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帝理政之大明智妃 第071章 群臣聯上疏 崇禎再懲逆

作者 ︰ 文苑新兵

第071章群臣聯上疏崇禎再懲逆

(103)

與此同時,散罷朝稍後出宮的,曾被魏逆誣為「東林余孽」,死對頭的幾位內閣大臣,工部主事陸澄源,兵部侍郎楊召忠,刑部員外郎史躬盛等,亦邊走邊對皇上給魏忠賢的「從寬處罰」,發表著不同意見。

「哼!這是什麼‘懲辦權奸’,還名之曰‘賞罰分明’哩,狗屁!」史躬盛首先憤憤不平道。「當年吾東林黨人左光斗楊漣魏大中等,只不過一篇發泄對魏逆專權不滿的普通奏疏,惹惱了他的‘心靈知己’天啟帝,便被立即撤職查辦,下獄審判;靈活的老魏頭保條活命;性直的楊漣左光斗卻冤死獄中,至今卻沉冤難平。他魏忠賢可好,篡權誤國,禍亂朝綱,魚肉百姓,殘害忠良,罪惡淘天;卻因一個先帝的‘心靈知己’,‘弟應善待’,便抵銷了近十年的累累惡跡,一句‘心太軟’,僅發配去鳳陽守陵,便算是進行了懲罰。」

「史兄,弟深知您心懷不平,難以壓抑,不吐不快。弟兄們亦有同感。」陸澄源趕緊靠近,輕拍拍對方肩膀提醒道。「但為策略起見,還是盡量小點聲。這是在散朝路上,附近有耳,即便不怕魏黨听見,拿來大做文章;但若被勢力小人听到,向上密告,說咱發泄對當今不滿,後果不堪設想。」

「哼!咱正面上疏不听,貼‘大字報’亦不管用。咱就是要公開發發牢騷。讓那些勢利小人,想密告就去密告好了。」史躬盛反故意大聲道。「他當今若坦蕩正氣就不會相信小人,咱跟著也有干頭;他若相信小人,別說他不讓干,咱還不願‘為五斗米折腰哩。」

「史兄所言很對。能成就大事君臣,都須胸懷坦蕩,謙誠無私。」隨後跟上的楊召忠亦大聲接口道。「吾觀當今皇上,應是胸懷坦蕩,鐵面無私,能成大事之人。至于對權奸魏逆的處理,倒不定拘泥外因。皇上諭旨中不說了嗎?‘汝罪當誅,不殺難平眾憤;但念汝老,來日不多,暫守皇陵,以觀後效’嗎?這說明尚非最終判決。也許今上亦有猶豫。當事者迷,旁觀者清,做為關心江山社稷的大明忠臣,吾等宜可適時地給其加點溫。」

「現判咱不服,‘死諫’亦難通。心急干拍手,等又不能等。」方御史心急地快走幾步,卻又猛停在楊所修面前,咄咄逼人地質問道。「可咱這些靠動咀皮耍筆桿的言官,既無兵權不能‘兵諫’;又無人權、財權,不能鼓動人罷工罷市施壓強求,難道就束手無策了嗎?」「非也。手無寸權言官,自有言官能耐。吾等不是還有咀和筆嗎?」楊所修詭譎地道。「只在于如何恰當機巧運用。咱在讀小學時,老師都教過吾等‘十只筷子捆起來難折’的故事。咱每人單獨上疏他不听,貼‘大字報’亦不管用。但若咱聯絡十個、五十個,甚至上百位朝廷大臣,聯名上疏強烈要求,必須給大權奸魏忠賢以嚴懲呢?據我私底下了解,他魏忠賢雖曾以特權優勢籠絡了不少黨羽,其親信遍布朝野;但因其黨同伐異,排斥異己,數年來亦多所樹敵,反他的朝廷大臣,亦不在少數;只是此前各自為戰,形不成統一戰線;咱若主動聯絡,保證一呼百應。我想,若真形成團體壓力,即便他崇禎帝心再軟,亦難顧及他皇兄的‘心靈知己’和‘臨終相托’。畢竟公道自在人心。」

楊所修的一番話,和一個上好主意,不僅當即調動起幾位知交同僚的莫大興趣,且更躍躍欲試。于是,事不宜遲,便從當日開始,幾人分頭行動,各自發動官場中的知親厚友,同窗熟人,聯絡串連在一起。且極快地在短短三日之內,聯絡到百名閣僚大臣,文武官員,一時之間,形成了一股強勢的「倒魏大軍」,聯合署名,強烈要求皇上,嚴懲大權奸魏忠賢!

許是內閣大臣楊召忠、史躬盛、陸澄源等,再次上疏彈劾施壓起的作用?還是史躬盛故意放出的牢騷怪話刺激了崇禎帝的神經?或許更是百位朝臣聯合署名上疏要求立即奏效?反正僅在崇禎頒旨,發配魏忠賢鳳陽守陵三天之後,便緊跟一道諭旨,嚴詞呵斥魏忠賢道︰「朕思忠賢等不止窺攘名器、紊亂刑章,將吾祖宗蓄積貯庫、傳國奇珍異寶、金銀等朋比侵盜幾空;本當寸磔,念梓宮(先帝棺材)在殯,姑置鳳陽。客、魏二犯家產,籍沒入官。其冒濫宗戚俱煙瘴永戎。」嗣後,崇禎還下令︰全國各地,「將魏忠賢生祠全部拆除,折價變賣資助遼餉」。

「本當寸磔——本當寸磔——」從太極殿走回司禮監官署的路上,魏忠賢還在邊走邊喃喃念叨。他突然覺得這年輕皇帝是否有些過了?吾魏忠賢做為先帝爺力保的人,你崇禎不給吾面子,那就是不給先帝爺面子啊!

「哼!什麼‘以孝治天下’?說到底人人都是心藏大惡!」魏忠賢禁不住在心里冷笑一聲道。「我魏忠賢在萬歷十七年自閹後入宮,亦見識了宮中的人事春秋;領略了人心的最黑暗、最無恥處;知道高手過招,講究的就是以勢易事。吾魏忠賢的‘勢’是什麼?他崇禎的‘勢’是什麼?這都是要在火拼以後,方才知曉結果的。可如今‘火拼’尚未開始,你崇禎就越僭來個‘黑虎掏心’。哼!也太不把俺魏忠賢看眼里了吧?既然你不仁,莫怪俺不義。既然你先出手,亦休怪俺後出手。」

于是,忍無可忍的魏忠賢也終于出手了。這雖是遲到的出手,但卻是最具挑釁意味的出手。「哼,嗨,拜托了!在廟堂混,大家都是要講面子的。」故意裝作從容不迫,邁進司禮監官署的魏忠賢,仍在心里冷笑一聲道。「你崇禎因為是皇帝,你就了不起呀?連起碼的江湖規矩也不講了?可咱家是太監頭子俺怕誰?乞丐逼急抱成團敢吃大戶;俺太監被逼急了也不含糊!」從太極殿出來,魏忠賢孤魂野鬼似地蹣跚跌撞,先回到東安街魏家胡同自家私宅。他準備先將多年來利用職權貪佔的公私財產,少說也有數萬兩吧?必先歸整歸整,裝箱入櫃,或親帶鳳陽,或另找合適處存放。因他崇禎既明令咱家「既到鳳陽,這輩子就別望著再進京回宮了」,那這房舍再豪華又留它何用?不如變賣了,交司禮監管事散給宮內那些太監,只要能換得在自己臨走時,到東安街前去再送咱家一程,亦算給自己長長臉面。

後史學家著書,只記載魏忠賢出宮,有萬名太監相送,便先入為主總結道「魏忠賢在同類中能有如此高的威望,說明在位時既有過亦有功嘛」!殊不知這雖極短暫的「威望」,卻亦是用銀子錢買來的。魏忠賢夢游似地來至自家門前,突听院內熱鬧非凡。他一進院便看到幾張熟悉面孔,自然都是平日來往密切的朝廷大員、魏黨骨干。其中就有錦衣衛都督田爾耕,工部尚書李養德,雲南道御史楊維垣,吏部給事中陳爾翼;自然還有後加入魏黨的,前期科考狀元和榜眼——一見到這些人,魏逆內心中便五味雜陳。當然,作為魏黨骨干,自己往日的親信,他們自然不會像內閣或司禮監那些黨外閣臣,對自己爾今遭遇處境,或興災樂禍,或落井下石;見面肯定會說一些寬慰話以表同情;但那又有何用哩?見他們只會讓自己聯想到,「狐死兔悲」「樹倒猴猻散」等的成語。若在往日,自己高高在上時,還可靠人多勢眾搖旗吶喊;但如今卻只能徒增自己精神負擔;更可怕個別意志不堅定者,轉回頭會成為叛徒內奸而將自己出賣。想到此倒讓魏忠賢不寒而栗!但,既來之則安之,雖然心中厭煩不痛快,大面上也須過得去。

于是,則先听了幾人不痛不癢毫無新意的同情安慰;再听其千篇一律的訴苦牢騷。他面上雖也不時插幾句解釋,但明顯是敷衍塞責。卻是幾人臨告辭離別時,忘記是誰倒提了個好建議道︰「干爹總管,不管咋說,您老也是‘三朝元老’;在熹宗朝也曾權傾朝野,在京城跺跺腳神州全動;爾今雖時運不濟被迫下野,但位挪虎威在。俺建議您老明日出京,定要做到不卑不亢;且聲勢搞得愈大愈好。要讓那些‘東林余孽’,和背後支持他們的崇禎皇帝,也親眼看看您魏總管在大明朝的底氣威望。」

一向高傲自負的魏忠賢,在虎落平川的今日,听此建議倒挺受用,且立即付諸實施。誰知卻是「聰明反被聰明誤」,正因這一虛張聲勢,卻最終將其坑到死地。在司禮監官署,看到魏忠賢進來,正在竊竊私議他的原屬下太監們,識趣地相互遞個眼神,眾皆當即噤聲;並均裝出若無其事地各干著手中的活。他自然看出了眾人異樣的表情,及折射出的蔑視和輕嘲。這場面他早就予料得到,人情冷暖,世態炎涼嘛,沒啥可大驚小怪的。

于是,他亦從鼻子里輕輕地哼了一聲,算作回應。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輔帝理政之大明智妃最新章節 | 輔帝理政之大明智妃全文閱讀 | 輔帝理政之大明智妃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