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機 第四十五章

作者 ︰ 高冕

解讀袁世凱一生所作所為,不難發現,他骨子里是傾向于康梁維新變法主張的。特麼對于+我只有一句話,更新速度領先其他站n倍,廣告少但當踐奉政治主張與攫取權力發生沖突時,他就毫不猶豫地拋棄了政治主張。在他人生天平上,權力始終是最重的籌碼。為追逐權力,他可以拋棄一切。

八月初五日(9月20日),袁世凱請訓返回天津,光緒帝賜予密詔,命他保護新政。袁世凱辭別皇帝後,掉轉乘上火車馳抵天津,直奔直隸總督衙門,求見榮祿,將維新派絕密計劃和盤托出。榮祿雖對正在發生的事變有所察覺,但不曾料到來得如此緊急、如此嚴重,听罷袁世凱的告密,猶如當腦門挨了一焦雷,驚問︰「子意雲何?」袁世凱道︰「特以告公者欲破奸謀,衛慈聖耳!」當晚,榮祿進京,緊急求見慈禧太後。慈禧太後大驚失色,命榮祿連夜趕回天津控制軍隊。次日黎明,她率人馬從頤和園抄小道進皇城,直奔皇宮,發動政變,囚禁光緒帝,以光緒帝病重不能理政為由,宣布自己訓政,並大肆搜捕維新黨人。初十日(25日),她急電榮祿來京,隨後諭令他在軍機大臣上行走,兼管兵部事務,特命為欽差大臣,仍節制北洋各軍。維新派在後黨的白色恐怖和血腥鎮壓中分崩離析,康有為、梁啟超分別逃亡香港和日本,「戊戌六君子」血濺菜市口,維新派官員陳寶箴、江標、黃遵憲等數十人被革職罷免。不到一個月,新政舉措除京師大學堂碩果僅存外,其余全被廢除,戊戌變法皂泡一般破滅。

維新派的鮮血染紅了袁世凱的紅頂子。作為對袁世凱出賣維新派的獎賞,榮祿進京那日,慈禧太後令袁世凱暫行護理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這個令袁世凱垂涎已久的職位,雖只讓他過了十天的癮,但體現了慈禧太後在風雲突變之際對他的高度信任。榮祿對袁的忠心十分欣賞,當時後黨中曾有親貴大臣認為袁世凱「既同謀又出首,首鼠兩端」,不可信賴,應予懲處。♀榮祿毫不猶豫地站出來,為他辯護︰「袁乃我的人,無所謂首鼠兩端。」這次變亂,袁世凱再次成為大贏家。他既保住了光緒帝超擢的候補侍郎官餃,又提升了自己在慈禧太後和榮祿心目中的地位。從此,袁世凱其人,不僅進入最高統治者慈禧太後的視野,而且進入她的心靈。為表示對他的寵信優渥,十一月(1899年1月)慈禧太後特別召見他,準許他在西苑門內騎馬,並乘坐船只拖床,給予賞銀四千兩。第二年,也即光緒二十五年二月二十日(1899年3月31日),清廷宣布成立武衛軍,歸榮祿統率,其中聶士成率武衛前軍,董福祥率武衛後軍,宋慶率武衛左軍,袁世凱率武衛右軍,另由榮祿組建並親率武衛中軍。于是,袁世凱獲得與大清國著名宿將同等的地位。這年五月初九日(6月16日),袁世凱晉升為工部右侍郎,正式躋身二品大員行列。

有首歌謠道破袁世凱亂中投機的真相︰「六君子,頭顱送,袁項城,頂子紅,賣同黨,邀奇功。康與梁,在夢中,不知他,是梟雄。」

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紛亂的局勢,再度為袁世凱創造了乘亂而起的機會。

甲午戰爭失敗後,長期在山東、直隸、河南一帶活動的反清秘密組織義和拳,改變反清立場,提出「扶清滅洋」口號,將斗爭矛頭指向設在中國的洋教會和外國勢力。清廷為利用義和拳,于光緒二十五年十二月(1900年1月)頒發上諭,承認義和拳為合法群眾團體。義和拳遂改名義和團,且聲勢大振,以山東和直隸為中心的義和團運動迅猛爆發。曾經殘酷鎮壓過義和拳的山東巡撫毓賢,是清政府官員中較早改變對義和拳立場,倡導庇護義和拳的人物,義和拳的仇洋排外運動在山東風起雲涌,迅速蔓延。♀西方列強對毓賢非常不滿,要求清廷撤換山東巡撫。他們認為,袁世凱是繼任山東巡撫的最佳人選。英國駐京公使竇納樂在寫給本國外交大臣索爾茲伯里的信中說︰「關于今後山東北部的局勢,我認為,最有希望的前景是挑選袁世凱充任巡撫。這位官員曾擔任多年的中國駐朝鮮大臣的職務,並且最近統率駐天津附近受外國人訓練的軍隊約八千人。他已經宣布,必須將全軍隨他調往該省;同時,他性格果斷,而且在必要的時候立即使用武力,這是他一生中在各種危急形勢下進行活動的特點。所以,使人們有可能期望,在他所管轄的省份中,順利迅速地平定叛亂。」西方列強對袁世凱特別青睞,主要原因是此人手中掌握著中國最新式的一支武裝,而且他仇視義和團,更樂意按洋人眼色行事。列強在中國的代表人物,數度對清政府婉示以袁世凱取代毓賢的願望。不知什麼原因,清廷與西方列強的意願竟然不謀而合。光緒二十五年十一月初四日(1899年12月6日),清廷諭令將毓賢調離,山東巡撫一職由袁世凱署理,並命袁世凱仍統率武衛右軍。三個月後,清廷實授袁世凱為山東巡撫,正式成為一員封疆大吏。

從清廷頒發上諭承認義和團為合法團體短短半年時間里,直隸境內義和團迅猛發展,大批團民擁進京城。慈禧太後為防止「禍起肘腋」,並利用他們對付支持維新的洋人,于五月(6月)宣布義和團團民為「義民」,進一步采取安撫政策。列強對此大為光火,五月十四日(6月10日),英、俄、美、德、日、法、意、奧八國組成聯軍,共兩千余兵力,從天津直撲北京。慈禧太後一下亂了神,急令袁世凱前往救助。二十一日(17日),八國聯軍攻陷大沽炮台。這一日,袁世凱接到率部赴京勤王的諭旨,慈禧太後要他向洋人開戰。

斗爭形勢錯綜復雜。袁世凱面臨極為艱難的選擇︰不派兵勤王吧,必得罪慈禧太後,將來沒好果子吃;派兵勤王吧,必得罪洋人,經營多年的軍事實力會消耗殆盡,來日往上爬的本錢就會化為炮灰。究竟如何是好?經過一個又一個夜晚的苦苦思索,袁世凱終于想出一個兩頭都不得罪的好主意︰只派少量人馬赴京勤王,避免與西方列強交戰,保存軍事實力。心明眼亮思路清,二十三日(19日),他向朝廷上奏,堂而皇之地說︰京師乃天下根本,亟應提一旅之師星夜奔馳救援,待命闕下。同時,他又強調,山東省「為南北咽喉、海疆重地,而威海、膠澳英德逼處」,這兩個列強包藏禍心,對山東正蠢蠢欲動,加之省內多處出現匪亂,人心很不穩定,恐內亂即起,英德等國趁亂吞並山東。因此,在這危急局勢面前,他盡最大能力「湊集三千人」,派一名部將統率赴京。清廷見山東海防如此吃緊,不敢抽調他的人馬,急令停止派兵,這對他來說,正中下懷。

二十五日(21日),昏聵的慈禧太後宣布向列強開戰,實際上是拿羸弱大清的一國之力與整個西方陣營對壘。同日,她命各省督撫把「義民招集成團,借御外侮」。袁世凱深知大刀長矛甚至赤手空拳的團眾,不是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的列強軍隊的對手,對朝廷意旨抗不遵命。在接到朝廷急令他增援天津的命令後,他以「職在守土」為由,拒不派兵。天津淪陷後,清廷嚴飭他派兵救援,他授意部將故意遲滯不前;十多天後北京告危,朝廷命他接濟軍火、派兵保衛京師,他又一次借口拖延、不遵朝命。七月二十日(8月14日),北京淪陷于八國聯軍鐵蹄之下,慈禧太後化裝為布衣村婦帶著光緒帝狼狽出逃。清廷火速諭令袁世凱率部馳援,袁世凱仍拒不遵命;忠于朝廷的部屬張勛等人主動請纓,要求「馬革裹尸」、「報君父之仇」,袁世凱認為此人憨愚可笑,不予同意。

袁世凱根本不信義和團能打贏八國聯軍,在聯軍侵犯北京之初就向兩江總督劉坤一、湖廣總督張之洞討教應對局勢之策,張劉兩人都是主張鎮壓義和團的,因而抗旨不遵,自搞一套,私下與英國策劃「東南互保」,後來兩廣總督李鴻章和美、德、法等國也加入「東南互保」大合唱。袁世凱對劉、張、李三總督的做法非常贊賞,在西方列強暗中策動下,于六月初也加入「東南互保」的大合唱。因此,他在北京告急甚至慈禧太後倉皇西竄之際無動于衷,也就不足為怪了。事後,袁世凱時常在部屬面前自夸︰「此次變亂,各督撫中如無我輩四人榰柱,國事尚可問乎?」他毫不客氣,在保全半壁江山的功勞簿上為自己重重記上一筆。加入「東南互保」,既使袁世凱保存了軍事實力,又使他名聲鵲起,與劉坤一、張之洞、李鴻章三大名督並駕齊驅,儼然成為大清國中流砥柱。

袁世凱一面對義和團血腥屠殺,大批團民倒在其屠刀之下,一面對洋人竭力安撫,把洋人伺候得舒舒帖帖。自清廷宣戰後,山東境內沒有一個洋人被殺。英國駐煙台領事在一份報告中說︰「我們目前在煙台所處的地位是相當穩固和平靜的……我們之所以能夠繼續留在此地,我認為幾乎完全是由于巡撫所采取的態度。……直到目前為止,山東沒有被卷入那個勢將席卷它的叛亂和掠奪的浪潮。」兩廂默契,投桃報李,西方列強給予袁世凱以特殊報答。八國聯軍攻佔天津北京後,袁世凱命人在省界上插了很多界碑,在村鎮牆壁到處涂寫「此山東境」四個大字。瘋狂南侵的八國聯軍一看到山東界碑和村鎮牆壁上「此山東境」大字後,勒住戰馬,不再進犯。山東的官僚、地主和鄉紳見袁世凱如此神通廣大,竟能讓「四夷欽服」,不入山東之境,對他「齊聲感頌,而頂禮日呼東省之福星廣被矣」。遠在廣東冷眼看世界的李鴻章,也對袁世凱深表感佩︰「京畿浪高風緊,山東風平浪靜,袁家這小子真有一手啊!」

赫赫有名的清末「三屠」,袁世凱名列其中。總督張之洞花錢如流水,人稱「屠財」;總督岑春 最喜彈劾官員,人稱「屠官」;袁世凱草菅人命、殺人如麻,人稱「屠民」。袁世凱就是因屠殺義和團獲得這一血腥稱號的。

`11`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玄機最新章節 | 玄機全文閱讀 | 玄機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