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獨有偶,北京有一對未滿14歲的孿生兄弟金石和金天,1995年,他們同時被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錄取,成為當年錄取生中年齡最小的大學生,後來碩博連讀。♀言情穿越書更新首發,你只來+父母從小教他們數字游戲,使他們在3歲時就掌握了百萬以下的數字進位和大小的比較,接著用撲克教他們數字運算。
父母還滿足孩子的要求,讓他倆發展各種興趣愛好,6歲學中國象棋,8歲學國際象棋,9歲學圍棋,小學三年級時,兄弟倆雙獲北京市三年級少年棋星證書。同時,兄弟兩人學彈電子琴,學游泳、跳水……有很多種興趣愛好。
可見,孩子的玩和學並不是一對不可調和的矛盾,它們完全可以相互結合,相互補充,這就是「玩中學習」的方法,也就是讓孩子在參加各種興趣活動和游戲中,一邊玩一邊學習,寓教于玩中,寓教于樂中,學和玩結合。
實際上,父母完全可以用這種「玩中學習」的方法輔導孩子,特別適用于小學和學齡前的孩子。因為這個時期的孩子直覺形象思維佔主導地位,情緒支配他的行為,而游戲活動具有直觀形象性和趣味性,正好滿足孩子的需要,所以,他們十分喜歡,更是樂于參與。
為了掌握好讓孩子在「玩中學習」的方法,父母應該把握以下四點︰
第一,給孩子啟發和誘導。♀
要讓孩子玩,但也必須給予他必要的啟發和引導。父母應該盡量直接參與孩子的活動,告訴他哪些活動有意義,在玩中應該學什麼,注意什麼,接受什麼,讓他逐步認識,他應有目的地玩,而不是盲目胡鬧和調皮搗蛋。
第二,分析和培養孩子的興趣。
孩子玩的興趣大致有兩種︰一是對什麼活動都感興趣,二是對某種活動感興趣。前者的興趣還沒有分化,缺乏選擇性,容易隨著活動的本身而改變,是一種低層次的興趣;後者的興趣有一定的選擇性,指向比較明確。父母在分析孩子興趣的種類後,有必要將興趣引向分化與集中,以利于逐步發展他的個性與特長。
第三,教孩子玩和學相結合。
要不失時機地教育,使孩子的玩和學相結合。孩子玩到高興時,也正是向他傳授知識的最佳時機,因為這時孩子大腦反應最靈敏,注意力最集中,對知識最容易理解和接受,這時安排適當的學習內容,能很好地開發孩子的智力,培養孩子的能力。
第四,正確對待孩子的小差錯。
在玩耍中,孩子難免要出差錯,甚至會與小伙伴爭吵,遇到這類情況,父母要耐心勸導,千萬不要輕易訓斥和打罵孩子,否則會讓孩子在記憶中留下陰影,影響他人格的健全發展。
教子小貼士︰
玩不只是孩子的生活內容,也是他接觸社會、學習知識的重要形式,所以「玩中學習」符合兒童的年齡特征。在活動中,孩子處于主體地位,能充分投入其中,會充分調動他探索世界、認識未來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激發他的求知**,容易掌握玩中所接觸的知識和事物。父母要想正確運用「玩中學習」的方法也有一定難度,如果掌握不當,過分地突出了玩,也會帶來一些負面效應。
要做「學習型」父母
今天,越來越多的父母抱怨孩子不听話,難管。其實,在當今時代,一味地當「警察式」父母根本無法適應社會發展需要,也無法培養出人格健全、心理健康的孩子。而解決之道就是要做「學習型」父母,提高自身綜合素質。
很多父母認為,自己的文化水平低,想當學習型父母談何容易。其實,「學習型」父母並不是要求父母擁有淵博的學識,或是成為家庭教育專家,也沒有必要掌握非常系統完備的家庭教育知識,而是讓自己熱愛生活、熱愛學習、積極進取、奮發向上、有廣泛而健康的興趣,懂得為孩子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所以,做「學習型」父母並不難。
事實證明,做「學習型」父母的意義不僅限于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而且更有利于樹立孩子正確的人生觀和遠大理想,全面有效地提高孩子的綜合能力。時代要求父母與時俱進,而只有不斷學習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
孩子讀三年級了,對父母來說,就學習問題與孩子對話越來越困難了。尤其是孩子的英語水平,真是一天一個樣。因為父母在英語學習上不能與孩子交流,孩子的眼里也時常流露出不太信服的神情來。他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商量該怎麼辦。
商量的結果認為︰父母一定要做好孩子學習的榜樣,孩子能從零學會英語,我們為什麼不行呢!但是為了讓他吃一驚,我們兩個不但從第二天開始從零起點學英語,而且相互保密,不讓孩子發現,與孩子來一次學習較量。
第二天,他們買了英語啟蒙學習教材和光盤,趁著孩子不在家時、睡覺時,趁自己上班空閑時……就操練上了英語。因為平時沒有讀書的習慣,再加上上班和料理家務,一到晚上就疲倦了,一拿起英語書眼皮就打架。就這樣學了有一個月,他們感覺進步不大。後來,他們不斷交流,互問互答,磕磕絆絆過了三個月,竟然也記了幾百個單詞,能讀懂初級教材了。
在這期間,孩子雖然也在英語學習上遇到一些問題,但他想父母也不懂英語,所以他幾乎不與父母談英語學習。孩子的英語在學校屬上游水平。
孩子讀四年級了,一天,他發現父母在偷偷學英語,感到非常吃驚。在一次家庭交流中,孩子對父母說︰「你們不必因為想幫助我而去學英語,看,沒有你們的幫助,我的英語學習成績不也很好嗎!」但父母說︰「我們是想親身體驗學習英語的滋味,我們還沒有老,不能落後,否則,就會被別人看不起,也許連你都看不上我們了呢!」
當老師向孩子了解情況時,老師問︰「為什麼你沒有像其他同學那樣參加課外學習班,而英語成績照樣很好呢?」
孩子說︰「當看到父母不能幫我解答學習遇到的問題時,我就想,我一定要靠自己學好這門課,不能讓父母擔心。所以我平時听課就特別用心,做練習也特別認真,堅持每天把學習內容都弄懂再休息,所以學得很扎實。」
這對父母不但意識到家長學習對孩子會產生積極的影響,更重要的是,他們用學習行為告訴孩子,自己也是不落後于現代社會的人。而且,他們也沒有拿架子,這樣孩子就不會感覺父母是為他做樣子。
這個例子很有啟發性,它不但從心理學、教育學角度證明了人的自主學習對學習效果所起的作用,而且還告訴那些只關心孩子成績、不關心自己進步的父母︰父母是孩子的榜樣,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最直接的參照物,父母既要考慮孩子的成長與發展,還要發展自身。
現代心理學表明,影響孩子發展的因素眾多,但家庭文化環境因素是重中之重。如果父母學習興趣濃厚,常常手不釋卷,刻苦學習,家里一定會充滿濃厚的學習氛圍。孩子也會在父母的影響下,自覺主動地學習。正所謂「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做「學習型」父母,要求父母改變過去粗放式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式,把家庭教育當成一門科學來看待,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也要讓自己成長為真正的現代父母。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