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依賴性太強,媽媽怎麼辦? 第三十四章

作者 ︰ 魯鵬程

這就是我們長期幫著孩子做事帶來的後果。友情提示這本書第一更新網站,百度請搜索+我們為孩子做得越多,他就會越依賴我們,也就不懂得遇到挫折的時候,自己的責任是什麼,應該做些什麼,而只會在那里怨天尤人。

然而孩子又確實不能離開我們的幫助。一方面他生活經驗少,許多事情完全靠他自己的確應付不來;同時,他也可能會因為自己的失敗而感到沮喪,從而喪失了繼續前進的勇氣。這時候,也需要我們給予他一些鼓勵。

但是這個幫助不是說我們去替他做事情,不是做他的「拐杖」,而是給予他必要的指導,以一名「向導」的身份來幫助、引導孩子。這樣,孩子不會走入歧途,他的消極心理也能夠得到及時的糾正,而真正要想克服困難,則還是要靠他自己。

那麼我們怎麼做,才能成為孩子的好「向導」,而不是「拐杖」呢?

讓孩子做他自己的事情

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就曾說過「凡兒童自己能做的,應該由他自己做。」孩子能夠自己做事情有許多好處,一方面可以鍛煉他的自理能力,同時積累生活經驗,使他在遇到一些困難的時候更加有辦法去面對。更關鍵的是,讓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可以培養他的**意識,而不會一有點什麼事情就想讓我們幫忙。

當然,一開始我們可以給孩子一些指導,也可以給他做幾次示範。告訴他先做什麼,後做什麼,做這些事情時需要注意些什麼。等到孩子慢慢掌握了做這些事情的方法後,就應該放手讓他去做了,而我們只是在一旁督促、指導一下他就可以了。

鼓勵孩子勇敢去嘗試

亮亮平時膽子很小,面對很多事情都不敢去嘗試,而總會求著媽媽幫著他完成。為了鼓勵亮亮自己去做事情,媽媽便經常對他說︰「亮亮,遇到事情要勇敢去嘗試,媽媽相信你會做得很好!」「大膽去試,只要你去做了就比讓我幫你做強!」「做不好沒關系,咱麼可以再接再厲!」在媽媽這樣反復地勸說下,亮亮慢慢地有了信心,開始自己去試著做一些事情了,也不總吵著讓媽媽替他做了。

有些孩子面對事情缺乏嘗試的勇氣,總是很不自信,擔心自己做不好,所以在遇到困難的時候,他首先想到的是依賴他人來解決問題。

針對孩子的這種情況,我們應該經常鼓勵他,增加他的勇氣,告訴他只有自己嘗試,才能徹底解決問題,使他在遇到事情時首先想到勇敢去面對、去嘗試,而不要因為懼怕困難產生依賴心理。

換要「忍心」讓孩子受挫折

很多時候,孩子在做一些事情遇到困難時,他還沒有表現出來不高興,我們反而開始替他擔心了,擔心孩子經受不住挫折,擔心他受委屈。于是便會趕快過去幫助孩子渡過難關,而且還會不停地表揚道︰「你真棒!」

其實,這麼做反而會使孩子變成挫折面前的弱者。我們應該相信孩子的抗挫折能力,要忍心去讓他經歷一些挫折,而不要什麼時候都想著攙扶他一下,只要我們在旁邊做好輔助的工作,不要讓孩子出現一些危險和悲觀的情緒就可以了。

35.我也想體驗一下挫折!——給孩子創設受挫的機會

在孩子平時的學習和生活中,我們可以有意地給他制造一些困難和障礙,或者讓他嘗一嘗失敗的滋味,以增加他抗挫折的能力。

有些媽媽可能會感到很奇怪︰我們平時希望孩子總是順順利利、開開心心的,希望他少遇到困難,甚至是不會遇到困難,怎麼可能故意給他制造困難呢?

其實,正是因為我們希望孩子能夠過得更好,才要給他一些困難,讓他經歷一些挫折。如果我們總是將孩子置于自己的保護之下,事情替他做,傷害替他擋,那麼當孩子自己面對一些困難的時候,他就會不知所措,那他受到的傷害可能就會更大。而給他創造一些我們可控的困難,就是為了鍛煉他應對挫折的能力,以便在他自己單獨面對困難時知道如何去做。

冬冬在上次月考之中成績很不錯,老師特意在班里表揚了他。因為還沒有「享受」過這種待遇,這下子可把他高興壞了。可是媽媽也看出來了,自從上次取得好成績之後,冬冬的學習狀態不像以前那麼好了。到家之後他會看很長時間的電視,經常是在媽媽的催促之下才關掉電視去寫作業,而且寫作業時也不認真了。

媽媽知道這都是那次好成績造成的,現在他驕傲了,就想給他一個教訓,于是就很少管他。很快,這次月考結束了,結果冬冬的成績出現了很大的下滑,他也開始著急了。這時媽媽才對冬冬說︰「你看看你兩段時間的學習狀態,對比一下就知道為什麼成績下降了,至于今後怎麼做,你自己想想吧!」從那以後,冬冬對待學習更加認真了。

孩子在取得一些成績之後,或者是很順利的情況下,很容易滋生驕傲的情緒,如果這時我們對他好言相勸,很可能起不到多大的作用,而讓他真切地體會一下驕傲的苦果,反而可能會更有教育效果。

`11`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孩子依賴性太強,媽媽怎麼辦?最新章節 | 孩子依賴性太強,媽媽怎麼辦?全文閱讀 | 孩子依賴性太強,媽媽怎麼辦?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