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不懂媽媽要說 第二章你的心思只有我最懂

作者 ︰ 馮美華唐菁

青春期處于生理、心理、社會諸方面從未成熟到成熟、從未定型到定型的急驟變化時期。言情穿越書更新首發,你只來+在整個人生的發展過程中,以青春期的心理變化最為劇烈,用「狂風暴雨」來概括動蕩復雜的青春期一點也不為過。

你怎麼像只刺蝟,見誰「扎」誰

女兒不懂

近來,小小總會有些反常的舉動,好像受到了什麼刺激,看誰都不順眼。這不,上學的路上小小遇到了同桌小樂,小樂主動跟她打招呼︰「早上好!」小小黑著一張臉頭都沒抬,沒好氣地甩出一句︰「有什麼好不好的!」小樂討了個沒趣,本以為小小是開玩笑,可看著小小那張僵硬的臉,她只好干笑兩聲獨自前行。

還有一次,班里的幾個女同學圍在小美身邊一齊夸小美的新衣服漂亮。因為小美性格活潑開朗,人也熱情,不管男女同學都願意圍在她身邊。可正當大家談論得起勁時,小小插進人群不耐煩地說了一聲︰「有什麼可顯擺的,看著就像地攤上買來的假貨。」弄得大家都很掃興也很莫名其妙,小美更是尷尬極了,結果原本熱熱鬧鬧的一伙人不歡而散。

類似這樣的事情已經發生過許多次了。小小自己也意識到了自己的「刺蝟病」,但她也不搞不懂自己為什麼會這樣。看著身邊的朋友越來越少,她的心情也越來越糟。她禁不住問自己︰「難道是我身體或者腦子出了什麼問題嗎?我怎麼沒辦法克制自己這種消極情緒呢?」

媽媽要說

青春期少女處于生理、心理、社會諸方面從未成熟到成熟、從未定型到定型的急驟變化時期。進入青春期,伴隨生理上的變化,女孩子的心理也會出現較大的波動,而且這種波動基本無規律可循且十分劇烈。面對這樣一個容易失去平衡、引發心理行為問題並進而影響心身健康和發展的心理劇變,僅僅依靠女兒自身的能力是很難調整好狀態的。所以媽媽的幫助必不可少。

當洞察到女兒的「刺蝟病」開始發作時,媽媽要試著做一回女兒的心理醫生。類似于「媽媽覺得你最近有點反常,是學習上遇到了困難,還是與同學之間產生了矛盾?」這樣的關切就是「醫治」女兒的好的開始。

關切只是開始,了解女兒最真實的心理過程才是最關鍵的。曾經有女孩這樣對媽媽說︰「媽媽,我長得既不漂亮,學習等各方面也不夠出眾,又沒有漂亮的衣服穿,可是我們班上有好多同學不是家里很有錢,就是父母很有勢,還有的女孩長得漂亮,所以她們總招人喜歡,我也希望得到大家的喜歡,可又怕自己受到傷害,所以,我就采取對別人表示不屑的態度來保護自己,維護我的自尊心,可我發現如此一來我受的傷害反而更深了。」從這段話里媽媽們應該不難看出女兒像刺蝟到底為哪般了吧?那就對癥下藥吧!

媽媽應該告訴女兒,每個女孩都有這樣或那樣的不如人之處,關鍵在于誰能正確面對。許多女孩子都可能因為形體或容貌上的不足而對自己產生不滿,也會因為別人的某些優勢超越了自己,而自己一時又無法達到,進而產生了自卑的心理。而人一旦產生了自卑往往會表現出對人不夠熱情,不願意參加集體活動,或者因對自己缺乏自信心而采取過激的方法來對抗別人,這就是如小小那樣的「刺蝟病」。而且如果長期被自卑感所籠罩,不僅心理活動會失去平衡,生理上也會發生消極變化。

媽媽要給女兒提幾點可行的「治療建議」,讓女兒照自己所說從幾個方面進行嘗試性心理調整。

「人比人氣死人」,媽媽可以建議女兒當明白自己某方面不如人時,不必讓自己每時每刻都在比較中承受痛苦。與其自尋煩惱,倒不如將這股「氣」作為動力,用不斷完善的自我形象為自己找回信心。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與長處,媽媽應建議女兒不要總是用自己的不足去較量別人的長處,那樣只會是越比越泄氣。與其自己滅自己威風倒不如用積極的態度揚長避短,說不定很快就會在另外一個領域獨領風騷。

媽媽還可以幫女兒挑選一些成功人士的勵志書籍,讓女兒有針對性地學習他們曾被自卑困擾的經驗,從中獲得激勵,矢志不渝地向既定的目標前進。

過猶不及,一個人的目標定得過高,很難實現,就會打擊自信心。媽媽應建議女兒「不要對自己太狠」,適當地放低對自己的期望值,可以從一個個小目標的達成來積累自信。

不要讓困境或者失敗拖住女兒。當女兒受到打擊時,媽媽可以帶女兒改做一件小事,用小事的成功來獎勵自己一下,或者試著做一點自己有興趣的事情,哪怕是自己喜歡玩的游戲也成,在游戲中為自己打氣、找回信心。

給媽媽的小提示

要想祛除女兒的青春期「刺蝟病」,媽媽必須從根本入手︰消除女兒的自卑,幫女兒樹立自信。這就要求媽媽們幫女兒客觀地認識自己和別人,發現自己的長處,正視別人的優點,用積極樂觀的態度來面對自己的不足,這樣女兒不僅能從自卑的痛苦中得到解月兌,還會讓女兒眼里的一切都恢復從前的溫暖與友善。

你為什麼變得不再「听話」

女兒不懂

在媽媽眼里,小小一向都是很乖的。她總是跟在媽媽的後面。媽媽干活,小小會在媽媽旁邊陪她說話;媽媽外出,小小也願意像一只小燕子似地圍在媽媽身邊,鄰居們都說小小可愛、懂事,每每听到別人的類似的評價,媽媽臉上都是難掩的自豪,小小也為自己能贏得周圍人的好評而感到驕傲。可是,不知從什麼時候起,小小發現自己變了,變得有點莫名其妙。

她不再順從媽媽的意思,總是不由自主地同媽媽作對︰媽媽讓她吃飯她非左磨蹭右磨蹭;媽媽讓她穿這件衣服她就非說這件要多難看有多難看;媽媽讓她去寫作業,她就當沒听見,坐在沙發上哼都不哼一聲。如果媽媽實在氣不過說她兩句,她就會特別不耐煩地跟媽媽頂嘴︰「別說了,有完沒完啊!」

總之,媽媽說東她說西,大有一副我要跟你對抗到底的勁頭。小小看得出,自己的「不听話」讓媽媽很傷心,也很著急。冷靜下來,小小也會問自己︰「我為什麼要跟媽媽作對呢?我為什麼要惹媽媽不高興呢,這不是我的本意啊!我這是著了什麼魔呀?」

媽媽要說

處于青春期的女兒,隨著生理的發育,逐漸開始意識到自己不再是個小孩子了。自我意識的覺醒導致她不再如以往那樣甘于做媽媽的「附屬」或「跟班」,于是「乖乖女」一去不復返,「叛逆女」橫空出世。自我意識的發展促使她們迫切希望得到成人的理解、信任和尊重。她們希望成年人,包括自己的父母,能對自己平等相待,並希望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自己能作為一個**個體去贏得社會的認可。而由于這種轉變太突然、太劇烈,她們自己也無法控制自己轉變過程中的情緒,于是無意當中就對身邊的人尤其是朝夕相處的父母造成了傷害。這時候就需要媽媽在理解女兒心思的基礎上對女兒進行引導,幫女兒平穩度過青春叛逆期。

媽媽要讓女兒學會正視自己的心理需求,加強與人的溝通。告訴女兒,要想讓自己的**意識、**人格得到認可,自尊心受到足夠尊重,就要積極與人溝通,明確表達自己的意願與想法,這是得到他人尊重與認可的前提。切不要用反抗或我行我素的行為來對自己的意願進行逆向表達,那會造成性格上的缺陷。

媽媽應教女兒盡力用合理方式表達自己的意願。告訴女兒,進入青春期的她覺得自己長大了,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見,並且希望自己想法能得到家長的認可,這都是成長的標志,是很正常的情況,不必為此感到焦躁或產生負罪感。但要試著克制過強的自我情緒,不管有了什麼想法,都要爭取用合理的方式去表達,平和地向別人說出自己的觀點。如果這個觀點是正確的,別人肯定會認真考慮和接納的。面對父母,因為「代溝」的存在,難免會有意見相左的情況,這時候,要學會給自己一個時間緩沖情緒,而不要用作對的方法企圖讓父母接受自己的觀點,那只會傷害彼此的心。

媽媽應當教會女兒互相尊重。對女兒講,不要因為父母對自己過于關注而產生抵觸,因為他們的出發點是愛,要尊重父母對自己的這份愛。即使父母有時表現得有點過,也不要表現出不耐煩,因為在父母的眼里孩子永遠是孩子,父母總是有強烈的要保護孩子的意願。所以,如果作為女兒,覺得自己長大了,希望父母將自己當成人看待,就要在尊重父母的同時獲得父母的尊重,積極、坦誠地向他們表明的意願,讓父母意識到自己已經長大了,會**思考問題了,也能做出自己的判斷了,父母的手自然就會放開一些。

媽媽還要讓女兒懂得和平處理問題。告訴女兒,不管與父母存在意見上的分歧還是對父母的某些做法不贊同,都不要用對抗的方式來解決,更不要與父母發生沖突。如果雙方產生了矛盾,先要讓自己冷靜下來,分析一下自己有無處理不當之處,然後找一個適當的時機與父母及時溝通,闡明自己的觀點。千萬不要認為父母不理解自己,或者認為他們對自己干涉過多而對其采取粗暴的態度,這會讓他們非常傷心。

給媽媽的小提示

進入青春期,女兒一般會出現叛逆現象,這是很正常的現象,這說明女兒長大了,會**思考問題了,這也是成長的標志。所以媽媽不要覺得可懼可怕、手足無措,要試著去了解這個時期孩子的特點、心態,然後采用適合的溝通方式同女兒溝通,教會女兒自我調節的各個方法,同時讓女兒感到你對她作為一個**個體的認可和尊重。相信,只要媽媽處處尊重女兒的意見,溝通方法對女兒的口味,女兒的「叛逆」情況就會少得多,她的青春期也會平靜得多。

你如此煩躁為哪般?

女兒不懂

星期五下午放學後,小小苦著個臉就走出了學校大門,迎面踫上手拿電影票的媽媽。媽媽迎上去︰「小小,媽媽給你個驚喜媽媽提前兩天訂好了電影票,帶你好好放松一下,走,我們先去吃飯,然後看一場電影怎麼樣?是你最愛看的《哈里波特》呢!」哪知道小小瞪著媽媽手中的兩張無辜的電影票沒好氣地說︰「要看您自己看去,沒心情。」媽媽的滿腔熱情剎那間被小小的煩躁不堪給冷卻了。

沒辦法,看電影的計劃只好擱淺,媽媽陪著小小一起回到了家。耐心詢問過後,媽媽了解到原來是小小在學校因為一點小事與一個同學鬧了別扭,結果其他的學生就冷落了小小,而老師呢?在沒有搞清原因的情況下就讓小小跟同學道歉,小小感到很委屈,她認為自己受到了不公平待遇,心里很委屈、很煩躁。所以剛剛見到媽媽就把媽媽當成了出氣筒,這完全不是她的本意。小小也搞不懂自己最近為什麼這麼容易煩躁。

媽媽要說

每個人都會發脾氣,成年人也一樣。可以說,青春期的莫名煩躁、亂發脾氣也是成長過程中的一部分,尤其是女孩子,或許是生理上具有特殊性,她們似乎比男孩子更容易煩躁,更喜歡發脾氣。雖然這說明了女孩兒是健康的,有健康人表達喜怒哀樂的情緒。但是,如果她總是把發脾氣作為發泄心中不滿的途徑,就會喪失對問題的解決的正確解決能力。所以,如果女兒總是因遭受不公平待遇而覺得煩躁,亂發脾氣,媽媽就需要及時對女兒進行心理輔導了,要讓女兒學會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正視問題、客觀分析和解決問題。否則,女兒的煩躁情緒會成為一種慣性,久而久之會傷她心又傷她身。

煩躁毫無意義,媽媽首先要教女兒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緒。告訴女兒,一味地發脾氣對任何事情都是毫無意義的,不會對問題的解決產生任何積極的作用,只會使自己和他人受到的傷害更深。所以一旦自己產生了煩躁情緒,不要任其發展。可以拿出幾分鐘的時間找個安靜的地方,給自己潑一盆冷水,以避免向無辜的人發脾氣。待心緒稍微平靜些的時候,抓緊找到問題的根源,為煩躁情緒除根。如果感覺自己的力量不夠,可以與媽媽積極溝通,尋求媽媽的安慰和幫助。

媽媽要告訴女兒,多與他人溝通是擺月兌不良情緒困擾的好方法。不管是在家里還是在學校里,都要積極主動與他人溝通、接觸。自己產生了煩惱時,尋求家人或朋友的幫助,使自己的煩惱能得到及時的解決與克服,從而降低發脾氣的幾率。如果同學或老師誤會了自己,更要及時化解,使問題及時得到解決,不要將矛盾擴大化,進而影響自己的情緒。

懂得寬容,才能讓煩躁情緒離得遠遠的,人生的路才能越走越寬。媽媽要教會女兒時時懷有一顆寬容的心。讓女兒能夠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用一顆寬容的心來對待他人,多替他人著想。發生矛盾能後退一步,站在別人的角度替別人考慮一下,不與同學斤斤計較,不鑽牛角尖。這樣,即使同學之間偶爾發生點不愉快,也不至于太影響情緒而引起心理上的煩躁。

媽媽要向女兒說明,煩惱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總是煩躁會讓自己越傷越深。青春期的女孩會有很多意想不到的煩惱,如果一有煩惱就亂發脾氣,這豈不是傷人又傷己?明智的做法是正視自己,正視自己的這一成長過程,用健康的心態來應對,適時尋求媽媽或其他師長的幫助和支持,讓自己在正確引導下積極地面對生活中的不如意,避免煩躁情緒不斷對自己造成傷害。

給媽媽的小提示

女兒青春期頻現煩躁是正常現象,但不能任其發展,需要媽媽給女兒以正確的引導。媽媽要幫女兒認識煩躁情緒的危害性,教女兒學會正確的與人交往的方式,以及自我調節的有效方法。讓女兒有了問題能夠客觀認識和解決,不讓煩躁情緒找上門兒;讓女兒能夠靈活運用積極溝通、換位思考等方法擺月兌找上門兒的煩躁情緒。相信這樣,女兒的青春期煩躁情緒頻率一定會有所降低,偶爾的煩躁情緒也能夠得到釋放和緩解。沒有了煩躁情緒的困擾,女兒就能夠更加清楚地認識自己和他人,悅納自己和他人,身心健康地度過躁動的青春期。

你的躲避讓我很受傷

女兒不懂

進入青春期以後,小小的個頭兒是越躥越快了,從前的好多褲子都不合適了,于是媽媽提議周末帶小小出去逛逛街,買幾件新的衣服褲子。听了媽媽的提議,正看電視的小小沒吭聲,只是敷衍著點了點頭。

轉眼星期天就到了,一大早媽媽就收拾完了家務,朝還在睡懶覺的小小喊︰「懶丫頭,忘了我們的約定了麼?快起來跟媽媽去商場買新衣服啦!」這要在以前,小小一定會高興地跳起來,二話不說就跟媽媽去。可今天,小小心里卻很不情願,她在自己房間里磨蹭了好久,最後實在擋不住媽媽的催促,就出來對媽媽說︰「我不想跟你去了。再說了,您也不知道我們都喜歡什麼樣的,算了,還是等哪天我自己去買吧。」

類似的事情也發生過很多次。比如不願意跟媽媽一起去旅游,總願意找自己的同學結伴出游等。小小發現了自己的這一變化,這讓小小很害怕︰我跟媽媽之間到底怎麼了?我既沒有跟媽媽發生不愉快的事情,也沒有覺得媽媽哪里做得不好,可我就是不想像小時候那樣拉著她的手跟她一塊出去了,這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自己為什麼越來越不喜歡跟媽媽一起出去了呢?

媽媽要說

青春期的女孩們,恐怕有許多都有著和小小同樣的困惑突然就沒有原因地不願跟媽媽親近,不願跟媽媽一起干這干那了。這並不是女兒同媽媽之間產生了什麼問題,而是成長在作怪。因為處在這個年齡段的女孩們已經到了自我意識覺醒的時候,她們已經不再喜歡「言听計從」的簡單生活了,她們也不再滿足于整天跟在媽媽後面扮人見人愛的「乖乖女」了。她們開始很看重「自我」,開始用**的意識去思考問題,渴望**,渴望擺月兌媽媽的束縛去自由選擇。這並非什麼不好的現象,但仍然需要媽媽給女兒以相關的指導。

媽媽首先要認可女兒對**、對成熟的追求。媽媽可以這樣跟女兒談︰「你確實已經不再是小孩兒了,你越來越希望自己能夠**,也希望自己的**意識能得到媽媽的認可,這些都是正確的,是成長的必然心路歷程。你已經長大了,你的生活本來就該有你自己做主,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媽媽也是從那個階段過來的,所以媽媽能夠理解你的心思,媽媽會在各個方面尊重你的選擇。」

溝通依然是關鍵,媽媽要讓女兒及時與自己保持溝通,隨時交流想法。媽媽要指導女兒善于運用溝通的方法來消除在她追求**過程中可能同自己發生的誤會。告訴女兒,如果她能跟媽媽溝通好,將自己的想法提早告訴媽媽,媽媽就不會因為不理解而盲目對她進行阻攔。相反,媽媽還能從溝通中感覺到女兒確實有了**思考、判斷的能力,很多事可以自己做出合適的決定。媽媽就能夠從內心體會到︰是啊,我的女兒長大了,她有了自己的審美觀、人生觀和對事物的認識,媽媽以後自然就會多站在女兒的角度去想問題。

媽媽應教女兒試著了解自己的心思。告訴女兒,因為十幾年來她的衣食住行都是由媽媽一手包辦的,所以如果她突然有了自己的審美觀、人生觀、價值觀而拒絕媽媽再為她做任何安排,對媽媽來說是很殘酷的,媽媽是沒有辦法在短時間內從心理上接受女兒的這一改變的。所以,媽媽可以對女兒直說︰「即使媽媽買了你不喜歡的東西回來,也不該大發脾氣,惹媽媽不高興,畢竟你也在長大。如果對媽媽的選擇不滿意,或者不喜歡,你可以在適當的時候平和地對媽媽說出來,告訴媽媽你喜歡什麼樣的款式,現在的流行風格是什麼,自己適合什麼樣的打扮等等,用溝通的方式將兩人之間產生的不同觀點盡量趨于一致,以後的隔閡也就會越來越小了。」

給媽媽的小提示

隨著年齡的增長,女兒開始有了**意識,開始有了自己的喜歡與不喜歡,開始有了專屬于自己的小秘密。**意識剛剛覺醒的她們會覺得再像跟屁蟲似的跟在媽媽後面,會讓同齡人笑話的,會顯得自己不成熟。因此,很多女孩不再願意與媽媽親密無間,她們開始更願意與自己的同齡伙伴接觸,一起參加同齡人的聚會。這對女兒性格的健全是有好處的,媽媽應該給予支持和理解,但同時,對于女兒因疏遠自己而可能產生的內疚感,以及女兒因追求**而屢與自己「交火」的情況,媽媽也要重視起來。要用理解和溝通兩樣法寶教女兒懂得在轉變中考慮身邊人,尤其是媽媽的感受,教女兒循序漸進邁向**與成熟。

你的電話里「煲」的什麼「粥」

女兒不懂

最近小小的「業務」突然多了起來,家里的電話簡直成了她的私人專線。媽媽的很多同事都在抱怨︰「你們家的電話為什麼那麼忙?什麼時候打什麼時候佔線。」媽媽對此也有點惱火,每個月的電話費猛躥不說,小小動不動就是一兩個小時的狂聊讓媽媽禁不住要問,「你都是在跟誰聊呢?都聊些什麼呢?」

可每次媽媽因為電話的問題要與小小討論的時候,小小都是一副很不耐煩的樣子敷衍︰「哎呀,你就別管了,我們在討論學校的事情呢!說了你也不知道情況。」說是討論學校的事情,可每次小小媽媽一走進電話,本來正聊得熱火朝天的小小就會戛然而止,對著話筒沉默,然後再用眼神示意媽媽趕緊回避。

媽媽的心里真是又好奇又擔心︰「小小到底在跟誰打電話呢?為什麼不讓我听?他們都說些什麼呢?他們這樣長時間地打電話,會不會耽誤學習呀?」更讓媽媽擔心的是,小小不光是電話業務忙,手機業務也不少,眼看著小小放學回來不是煲電話就是發短信,媽媽的好奇與擔心是越來越嚴重了。

媽媽要說

「煲」電話「粥」在一定程度上對青春期女孩兒能起到積極的作用。因為進入青春期,她們面臨著許多需要適應的生理上、心理上的問題學業、人際交往、情感糾葛、新生活的適應等,他們往往會被這一下子涌出來的許多問題所困惑,為了找到一條緩解心理困惑的渠道,電話可謂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

首先,兩個人通過電話來交流,在安靜的環境中可將自己的想法與想表達的思想盡情交流,這為她們的心靈打開了一扇通往外界的窗戶。作為女生,隨著青春期的到來,她們心中的小秘密會越來越多,與同學之間的悄悄話自然也會越來越多,在學校的時間交流不夠,放了學自然要在電話里交流個夠,媽媽要給予理解。

但是,電話雖然能起到交流作用,卻無法代替日常的人際交往,過于依賴電話溝通會使女兒處于一種封閉狀態。所以,作為媽媽,如果女兒像小小那樣過于依賴電話,就很有必要對其采取一些措施了。

媽媽要讓女兒知道自己長時間佔用電話對家人來講是不禮貌的。長時間聊電話很可能耽誤父母的重要事情,如果有父母單位的緊急電話,或者父母的某個朋友有事要談,電話總是佔線,無疑會耽誤許多重要的事情。所以,打電話交流雖然不應被禁止,但必須要懂得掌握火候,掌握打電話的度。

媽媽可以建議女兒給自己制定一個打電話的時間限制表。這張表的制定不需有多麼嚴格的標準,但一經制定,就必須嚴格執行。可以在表上寫明可聊的話題,如果沒有特殊的原因,最後不要采用電話的方式來聊一些與學習無關的事情。比如同學的家長里短,哪個明星的八卦等。把打電話的時間限制在10分鐘或20分鐘,最好不要超過30分鐘。當然,隨著「電話癮」的逐漸減輕,媽媽還可以幫女兒把時間限制的力度逐步加大。之後,媽媽為女兒做執行監督。可以加上補充規定如果遇到特殊情況需要延時,女兒應當提前告知媽媽,或者事後向媽媽解釋。總之,可以靈活地通過各項細則來保證這張表格的執行對女兒起到作用。

媽媽應告訴女兒,身邊人永遠都是傾訴的好對象。讓女兒在遇到困惑或者煩惱時不必舍近求遠,可以把媽媽、老師或者身邊的朋友當作心理老師,不必排斥近在咫尺的他們走進自己的內心世界。面對面的交流不但可使自己的不安情緒得到緩解,也可拉近與家人、朋友之間的關系。

媽媽要鼓勵女兒多從現實中交朋友,讓她在真實環境中感受面對面交流的樂趣。媽媽可以多帶女兒四處走走,在現實生活中廣交朋友,讓女兒的朋友圈不僅僅局限在班級里面。同一小區的、同一興趣班的等等都是不錯的選擇。不管是來自哪里的朋友,一旦女兒擁有來源廣泛的朋友,當她遇到心情不爽的時候或者有要表達的意願時,諸多的好朋友就會成為女兒傾訴的諸多選擇對象,在此時發揮很好的作用。

給媽媽的小提示

女兒長大了,有了自己的**,也有了自己的交往圈子,作為媽媽首先要替女兒感到高興。但是,當女兒煲電話上癮時,媽媽要及時站出來幫女兒戒癮,幫女兒掌握好打電話的度。讓女兒從限制通話時間做起,一步步戒掉電話癮,回歸真實、直接的面對面人際交往。這樣才能讓女兒的正常學習生活不被長時間的電話聊天所影響,也才能讓女兒擁有更健康的人際交往。

拔掉心中那根嫉妒的「刺」

女兒不懂

小小跟華華從小一起長大,她們一起上幼兒園,一起上小學,又一起上初中,她們天天一起上下學,一起寫作業,儼然一對形影不離的好姐妹。兩家的父母看了也很高興,畢竟兩個孩子都是獨生女,能找個這麼投緣的伙伴,生活就不至于那麼單調。

但是隨著兩人都變成大姑娘了,小小發現自己不再願意與華華一起寫作業,也不再願意和華華一起上下學了,有好幾次華華打電話過來找小小,小小不是撒謊說自己要出門,就是三言兩語打發完事。

這些都被小小的媽媽看在了眼里。她心想︰莫非是這姐妹倆吵架了?不像呀!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媽媽問小小,小小告訴媽媽,「我沒什麼」。後來的一次家長會,媽媽經與老師的交流得知,華華這學期的英語成績很突出,而且還幫英語老師做了很多工作,這學期被老師選為英語課代表了,而之前的英語課代表一直是由小小擔任的。媽媽一下子明白了︰原來小小覺得華華超過了自己,比自己表現得更好,所以潛意識里對華華產生了嫉妒心理,這導致了她處處疏遠華華。

媽媽要說

嫉妒是由于他人(很可能是某一方面)優于自己而產生的一種羞愧、不滿、憤怒、怨恨等組成的復雜情緒。嫉妒之心,人皆有之,處于青春期的女孩兒更是容易在與同伴的比較中產生嫉妒之心,但這並不代表嫉妒是一種正常的心態。嫉妒作為一種不良的心理狀態,是會促使人做出各種錯誤判斷和舉動的。對于處在青春期的孩子來說,由于情緒變化快,嫉妒也會隨著情緒的變化而起伏不定,其所產生的消極影響也就更加難以估量。因此,如何正確疏導女兒的嫉妒心理,也是媽媽們的當務之急。

媽媽要幫助女兒分析嫉妒產生的原因。讓女兒認識到,產生嫉妒心理的原因是多樣的,如在競爭中受挫會導致他對成功者的嫉妒;因老師表揚他人而產生嫉妒;因自己家境貧寒而對家庭經濟地位高的同學產生嫉妒等等。然後結合自家女兒的具體情況,找出女兒嫉妒心理產生的原因,這樣才能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

媽媽應當幫女兒客觀地認識自己。告訴女兒,她之所以會對他人產生嫉妒,主要是因為無法全面地看問題,不能對自己和他人進行客觀完整的評價。媽媽可以向女兒指明她的長處和劣勢,告訴她每個人都有自己弱的一面,也有別人所不能及的一面。「山外有山,樓外有樓」,「強中自有強中手」,沒有必要拿自己的弱項與別人的強項作比較,那樣就會為嫉妒提供滋生的土壤。

媽媽要教女兒樹立正常的競爭觀念。很多女孩子的嫉妒心理都產生于與人交往的過程中,當別人的優勢明顯強于她時,她就產生了嫉妒心理。一旦嫉妒心過于強烈,就會形成一種扭曲的心理心胸狹窄,喜歡看到別人不如自己,並喜歡通過排擠他人來取得成功。所以,媽媽要教女兒要正確認識競爭,學會欣賞他人的成功,分享他人的快樂。另外,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和自己的實際能力去與別人比較,以求取長補短,讓自己的好勝心向積極的方向發展。

媽媽要幫女兒克服自私心理。嫉妒是個人心理結構中「我」的位置過于膨脹的具體表現。總怕別人比自己強,對自己不利。因此,要根除嫉妒心理,首先要根除這種心態的「營養基」自私。只有驅除私心雜念、拓寬自己的心胸,才能正確地看待別人,悅納自己,即常說的「心底無私天地寬」。

培養女兒的自信心很關鍵。自信的人通常比較樂觀,在對待別人的成功時,心態也比較平和,同時也會相信自己也一定會成功。這是一劑不錯的排解嫉妒的良藥。媽媽可以在女兒每次取得進步的時候都給予相應的獎勵以資鼓勵,逐步累積女兒的自信心。

給媽媽的小提示

嫉妒的產生雖是人之常情,卻是于事無補的消極情緒,會影響女兒的情緒,進而影響她的學業,甚至是以後的身心健康。媽媽要做的是,讓女兒知道人跟人之間必然是有差異的,不是表現在這方面就表現在那方面,所以,要想使自己在某方面表現突出,只有靠自己的努力。媽媽應有意識地幫助有嫉妒心理的女兒充實生活,讓她積極地參加一些有意義的活動,轉移她的注意力,使她把精力放在學習上或者其他有意義的事情上。讓女兒在有意義的事情中,發現自己的長處,正視自己的短處,揚長避短,提高自己的綜合能力。能力一旦提高了,女兒的嫉妒心理自然就無從滋長了。

說謊,並非解決問題的良方

女兒不懂

周六的下午,媽媽將小小的換洗衣服放進了她的衣櫃。瞅著小小亂七八糟的衣櫃,媽媽開始幫她收拾。突然,一張卷著的試卷躺在媽媽面前。打開一看,67分。媽媽將試卷拿出來放在茶幾上。晚飯後,媽媽問小小︰「寶貝,最近有沒有考試啊?」「沒有啊。」小小漫不經心地答道。媽媽又問︰「那你上次說的那個英語小測試,卷子發了沒有啊?」「還沒呢,老師說卷子太多,批不過來。可能要晚幾天吧。」媽媽的火「騰」地一下躥上了腦門︰「撒謊!卷子都發下來了,為什麼要藏起來!」小小一听也火了︰「你憑什麼翻我的衣櫃!你這是對我的不尊重!更是對我的傷害!」一場家庭戰爭就這樣暴發了。

冷靜下來,媽媽主動向小小承認了錯誤。小小一向乖巧、誠實,最近類似的說謊行為卻在她的身上出現了很多次,這讓媽媽很是焦慮。她知道,道歉過後更重要的是跟小小坐下來好好談談說謊這個問題。

媽媽要說

媽媽要聯合其他家庭成員抵制說謊行為,為女兒樹立榜樣。生活中,媽媽同家人一起要對女兒講信用,說到做到,不對女兒撒謊。成年人也可能因為某些工作或交際上的需要撒一些小謊,比如我今天有點不舒服,不能去上班了,以此來達到某些目的。但不應當著女兒的面撒這些「不得不撒」的謊,或者是向已經具有**判斷能力的女兒說明原委。以免女兒受到潛移默化的感染,認為為達目的可以采取說謊的方式,從而養成撒謊的壞習慣。

媽媽要告訴女兒不要為迎合父母或者其他人而撒謊。對于類似小小的迎合家長而撒謊的情況非常多見,媽媽可以直接對女兒講︰「作為家長,肯定希望孩子能好好學習,將來有個不錯的發展。‘可憐天下父母心’,這無可厚非。但學習是為自己有美好前程,而不是為讓媽媽高興。當然媽媽可能會為你的成績不理想而表現出不悅,但不可為了博取媽媽的喜悅而采取撒謊的手段,那樣只會讓媽媽更傷心。所以,偶爾未考好,應認真分析未考好的原因,也可以讓媽媽幫忙找找原因,作為日後好好學習的動力,而不是采取隱瞞的方式來欺騙媽媽。」

媽媽要教女兒勇于承擔責任,不要為逃避責任而撒謊。很多人在面對自己的錯誤時為了逃避責任經常會含糊其辭,或者故意隱瞞問題的關鍵,或者干脆采取撒謊的態度來逃避責任。媽媽要對女兒講,既然她已經意識到自己長大了,就應當對自己的所作所為負起責任,要能夠坦誠、勇敢地面對自己的過失,並以此為鑒,積極地面對生活中的一切。

給媽媽的小提示

誠信是做人的基本原則之一。一個人如果不講誠信,就失去了與人交往的最起碼的基礎,更無從談立足于社會。所以,媽媽要及時幫女兒改掉說謊的毛病,讓她認識說謊的壞處,讓她知道說謊並非解決問題的正確方法。告訴她,作為一個日漸成熟的青春期少女,任何時候她都不能拋棄誠信二字,任何事情都不能成為她說謊的理由。媽媽讓誠實成為女兒的一種習慣,女兒才能夠在青春中、在今後的人生中收獲更多真情實感。

給別人機會,就是給自己機會

女兒不懂

小小在學習上一直表現很優秀。她的各科成績都很好︰語、英、美樣樣在行,數、理、化也從來難不住她,說她是文理兼修一點也不為過。更難得的是,她還積極參加一些業余的比賽,比如航模制作、手風琴演奏等等,還曾經得過一些小的獎項。這些成績不但讓同學們對她另眼相看,還讓老師們把她列為優秀典型,課上課下的表揚對她來說簡直是家常便飯。

小小自然知道自己的分量,但她並不滿足。她的好勝心越來越強,雖然目前取得了這麼優異的成績,她還是希望自己能更優秀、更積極。因此,無論學校或班級里有什麼活動她都爭著參加,不論是什麼場合她都搶著發言,課上老師的提問更是被她一「答」無余。

慢慢的,她發現課間同學們都不喜歡靠近她,課上老師也好幾次都沒給她面子,將回答機會給了其他的同學。私下里小小還听到同學們說自己「愛出風頭」、「愛表現」,她心里有點委屈,「果真是我的原因嗎?難道我做錯了嗎?愛表現難道不是張揚自己的個性嗎?」

媽媽要說

表現自我是對自己的一種肯定,這並不是什麼壞事。而且,通常能做到積極表現的人,無外乎有能力、有自信的人,他們能夠大膽表現自我,對待生活的態度很積極,將來走入社會很可能成就一番事業,可見表現自我有許多的可取之處。但是,凡事都有個度,處于青春期的女孩好勝心強,很難把握好表現的度,像小小那樣的過度表現會被人們認為是「爭強好勝」、「愛出風頭」,會給別人產生不夠謙遜的感覺。而「謙遜」一直被人們稱為一種美德,當「愛表現」與「謙遜」發生沖撞的時候,就需要媽媽出面幫女兒掌好表現的舵了。

媽媽首先要讓女兒多替別人著想。告訴女兒,當她在某一方面勝過他人時,就不要再求更大的「戰果」,而要在這一方面表現謙虛一點,少表現一些,將更多的機會留給尚未趕上自己的人,給他人留有進步的時間和余地。畢竟老師要照顧到全班的同學,不可能為了一個典型而忽略了其他人的感受。所以,不要為了表現自己的最強而不給他人留機會。

媽媽應讓女兒注意表現的方式。教導女兒,不要一舉一動都為了表現,時時處處只想著次表現,為了表現而表現,這樣的結果往往是弄巧成拙,不但達不到自己想要的效果,還會惹得大家不高興,或者讓人反感。因為別人會覺得你太自我,或者不夠坦誠,讓人感覺這種人不可信、不好交,進而疏遠你。所以,表現自我的方式最好能夠自然大方、坦率真誠,讓人容易接受為好。

媽媽可以讓女兒試著用自我意識來克制過強的表現欲。表現欲強到一定程度也是不容易克制的,所以媽媽可以教女兒一個方法,讓她試著給自己灌輸一個意識「也許別人也知道」,讓她在有強烈的表現欲時,用這個意識來「警告」自己,讓自己做到冷靜冷靜再冷靜,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整,相信她的「表現欲」就不會那麼強烈了。

發動身邊的力量對女兒的過強表現欲進行監督與封殺。媽媽可以讓女兒通過別人的監督給過強的表現**降溫。每當自己有過分表現的時候,讓身邊的親戚好友加以提醒或者制止,這是一個也可達到調整女兒表現欲的直接有效的方法。

給媽媽的小提示

其實,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有一點「表現欲」,就算是極為謙遜的人,也希望得到大家的夸獎,也希望被別人欣賞和認可,也希望大家知道自己的不凡之處,這是一種正常的向上的積極心態。所以,媽媽要以平和的心態面對「愛表現」的女兒,然後再從上面所述的幾個方面入手,幫女兒把握好表現的「度」。讓女兒在表現的同時,懂得照顧身邊人的感受,讓「愛表現」成為女兒的積極標簽而非負面標志,避免讓「愛表現」成為女兒與人交往的障礙。讓女兒「給別人機會,給自己機會」。

其實媽媽也曾經不想長大

女兒不懂

周末到了,小小的媽媽邀請了許多同事來家里來玩兒。見媽媽有點兒忙不過來,小小就跑來跑去地幫著媽媽招呼客人。一位阿姨夸小小︰「小小真懂事,多大了?」小小靦腆地笑了笑,剛要開口回答,媽媽卻搶先在一旁答道︰「上初二了,都15歲了。」小小立馬不高興了︰「媽,我才14歲半,還沒到15歲呢,真是的。」引來客人們一陣笑聲。客人走後,小小還一本正經地找媽媽談了這件事︰「我還沒過生日,就不能說是15歲。也不要說什麼‘大姑娘’,听到這個我就心煩。」媽媽也很誠懇地向小小道了歉。

還有一次,當小小穿上與媽媽一起買來的新衣服站在穿衣鏡前時,站在一旁的媽媽一邊看著漂亮高挑的小小一邊自豪地說︰「瞧,我們家小小越長越漂亮了,已經是個大姑娘了。」本來興高采烈的小小立馬兒臉色暗淡了下來,嘟囔道︰「大姑娘有什麼可好的,我才剛上初中就成大姑娘了,麻煩事兒多了,煩惱多了,壓力大了,責任重了,快樂都沒有了。永遠長不大才好呢!」

媽媽要說

小小的這種「不想長大」「害怕長大」的心態,不少女孩都曾經有過。青春期的女孩因為長大了要面對的事情很多,要面對的壓力也很大,故而產生這種心理,這是很符合情理的。每個女孩兒都希望自己可以永遠做個無憂無慮的小女孩,可以摟著媽媽的脖子撒嬌,享受媽媽無私的呵護,可以無所顧忌地任意妄為……但是,害怕長大、拒絕長大,也依然擋不住成長的腳步,媽媽應當幫女兒正視成長、正視成長帶來的各種煩惱。

首先媽媽要讓女兒知道成長的煩惱是必然的,是會得到回報的。告訴女兒,長大是生命中不可回避的歷程。長大的路途中雖然會有艱辛,有汗水,有淚水,但我們只有長大,我們童年時一切美好的夢想才會實現,我們的生命也才會有意義、有價值。所以,應該做的是積極地為自己儲備能量,讓自己成長中的每一個腳印都有力而堅強,讓自己的青春之路不留有遺憾。

媽媽可以教女兒從與人交往中減輕成長帶來的心理負擔。告訴女兒,她不可能總躲在媽媽的翅膀下受保護和安慰,她需要多多與人交往,在交往中尋找更廣泛的安慰,在交往中尋找自我價值。鼓勵女兒多與人交往,這樣她對事物的判斷能力,對問題的解決能力都會得到提高,也就不會對成長的過程中可能產生的困惑或不適而心存顧忌,相關的心理負擔自然也就能夠減輕。

媽媽要懂得放手,讓女兒學會**。許多女孩兒之所以不願意長大,多與長期以來媽媽無微不至的關愛有關。有了困難找媽媽、有了問題找媽媽……久而久之,她們就對媽媽產生了依賴性,進入青春期,突然面對這麼多問題需要自己去克服,手足無措的她們自然就會從心理上對長大產生排斥。所以,媽媽應該有意識在生活中培養女兒的**,讓女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幫別人做,自己的問題自己想辦法解決……**能力上去了,女兒自然就不會那麼排斥長大了。

媽媽要讓女兒懂得「生活之不如意十之**」,堅強是最好的迎難選擇。媽媽應讓女兒知道,眼淚只能幫人釋放心里的煩悶,而無法解決問題,所以用眼淚來面對生活是最低級的選擇。面對不可能一帆風順的生活,媽媽不可能陪伴一生,要克服生活的一個又一個難關,她必須讓自己堅強,面對挫折時要堅強,面對失敗要堅強……用堅強來證明自己,證明自己在長大。

給媽媽的小提示

我們雖然作為個體來到這個世界上,但不單單是為自己而來,每個人都應當承擔一份社會責任,為社會貢獻自己的價值。青春期少女在成熟之路上剛剛起步,對這個道理還不甚了解,對突然降臨的各種煩惱和問題還不能正視,對媽媽的羽翼還深深留戀,所以媽媽要把道理給女兒講清楚,把方法給女兒介紹明白,讓女兒能夠正視成長帶來的一系列不如意,**、堅強地成長為一個對社會有價值的個體。

別跟自己的長相過不去

女兒不懂

小小最近新交了一個好朋友一面袖珍小鏡子。自從這個好朋友進駐小小的書包口袋,小小的空閑時間可就有了著落了。只要一閑下來,小小準把那面小鏡子拿在手里對著自己的容貌仔細端詳。時間久了,小小開始對自己的長相看不順眼了︰我這鼻子也太塌了,不夠挺拔;我兩只眼楮怎麼不一樣啊,左眼要是能像右眼那樣也是雙眼皮兒該多好;我的下巴一點兒都不尖,顯得我整個臉都好胖啊;我的嘴巴怎麼這麼大,櫻桃小口才好看……

對著這個好朋友仔細觀察過後,小小郁悶之極︰「我的長相太成問題了,哪兒長得都不盡如人意。我得想辦法改造一下我的臉,否則以後可怎麼見人啊!」小小開始留意報紙、電視,甚至是路邊電線桿上的美容廣告了,隆鼻、割雙眼皮、削骨瘦臉等等這些項目在她看來一個都不能少。

媽媽要說

進入青春期以後,女孩子更加關注自己的長相和身體,也更在意別人對自己長相的評價,她們喜歡听別人夸自己長得漂亮,並為此而自喜。當然,如果長相不夠出眾,或者某一部位有某種缺陷,就會因此而焦慮、苦惱、自卑。愛美之心人皆有之,處在青春期的少女愛照鏡子,在乎自己的外在形象,這是一種再正常不過的心理發展過程。也是一種自我欣賞的態度。但是,如果對長相「吹毛求疵」,陷入病態的自我否定,就不好了。媽媽需要在這方面給女兒以幫助。

媽媽要幫女兒樹立正確的審美觀。讓女兒不要盲目地用輿論導向的審美觀來要求自己的長相,總以一種極度挑剔的標準來審核自己的外貌,把自己身上的一點「丑」加以無限地夸大。而要培養屬于自己的審美價值觀。善于發現自己身上的美,欣賞自己身上的美,認可自己,悅納自己。

媽媽要讓女兒知道,美不光在外表,內在美更勝于外表美。告訴女兒,魅力不僅僅體現在外表上,更體現在內在上。只注重外表而忽略了內在的本質,只會讓她變成一個美麗的空架子,這對她的長遠發展是非常不利的。明智的做法是,發揚自身的獨特之處和優秀才能,讓自身的內在美放出光彩,那會比單純的外表修飾吸引人得多。

媽媽應教女兒懂得運用積極的心理暗示。讓女兒知道,人在相貌的問題上,極易受自我暗示的影響。也就是說,如果她以挑剔的目光認定了自己其一部位不符合要求,就會對這一點越看越不對勁,長此以往就會形成不良的心理暗示。這不但于事無補,還會形成心理上的負擔。因此,要變消極的心理暗示為積極的心理暗示,那樣即使長相不會變好,氣色、神采也會有所改觀。

人不可能十全十美,媽媽應幫女兒認清這一點,讓女兒正確面對現實。要讓女兒知道,沒有誰長得絕對完美,她只是不完美人中的一個。只要努力塑造好自己的性格,培養自己擁有樂觀的情緒,聰明的頭腦,不卑不亢的言行,心情愉快地學習和生活,正確對待自己的劣勢,不因長相平淡而自卑,就能用良好的個性和氣質打造屬于自己的美。

媽媽可以讓女兒嘗試用其他有益活動轉移對長相的過分注意。可以培養女兒多方面的愛好,讓她的特長得到發揮,以此來增強她對自己的認可,從而降低她對長相的苛求。多交往一些志趣相投的朋友,讓她的思維更開闊,心態更積極,也是很好的方法。

給媽媽的小提示

青春期是人認識自我並急于肯定自我的人生階段,外部形象是他們進行自我評價的重要方面。在他們看來,外貌幾乎就是自我的全部象征,直接關系著自己在同齡人中的地位與尊嚴,因此容不得半點「差錯」。于是,他們開始「吹毛求疵」地研究自己的外貌。女孩子表現尤甚。很多女孩子由此陷入了對自身長相的自我否定當中,苦惱異常。媽媽一旦發現女兒陷入長相上的自我否定,就要及時出手,幫女兒正確認識自己,樹立自信心,用積極的生活態度來迎接成長中的每一個「不如意」。

沒有人在背後說你壞話

女兒不懂

小小最近有點心神不寧的。她總覺得周圍的人好像都在嘀咕自己︰當她發現幾個同學聚在一起說悄悄話時,她偶爾投過去一瞥,就會有種異樣的感覺︰她們一定是在講我的壞話,不然為什麼要背著我呢?

今天,班主任又在班會上講了一些最近班里發生的不好現象,比如不團結同學,對班集體的工作不夠積極主動,上學紀律不好等等。小小覺得老師的每句話都是在針對自己說的,「我確實有一次與某個同學因為一點小事而鬧過矛盾,不過我們很快就合好了呀!難道還有別的什麼錯誤被老師看在眼里了?」小小想了又想也沒想出個所以然來。

「近來,老師和同學都讓我有種被孤立的感覺,大家好像對我都有些冷淡,還在背後議論我什麼。是我哪里做得不對嗎?或是我哪里得罪了她們?還是她們對我有什麼看法?」小小百思不得其解。總之,小小覺得周圍的人都在變,而自己也變得孤立了,但原因到底是什麼她卻怎麼也想不明白。

媽媽要說

小小的這種狀況在青春期少女中比較常見。女性天生感性,于是為猜疑提供了成長的土壤。但猜疑結出的果實往往不是甜的,而是酸的、澀的,甚至是苦的。培根說︰「猜疑之心有如蝙蝠,它總是在黃昏時起飛,這種心理使人精神迷惘,疏遠朋友,而且擾亂事務,使之不能順利有恆」。不管少女猜疑心的產生的原因為何,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猜疑對青春期少女的健康成長有害無益。猜疑心過重,就會因一些無中生有的事情而徒增煩惱,久而久之就會變得孤獨寂寞,對身心健康造成危害。所以,猜疑必須加以調整。

讓女兒學會理性思考。向女兒支招,讓她在對某件事情產生懷疑的時候,不任由自己的思路朝著胡亂猜疑的方向發展,而要理性地多問自己︰「我為什麼會這麼想?」「我這麼想的理由、根據是什麼呢?」「如果事情的真相不是這樣的,那會是什麼樣的呢?」讓女兒學會在自問自答中給自己做出正確的判斷。

幫女兒增強自信心。導致猜疑首先是自信心不足,認為自己在某些方面明顯不如別人,但自尊心作怪,所以就會認為別人總在議論自己、算計自己或看不起自己,從而陷入猜疑的泥沼。媽媽要幫女兒正確認識自己的優缺點,增強自信心。自信滿滿地面對學習和交際,自然會給別人留下好的印象,猜疑也就無從發芽了。

教女兒增強自我調節能力。有一句話叫︰「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人的一生中,難免會遭到別人的議論和流言,所以,不必將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太放在心上,在一些生活細節上不必斤斤計較,糊涂一點也未嘗不是好事,這不失為避免自找煩惱的好辦法。媽媽應教女兒善于調整自己的心情,讓她的情緒不被他人的議論所左右。這樣就能使女兒的心靈得到解月兌,猜疑的心態也就不存在了。

鼓勵女兒主動與他人進行交流和溝通。有些猜疑可能是誤解所致,所以,讓女兒不妨找個合適的時機,同猜疑的對象坐下來坦誠交流。通過溝通,不但可以達到彼此了解的目的,消除誤會,還會因避免了誤會而增強兩人之間的感情。

給媽媽的小提示

羅威爾曾說過︰「疑心壓走了眾多的快樂,卻不還給我們任何東西。」媽媽要讓女兒懂得,猜疑除了讓自己和身邊的人受傷害,不會有任何好的影響。猜疑會讓人與他人關系疏遠,雙方失去相互了解的機會,久而久之,自己就會處于孤獨與落寞的境地,讓壞情緒左右自己的生活,如此惡性循環,不但影響自身的身心健康,也會給家人造成精神上的負擔。所以,幫女兒擺月兌易猜忌的毛病,不但是保持她身心健康、頭腦清晰的必要條件,也是樹立她良好人格和堅定信心的堅實基礎。

別讓一次失敗擊倒

女兒不懂

「小小,快點起床了,不然該遲到了!」一大早小小的媽媽就著急地催促道。可10分鐘過去了,一向積極地小小還是沒有任何動靜。又是5分鐘過去了,小小還是沒從房間里出來。媽媽真著急了,推開了小小的房間門,就要掀她的被子,讓她趕緊起床去上學。哪知道小小卻不耐煩地嚷道︰「媽,別煩我啦!我今天不舒服,不想去上學了。」說著就拉過被子蒙住了腦袋。

最近,小小總是找出各種各樣的借口不去上學,這讓媽媽很擔心︰果真是身體不舒服還是心理上不舒服?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小小一向都是開朗活潑的呀,怎麼一下子就變得悶悶不樂,對學校也失去了興趣呢?

後經與學校老師聯系,媽媽得知,原來學校每個學期都會舉辦學習模範評選活動,小小年年榜上有名,今年卻落選了。此後,小小便沉默了許多,上課總走神,也不愛說笑了,與同學之間的關系也疏遠了,最糟糕的是學習成績也開始下降了。

媽媽要說

每個人都渴望得到歡樂,每個人都願意表現出自己優秀的一面,處于好勝年齡的青春期少女更是如此。但現實中,沒有人能事事盡如人意,遇挫、失敗是在所難免的。少女的心是好勝的更是脆弱的,一次失敗就有可能擊碎她所有的夢想和快樂。所以當女兒遭受失敗打擊時,媽媽要及時采取措施幫助女兒正確面對失敗,擺月兌失敗的不利影響,從失敗中獲取有益價值。媽媽可以嘗試給受挫的女兒傳授以下「錦囊妙計」︰

積極暗示。每天起床後,送給自己一個小禮物對著鏡子送給自己一個甜甜的微笑,告訴自己︰「我是最棒的!」生活中每個人的境遇不同,生活環境不同,成長的歷程也不同,一味地參照別人的優點來要求自己,只會讓自己在希望與失望中徘徊。所以,不要刻意去與他人做比較,相信自己,做最好的自己!

學會忘掉。當你產生苦悶、壓抑的情緒時,你唯一要做的就是先改變你目前的這種心情,將導致你不愉快的事或者是人暫時忘掉,盡可能地讓自己多想一些曾經讓你高興的事情。同時,以友善和關愛對待你周圍的人,盡量給他們快樂和笑聲,你同樣也會收獲到來自他們的愉悅,這種力量將使你精神振奮,從而將不快樂的情緒從心中趕走,讓快樂伴隨在你身邊。

釋放情緒。當你的好情緒遭到破壞而感到壓抑時,應學會釋放,積極地尋找排解的方法。你可以找家人,尤其是媽媽或者是最要好的朋友談心,將心中的不愉快與困惑向她們傾吐,讓沉重的心靈得到休息,心情自然也會得到緩解。當然了,你也可用博客來宣泄你的心聲,這不但能練習你的寫作技能,也可與博友們互相切磋,消極的心態也很容易就煙消雲散了。

鍛煉意志。人生在世,總不會什麼事都一帆風順,那樣的生活也未免過于平淡。所以,我們要有足夠的堅強來迎接生活中的諸多不如意、不順心,要學會在煩惱與痛苦中磨煉自己,讓自己成為生活中的強者、勇者。

給媽媽的小提示

失敗本身並不可怕。心理學家麥克斯說過,凡在逆境中打不垮的人,都是事業的成功者,也是最能保持樂觀的人。如果一個人遭受失敗都能泰然處之,那麼,每一次的成功必然是快樂難忘的。他的一生就不會低沉消極,他就能保持樂觀的姿態。媽媽要教女兒正確看待失敗,讓她知道失敗不可避免但並不可怕,最重要的是能正確面對失敗。失敗過後,應當讓自己用足夠的勇氣去回顧,用客觀的態度去總結。這樣,不但失敗的負面影響會自然消除,失敗的教訓也會成為以後人生路上的一筆寶貴財富。

`11`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女兒不懂媽媽要說最新章節 | 女兒不懂媽媽要說全文閱讀 | 女兒不懂媽媽要說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