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不懂媽媽要說 第三章解開學習的死結

作者 ︰ 馮美華唐菁

中國的孩子學習任務重,學業壓力大,這是有目共睹的。♀+言情內容更新速度比火箭還快,你敢不信麼?一大批的青春期女孩在沉重的學習壓力下,產生了各種各樣的消極情緒和心理問題,無奈、壓抑、漠然取代了青春期女孩本該是花朵般的面孔。

不做考試的奴隸

女兒不懂

今天發下來的物理測試卷,小小的成績不是很理想。看著排在前幾名的同學神采飛揚,小小的心里分外難受。

放學了,小小漫無目的地在馬路上走著。她不想回家,因自從這個新學期開始,她的每次考試成績都不是太理想。學習上我從來都是佼佼者,現在我該怎麼辦呢?我已經很努力了,為什麼一次次測驗我都沒有奪得最好的名次呢?是我變笨了還是他們變聰明了?我可不想看到一向以我為榮的爸爸媽媽失望的眼神。我能怎麼辦呢?想到這些,小小越發地煩惱了。

隨著年級的升高,學習越來越緊張了,小小已經不能像以往那麼輕松地應對了。想到以後的漫漫考試路,想到爸爸媽媽對自己的期望,她感覺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

媽媽要說

考試是一種檢驗手段,是對學習成果的階段性檢驗,其目的是為了檢驗階段性的學習效果,查缺補漏,使以後的學習效果更佳。但伴隨考試而來的諸多壓力,往往使孩子們把考試誤認為是學習的目的。許多青春期少女都有像小小那樣的煩惱,「學習就是為了應對考試」的錯誤想法兒不知不覺就形成在她們的意識當中。這既增添了她們的心理壓力,也影響了學習的效果。

所以媽媽有必要在女兒考試失利的時候及時給予幫助,讓女兒正確認識考試。否則,考試將成為一種痛苦的折磨,女兒將成為考試的奴隸!

多與女兒進行學習方面的溝通。媽媽應盡可能多抽時間,與女兒就學習和考試進行交流與溝通,以足夠的耐心听孩子說說學習上的煩惱與疑惑。給女兒正確的指導,讓女兒能夠以客觀積極的態度認識學習、對待考試。當女兒有了媽媽作為自己學習煩惱的傾訴者時,她在學習中的困惑,考試中的痛苦就能夠得到釋放。心中的話說出來了,她自然就會以輕松、愉快、舒展的心態投入到日常的學習和考試中去。

幫女兒認清學習的真正目的。學習過程中如果將目標定在考高分、考大學上,或考取一所好大學上,就很容易失學習失去樂趣而成為一種心理負擔,繼而影響到學習的效果。所以媽媽要讓女兒明白,學習不應該是為了考高分,也不是為了讓爸爸媽媽高興,更不應該成為青春期的負擔和痛苦。學習只是一個過程,考試只是對學習的階段性總結。所以只要努力了,剩下的事只需順其自然就好,沒有必要對自己過于苛刻,對一兩次失利耿耿于懷。

考試與前途並無必然的聯系。媽媽應向女兒說明,考試成績高與低並不代表前途的好與壞。考試是學習成績的一個反映,而學習只是追求美好前途的手段或條件之一,即便是考試考不好,也只能說明你對書本知識的掌握不夠好,並不能否定你其他方面的能力和素質。前途依然掌握在自己手中。

多給女兒鼓勵,讓女兒增加信心。考試成績不理想,女兒的信心肯定是會受一定影響的,因此媽媽需要多給女兒鼓勵,比如「你的成績還是很不錯的,只是有時候過于緊張,發揮失常,如果你能調整好心態,你的成績還是比較穩定的。」

在女兒考試失利時幫女兒調節好情緒。面對同學、家長、老師,考試失利的青春期女孩會非常敏感和脆弱,僅僅是周圍人關注的目光就會壓得她們喘不過氣來。在這個特殊的時期,媽媽應當更多地關心女兒,不但要幫女兒找到考試失利的原因,更應該及時站出來,幫女兒調節情緒,讓她能夠盡快走出考試失利的低谷,重新振奮精神投入到接下來的學習中去,避免由此產生厭學情緒。

給媽媽的小提示

隨著學習壓力的不斷增大,加上自尊心逐漸增強,青春期少女在學習方面,尤其是考試成績方面承受的心理壓力要遠遠大于以往。雖然我們常說,沒有壓力就沒有動力。但是,如果壓力過大,甚至讓動力都受到了擠壓,就很要不得了。所以,媽媽應及時給予考試受挫的女兒以幫助。教女兒享受學習的過程,以平和的心態看待考試。這樣女兒才能對考試有正確的態度,也才能更好地從每一次考試中獲取更多的有益幫助,不斷進步。

寶貝兒,興趣班是你的不是我的

女兒不懂

星期天,又到了每周一日練琴。小小一大早起來就拉長了臉,雖然她嘴上沒說,但媽媽還是注意到她的低落情緒了。

吃過早飯,小小煩躁地將十個手指在琴鍵上一通亂舞,無辜的琴鍵在她的狂舞中發出刺耳的悲鳴。

「如果你實在不喜歡或者不願意,那我們就先停下來,等什麼時候你想練了,你喜歡了,我們再重新來過。不然你浪費了時間不說,還搞得我們都不高興。」媽媽耐心地對小小說。

「媽媽,你覺得我是不是該放棄鋼琴了?當初我是因為你們說女孩子彈鋼琴能培養氣質才選擇鋼琴的,本以為我會慢慢喜歡上它的,沒想到現在搞得自己這麼痛苦。」小小耷拉著腦袋對媽媽說。

「傻孩子,那只是我們的閑談而已。興趣是你自己的,不是我們說的也不是別人說的,各人有各人的喜好,強求自己去學不喜歡的東西,不但會讓自己痛苦還會疏忽了對真正興趣的培養。你從小就喜歡寫寫畫畫,可現在都荒廢好久了。」

媽媽要說

如今社會對人才的綜合能力越來越看重,在競爭越來越激烈的今天,每個孩子都需要全面發展,以備在不久的將來能夠從容面對社會的優勝劣汰。客觀地說,只要是在精力所及以內的,多學些東西還是大有裨益的。但在興趣的選擇和學習上,許多孩子比較茫然甚至是盲目,尤其是比較「好面子」的女孩子們,她們很容易受外界輿論的誤導,選擇一些並非自己興趣的興趣去學習,使得「興趣班是給爸爸媽媽上的」的想法在她們的潛意識里逐漸形成。俗話說「強扭的瓜不甜」,這種學習的結果自然就可想而知了。如何才能讓興趣學習實現真正的價值和意義呢?這需要媽媽多給女兒以指導。

幫女兒搞清楚上興趣班的目的。目的明確,行動才能有理有序。媽媽首先要讓女兒知道上興趣班的目的。讓女兒知道興趣班是為她自己而上的,目的是培養她多方面的能力,以應對未來社會的激烈競爭,這樣女兒才能積極主動地選擇和培養自己的興趣。

指導女兒選擇真正的興趣進行培養。在興趣班的選擇上,媽媽應指導女兒以自己的興趣為準,而不因外界言論盲目選擇熱門興趣,也不為炫耀或攀比盲從其他同學。幫女兒找到真正的興趣所在,只有女兒的內因起了作用,興趣班才會有樂趣和意義,才不會變成她的負擔。

帶女兒認識興趣班的實際作用。有意義才有動力。媽媽應讓女兒知道,興趣班培養的不僅僅是表面那一兩樣自己感興趣的業余愛好,還能夠提高她的綜合素質,比如拓展知識面、開闊思路和視野、廣交朋友、提高交際能力,等等,可謂益處多多。這樣女兒就會有更大的熱情和動力投入興趣班的學習。♀

督促女兒把握方向,積極主動,持之以恆。

當女兒選定興趣班後,堅持是媽媽必須要督促女兒做到的。要讓女兒知道「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不僅沒有辦法給她帶來任何成果,還會導致她對興趣班失去興趣。只有積極主動、持之以恆,才能讓她體會到收獲的喜悅,讓興趣班體現出價值和意義。

給媽媽的小提示

愛因斯坦曾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媽媽應讓女兒「選己所愛」,將女兒的特長培養建立在她自身具備的潛力和興趣上。如果女兒在某方面並不具備潛力,或根本沒有興趣,就不要強迫她在這個方面謀求進步。那樣不但會增加家庭的經濟負擔,也會影響她興趣學習的實際效果,還有可能耽誤其他方面的發展。要讓女兒懂得,興趣是自己的,沒有必要因為父母的願望或他人的論點而勉強自己,更不要盲目從眾。另外,媽媽還應幫女兒合理調配興趣學習與書本學習的時間。讓女兒能夠在打好文化知識基礎的同時獲得全面的發展。

天才不努力也會變庸才

女兒不懂

星期五的晚上,小小吃完飯就躺到沙發上蹺起了二郎腿。只見她耳朵听著mp3,手里翻著漫畫書,悠閑地享受著屬于自己的青春,一點兒都沒有要去學習的意思。媽媽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這孩子,怎麼搞的,怎麼一點都不知道努力呢?怎麼就不抓緊時間學習呢?」

眼看一小時的時間過去了,小小絲毫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行為已經招致了媽媽的不悅,嬉皮笑臉地來到媽媽身邊︰「媽媽,我嘴閑著難受,家里有沒有什麼零食啊?有的話就勞煩老媽拿來吃吃,要沒有的話我這就下去買兩包上來。」

這一問媽媽心里的不滿一下子被激發出來了。她不高興地說︰「小小啊,初中往後就是高中了,你該抓緊時間努力一點,爭取考個好高中,將來考大學也會容易一些,你說是不是啊?」小小一听這話,臉一下子拉得老長︰「老媽,您怎麼就看不得我高興一點兒?我天生腦子就聰明,不用怎麼用功也能考個不錯的成績,您放心好啦。青春可是一去不復返,我得抓緊時間把該玩的都玩個夠。」

媽媽要說

現實中,「天賦」往往會給人們一種錯誤的觀點,以為勤奮和苦干對有天賦的人來說是沒有用的。人們還認為天才取得成功是必然的,那些驚天動地的大事天才可以輕松地做到,如果自己也是天才的話,自然就會不費吹灰之力成為一個成大事者。有的人甚至有更幼稚的想法︰天才不需要刻苦學習,反對束縛,要求「瀟灑自如」,對勤奮不屑一顧。

事實上,人們在學習上的天資確有不同,但不等于說具備了天資,就不必勤奮了,也不需要努力了,大發明家愛迪生就曾說,「天才等于99(百分號)的汗水加1(百分號)的靈感。」所以面對依靠天賦而驕傲散漫的女兒,媽媽要及時給予矯正。

告訴女兒只有付出才能有收獲。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因此,任何成功都是要付出代價的,沒有成功是僅靠天生的聰明就能得來的。學習也一樣,要想取得好成績,來不得半點投機取巧,只有靠自己辛苦的汗水和努力來換取。也許有人天資聰慧,對學習會有一點兒幫助,但是,隨著知識結構的加深,那點兒天資遠遠不夠,不勤奮根本不可能有收獲。仲永就是最好的例子,他雖有良好的天資,但由于不努力,最終天資泯滅,成了一個庸庸無為的人。

讓女兒知道勤奮才是持久的前進力量。生活中的任何事︰不管是學習還是做事,如果缺少了勤奮的因素,最終都不可能收獲成功的。缺少了勤奮的因素,僅僅依靠天賦,即使一時取得了好成績、好結果,那也只能是偶然,是踫運氣,這樣的成功史不可能長久。只有堅持勤奮才能獲取永恆的推動力。

指導女兒不要讓懶惰吞噬了天賦。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幾多辛苦幾多成就。媽媽要讓女兒懂得要想比別人取得更好的成績,就必須比別人付出更多的努力,即使自身天賦較高,也是一樣,否則天賦只會因為懶惰和驕傲成為成功路上的絆腳石。

給媽媽的小提示

世間沒有不勞而獲的事情,要想做成任何一件事情,都會有困難,都會有辛苦。「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學習同樣如此。學習也是一件很辛苦、沒有捷徑可尋的事情。要想獲得豐富的知識,取得優異的好成績,只有刻苦、勤奮這一條必經之路。

那些天資聰慧卻疏于勞作的人,最終只能是兩手空空,毫無收獲,也體會不到收獲的喜悅。而將勤奮二字貫穿于學習與生活中,腳踏實地,用自己的汗水換取成績,這種豐收的喜悅是未經努力而得到的人無法體會的到的。

所以如果女兒有著較優越的智力條件,那麼媽媽要注意讓女兒懂得勤奮,防止女兒形成依靠天賦偷懶的習慣,讓女兒的天賦能夠在勤奮的輔助下綻放光彩。

沒有人是天生的「笨蛋」

女兒不懂

最近小小有了許多變化,她不再像以前那樣對學習很在乎,也不再一有空閑就抱著書本看,而是一有時間就跟同學們玩,很快她的測驗成績就開始了直線下降。

對于小小的這些變化,媽媽別提有多著急了,于是媽媽決定找小小好好談一談,了解一下事情發生的原因,也好對癥下藥。

「小小,媽媽覺得你現在學習不像以前那麼用功了,是遇到問題了嗎?你有什麼想法呢?說給媽媽听听,媽媽幫你出出主意。」

小小︰「其實也沒什麼問題……只是最近好幾次考試的成績都不理想,我覺得我已經比別人更努力了,可我的成績還是沒有超越別人,我覺得我可能天生腦子就笨,再努力學也沒用。與其浪費時間做無用功,還不如痛痛快快地玩呢!」

「腦子笨?你怎麼會有這種可笑的想法?」媽媽一听有點急。

「您別急,這個想法是從我的實際比較中得出來的,」小小有板有眼地跟媽媽解釋說,「其實,自從增加了物理和化學以後我就感覺學習吃力了,為了不讓學習落太遠,我就比別人多下功夫,可這兩門課還是總拖我的後腿。課程越往下進行,我就越發感到吃不消。我上課好好記筆記,回家認真寫作業,不浪費一點兒時間,但即使這樣,我還是不如別人考得好。所以我覺得我就是天生的笨蛋,努力也沒用。」

媽媽要說

學習好壞與智商高低有一定關系,但智商絕不是決定學習好壞的唯一因素,後天的努力程度等非智力因素往往對學習好壞起到更大的影響作用。所以並不能單純根據學習成績好壞來判斷自己是不是笨蛋。青春期少女心性未定,活潑貪玩,學習成績不理想往往只是一時沒有進入狀態,沒有認真而已。如果自認是笨蛋的想法在意識中長久停留就會讓人真的「越來越笨」,所以媽媽要及時糾正女兒的愚蠢念頭,從多個方面改變策略應對學習,讓女兒找回自信。

教女兒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媽媽首先讓女兒主動學習,而不是機械地學習。雖然都是學習,但主動學習和被動學習之間是有很大區別的。被動學習只是將學習當成任務,一味地往腦子里灌,不管自己能否消化,其結果自然不會理想。♀主動學習則是把學習當成樂趣,積極地去探索、去挖掘,慢慢地領會其中的奧秘,這樣自然能夠形成學習的良性循環越學越好,越好越樂意學。所以,不要用強迫的方法逼自己學習,而要轉變思路,引導自己愛上學習。

讓女兒嘗試用心學習。告訴女兒,學習不是坐在那里熬時間,上課記筆記,回家做作業,休息時間比別人刻苦那麼簡單。從態度上講,這些固然是很好的。但是,學習更需要的是用心,比如上課不是呆坐在那里一聲不吭地听講而是積極配合老師提問與發言;照抄老師板書的同時腦子積極記憶與思考;回家做作業不僅將題解出來,還運用自己的邏輯思維思考「為什麼應該是這樣?」,「如果用另外一種方式又會怎樣?」。

指導女兒學會尋求幫助。可以讓女兒從自己喜歡的科目入手,讓她體會到學習帶給她的喜悅,再向其他科目滲透,這樣她對自己不容易接受的科目就不會那麼抵觸了。另外,媽媽要提醒女兒,如果在自己不擅長的科目上遇到棘手的問題,與其自己挖空心思去想,最後還因思考無果而心生厭惡,倒不如積極尋求老師或同學的幫助,打開自己的思路,這樣才會盡早在這個弱勢學科上「柳暗花明又一村」。

給媽媽的小提示

人跟人之間智商的差別是很小的,所以,沒有天生腦子笨這一說。媽媽要消除女兒對自己的懷疑,讓她相信自己不比別人笨。要讓女兒知道,學習沒有捷徑可尋,沒有人天生就是學習的料,任何人要想在學習中取得好成績,都需要循序漸進,一點一滴地打基礎,然後用心去積累。另外,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也是正常的,重要的是要懂得主動尋求幫助,找老師、找同學,或者找父母,千萬不要被困難嚇倒或懷疑自己的智商和能力。只有跟女兒講清楚這些,女兒才會在學習中迎難而上,越挫越勇,最終收獲豐碩的果實。

學是給自己上的,與老師何關?

女兒不懂

小小的英語學習總的來說還是不錯的,但她最怕面對英語里的那些語法了,一遇到與語法相關的題目她的腦子就不由自主地犯暈,所以,每次英語考試她的語法知識這一塊總是亮紅燈。但是,怕什麼來什麼。這次英語老師抽出兩節課的時間專門把語法類題目來了個匯總測驗,這下小小可慘了。看著試卷上一個又一個的紅叉叉,小小郁悶壞了。

更讓小小想不到的是,因為這次考試的內容並不算難,其他同學的成績都不錯,這讓她這種「低分」同學更加顯眼了。為了提高同學們對語法學習的重視,也為了給小小這種語法不過關的同學以警示,英語老師對考試中成績不佳的學生進行了點名批評,小小就在批評之列。

本來小小就因為英語老師過于嚴厲、喜歡揪住別人的錯誤不放而心里對她沒有好感,這次點名批評又讓小小覺得很沒面子,她委屈得眼淚都流下來了,從心底加深了對英語老師的厭惡。

從那以後,小小對英語老師越來越有抵觸情緒,只要是她的課就無精打采,根本听不進去,只能任由思維信馬由韁。這樣的結果可想而知,小小的英語成績越來越差。其實,小小心里也很苦惱︰「我沒有辦法呀,我就是不喜歡她,我怎麼還能听進去她的課呢?真希望下學期能換一個老師,那樣我們就不能互相看著都暈了。」

媽媽要說

生活當中每個人都會踫到自己喜歡或不喜歡的人,你不可能讓每一個人都喜歡你,你也不可能去喜歡每一個人,但這都不能成為妨礙我們好好生活的理由,學習也是同樣的道理。老師和學生是教與學的搭檔,青春期少女有了自己的情感和主見,往往會有「我喜歡某某老師」「某某老師太讓人討厭了」的主觀判斷,這都是正常的喜好表現。但如果這種喜好不斷加深,延伸到課程的學習中去,就會讓她們對該課程逐漸厭煩,該科成績也勢必受到不良影響。因此媽媽要及時與女兒溝通,一旦發現女兒對老師有過度的「厭惡」情緒,就要及時給予糾正。

教女兒理智處理老師與學習的關系。媽媽應讓女兒明白,學生時期的任務是學習,而老師的任務是教課,老師就是老師,學生就是學生,這是她無法改變的組合關系,而學習必須要繼續下去。所以,沒有必要在自己無力改變的事情上分神,否則最後吃虧的只能是自己。

讓女兒對老師多一些尊重和理解。老師不是神,他們也會有自己的喜怒哀樂,有著自己的獨特情感。所以,媽媽應教女兒學會尊重和理解老師,讓她試著從一個常人的角度去理解老師,明白老師是不可能照顧到每個同學方方面面的感受的。對于老師的批評,更要帶著理解去對待,要理解老師的批評雖然會讓人面子上過不去,但那是一種愛的表現,是對學生的關心和督促。

讓女兒學會控制自己的情感。人一旦失去了理智,就很容易做出錯誤的判斷,進而做出錯誤的事情。所以,媽媽應教女兒學會控制自己情緒,不讓對老師的個人情緒影響到正常的學習。比如,當老師批評自己時,要用理智的頭腦對老師的批評進行分析,控制住抵觸的情緒,從批評中獲取教訓。

媽媽要鼓勵女兒多和任課教師接觸、溝通。親其師才能信其道。媽媽要幫助女兒建立對教師的信任,讓女兒安心听從老師的教導。如果女兒對老師的很多做法不能接受,媽媽應教她勇敢地向老師提出來,及時化解,而不要悶在心里。可以鼓勵女兒在老師空閑的時候和老師多多溝通。如此一來,不但會使困擾女兒的問題得到解決,還會加深師生之間的了解。

給媽媽的小提示

面對討厭老師的女兒,媽媽要從道理上使其明白,作為學生,學習是她的任務,老師的任務是教。所以學習是她的事情,與老師沒有任何關系。用不學來跟老師對抗,是極其愚蠢的,是對自己的不負責任。因為大好的青春,大好的時興和精力將隨著時間的流逝一去不復返,到頭來吃虧的只能是她自己。當女兒明白這些道理之後,就會更加明確自己「為誰而學」,也就能夠慢慢實現對自己情緒的控制,更專注于自己的學習、自己的未來了。

別把考試太當真

女兒不懂

在媽媽的幫助下,小小因為學習得法,保持的成績不錯。隨著科目的增多,各科的小測試、小模底等各種形式的考試也越來越多了。可是,最近一段時間,小小發現自己對考試有點過敏,一提考試她就煩躁。每到月末考試的前幾天,她總會出現看不進書,心慌、手心冒汗,甚至發無名火等狀況。

看著同學們都很認真地復習、準備,小小很是著急。可是,著急不但于事無補,反而更加重了她的緊張情緒。考試越臨近,她的緊張情緒就越加重。最近,她不但心理上產生了變化,就連身體也跟著搗亂︰竟然出現了厭食、健忘、月經失調等癥狀。

小小既害怕又擔心,「我該怎麼辦呢?如果長時間這樣下去,我考不上理想的好高中不說,這學期能否堅持下來都還說不定呢!我可是爸爸媽媽的希望啊,我可不想這樣啊!」

可盡管小小每次考試都告訴自己︰「放松,放松,沒什麼大不了的,不就是一次測試嘛!」卻一點作用也沒有。小小徹底迷茫了……

媽媽要說

小小的這種癥狀是典型的「考前焦慮癥」。造成「考前焦慮癥」的原因很多,比如對自己的期望值過大,外部的壓力過高,或者自己不夠自信等。其實,多數人在面臨重大考試時都會有一些心理壓力,產生一定程度上的焦慮,這是很正常的現象。但是,長時間的過度焦慮會對正常的思維造成干擾,影響考試時的正常發揮,嚴重的還會對心理健康造成危害。所以媽媽們應在考試前後密切關注女兒的身體和心理變化,通過各種努力幫女兒緩解焦慮和緊張情緒,讓女兒能夠以健康的身體和心態輕松自然地迎接考試。

幫女兒增強自信心。自信是治好考前焦慮癥的基礎,只有讓女兒對自己充滿信心,她才能相信自己的實力,才能從容應對考試。媽媽可以教女兒一招︰考前將平時所學的知識在腦海中過一遍,同時告訴自己︰「我能行!我的基礎知識掌握得很扎實,我只需將自己平時所學的發揮出來就可以了。」媽媽幫女兒每增加一分自信,女兒面對考試時的焦慮程度就會降低一分。

讓女兒適當地降低對考試結果的期望值。告訴女兒,不必對自己過于苛刻,給自己定過高的目標。讓她明白只要自己已經努力了,考出什麼樣的成績都是正常的。考試的目的就是測出自己的真實水平,檢驗自己平時學習的效果。所以沒有必要對考試的結果有太高的關注度和期望值。當然,考試的另一個目的也會讓她找到自己的不足,好則繼續發揚;不好繼續努力就可以了。

提醒女兒注意休息。媽媽應幫女兒合理安排作息時間,保證女兒有足夠的休息。讓女兒不管是平時還是臨考前,都不要與睡眠搶時間。在發現女兒有比較明顯的考前焦慮情緒後,更要注意休息。學習間隙可以陪女兒做一些喜好的運動,讓她的身心能夠得到適當的放松。這樣才能為考試儲備足夠的體力和腦力。

幫焦慮中的女兒轉移注意力。如果女兒產生了考前焦慮癥,媽媽可以建議女兒與其跟自己較勁,倒不如暫時將學習放在一邊,讓緊張的神經放松一下。可以帶女兒參加一些體育運動或者讓女兒約上三五好友做做適當的放松。這樣她的注意力就能從考試上面轉移,大腦也能得到充分的休息。緊張的情緒得到了釋放,也就容易以輕松的心態去面對考試了。

給媽媽的小提示

青春期女孩由于生理和心理上的變化,情緒很容易波動。面對考試這一生活中的重大內容,女孩們很容易陷入焦慮。所以媽媽們有必要讓女兒明白,學習是為了更好地生活,而不是為了考試。考試充其量只是一個測評工具,它是了解近段時間來所學知識掌握與否的一個手段,也是幫助找到不足的工具。大可不必面對考試如臨大敵,未上考場就被考試嚇倒。如果女兒的情緒實在調整不過來,媽媽應與女兒多溝通,多交流,讓女兒的不良情緒得到及時的排解;如果焦慮的情緒已經影響了正常的學習和生活,媽媽應及時向心理咨詢師求助,以便幫女兒早日擺月兌對考試的消極情緒,健康輕松地面對人生接下來的大小考試。

抄作業,你還不如痛痛快快玩個夠!

女兒不懂

放寒假了,小小感覺一下子解放了。回到家里,小小就開始了黑白顛倒的玩樂生活︰媽媽上班時她在睡覺;媽媽睡覺時她在上網,不然就是與同學外出未歸。

雖然媽媽對小小的這種散漫狀態有些看不過去,但想到小小平時學習也很辛苦,媽媽幾次欲言又止。但眼看日子一天天過去,小小還是沒有休整過後重新上陣的意思,媽媽再也忍不住了。

「小小,你是不是心玩野了啊?你的作業什麼時候寫呢?」媽媽忍住脾氣問道。

「甭擔心,我有我的打算,誤不了的。」小小一副信誓旦旦的樣子。

距離開學只剩一周時間了,這天媽媽發現小小趴在桌子上奮力寫著,心里非常高興︰還是知道著急的嘛,看來我還是瞎操心了。哎!為了慰勞一下小小,媽媽給她端了一盤水果。可是,當媽媽走到小小旁邊時,卻發現小小是在抄別人的作業。媽媽一下子拉下了臉︰「為什麼要抄別人的作業呢?抄襲是多麼可恥的事情啊!」

「不是,作業嘛,也就是把平時學的東西再多寫幾遍,簡單地重復而已,沒必要浪費腦細胞,再說這不快開學了嘛,不抄就來不及了。」小小滿不在乎地說。

媽媽要說

當今校園,像小小這樣圖省事抄作業的現象屢見不鮮。許多學生早晨匆匆趕到學校不是讀書,而是抄作業;更有甚者「分工合作」集體抄作業。分析下來,抄作業主要是由于孩子的學習目的不明確,對寫作業的目的不甚了解,認為學習只是多余的任務,用什麼方法完成都可以,對過程則沒必要要求那麼嚴格。

這種簡單的抄作業行為看似問題不大,其後果卻是十分嚴重的。它會讓孩子形成惰性,影響學業成績。更可怕的是,它能夠助長不勞而獲的思想在孩子頭腦中滋生和蔓延。所以對于女兒抄作業的行為,媽媽們要提起重視,從多個角度入手,端正女兒的學習態度。

明確老師布置作業的目的。媽媽應告訴女兒,老師布置作業的目的不是要大家簡單地把學過的東西抄一遍,而是為了讓學生對平時所學的知識進行鞏固,同時檢驗一下對自己的學習是否已經掌握。作業不是多余的任務,它是為以後的學習打牢基礎的一種手段,做作業的過程同時也是積蓄知識的過程。相信當女兒認清了做作業的目的,就不再會從內心抵觸、鄙視作業了。

不要將作業當負擔,體驗作業中的樂趣。媽媽可以建議女兒轉變對作業的固有看法,不把作業當負擔看待。告訴女兒,做作業是學生生活的一個很重要的組成部分。如果把它當成一種負擔,那麼整個學生時代的生活就會都相應地變得沉重,這是很不明智的做法。所以,應積極尋找作業中的樂趣,將完成作業題目當成一種勝利去享受。當女兒能夠用這種心態來對待作業時,作業就不會是她的煩惱了,抄作業的行為也就隨之得到避免了。

合理安排時間,不要讓完成作業變得枯燥。生活中,如果長時間地單純做同一件事情,誰都會產生厭惡情緒,做作業既耗費體力又耗費腦力,更容易讓女兒產生厭惡情緒。所以媽媽可以讓女兒學會自我調節,比如,不同科目的作業交叉進行;在做作業的間隙,穿插進行一下放松身心的小活動等方法都可以嘗試,目的是為了不要讓做作業變得枯燥。

給媽媽的小提示

抄作業,自古就是為君子、師者所不齒的行為。但它卻像中華文明一樣流傳至今。現在校園抄作業現象雖不能說已成風氣,但也是屢禁不止、屢見不鮮。別說整個學校,就是小小一個班,你也不敢說已經杜絕了抄作業現象。

看似微不足道的抄作業行為,會影響個人的水平發揮,使學習由主動變被動,從而制約學習成績的提高。所以媽媽一旦發現女兒有抄作業的行為,就要及時與其交流,幫其改掉這一惡習。讓女兒用積極、認真的態度對待作業,這樣她才能真正從完成作業的過程中有所收獲,也才能遏制她學習惰性及依賴心理的滋長。

別讓腦袋開小差

女兒不懂

隨著科目的增多,小小感覺到同學們之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了。她暗下決心要好好學習,保住自己比較靠前的名次。可是,每當上課鈴一響,她就感覺很難熬。

這不,老師在課堂上講得熱火朝天,小小卻听得頭腦發脹,盯著課桌上的偶像照片,她不由自主地胡思亂想起來「上個周末看的偶像劇現在不知道演到哪一集了……」

正在這時,老師突然叫到︰「小小」,將小小信馬由韁的思緒拉了回來。「你能把老師剛才講的重復一遍嗎?」老師聲音不大,卻很嚴肅。

「啊……」小小開始結巴,開始四下張望尋求幫助。

「坐下吧,好好听講。」老師又開始講課。

回到家,吃完飯小小攤開作業本開始寫作業。可是,寫著寫著小小的思想又開了小差,眼看快到睡覺的時間了,作業本上卻沒寫幾個字。

小小有點懊惱︰「這可怎麼辦呀?先不說寫不完作業明天會挨老師的批評,我也不想不寫作業呀。我這是怎麼了呢?我明明想好好學習的,可為什麼就是思想不集中呢?怎麼才能不開小差呢?」

媽媽要說

人在開小差的時候,心里想著與所做的事無關的東西,不能夠專心于所做的事情,往往會把手頭正在進行的事情搞砸。對于學習來說,專心致志是非常重要的。但學習並非一蹴而就之事,漫長的學習過程中,難免會有厭倦乏味的時候,于是開小差的情況就乘虛而入了。什麼樣的人比較容易開小差呢?相當一部分是那些腦子靈活、思維敏捷的人。而處于青春期,活潑好動的女孩恰恰是具備這些特點的群體。所以做媽媽的應及時與開小差的女兒溝通,教女兒幾招,讓女兒盡早擺月兌開小差帶來的成績下降和心理上的負面影響。

教女兒從源頭上排除干擾。讓女兒開小差想的通常是什麼,就盡量把它在課下做好,以切除開小差的源頭。舉例來說,如果課上總是想著玩樂的事情,那麼就要合理安排一下學習和玩樂的時間,做到張弛有度,使孩子要玩就好好玩,要學就認真、專注地學,而不是邊學邊惦記著玩,這不管學習還是玩的效果都不會好。

采用做筆記、同桌相互提醒等方法積極調動大腦,跟上老師的節奏。當女兒做到緊跟老師講課節奏的時候,就會與老師不自覺地形成一種互動,變被動听講為主動參與,也就不容易走神了。而且,這樣老師就能注意到她隨課堂內容而產生的表情變化,這不僅利于老師對她上課情緒的監督,也有利于提高她對課堂講解的探索熱情。

幫女兒制定明確的學習目標。目標的力量是巨大的。幫女兒在內心設定一個要自覺提高自身注意力、掌握課堂講授內容90(百分號)的目標。這樣只要女兒能夠自覺堅持,就會逐漸在目標的指引下積極地去控制自己,也就會在較短的時間內提高自己的注意力。在注意力集中的情況下,將每一講的內容都很好的掌握,自然就會增加課堂學習的興趣和熱情,也就能夠養成專心听講的好習慣了。

盡量培養女兒對課程的興趣。很多東西如果我們對其不感興趣,就很難產生了解它們,學習它們的願望。所以,培養女兒對課堂听講的興趣也是很重要的。可是,如何才能培養起興趣呢?媽媽不妨教女兒試著找出每一門課、每一個授課老師的有吸引力的點,由點及面、由小到大,女兒就能夠逐漸培養起每一堂課的听講興趣了。

給媽媽的小提示

一堂課45分鐘,要想做到在如此長的時間內保持注意力集中,對一個成年人來說都很困難,更何況對正處于好玩年齡段的少女。但是,做任何事情都一樣,注意力不集中是不可能做好的,學習更是如此。所以,能不能控制好注意力,對于女兒的學習前途來說至關重要。媽媽們需要給開小差的女兒以指導,幫她們在較短時間內培養起較強的自控能力,這樣她們才能經得起課外生活對自己注意力的誘惑,形成不受外界干擾保持精力集中的能力。這不僅會對她們的學習有好處,更會對她們未來的社會生活大有裨益。

女生不是越來越笨

女兒不懂

進入初中以後,小小委實感覺到了學業帶來的壓力。曾經能夠輕松收入囊中的第一名她已經好久沒有觸到了。雖然她更加嚴格地要求自己,更加努力,卻依然覺得不能那麼自如,學習成績也不像以前那麼突出了。

上個月的例行模底考試更是讓小小大受打擊,自己在年級的排名竟然下降到了中等水平,這讓小小很難接受,這與自己的以往的水平差距太大了!

雖然之後小小延長了課後學習時間,但並未奏效,之後的幾次考試她的成績依然沒有達到理想的水平。這讓小小非常泄氣,沒有了以往的優越感,原來的神采飛揚也沒影了,活潑開朗的小小第一次被學習搞得垂頭喪氣。

「如果說是增加了新科目的緣故,那班上幾個以前成績不如我的男生怎麼現在反而超過我了呢?難道真的如大家說的那樣,生理因素決定了女生學習好只是小學那陣子,隨著科目的增多,女生的優勢就不存在了……」小小暗自思忖著。

媽媽要說

科學地說,男女會在某些方面的感知能力上有所差別,比如男性邏輯的抽象思維能力較強,而女性則需要一定的時間和努力來適應這些。但女性的記憶力要強于男性。所以綜合來看,男女智力各有優勢,男女智力有別是沒有科學依據的說法。而且,處在青春期的少女,智力發展還有很大的空間,影響學習成績的因素有許多,智力條件僅是其中之一。因此媽媽應及時幫女兒分析學習失利的原因,讓女兒重新樹立信心,相信自己的能力和智力,相信自己並不比男生差!

首先,媽媽要讓女兒知道,女孩智力不如男孩的說法是沒有科學依據的。迄今為止,世界上還沒有哪一項研究能夠證明,男女在智力結構上有明顯差異。所以媽媽要告訴女兒,大可不必為所謂的「先天注定的智力差距」而擔心。

幫女兒提高自信心。信心是前進的最**寶。所以,首先要幫女兒根除思想上「不如人家」的錯誤觀念,不要讓女兒被「天生智力比別人差」的錯誤想法所左右。要讓女兒知道,只有相信自己,才能夠做到更好。幫女兒正確認識自己的優劣,從優勢上獲取自信,正視劣勢祛除自卑,然後以平和的心態去面對學習,面對考試,成對成績,這樣好成績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

教女兒學會積極地適應。對于新的科目,每個同學都需要一個新的適應能力。很多女生會對物理、化學有一種天生的排斥,這只是理性思維稍弱的具體表現,並不代表智力水平的全部。媽媽如果能帶女兒客觀分析弱勢所在,然後積極地調整學習側重點,就能夠讓女兒盡快適應新科目帶來的艱辛感,從慢慢適應的過程中找到學習它們、超越自我的成就感。

指導女兒做好自我調整。媽媽應幫女兒在學習過程中不斷反省和總結,積極及時地做好自我調整。要讓女兒認識到自己的優點和缺點,把曾經的好成績、曾經的優越感繼續發揚光大,把一時的失敗看輕看淡,不苛求自己,更不以失敗為依據否定自己。做好自我調整,以客觀平和的心態面對成績上的起落,這樣她才能在學習的路上越走越穩。

給媽媽的小提示

很多女孩會有這樣的感覺︰隨著年齡的增長,科目的增加,男孩在學習中的優勢越來越明顯,女孩的優勢不再那麼突出了。很多男孩看起來並不怎麼努力,只是在課堂上認真听講,及時完成作業,學習成績就頂呱呱。這不免會讓許多女孩很無奈,或者產生挫敗感,給自己戴上「腦子笨」「比不了男孩子」的禁錮。這些錯誤的認識會讓女孩們在成績上一降再降,所以媽媽要及時幫助女兒糾正認識,教女兒運用合理的學習方法,調整好學習態度,迎頭趕上。

`11`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女兒不懂媽媽要說最新章節 | 女兒不懂媽媽要說全文閱讀 | 女兒不懂媽媽要說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