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掠奪了我們的臉 第四章

作者 ︰ 陳染

這時,我已經被認為是文壇里最為年輕的青年作家了,並且在社會上和文學圈子里有一定影響。♀友情提示這本書第一更新網站,百度請搜索+可是,我忽然發現一件事︰從我童年的音樂大師夢到後來的作家夢,我活得多麼孤獨和壓抑呀!這並不是我已經滿足現有的一些成績,我對自己、對世界永遠有所追求。然而,我開始思考和看重生活本身了。夢必須做,但生活、友誼、愛情、智慧與成功相比,同等重要,甚至更有意義和價值。我發現我在夢里生活得太久了,在那個角落我簡直成了一個孤獨的隱居者,沉湎于自己的心靈生活。現在,我多麼渴求生活里溫情深摯活生生的東西!這個發現對于我是個不小的飛躍。我從來都喜歡自己改變自己,不斷地發現、改變自己與外界,才有意義。我開始發揮潛藏在生命里的那些美麗的天性,我畫畫,制作千姿百態的丑布女圭女圭,用粗彩線在麻墊上縫出圖案,我異想天開制造著童話也制造著自己,我放開生命。有個中央美院的朋友見了我的制作便幽默地說他得改行了。生活里,我真正的朋友並不多,也許我天生就是那種不善多交卻能與個別朋友誠篤至深的類型。我始終對友誼和愛情有一種玩命和獻身精神,由于這個特點,我也容易受到傷害。

我仍然愛著讀書,讀書方法仍然是自己選擇,不強迫自己,也愛把自己喜愛的書推薦給朋友們。除了文學,我感興趣于中國古典哲學、宗教與中醫學,也感興趣于西方精神分析學與現代主義哲學,感興趣于超自然界、宗教以及邊緣科學。♀

我25歲時,參加了大學講師團,到北京遠郊的一個農村支教,農村的生活、情調和風光使我感到遠離塵囂的清寂與淡泊。在這兒,我接觸了很多農村孩子,也結識了那種擁有生活里最為平凡樸實的智慧的朋友,這使我發現書本里的哲學有時顯得多麼蒼白無力。我更加感覺到最為深刻最為智慧的哲學和人生態度正是最簡單、最輕松的。這個發現,幾乎使我想丟棄以往的那種累人叫勁的朋友——薩特們海明威們,成為我那一段時期的生活和創作態度。

關鍵是生命的每一個階段都不要空白掉,無論當作家還是做情人,無論陽春白雪還是兩手空空的流浪漢,無論去生還是去死,我都同樣喜愛。

從農村支教回到家,我繼續在大學教書。很快,我又遠離故土,開始人生旅途的又一行程。直到再回北京,我才算從青春急匆匆的步伐中穩重起來。

6、青春的歲月我們身不由己

大學畢業後我在北京的一所大學教授文學寫作,每個星期只有半天課,其它時間就全部躲在家里。在課堂上,面對著幾十名比我小不了幾歲的男女學生,望著那些對我充滿了喜愛和信賴的眼楮,總是不忍心用幾十年一成不變的老套課本去敷衍,用某種自己從來不相信的文藝理論和寫作技巧去蒙騙他們。我告訴他們︰永遠不要迷信權威,從現在就立志並且相信你自己就是將來的權威,你需要做的只是不斷地推翻你自己然後再進一步學習並重建你自己。♀這當然具有懷疑主義傾向。但很不幸我從學生時代就對許多人生的重大問題具有這種傾向,我的整個青春充滿著一個懷疑主義者的目光,如同處于黎明之前的迷霧之中。

我無法讓自己「純樸」,因為生活的謊言是如此之多。我的人生經驗並不多,但心理經驗和閱讀經驗應該積澱得不算少。每當我把自己獨處時的所思所感所為之動情者真誠地掏給學生之後,在他們回報我的真誠的掌聲中獨自回到家的時候,我就在想,一個星期有14個半天,一個半天送給學生換來吃飯的錢,余下13個半天怎麼過呢?

每天早晨9點鐘起床,收拾,吃東西,10點鐘的時候我便被一種慣性或魔力拉到寫字桌前坐下,或坐在書櫃包圍之中的沙發里讀書、寫作、冥想,眼前伸手可及的地方伴著我的是一杯醇香的綠茶。除了我按照自身所形成的良好的生理周期去衛生間用廁所,一天里大部分時光我便一直沉溺在自己制造的氛圍中過這種智力生活或叫做心靈生活。中午13點鐘左右我進入最佳競技狀態,這就使得我單純的精神生活無能為力地歸屬于某一種命運之中。到下午4點鐘左右停止。然後便走到街上去買幾份小報,看看服裝和食品,靜靜地漫步。黑夜來臨之後,我開始進入第二次的這種智力生活,一直到萬籟靜寂的深夜。那時,家中還沒有安裝電話,各種名目的采訪或騷擾極少。時常有人不約而至,我便狠心地同時又膽怯地躲在房間里不作聲響,硬撐著不去開門,一直堅持到門外的人以為家中無人,留下紙條離開,才舒一口氣。這當然是很多年以前的境況了。

這種自我囚禁的日子持續了好幾年,我便覺得受不了,特別是夜闌人靜、星若炭火的夏夜,藍蒼蒼的天宇罩在頭頂,茫茫黑暗從四面八方壓迫著我的肢體和心靈。走出「城堡」這個念頭涌來了,涌來了便不可收拾。我知道我天性中血液里正涌流著某種躁動,它使我不安,使我要改變以往的一切。「喜新厭舊」這個詞在許多領域我並不覺得它含有貶義。于是,我便走了,月兌離了以往一切的慣性軌道,且為之投入了無比的熱情。

接下來的一些年里我不住地奔波,走了一些國家,還到了中國的鄉村和山區,這與所謂的洋插隊或真插隊完全無關,我既不屬于那個年代,也對跟從潮流毫無興趣。我只是深切地渴望擺月兌自己在「城堡」里營構的一切。外面的世界每一天都以最大的密度向我涌來,我那憑借多年的書本經驗、局部經驗營建起來的價值觀和對于人的認識,不斷地接受真實世界的洗禮和沖擊。我看到被人們作為一種精神來謳歌的老黃牛,在鄉村的田間,是多麼的老謀深算、詭計多端、懶惰狡詐;而在山林里,我看到的卻是一只天性懦弱本性善良的狼,它很偶然地喪失了它的凶猛殘暴的同類們的特征;我看到在繁華的都市中空洞的熱烈和平淡中的深情;看到人流里最溫情深沉的笑容轉瞬之間便滑落成殘酷淡漠的旁觀者的冷笑;我看到了「愛情商人」以及「愛情收藏家」的聰明經營,看到了失敗者的尊嚴和成功者的淒涼……看到許多許多。

感謝生活不斷地給我機會去懂得我身處其中的世界。

同時,我還發現有些本初的意願並不總是和結局相符合,這使我不斷地充滿懷舊情緒。比如,我每到一個地方,總是要制造一個與我在自己家里感覺一樣的「城堡」,那里要擁有許多書和一杯綠茶(花茶或紅茶就立刻失去感覺)。我甚至把從家中帶出來的一些音樂不停地重復地播放,以尋求家的感覺,「城堡」的感覺;我甚至換用另外的鋼筆或稿紙便無法使寫作順利進行(那時候電腦還未普及)。有時候,喧鬧的人流與交往使我感到應酬的虛偽和心力的緊張倦累,繁多的瑣事使我感到內心虛空。朋友間彼此的疏遠或背叛當然已使我不足為奇,但看到美好珍貴的情義也一樣在功利面前孱弱得不堪一擊的時候,我仍不免感到心寒。感嘆于此,便領悟出那句「我認識的人越多,我越是喜歡狗」這句偏頗之喻的道理。

我仍然感謝生活不斷地向我罄其所有。我需要安靜下來反省這一切了。于是,我跑回了自己的出生地北京,重返以往的軌道,感觸自然紛紛揚揚。這一切當然不是一場簡單的循環往復。有時候,下雨或者要下雨的日子,望望外面的天空,光禿禿的一片無言的灰藍色,時光好像從沒有留下什麼痕跡。這時我心里便熟練地掠過一些感覺和感悟。再翻開電話簿,上邊密密麻麻的都是一張張臉孔,每一張臉孔都是一段回憶,一種情感,一節歷史。我的目光在那上邊躊躇地一一掠過去,由于各種因素,我的目光游移著沒有哪個號碼使我感到可以停下來傾訴。我發現電話簿多麼像此刻空蕩蕩的天空……

盡管如此,我仍然覺得歲月給了我另外一種內在的充盈與安寧。因為我慢慢學會了安于這一切。

許多年過去了,轉來轉去,我發現自己其實是一個「家居動物」,發現我其實並不想擺月兌那種被稱之為「孤獨」的東西,而是那樣地喜歡與它相依相伴,那樣刻骨銘心地依賴它。由于它的存在,才使得人的智力生活或精神生活得以進行。

`11`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誰掠奪了我們的臉最新章節 | 誰掠奪了我們的臉全文閱讀 | 誰掠奪了我們的臉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