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帝理政之大明智妃 第069章 魏逆遭發配 應元欲滅口

作者 ︰ 文苑新兵

第069章魏逆遭發配應元欲滅口

(100)

「一切都結束了,人生也就這樣了。」他悲哀地想道。「誰說風景總是在遠方?也許別人是那樣;但對于我魏忠賢來說,遠方無風景;遠方只是荊棘遍地腑拾皆為陷阱。世事變幻莫測、繁華轉眼成空。」

回到魏家胡同私宅,抓緊收拾舊行囊——爾後趕在早朝前,倦鳥思歸般地跪在乾清宮門外,待崇禎早起散步歸時,突兀發覺迎他而跪的人,卻無意外地在心中冷笑一聲︰「終于等到這一天了。這個老東西,現時開始想通思退了?給不給他退路?退一步海闊天空。但退一步會否放虎歸山?」

「什麼,你真想還鄉?」崇禎帝冷冷問道。「不再留戀‘一鳥入林百鳥無音’,獨霸朝綱的實權高位了?」

「是。廠臣別無選擇。」魏忠賢匍匐在地叩頭如搗蒜道。「奴才這亦算葉落歸根。」

「哈,哈!真是好笑。」崇禎帝不無譏諷道。「你原本一無根太監,還還的什麼鄉?你原前那些鄉鄰還認識接納你嗎?」

「臣之老家在直隸肅縣,家中還有老婆孫子。」受到譏諷嘲笑的魏忠賢,雖然恨得牙根癢癢,但韜晦之計提醒他︰欲跨過當前這道險關,必忍受包括胯下之辱等,所有委屈恥辱;從而舒緩回道。「臣願伴他們終老鄉下。」

「哼嗨,‘還鄉終老’?你想的倒輕松!」崇禎帝再次冷笑一聲道。「你惡事做盡,還了鄉死後還能進祖墳嗎?」

「廠臣自知罪孽沉重。但求皇上看在臣亦曾為朝廷做過一些好事的份上;看在先帝的面上,寬恕臣的死罪。」魏忠賢頭磕地板「咚咚」作響,沙啞著嗓子祈求道。「請求皇上給罪臣指明一條生路。」

「嗯,這個嘛——」崇禎帝再次冷瞟對方一眼,卻頗費躊躕道。「即便功過相抵你也完全算個罪人,亦無寬恕的理由。但看在先帝皇兄的面上,死罪雖免,活罪難逃。這樣吧,罰汝到鳳陽去看管我們朱家祖皇陵園吧。哼,這輩子就別再夢想著進京回宮了。」

听了崇禎這無疑罪刑宣判,魏忠賢整個人一下子軟癱在地上,好半天掙扎著也起不來,可還沒忘囁嚅地說一聲「謝主隆恩」。

要不咋說「這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即便蜜蜂飛過也要留個影」呢!徐應元在魏忠賢面前的牢騷話,及二人間的私下交易;且最要命的,魏忠賢讓他潛伏崇禎身邊充當「臥底」的密談,很快便傳到了崇禎耳里,其後果可想而知。本來,因不放心頭晚他向魏忠賢送信以後,擔心對方留戀權位,下不了走的決心,那將壞了大事。

于是次天一早,他便來至乾清宮外不遠背影處,想看個究竟。卻正巧親眼看到崇禎帝訓斥處罰魏忠賢,他以為按崇禎帝,那向來愛憎分明疾惡如仇的個性,加上魏忠賢那累累罪行,就不判死亦會判個「無期」,讓其終老監獄,再無攀咬他人機會。所以才開始他真松了口氣,似搬去壓在心上的石頭,從此便可高枕無憂,照常如是做皇上身邊的近侍太監。

誰知接下來發生的情況,大大出乎他的予料。原來人都有軟肋;向來處事果斷干脆的崇禎帝,竟也會在先帝「臨終囑托」面前,和一個「以孝治天下」空洞政治口號面前,繁了「軟蛋」,經不住權奸幾句可憐吧吧訴苦祈求,便輕易將對其的處罰放寬。

嗨,難道他忘了歷史教訓,就不怕一失足成千古恨,從此放虎歸山?而更要命的是,只要魏忠賢不死,他便還會有出氣說話的機會;那天他想東山再起,會不會重拉自己下水?或為了立功贖罪,會否重將自己攀咬?想到此的徐應元,禁不住頭冒冷汗,心跳亦在加快。但又怎麼辦呢?總不能當即趨前,死諫皇上「魏忠賢陰險狡詐,夢想著‘留得性命,以圖他日東山再起’;皇上啊,您一定要保持清醒,千萬不能放虎歸山!」

若在此前,魏忠賢沒掌握自己短處時,是完全可以如此干的。但現今不行,俗言「兔子急了亦咬人」。若對方被逼急,當場攀咬自己,那豈不成了給其墊背的?不行,不行。哎,對了。皇上剛剛不是說,看先帝面子,對魏忠賢死罪可免,活罪難寬。讓其到鳳陽看守朱家祖皇陵嗎?那就讓其多活幾天,爾後派殺手,埋伏魏忠賢赴鳳陽的路途上將其殺害,免除後患。

主意打定,徐應元當即放心坦然。余下的事便是花錢雇高級殺手——

要不《漢語成語詞典》中,咋亦收了「聰明反被聰明誤」一條呢?因在現時生活中,犯此禁忌的大有人在。爾今的崇禎帝身邊近侍太監徐應元,便是這樣一個被聰明所誤的例證。實際上,崇禎帝對徐應元在魏忠賢面前的牢騷怪話,及他同魏忠賢之間的密談,涉及到有關讓他繼續潛伏崇禎身邊充當「臥底」等的信息,早了解得一清二楚。信息是另一年輕近侍太監,小元子提供的。你別看徐應元年長不少,按年齡可做小元子叔佬;平時在他們這些小字輩面前,也常常倚老賣老,貌似老練,還動輒唱高教訓別人。

但事實上亦有百密一疏時候。比如他在魏忠賢面前所發牢騷怪話,也曾多次在小元子等面前說過。小元子出于徒弟對師傅的關心,亦曾多次勸止。但徐應元自恃為師老練,那里听得進去?終于釀成大禍——被魏忠賢抓住把柄,逼上賊船。因勸師傅不听,為挽救其于犯罪邊沿;更為斬斷魏忠賢伸向師傅的魔爪,小元子從此便對師傅行蹤倍加小心。終于在那天夜晚——

當日夜晚,乾清宮內。崇禎帝在龍案批閱朝臣奏疏。近侍小元子坐宮門一側打瞌睡。崇禎悄然離座,將龍椅上掛的一件長衫拿來輕蓋對方身上;爾後悄然離宮,走進御花園內。

被風吹醒的小元子一激靈站起。先看看身上蓋的長衫,又看看龍案後已空的龍椅;當即驚覺地出宮而去。來至御花園附近,月光下突看到崇禎帝正同玉妃站在菩提樹前,商談朝廷大事呢。有一句話突兀飄進他的耳里。只听崇禎道︰「——做為堂堂一國之君,若再猶豫不決的話,豈不覺得汗顏?該是朕動手懲奸除惡時候了!」

他突兀打個冷顫,隨便想道︰「這是要下決心板倒大權奸魏忠賢了。」

他正想著,突听附近有響動,一轉臉隱約發現是師傅徐應元,似躲在附近背靜處偷窺竊听。他隨一愣怔想︰「師傅現同魏忠賢走得近,他千萬可別去給對方通風報信。」但稍停一轉臉時,已不見了徐應元的身影。他當即驚覺地來至司禮監窗外。正听到師傅向魏忠賢嚴肅道︰「哼,事到如今還能怎麼辦?涼拌。听之任之不是上策;主動出擊你已沒這機會和條件。唯一對策是趕快稱病走人。走快了許能全身而退。若慢一步的話,我勸你老人家也就別走了。」

听至此的小元子,突感一陣驚恐︰「啊?向罪臣魏忠賢通風報信,這可是背叛朝廷的忤逆行為。按《大明律》是要殺頭的。此等大事可不能知情不報。」

于是當晚,二人先後重回宮中,小元子便向皇上如實奏報。崇禎帝听後自是既吃驚又意外,更為惱怒氣憤,原本便欲當即將其治罪,但念起他從小便伺奉自己的情份,並原諒他是誤上賊船;爾今魏忠賢已被撤職發配,相信他會從此懸崖勒馬,便準備以觀後效。誰知卻發生了,徐應元為掩跡滅口,竟犯下雇凶殺人的不可饒恕罪刑。真是可忍而孰不可忍!

按崇禎帝乾清宮「奏對」時旨意要求,出于人道主義,準許魏忠賢在三日後,戴罪赴鳳陽守陵之前,可回直隸肅縣鄉下老家看看。這日一早起來,魏忠賢礙于面子,低調輕車簡從,回肅縣鄉下老家看望。但其消息還是很及時地傳到了,徐應元那十分靈敏的耳里,隨在他離位最後,當真找了個墊背的——

這日上午,剛下朝的徐應元,立即出宮在北宮牆外一背靜處,從懷中取出一布袋銀錠,交與一刺客裝束男子道︰「這是二百兩銀子,算作定金,下欠八百兩,待事成之後,帶上對像身上一件信物,還到此處來取。」刺客接過銀兩點點頭道︰「放心。」兩人隨便分頭而去。但刺客剛走離宮牆跟不遠,躲附近不遠處背影里的一名男子便緊跟了上去,打個照面便認清原是毓慶宮侍衛長黃沖。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輔帝理政之大明智妃最新章節 | 輔帝理政之大明智妃全文閱讀 | 輔帝理政之大明智妃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