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帝理政之大明智妃 第058章 玉妃明省親 實傳達聖意

作者 ︰ 文苑新兵

第058章玉妃明省親實傳達聖意

(084)

皇家後妃回娘家省親,場面向來宏大排場,不少古典小說中多有描述。四大名著之一《紅樓夢》中,對元妃省親場景描述,前後達五頁八千余字。本書對玉貴妃徐如玉省親描述,其一鑒于當時朝局形勢復雜,魏逆尚未剪除,還在繼續把持大部份朝權;其黨羽尚還遍布神州;二鑒于她此次並非單為省親,更擔負著代夫君崇禎帝,向父母兄姊,主要是舅公楊召忠,通氣疏通任務,因是機秘任務,為防東廠特務乘機竊取情報;故此次省親當事人玉貴妃和其老公崇禎帝,都主張低調進行;既然辦實事都在低調,作為今天著書立說者,也就沒必要大事渲染吧?故敬請讀者鑒諒。

話說次日早朝,當一應禮儀進行完畢,近侍太監徐應元當廷宣旨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皇貴妃徐如玉,自晉封皇妃後,協助皇後主政六宮,多有建樹;又欽封四品皇堂,內廷參議女官,助朕理政,更著功勛。其父定國王徐遲,先帝朝欽封‘撫遼大將軍’,長兄徐世文為副將,同為戎邊建功著勛;其母楊氏賢德夫人,生育子女五人,個個出類拔萃;支持夫子戎邊,間接為國出力,為褒獎徐家功勛,今特欽封徐妻楊氏為四品誥命夫人。另頒諭旨,準皇貴妃徐如玉,即日回府省親。代朕慰勞徐府親人。當晚省罷回宮。欽此。大明崇禎元年十月二十六日。」徐應元宣罷,皇貴妃徐如玉當即從屏風後走向殿前,跪拜領旨謝恩。

于是,當日上午,手捧諭旨的皇貴妃徐如玉,乘坐貴妃全副鑾駕,在黃侍衛官騎馬,毓慶宮女官鳳羽等十幾名侍衛、宮女、太監等的護衛下,輕輦簡從,悄無聲息出宮,回娘家定國王徐府省親。

徐府原本同處京城,距皇宮不過幾十里路程。但皇家規矩嚴格,拘泥于君臣之儀,即便同城相住,後妃亦不能隨便回娘家探親;娘家人亦不能似民間那樣,隨意赴女家、即皇宮走動。後妃若定期回家省親,還需皇上特頒恩旨批準;且不許在娘家過夜,省罷當晚必返宮中。而徐如玉現為貴妃和女官雙重身份,按說能借外出工作機會,順便歸家省親,但徐府家教嚴謹,父母教導女兒︰既嫁入皇家,便是皇家的人,必得遵循皇室家規,即便有女官外出公干,順便歸家省親機會,也決不能假公濟私。

所以,如玉自晉封皇妃後,還從未省過一次親;即便數天前奉旨出巡,時間足有半月之長,也的確思念雙親兄姊,隨行的副官鳳羽姑娘也曾勸娘娘順便歸家一趟;她自己亦曾動過回趟家的活思想,但最終還是公規佔勝了私情;堅持像古代夏禹王那樣「三過家門而不入」。爾今卻是身負向家人和舅公透風安撫使命,經皇上特頒恩旨回娘家省親,但又怕魏客及黨羽起疑,一切以低調為妥,並未敢大事聲張;除自己輕輦簡從外,亦派人提前透信給家人︰迎送禮儀、款待規格等,一切以簡單節約為宜。就為她這一交待,倒讓母親楊氏做了大難。

皇貴妃獲恩旨回娘家省親,內務府于當日早朝罷,便專人快馬赴定國王府報告了信息。

出嫁的女兒回娘家省親,若在民間,不過是再正常不過的普同家事;當然亦被視為喜事。若姑爺相伴同來的話,因系「新客」,故需進行合乎待客禮儀,像模像樣的款待。現代社會稍微講究的人家,在鄉下會特請名廚在院內新築鍋灶油炸煎炒,做出七碟八碗舉辦豐盛酒宴;在城市則更會安排在星級酒店高規格接待。且無論城鄉,盡都會特邀知親厚友相陪。

爾今徐府嫁出去的女兒如玉回來省親,因對方系皇貴妃娘娘,雖無女婿——當今皇上相伴,但接待規格卻不能馬虎敷衍,定須按接待皇親國戚最高規格操辦。一開始全家人對此並無異議。但當隨即又接到如玉專派人送來的口信後,全家在接待的規格上卻產生了重大分歧。

「普同人家出嫁女初次‘回門’,尚且按辦喜事習慣高格接待;何況吾妹貴為皇妃,回門來豈能太節儉省事?」爾今已進士及第,在翰林院供職的徐二公子世武,首先提出不同意見道。「真要那樣傳揚出去,豈不讓朝廷上吾父子同僚,笑咱王府辦事太摳門?讓皇室人譏我們不懂禮儀分寸?吾主張還是按之前商定意見辦。」

「是呀婆婆,如今父王兄長,遠在遼東戎邊不在府邸,您老主事可得拿定主意。」世武夫人二嫂雲翼亦相幫丈夫道。「貴妃妹妹省親,還是按接待皇親國戚規格辦理才是。」

「但小妹既專派人送信囑托‘一切從簡,低調行事’。定有她的道理。」剛接信回娘家來的大妹如珍,眼看著母親,話卻說給二哥夫婦听道。「咱若另行一套,豈不倒惹小妹生氣?」

「謙虛是人之美德,況女官國子監高才生小妹乎?」世武繼續爭辯道。「她讓人送信叮囑‘一切從簡低調行事’無非是從嚴要求自己而已。正似宴席喝酒誰也不會自詡量大能喝一樣。自家人又何必當真?」

「這不一樣。」听著子女媳婦對話,一直在認真思慮斗爭著的徐母楊氏夫人,終于嚴肅發話道。「如玉雖是爾等舍妹,卻亦是當今皇妃國母。古語講‘君無戲言’,皇貴妃派人送信來那便是‘懿旨’。咱做為臣子怎能抗旨不遵呢?不要再爭了,包括迎送鑾駕,中午接待,均遵玉妃懿旨,‘一切從簡,低調行事’。世武,你夫婦倆負責迎送玉妃鑾駕;如珍,你夫婦負責現場款待。我即去楊府請你們舅公舅母前來。」

這已是當日中午,徐府客廳。已被雖簡約卻仍是按禮儀,由二哥世武二嫂雲翼夫婦,在巷口恭迎回來的皇貴妃徐如玉,及其副官侍衛宮女一干人等,此時已被安排在偌大客廳就座。三、五本府僕人使女,正穿梭其間提茶倒水。隨便見一直挺立門口的府內總管徐升高聲報道︰「定國王徐府楊氏夫人親率闔府人眾,給皇貴妃娘娘請安!」

于是,只見門口人影一閃,便見其母楊氏夫人在前,其後隨跟大嫂呂春、二哥世武雲翼夫婦、其姊如珍姐夫王瓊夫婦;再後便是管家僕人使女雜役衛兵等;進屋後楊夫人便帶頭匍匐在地,向主位坐的皇貴妃徐如玉,行三拜九叩君臣之禮道︰「民婦定國王、撫遼大將軍徐遲夫人楊氏,親率長媳、撫遼副將徐世文夫人呂春,次子翰林院學士、國子監講習徐世武雲翼夫婦;長女如珍、丈夫都察御史王瓊夫婦;及闔府人眾,特給皇貴妃娘娘請安問好。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娘娘千歲,千千歲!」

如玉是既激動又顫抖著勉強接受完家人的跪拜禮儀,隨便離座同副官鳳羽、黃侍衛官一起,分將其母兄嫂姐姐等慌忙攙起。

皇貴妃徐如玉隨命道︰「內廷副參議官鳳羽,請代本宮宣讀皇封諭旨。」

「是。」鳳羽答後當即命道︰「定國王夫人楊氏听宣!」其母楊氏夫人隨又率闔家人眾匍匐在地。鳳羽隨展開聖旨朗聲宣布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定國王、撫遼大將軍徐遲夫人楊氏,謹遵孔孟禮教,恪守三從四德,協夫治家育子;支持丈夫子女為國出力,無怨無悔不辭辛勞;今為褒獎其美德功勞,特誥封四品賢德夫人。欽此。大明崇禎元年十月。四品誥命夫人領旨謝恩!」其母楊氏當即再叩首道︰「臣妾誥命夫人楊氏,領旨謝恩。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鳳羽隨將新誥命夫人楊氏攙起;楊氏接過諭旨轉交總管徐升後,招呼皇貴妃及隨應僕從們重新落座。

此刻,鳳羽在貴妃示意下重新宣布道︰「現有女兒、妹妹徐如玉,重新給母親和兄嫂、姐姐姐夫,見禮請安問好。」其母楊氏夫人又命子女媳婦女婿在一側坐好。皇貴妃徐如玉已取下鳳冠,交近侍宮女手中,爾後離座,迎著家人匍匐在地,連連叩頭泣聲道︰「不孝女兒,愚鈍舍妹,給母親兄嫂長姊姐夫請安問好!」兩位嫂子趕緊離座將其妹攙起送入主座。

「兩位嫂嫂,雖說都住京城,但愚妹情況特殊身不由己,不能常回府邸父母膝前行孝。」如玉兩手緊拉兩嫂之手不丟,動情訴求道。「現由哥嫂代勞,容妹後報。」兩嫂勉坐小姑身邊尚未回話,只听挺立門口的總管徐升再次大聲報道︰「兵部侍郎舅公楊召忠老爺夫人到!」如玉頓覺眼楮一亮,心中一喜,隨便想道︰「本宮此次奉旨省親,代達聖意,疏通思想的主角,舅公楊侍郎終于到了!」

「臣,兵部侍郎楊召忠,偕夫人江氏,給皇貴妃娘娘請安。千歲,千歲,千千歲!」舅公楊召忠偕夫人舅母江氏進屋後,當即迎著如玉座位匍匐在地行三拜九叩大禮道。當禮尚未行完,如玉和鳳羽當即離座趨前將兩夫婦攙起,並硬將其推己座位上,跪拜道︰「不孝甥女徐如玉,給舅父舅媽請安問好!」楊召忠夫婦趕緊離座前將貴妃身份的甥女攙起。官面親情,繁瑣禮儀總算進行完畢。總管徐升走近楊夫人身邊悄聲問道︰「夫人,主客,陪客都到齊了,可以開宴了吧?」

「開宴。」楊夫人命道。

「定國王徐府,歡迎皇貴妃娘娘歸省家宴,現在開始!」徐升當即站宴席中間大聲宣布道。于是,庭外先是一陣禮炮轟鳴,隨後禮樂聲起。隨著樂聲,主客人眾盡皆進入歡宴。為遵奉皇貴妃「一切從簡,低調行事」的懿旨,歡迎家宴的確節約簡單。就在眾客歡宴中間,如玉將舅公楊召忠請到內室,婉轉地傳達了聖意。

「舅父,臨回府前,皇上讓外甥女代問舅父舅媽安好!」如玉開門見山道。「其實,皇上對您及您所在的東林黨仁人志士印象很好。且十分稱道您和陸、史二卿敢于帶頭吃螃蟹的勇士精神。至于對爾等奏疏為啥沒當場表態,想你們不久後便明白內中玄機。」

「舅父的好外甥女兒,你勿庸多所解釋了。」楊召忠點著頭,深為感動道。「其實,你母親今日去家,一說你突兀回家省親,並交待受你囑托讓俺前去相見,俺便什麼都明白了︰定是要向俺傳達聖意。別說之前葉首輔已向吾等透露過信息;單看你今日之行動,及皇上專頒恩旨封你母四品誥命夫人,足見當今皇上,為褒獎保護忠臣用心之良苦。作為臣子又怎能不察聖意,感君恩,為助聖明皇上,促大明中興,肝腦涂地粉身碎骨亦甘心;況擔點小風險,受點小誤會乎?」

歸家午宴後,在原來的閨房午休時,王府千金、當今皇貴妃徐如玉,躺在床上不禁浮想連翩︰至親舅父、兵部楊侍郎對夫君皇上的誤解業已消除,自己此次「奉旨省親」之行的主要任務圓滿完成。她不由深舒口氣,伸個懶腰,看到從窗口射進來已偏西的太陽,當即一翻身坐起。

「娘娘,您有何吩咐?要喝水嗎?」听到響動,睡外間的近侍宮女小圓當即進屋問道。「不。吩咐鳳羽和黃侍衛官,立即準備起駕回宮。」听說如玉即時便走,其母新誥命夫人楊氏,及其兄嫂姐與姐夫,自然一再挽留,但皇規和君命難違,一家人只得眼含熱淚將自己親人、皇貴妃娘娘目送出門。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輔帝理政之大明智妃最新章節 | 輔帝理政之大明智妃全文閱讀 | 輔帝理政之大明智妃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