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依賴性太強,媽媽怎麼辦? 第三十五章

作者 ︰ 魯鵬程

人都是不願意遭遇困難和挫折的,孩子更是這樣,而且他還更天真,會經常幻想著自己一帆風順,願望都能實現,或者即使遇到了困難也會馬上有人提供給他幫助。友情提示這本書第一更新網站,百度請搜索+然而,在實際生活中,這些想法真的是異想天開。無論是在生活中還是在學習上,孩子都有可能會遇到很多困難,而如果他準備不充分,或者是懼怕困難,那麼最後的結果只能是被困難打敗。

所以,為了讓孩子能夠適應挫折,使他不懼怕挫折,在面對挫折時也知道應該如何去做,我們可以在平時生活中,利用一些現成的機會,或者是故意給孩子制造一些困難,讓他去經歷挫折,熟悉挫折,並從中積累經驗,知道怎麼樣戰勝它。

那麼,我們具體應該怎樣去做呢?

讓孩子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小薇已經學了幾年的畫,也確實取得了一些成績,得了些獎。學校的老師,還有周圍的同學,以及親戚、朋友都會夸小薇的畫畫得好。而在這一片贊美聲中,小薇也漸漸地露出了驕傲的情緒。

媽媽也看到了這一點。為了不讓驕傲阻礙女兒的進步,媽媽決定給她一個小小的「打擊」。一天,媽媽帶著小薇來到了一位朋友家。一進門,小薇就被房間中的畫吸引住了,而那些畫正是媽媽朋友的孩子畫的。小薇看到這些畫畫得確實比自己好,臉上那股驕傲的神氣就自動消失了。從那以後,小薇開始更加努力地學習畫畫了。

如果孩子的能力確實很強,在他周圍的同齡人中總是處于前面,那麼他很可能會產生驕傲的情緒,影響他的進步。♀這時,我們應該讓他見識一下比自己強的人,給他一種挫敗感,從而使他明白「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的道理。這樣的經歷對他的進步是有非常幫助的。

不要為孩子準備好所有的事

在生活中,我們可以通過減少為孩子準備東西的次數和程度,來給他創造經歷挫折的機會。比如,他上學之前我們不要為他收拾書包和準備文具,這些事情完全讓他自己去做,做好了,說明他的自理能力強;而做不好,那麼由此帶來的諸多不便也要讓他自己去承擔。

我們相信,孩子親身經歷了類似這樣的一些小挫折後,他也會總結並記住其中的教訓,下次就會做好充分的準備。

把握好設置的困難的「度」

在給孩子設置困難的時候,我們一定要根據孩子的年齡和他的實際能力,給他設置一些難度適當的困難。不能太簡單,否則就不能稱做是困難了;當然也不能太難,否則孩子玩不成,他的自信心還受到了傷害,並可能使他對挫折產生恐懼,這樣也是得不償失的。

對于難度的掌握,我們可以遵守循序漸進的原則,逐漸地給孩子增加難度,鍛煉他面對挫折的時的承受能力。當然,這個過程中,我們也千萬別忘了給予孩子必要的鼓勵,使他勇敢面對困難,不氣餒,最後順利地戰勝它。

36.面對失敗,我還是有點恐懼!——鼓勵孩子正確面對失敗

失敗是每個人都不想遇到,但是卻又無法避免的。有時候我們做了精心的準備,付出了大量的體力和腦力,可是最後事情的結果卻和我們預期中的不一樣,使我們之前的努力都成了泡影,這確實是一件讓人沮喪的事情。

而孩子對失敗反應可能會更劇烈。

美美正在自己的房間里玩積木。她已經按照示範拼出好幾個造型了,而且都很成功,都很漂亮。她也是越玩越開心,並準備拼出新的圖形來。

突然她靈機一動,想到︰為什麼不用積木搭一座「大樓」呢?這一定比拼圖案要有意思。想到這里,美美便按照自己的想法開始了新的嘗試。第一次,她沒搭幾塊積木就倒了,于是美美又開始嘗試新的搭法,可是還是沒有成功,這時焦躁的情緒出現在她的臉上。美美又試了一次,可是這次還沒有上次搭得高,便又倒掉了。這次美美真的煩了,她開始胡亂地扔著地上的積木,嘴里還不停地說︰「破積木!一點也不好玩!我再也不玩了。」

對孩子來說,很小的一次失敗,就可能讓他產生很強烈的情緒。而這樣帶來的後果是孩子不想再去嘗試了,還可能會因為失敗做出一些破壞性的舉動。

如果失敗更加慘痛,還有可能會使孩子從此懼怕失敗,因而更加不敢去嘗試,去做事情了。比如學習上的失敗,很可能會使他失去信心,不願意再去學新東西,面對考試的時候壓力也會很大,從而又會導致孩子的成績不理想,由此形成惡性循環。

`11`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孩子依賴性太強,媽媽怎麼辦?最新章節 | 孩子依賴性太強,媽媽怎麼辦?全文閱讀 | 孩子依賴性太強,媽媽怎麼辦?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