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依賴性太強,媽媽怎麼辦? 第三十三章

作者 ︰ 魯鵬程

媽媽帶著6歲的女兒去超市買東西,並提前商量好,只可以買一件玩具。♀尋找網站,請百度搜索+到了超市,女兒看到琳瑯滿目的玩具,一時不知道如何是好。

于是,媽媽對女兒說︰「媽媽覺得維尼熊和米老鼠的玩偶都挺不錯的,你自己選擇一個吧!」

女兒想了想,說︰「媽媽,我還是喜歡米老鼠的玩偶,買這個吧!」

有時候,孩子年齡比較小,知識、經驗不夠豐富,當他面對很多選擇時,反而不利于他馬上作出選擇。這時候,我們不能不加限制地讓孩子隨便作出選擇,可以借鑒這位媽媽的方法,為他提供幾個選項,讓他在這個範圍之內進行選擇。

如此一來,孩子會慢慢建立選擇的意識。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知識、經驗的日益豐富,他自然就會學會在某個範圍內進行選擇,也有能力在眾多選項中作出選擇,這時候,我們就要讓他自主完成選擇。♀

提醒孩子,不要輕率作出選擇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會面臨很多選擇,小到生活中的瑣碎小事,如前面提到的事情,大到關乎一生的大事,如擇校、擇友、找工作、結婚等等。

面對這些,我們需要讓孩子自己作出選擇,同時要提醒他︰每一個選擇都可能會影響未來的發展,一定不可以輕率作出選擇,而是要多思考,把事情的各個方面都考慮周全,然後再作出選擇。另外,我們還需要告訴孩子︰一旦作出了選擇,就要為自己的選擇負責,要承擔自己所作出選擇的一切後果。這樣一來,這樣就會更慎重地作出選擇。

尊重並支持孩子的選擇

當孩子經過認真思考後作出了合理的選擇之後,我們先不要著急去肯定或反對,而是針對他的選擇進行分析。♀如果孩子作出的選擇是切實可行的,符合他自身的發展,我們應該尊重並支持,可以這樣對他說︰「媽媽尊重你的選擇,會做你最堅實的後盾,會為你加油,你一定要堅持把事情做好。」

這樣一來,孩子會因此而產生一種責任感,會更加珍惜這次鍛煉的機會,並為此而付出努力。

必要的時候,幫助孩子分析利弊

孩子經歷的事情比較少,對某些事情的考慮可能會欠妥當,在必要的時候,我們需要給孩子提供相應的幫助和指導。

當孩子進行選擇時,我們可以幫助他收集相關的資料,和他一起了解、分析資料的內容,找出各個選項的利弊,然後讓他自己作出選擇。當孩子已經作出了選擇時,我們要在尊重他的基礎上,和他一起分析選擇的利弊,哪些方面考慮得不周全、不恰當,應該如何改進,從哪方面下手改進,等等。

總之,我們既不能替孩子選擇,也不能任由他盲目選擇,而是掌握好把關的尺度,讓他作出切實可行、適合自己的選擇。

第六章我要在逆境中磨練自己!——必須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

孩子在成長的道路上,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他會遭遇失敗,也會處于逆境。失敗也好,逆境也罷,很多時候都是需要孩子自己去面對的,這樣他才能獲得真正的成長。所以,為了能讓孩子成為一個不怕困難,勇敢面對逆境的人,我們就必須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對他進行磨練,並引導他從中總結經驗,找到應對困難的方法。

34.您可以不做我的「拐杖」!——不做「拐杖」,而做向導

現在,很多孩子都是家庭的中心,一家子人圍著他一個人轉。在撫養孩子的過程中,我們更是傾盡全力,看不得他受到一丁點的委屈。不僅是吃的送到口,穿的送到手,只要孩子遇到什麼不順心的事,我們就會馬上想辦法幫他解決。

我們會說︰「這樣做才能體現出對孩子的愛呀,而且還可以使孩子更快樂地成長。」其實,這種想法和做法完全是錯誤的,我們對孩子過度的愛,只會培養出他對我們的依賴,而且這種「愛」越深,孩子的依賴性就會越強。

明明9歲了,可是很多事情還總是要媽媽替他去做。比如說早上起來,明明都會問媽媽今天穿什麼,或者是讓媽媽給他找襪子、找衣服,可以說,如果沒有媽媽的幫助,他上學十有**會遲到。

有一次,媽媽早上有急事,她把明明叫起來之後,叮囑他趕快收拾,上學別遲到,然後就急忙去辦事了。可是等到媽媽中午回到家,剛一進門就听明明喊上了︰「都怪您!沒有把襪子給我準備好,害得我穿了兩只不一樣的去上學,被同學們嘲笑!」

這還只是件小事,我們可以想象,如果是遇到了大的困難,以明明這樣的能力,他怎麼能夠克服呢?他可能根本就不會想到要自己去克服困難,他第一時間想到的還是去找媽媽,讓媽媽幫助自己解決。而他失敗之後,也不會想到自己為什麼失敗,反而會埋怨媽媽做得不周到,因而妨礙了自己。

`11`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孩子依賴性太強,媽媽怎麼辦?最新章節 | 孩子依賴性太強,媽媽怎麼辦?全文閱讀 | 孩子依賴性太強,媽媽怎麼辦?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