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碑為雲溪處士孟天榮書丹,一手行草字體流暢飄逸,為意境雅麗清新的詩作增色不少。
從現存遺跡看,大賢山曾是古代中國道教的一處勝地。游人自織女洞處沿山路上行約200米,就到了始建于唐代的迎仙觀遺址,原先這里曾經建有老子廟堂,正殿為老君閣、三清殿,東西配有廂房。東廂房為沂藍書院,西廂房為廚社。迎仙觀近處有送子觀音堂、天孫泉、藥王廟、僧王廟、關王廟,其中的天孫殿應是織女的又一處道場。南側山坡上有一清冽甘泉,久旱不枯、久雨不溢、嚴寒不凍,名曰天孫泉,也因織女而名。而僧王廟,則是清統治者為消滅農民起義的劊子手、後被義軍殺死的僧格林沁而建。天孫泉旁迎仙觀遺址上,有一株高大挺拔的古銀杏樹,據說樹齡已經上千年,至今枝繁葉茂,每年都結出累累碩果。尤其令人稱奇的是,這株銀杏大約有20%的果實從扇形葉頂部邊沿上結出,舉世無雙,被稱為「葉籽銀杏」。
始建于宋代的織女洞、迎仙觀,經明、清歷代重修,公元1913年最後一次整修後,始成規模。從眼下密集的道教建築群遺址,可以想見當年香火繚繞的盛況。
抗日戰爭時期,迎仙觀一帶設有八路軍山東縱隊兵工一廠,其中在王靈觀中有木工車間,專門生產槍托、手榴彈柄、彈藥箱等。世紀之交,在這里發現了當年遺留的手榴彈和迫擊炮彈零件,已被精心封存。1939年6月,兵工廠被日寇發現,遂遭受滅頂之災,迎仙觀的所有建築被夷為廢墟,迎仙觀道士王元修、劉明仁為保護兵工廠掩埋的器械寧死不屈,慘死在日軍的刺刀下,被譽為「愛國道人」。據今大賢山道士明斗介紹,織女洞中一塊瓖嵌在石壁上的水晶石碑也在那次劫難中丟失,相傳被日軍摳走,如今藏于日本某博物館。
「文化大革命」中,大賢山文物遭受了又一次浩劫,著名的《登織女台》詩碑斷為三截,到20世紀80年代中期才得到修復。山上的古建築多數僅存遺址,惟有山光瑞氣不減當年。近年來,重建或整修了織女洞閣樓、玉皇廟、藥王廟等建築。世外桃源一般幽靜的大賢山織女洞風景區,正在悄悄地向世界亮開一扇了解沂源、開發建設沂源的窗口。」
天近黃昏,喜鵲歸巢。伴隨著韋紅的詳細講解聲和數碼相機的「 嚓」聲。趙子龍和女兒游玩了主要的幾個景點。只見四個人,汗流浹背,腿肚子酸脹,腳上的四季運動鞋就好像鐵鞋一樣重。趙飛和明珠肚子里早就咕咕叫。二人一**坐在天河邊的老柳樹下的青石上,咕咚咕咚地喝著「織女洞」礦泉水。
趙子龍和韋紅也找了棵有座椅大柳樹,坐下來休息。趙子龍望著微波蕩漾的天河水,清雅淡定的牛郎廟;海市蜃樓般的鵲橋,懸崖峭壁上的織女洞……仿佛牛郎和織女正領著孩子們正在趕往回家的崎嶇山路上呢。「喂!想啥了?喝點水,我們該回家了陛下!」韋紅的叫聲打斷了趙子龍的遐想。
趙子龍接過礦泉水瓶,笑著問︰「織女怎麼會愛上牛郎的呢?」韋紅笑著回答說︰「呵呵!牛郎是個大**!他偷窺七仙女洗澡,並且,他抱走了織女的衣服,弄得織女不能按時回的天庭……惹怒了王母……依我看牛郎就是**的鼻祖。」趙子龍听完,哈哈大笑。說︰「哈哈,我可是第一次見女人,評論牛郎的。」
這時,游客稀稀落落的駕車下山了。韋紅笑著對趙子龍說︰「天色將晚,有機會我們在來游玩其它景點吧。」「好,我們該下山了。」趙子龍應聲說。韋紅開車拉著她們戀戀不舍的駛離了美麗的大賢山織女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