

隨便舉兩個例子。

我在圍棋教室旁听時,常見我前面的孩子听著听著就開始玩棋子,老師忍不住就會批評幾句,一節課下來,經常要听到老師同樣的話批評好幾次。有時還會把話說到這個份上︰「你們太不心疼父母的錢了,那錢都不撿的,是早晚上班掙來的。」

有的孩子更甚,眼楮在看著棋盤,手里拿著手機,耳朵里插著耳機,一會兒在手機里選一首新歌,一節課下來可能學了不少新歌。在圍棋教室尋找當歌星的感覺,大人望子成龍的心願如何落實?

大人把孩子領進教師,以為找到好學校跟了好老師就算盡到心了;孩子進了教室呆夠時間以為就是學特長了。——這兩種心態導致的結果就是︰家長陪了一年又年,孩子的進步如老牛拉慢車。——說這些話是想提醒那些認真帶孩子的家長們,家長如果不經常平起平坐、平心靜氣地和孩子聊一聊,訂一些上課時的學習態度和學習小目標,孩子真敢拿父母的心血不當回事。

第六節︰讓「復習舊知識」與「學習新知識」的量之比為3︰1

每次去學特長的路上,我都會建議孩子︰「把學過的知識點回憶一下吧?!」

開始我女兒還不習慣,有時會東望西瞅,我及時提醒多了,她就比較自覺地進入到狀態了。到後來,車一啟動,她看到我的眼神就立即伸出小手來睹我的嘴︰「別說,我知道要做什麼?」

我說︰「爸爸不是想告訴你做啥,是想你把你經常用的知識一條接一條回憶。」

為了增加孩子的復習機會和讓復習的量上去,有時候我會去旁听,然後在回家的路上和孩子一起回憶,我說一條,孩子說一條,互相鼓勵。

說這些是想望子成龍的家長們多一個機會體會到這些,多創造機會引孩子進入回憶狀態,實在太重要了。

女兒學了聲樂回家,我會在路上和她一起唱剛學的歌曲,有時坐在公共汽車上,我拿著譜子就唱起來,她被帶動後立即進入正兒八經的演唱狀態,弄得好多前排的乘客會回頭張望。很多父母則不然,出了特長班,要不帶孩子去了麥當勞,要不一路走一路聊天。

在家里,她唱歌時,我也會學著她老師的說法,把她唱歌中必須注意的問題喊出來︰「脖子動一動,表情動一動,吸氣,小鼻子飛起來。」于是好多次上課,家長旁听時間里,我听到老師點評我的女兒的歌聲︰「听得出來,在家一定是練過的,又進步了。」——我把這個內容寫在這里,家長們都會明白我的苦心,因為小孩學東西是分不清楚重點的,家長不提醒她把經常用的反復回憶,孩子就會學了東忘了西;小孩子學東西時對自己經常出現的小問題也不會主動復習的,會主動復習的孩子大概就是神童了吧。所以大人不找機會去提醒,孩子就會學得多進步慢。

我女兒回憶最多的是圍棋,學圍棋就象學外語,小知識點特別多,于是孩子經常出現的小錯誤也特別多。

即使我這麼找時機讓孩子進入回憶狀態,還是有些基本的行棋錯誤一而再、再而三要重犯。如此我就明白了,為什麼好多孩子學了三四年,水平還不夠業余一段。著名的圍棋老師羅老師說︰「圍棋如果那麼容易就學出水平,全國三千多萬圍棋愛好者,高手為什麼那麼少?」

我女兒對知識的回憶雖然不算高效率,但是還是在學校里有好的反應,有的孩子都學了三四年了,才和她這個學了一年半的水平差不多。

第七節︰讓學特長的過程成為鍛煉孩子思考能力的經歷

小提示︰家長都希望孩子能有不錯的自學能力,這樣孩子上學後學起來就會輕松些,家長因此也輕松不少。可是很少家長會研究自己的孩子「自學能力從哪里起步」?是啊,小孩子這麼小,思考能力從哪里開始起步呢?

有一天,我帶孩子去學特長。在路口等綠燈時,看到路邊樹下有個女生,十來歲的樣子。她文靜地站著,背著書包,抱著一堆書和文件夾。夕陽之下,女生和樹形成了一幅風景畫。

可是我忽然心里升起凝重︰「這麼大的孩子,難道在承擔巨大的責任麼?不然怎麼學這些多的東西?一個還裝不下書,還要抱著一堆?」

可是我這麼想一定是多余的,孩子只要到了五六年紀,又怎敢不學這麼多東西?靠分數升學的機制又怎會允許你不學?家長誰敢太灑月兌讓孩子輕松下來?

于是我心里不由嘆口氣︰「如果孩子在小時候不鍛煉思考的能力,上學上到高年紀,一定要多吃很多苦,家長要多操很多心。」

說到自學能力,好象氣氛一下子凝重起來,我在和愛人探討孩子鍛煉自學能力的話題時,我愛人也覺得這個概念不是太重要了,而是太重了。

她的觀點很有代表性︰「小孩子之所以叫小孩子,不叫小大人,就是因為他們有他們學習的特點。你不讓他們把學習當玩耍,而是另搞一套,你看吧,孩子會被你弄得表面服從心里不服的。」

我說︰「我能不明白這個道理麼?領導推著員工進步,員工心里都把領導罵個夠。同樣的道理,家長推著孩子學東西肯定也是達不到真正的目的的。」

這樣的話題研討多了,我和愛人的觀念也逐步相融,她也從同事的孩子學特長的經歷里看出了問題。

有一次我和一位搞教育幾十年的老師聊到這和話題。他說︰你的思考一點都不多余。

他的教學經驗發現︰如果孩子沒有鍛煉自學能力的經歷,那孩子上學後很可能就只會跟著老師學,老師要求的課前預習肯定做不到位。如果孩子沒有鍛煉主動思考的經歷,那孩子肯定不容易消化一年比一年重的功課,于是做作業做到半夜的情況就會經常出現。

我問他鍛煉能力從什麼年齡開始最好?

他說︰你看過那個報道麼?全世界的孩子中,中國孩子的想象力排在最後。這就很說明問題了。說明我們的孩子從小就開始學知識而不是鍛煉思考,發達國家的孩子從小就開始鍛煉觀察力,思考能力而不是記很多東西,更不會背很多東西。

這些觀點引起了我很大的重視度。我和我愛人更加擔心我們的孩子只學到知識而沒鍛煉出學習力。

我們領悟出的方法是︰不管學什麼特長,都要想辦法引導孩子把腦筋同步動起來。

于是我們等孩子開始學特長,我們就開始實踐新觀念、新做法。

我們的第一個做法是︰

把孩子的興趣稍微向前延伸一下。

當別的孩子學到一首又一首歌曲時,我們的孩子已經開始「換歌詞」,接著開始自編自唱。我們發現這一招可以讓她的腦筋比別的孩子動得多。

那具體我們是怎麼做的呢?

四歲多時,我們給孩子一心想學跳舞的孩子報了聲樂特長班。

回家的路上我就和她媽媽興趣盎然討論起來,我說︰「學唱歌好,等她大一點,我就引導她寫歌詞,再大一點就引導她寫歌譜。」

我愛人說︰「你答應人家六歲學跳舞的。」

我知道她沒听懂我的意思,趕緊解釋︰「學唱歌是開發一個興趣,但是引導她寫歌詞,就把這個興趣和寫作文聯系在一起了。她上學不是要學寫作文麼?為什麼非要她的作文從記單調的日記開始呢?讓她的作文從編生動活潑的歌詞開始不就更合乎孩子的興趣麼?」

我說這個觀點是有很多背景觸動的,我們在職業咨詢的交流中曾有不少人請教「工作總結怎麼寫才有力度?」工作總結不就是工作者的「作文」麼?有觀察力和思考力的人怎麼會在工作總結時無從小手?交流中有的大學畢業生幽默地自嘲︰「現在除了會寫出差借款的條子,別的好象都不會寫啦。」——大學畢業生會出現這種現象是不是很值得反思?這種現象提醒我,我可不想我女兒長大了連工作總結都寫不出力度、只能寫成形而上學的匯報或者流水帳,我于是希望她從小學特長時就開始鍛煉觀察力和思考力。

我心里很滿意︰「孩子這麼小就開始鍛煉構思的能力,上學後還怕她作文寫不好麼?」

我和我愛人說︰「你發現一個現象沒有,古代的人出了那麼多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外交家,他們從前上什麼課?不就是上一個語文課麼?可見作文是能啟動人的學習力,帶動人的全面成長的。今天的孩子長大後沒有自學能力,在學校里多累?在職場里多難?所以我絕對信奉這個理兒。」

我在做職業培訓時經常會給學員強調一條成功理念︰「學習成功者的經驗不能帶我們成功,只有養成了成功的習慣才會帶我們成功。」

看來成功的習慣對孩子學特長也一樣有實用,在我的孩子養成了一些編歌的習慣後,我發現她的思維出現了別的孩子不常見的「力度」——

前一段,我的新書《這樣做你一定能升職》出版了,我問她︰「這個書看上去怎麼樣?」

她說︰「你和你的編輯說說,這個封面不好。」

我問她︰「怎麼才算好?」

她說︰「什麼圖都不要有,就是紙上寫上書名就好了。」

我問她︰「那不就太簡單了麼?得有點設計有點圖和顏色才行吧?」

她說︰「書店里的書都是有圖有顏色的,爸爸的書不要和他們一樣。」

「編歌」對開發孩子思維產生了作用後,我們在培養孩子特長時就把關注點牢牢地抓在了「鍛煉學習力」這一關鍵點上。

我愛人對這一關鍵點的也很重視,因為她在培訓中也發現︰很多員工走出校園後就基本上迷失了學習的方向,不知道學什麼好,遇到困難更不知道怎麼設計工作思路?

可想而知,不會為工作設計思路的人在職場里的發展空間會多麼窄?公司只會給員工提供一個崗位,不會主動給每一個員工提供未來,想要未來就得自己找,可是連基本的設計工作思路的能力都挖掘不出來,未來怎麼找?

我們不想自己的孩子長大後畢業就是失業,也不想孩子將來進入職場後在找出路的迷宮里活得很累,于是我和愛人達成一致︰孩子學什麼不重要,學多少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學東西的過程要能鍛煉孩子的「學習力」。

我們的第二個作法是︰

把「圍棋的復盤」引入她的特長學習里

曾听幾個優秀的圍棋老師都說過,認真學圍棋的孩子上學後學習成績都不會差。

開始听這樣的話我還不太理解。等我孩子學圍棋了,就發現圍棋對孩子的幫助是很明顯的︰

當別的孩子還在一道一道做算術題時,學圍棋的孩子已經開始大量做計算;當別的孩子還在背和記知識點的時候,學圍棋的孩子已經開始大量進行思考。

自從發現了「引導孩子鍛煉學習力」存在的意義後,我們就開始啟動孩子的第二個鍛煉思維的過程︰圍棋的復盤。

在她六歲半的時候,已經能復盤復到八十步左右,听完老師的講棋後她在棋盤上回憶學到的知識點,經常也能回憶起六七個。

我發現孩子有了這樣兩步「復盤」的鍛煉後,接受新知識的能力變得很輕松。

我孩子六歲七個月時,我們樓下的鄰居借我們一本書,她覺得〈〈哈佛家訓〉〉里的故事讓她三歲的女兒听還太早,我女兒听正合適。于是睡前我愛人就讓我先去念,我就給她念了兩篇。

我念了第一篇《一條小面包》後,靈機一動︰「你听懂了麼?」

她說︰「听懂了」

我問︰「那你給爸爸講一下?」

她說︰「有一個面包匠,他把還些窮孩子叫來,每天給他們一個面包;每天好多男孩子都會使勁搶面包,有個小女孩不搶,等她最後一個拿到面包都是最小的。她會謝謝面包匠。有一天,男孩子把大面包都搶完了,就剩最後一個小面包,小女孩拿個面包還不忘謝謝面包匠。回家後,她媽媽切開面包,里面有幾個銀幣,媽媽就讓她送回去,說這是面包匠揉面的時候掉進去的,應該還給面包匠。面包匠拿著銀幣,說不用還了,這是給你的禮物,因為你有感謝的心。」

我听得有點驚訝,雖然她將的簡單,但是故事里每一個環節關鍵的內容都講到了。

我有了好奇心,又拿另一篇〈〈被拆掉兩次的涼亭〉〉,念完這篇七百多字的故事之後我又問讓重新講給我听,她依然講的簡單,但是每一個環節里的關鍵內容都講了出來︰「有個爸爸要拆他們家的舊涼亭,他的孩子很想看看怎麼拆的,爸爸答應他等他放假才拆。可是孩子去上學了,等他放假回家涼亭已經拆了,孩子就很傷心。等孩子上學了,爸爸又把人找來重新建了亭子,等孩子回來後,再拆給他看。爸爸答應過孩子,答應了就要做到。」

我放下書後和我愛人說︰「學圍棋的孩子,接受新東西真是快。復盤對她的鍛煉太大啦。」

過了兩天,我讓她給媽媽講一下這兩個故事,她說︰「搞忘了。」我猜測我可能有點不記得了,所以懶得講,也可能是講故事時她並沒有完全听懂。但是在沒有听懂的情況下能把一個這麼長的故事用自己話完整組織出來,這不能不說是「圍棋復盤」產生了作用。我想她再大些,有了更好的理解力,學一學期的語文課本怕是一個月就能理解幾遍。

`11`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學特長,最重要的環節是家長最新章節 | 學特長,最重要的環節是家長全文閱讀 | 學特長,最重要的環節是家長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