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成效,千萬別瞎忙 第十八章

作者 ︰ 陶文鈞

掌握自己的時間節奏

管理好自己的時間節奏,可以讓我們更好地提高工作效率,享受更輕松、更簡單的工作和生活。♀尋找網站,請百度搜索+

你必須培養起「時間」意識,懂得怎樣運用時間,還要明白時間應該用在哪里,在工作過程中「有的放矢」,力求工作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管理理論中有個「管理幅度」的概念,指一個管理者能有效地管理多少個工作上互有關聯的人或者事物。我們可以想象,一個人所處的組織規模越大,他的職位越高,他用于協調各種人事關系的時間就越多,實際可掌握的屬于自己的時間就越少。這需要他們妥善安排那點時間,盡可能地把握好自己的時間節奏,讓時間發揮最大的效用。

一提高效率要考慮你的生理節奏

從生理學的角度來說,每個人的身體狀況都不一樣。腦力勞動者和體力勞動者的情況不一樣,男子和女子的情況也不一樣,成年人和青年人的情況更不一樣。

那麼,你是否知道你的體溫在什麼時候開始升高?

在什麼時候達到最高點?

什麼時候降至最低點?

你一旦熟悉了自己的生理規律之後,就可以利用時間生理學家的技術來增進健康和提高工作效率。

我們的生理節奏到達最高峰的時候,做體力工作便會得到最佳的成績。對大多數人來說,這個最高峰大約持續四個小時。

因此,你應該把花費氣力的活動安排在體溫最高的時候進行。

至于從事腦力活動的人,時間表則比較復雜。

要求準確性的任務,例如教學工作,最好是在體溫正在上升的時候去做。

大多數人體溫上升時間是在早上8時或9時,對比之下,閱讀和思考則在下午2時至4時進行比較適宜,一般人的體溫在這段時間會開始下降。

雖然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生理節奏,每個人的高峰和低谷時間也各不相同。但是我們要利用好自己的生理節奏,有一個習慣是不能忽略的,那就是養成早睡早起的習慣。

對于那些朝九晚五的上班族來說,這種習慣顯得更為重要。

被人們稱為「時間管理大師」的哈林史密斯曾經提出過「神奇三小時」的概念,他鼓勵人們自覺地早睡早起,每天早上5點起床,這樣可以比別人更早開始新的天,在時間上就能跑到別人的前面。

利用每天早上58點的「神奇的三小時」,你可不受任何人或事的干擾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每天早起三小時就是在與時間競爭,你必須講求恆心,養成早起的習慣,以後你會受益無窮。

二活用零碎的時間

就算把工作和生活安排得再怎麼井然有序,難免總還是會在無意中多出一些「零碎時間」。

比如說,依約前去拜訪客戶,對方卻說︰「不好意思,我們經理剛好外出,大概20分鐘之後才會回公司。」

類似的情況還有「會議延後15分鐘開始」「公務車在路上踫到大塞車,暫時無法回公司」等等,由于都是事出突然,根本無法事先預防。

不過,假設發生一次突發狀況,就讓你多出15分鐘的零碎時間,那麼累計3次就有45分鐘。♀

萬一不幸一天遇到4次,這天就形同「浪費」了1個小時。

再假設你一年當中有200天「踫到突發狀況」,而且每天都產生了4次15分鐘的零碎時間,那麼一年下來就相當于有200小時的零碎時間。

以一天工作8小時算,200小時足足是25個工作天的工時!

每一次出現零碎時間時,你都如何運用呢?

是去咖啡店坐坐,還是打電話跟朋友聊天?

用25個工作天去喝咖啡、聊是非,這樣的人生未免也太浪費了!

1.把時間化整為零

其實,優秀的職業人士都善于將零碎的時間有機地運用起來,從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作效率。比如在車上時、在等待時,可一邊學習、思考或簡短地計劃下一個行動等等。

充分利用零碎時間,短期內也許沒有什麼明顯的感覺,但長年累月,將會有驚人的成效。

時間往往不是一小時一小時浪費掉的,而是一分鐘一分鐘悄悄溜走的。

零碎時間雖短,但倘若一日、一月、一年地不斷積累起來,其總和將是相當客觀的。

把時間積零為整,精心使用,這正是古今中外很多科學家取得輝煌成就的奧妙之一,也是我們應該從他們身上學到的優點之一。

偉大的生物學家達爾文在有效利用零碎時間方面堪稱楷模,他曾說︰「我從來不認為半小時是微不足道的一段時間。」諾貝爾獎金獲得者雷曼的體會更加具體,他說︰「每天不浪費、不虛度或不空拋剩余的那一點時間。即使只有五六分鐘,如果利用起來,也一樣可以有很大的成就。」

我們最寶貴的不過是幾十年的生命,而生命是由一分一秒的時間所累積起來的。

沒有善加利用每一分鐘,時間是永遠無法返回的。

假如你想成功,必須認識到時間的價值。

英國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自小家境貧寒,她必須負擔許多家事及家計,每天洗衣、揉面、燒飯的工作都讓她從早忙到晚。但她在廚房時,都會隨身帶著紙和筆,當她面團揉累的時候,就把想到的靈感寫下來。就這樣一邊工作,一有靈感就拿出紙和筆寫下來,而這些紙上的內容就是家喻戶曉的經典文學名著《呼哮山莊》。

2.合理利用零碎時間

要合理利用好瑣碎時間,我們需要做好下面幾點︰

a提高執行速度

動作的快慢決定著需耗用時間的長短。

看過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閑著無事的老大爺,為了給遠方的孫女寄張明信片,可以花上一天的時間。

老大爺買明信片時用了兩個小時,找老花鏡用了兩個小時,找地址用了一個小時,寫明信片用了兩個小時,投寄明信片用了一個小時。

可笑嗎?換了一個動作迅捷的人,幾分鐘的時間便有能力做好這位老大爺所做的全部事。幸虧這個老大爺閑著無事,有的時間來拿去浪費。如果是一個職場中的年輕人,不被開除才怪呢!

b利用「邊角料」時間

我們所強調的時間觀念和節奏觀念,都是為了提高辦事效率.

如果一個小時就把需要兩個小時辦的事情辦完了,其效率就提高了一倍。♀將更多的事情安排在有限的時間里完成,這多麼有意義!

時間在魯迅先生的筆下被比做海綿里的水,只要擠,便會有。

做事情只有快,卻不懂得「擠」時間,也是不完美的。名高效能工作者要養成種敢于擠、善于擠的精神。

c.善于利用假日

按照中國的有關規定,每個人每年節假日的休息時間為1011天,再加上周末的時間,一年就會有130天左右的假期。

如果你把這段時間巧妙地加以利用,也一定會有所收獲。

著名數學家科爾用了三年的全部星期天解開了「2的62次方減1」是質數還是合數的數學難題。

這三年的星期天多麼有意義啊!

其實,時間就在我們手中,就看你怎樣去利用它。

三懂得適當作息

科學研究表明︰為了能夠得到休息,我們的心髒在一天二十四小時中也有不跳動的時候。因此一個善于平衡自己的工作與生活的人應當知道忙里偷閑。

如果我們希望有用之不竭的活力,希望過一種容光煥發的、充實的生活,那麼學會「忙里偷閑」是非常重要的。

在這里,忙里偷閑不是一個貶義詞。

當你需要在繁忙的事務間歇安排一些額外的時間做你想做的任何事,你才擁有充實自己所需要的時間和空間。如果你不使自己重新煥發活力,你就不可能努力工作下去。

其實,很多人應該能夠發覺到,如果你在工作中不注意休息的直接後果就是工作效率的低下。中國古人講,「一張一弛,文武之道。」身處激烈的競爭之中,每個人如上緊發條的鐘表。因此,一名高效工作者應當注意工作中的調節與休息,不但對自己的健康有益,對事業也是大有好處的。

1.積極休息,反而能夠發揮效力

最能夠發揮效力的休息是積極休息。

一名高效能的工作者應當學會積極的休息,因為這是維持高效率工作的重要條件。

之所以稱之為「積極的休息」是因為這種休息有別于單純的歇息,是為了保持工作效率而主動去做的休息。

既然稱為「積極的」,就是希望這種休息能在短時間內達到最大的效果。

一般而言,辦公室的工作會使人感到疲勞,大都是因為長時間保持同一姿勢,使得血液循環不良,導致身體疲憊。

所以,如果你一直保持著一個姿勢工作,那麼在休息的時候,建議多做一些反方向的動作,使原本受壓迫部位的血液得以暢通,使筋骨得以舒展。

這些動作確實很有效。

心理學家們認為,疲倦的感覺是生理自然發出的警告,提醒我們身體某部位超負荷工作了。如果置之不理,將增加身體的負擔。

所以,旦出現了警告信息,讓負擔過重的部位恢復正常,才是明智之舉。

在職場中,有經驗的老員工一般把休息時間定為3分鐘,雖然沒有科學上的依據,但3分鐘正好是很多事情最小的段落。一通電話、一回合拳賽,都是以3分鐘為一單位。

如果超過3分鐘,可能會因為中斷太久,無法保持原來的狀態立即繼續先前的工作。這一來,休息反而降低了工作效率。

至于這3分鐘的使用方法,可以因人而異。

為了使疲憊的身心得到休息,你可以放下手邊的工作,或走到窗邊活動一體,或稍作走動,听听手機里自己喜歡的音樂。當然,3分鐘只是大略估計而已。只要能達到效果,兩分半鐘或是兩分鐘也是可以的。

只要覺得身心能保持最佳狀況,一點兒也不疲勞的話,繼續工作也未嘗不可。如果硬性規定每工作一小時就得休息,說不定會打斷正在進行的工作,不但無法提高工作效率,反而降低了效率。

更何況,干一會兒就休息一會兒,只能算是渾水模魚,而不是「積極的休息」了。

午休也是一樣。

如果無視工作進行情況,只因為時間到了就休息,往往會打斷正進入狀態的工作。

所以,如果手邊工作進行得很順利,就不妨在告一段落後再休息。

2.懂得適可而止

在緊張繁忙的工作之中許多人「硬熬」著不肯休息,非要工作有眉目或完成差不多時才會丟掉工作而休息,這時恐怕已為時過晚。

每個人的體力與耐力都是有限的,到了該休息的時候,就應該毫不遲疑地放下工作,否則就會和下面這個故事的女主角一樣。

數年前,美國img公司聘用了一位精力充沛的女業務員,負責在高爾夫球場及網球場上的新人當中,發掘明日之星。

美國西岸有位網球選手,特別受她賞識,她決定招攬對方加盟img公司。

從此,縱使每天在紐約的辦公室忙上12小時,她依然不忘時時打電話到加州,關心這個選手受訓的情形。

他到歐洲比賽時,她也會趁著出差之際,抽空去探望探望,為他打理打理。

有好幾次,她居然連續一周都未合眼,忙著飛來飛去,追蹤這個選手的進步狀況,偏偏手邊還有一大堆積壓已久的報告。

可悲的事終于在法國公開賽上發生了。

照原訂日程,這位女業務代表不必出席這項比賽,但是她說服主管,為了維持與那位年輕選手的關系,她要求到場。

主管勉強應允,但條件是,她得在出發前把一些緊急公務處理完畢,結果她又幾個晚上沒合眼。

最後,她終于乘上了飛往巴黎的飛機,但時差及重大賽事產生的壓力感隨之而來,這位非常積極能干的女士,到最後已是大腦空空,她尚未覺悟到「事倍功半」的道理。

抵達巴黎當天,在一個為選手、新聞界與特別來賓舉行的宴會上,她依舊盯著那位美國選手,並且時時為他引見一些要人。

當時是瑞典名將柏格獨領風騷的年代,他剛好又是img公司的客戶,也是那位年輕選手的偶像,自然她就介紹了他倆認識。

然而,令人難堪的事卻發生了。

柏格正在房間與一些歐洲體育記者閑聊,她與年輕選手迎上前去。

對方望向這邊時,她說︰「柏格,容我介紹這位」天哪!她居然忘了自己最得意的這位球員的姓名!

她實在是精疲力竭,過度疲勞使她大腦剎那間一片空白。

好在柏格有風度,盡力設法打圓場,解決了尷尬場面,可是這位年輕選手卻面紅耳赤、張口結舌,心中更是難過得不得了。

從此他再也不相信img的業務代表是真心對他了。

可悲的是,她一片苦心,卻由于疲勞過度這單純的因素,而造成無可挽回的失誤。她發掘的這位選手後來果真打入世界排名前十名,卻從此再也不是img公司的客戶了。

也有人每天孜孜不倦地苦干10余小時,其實大可不必如此。

比如,並不是每一個創作都是緩慢而痛苦的,據說米開朗基羅雕刻大理石的速度比一般的石匠還快。

人應該知道適可而止,只可惜不懂得這個道理的人何其多。

一件工作完成了,就是完成了;可是總是有這麼一類人,明明知道即使再做修正和改進也已經無關大局了,卻依然要喋喋不休地說長道短。

如果一件事還有很小部分的改進余地,但必須多費上兩日、甚至兩周的工夫,做好還是放棄為好。因為這部分工作的完美與否已經不會影響到目標的完成了,如果再花大量的時間在這些邊邊角角上,是一種明顯的浪費。

隨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不管做什麼工作,當領導給了你某項工作後,就要抓住工作的實質,當機立斷,立即行動,毫不延緩,這才是真正的忙出高效!

每一個追求高效的人都是行動家,不是空想家;都應該是實踐派,而不是理論派。

馬上行動是一種習慣,是一種做事的態度,也是成功者共有的特質。

什麼事情你一旦拖延,你就總是會拖延,但你一旦開始行動,通常就會一直做到底;所以,凡事行動就是成功的一半,第一步是最重要的步,行動應該從第一秒開始,而不是第二秒。

一猶豫不決,是效率的敵人

長久地遲疑不決的人,常常找不到最好的答案。

在山間叢林中,一只老虎前來覓食。

茂密的松林遮蔽了老虎的視線,它不知道此時獵人布置的陷阱就在附近。

這時,老虎看到前方似有獵物出現,于是奮力追趕,忽然老虎的腳掌被一個鐵圈鉤住了。老虎想掙月兌束縛,但是鐵圈把它牢牢地固定在了原地。

這時,手拿獵槍的獵人出現了,他一步步向老虎逼近,老虎似乎感覺到了死亡的預兆。眼看著就要端起獵槍的獵人,老虎不再猶豫,它用盡全身的力氣,猛地掙月兌了鐵鏈。

但是,老虎的腳掌卻留在了鐵圈上。

老虎忍痛離開了這個危機四伏的危險地帶。

老虎斷了一只腳自然是很痛苦的,但是因此而保存了性命,就是聰明的選擇,所謂「斷尾求生」。

當領導者面臨艱難的抉擇時,也應該像求生的老虎一樣,果斷地做出取舍,不要猶豫不決,才是高效率的執行者。

先哲曾說過這樣一句名言︰「猶豫不決是以無知為基礎的。」這是因為這類人對事物、對工作的處理方式,總是缺乏快速、敏捷地分析與判斷。

對工作缺乏全局地理解和判斷,不能審時度勢,不能抓住問題目的要害,因而顯得非常沒有效率。

所以,英國家莎士比亞說得好︰「智慮是勇敢的最大要素。」

猶豫不決,是效率的敵人,是成功的障礙。

在患得患失之後你會發現機會已經溜走了,那麼,,再埋怨和懊惱又有什麼用呢?有勇氣、有智慧、有膽略的人是不會猶豫不決的,他們懂得把握機會、速戰速決,效率是高效能人士的追求目標,只有牢牢把握住效率的先機,才會與成功越來越接近。

`11`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要成效,千萬別瞎忙最新章節 | 要成效,千萬別瞎忙全文閱讀 | 要成效,千萬別瞎忙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