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帝理政之大明智妃 第109章 明廷議財政 金酉思對策

作者 ︰ 文苑新兵

第109章明廷議財政金酉思對策

(140)

「錢錢錢,哼,就知道伸手要錢!」崇禎抖著這些奏疏牢騷道。「把朝廷上僅有那點錢都給你遼東了,這大明中興的藍圖也就成一張廢紙了。」參加早朝的官員們,看著皇上青灰色的臉,就猜到他今天心情肯定不好。事實上,崇禎看著一個個畏葸不前的臣工,也確實沒好心情。

「哼,別看一個個養得肥頭大耳,全他媽酒囊飯袋!」崇禎在心里譏諷地道。「遇好利競爭向前,有困難紛紛拉後,沒一個主動為國分憂。」今日的廷議主題很明確︰兵餉要不要給?如果給,這筆費用從哪里出?這問題太直露太敏感了!朝臣們誰都清楚戶部沒錢。可兵餉系原前所欠,催餉的兵士們,又以「限期內不還餉便再兵變」相威脅,所以這兵餉是不能不給。可真要給的話,也只能從皇上的內府里出。這可是七十八萬兩啊,決非是筆小數目!皇上憑什麼從他自己的口袋中掏出來?兵部主事現在學能了,雖還是帶頭率先發言,但對這個問題回答得挺巧妙。

「說老實話,作為主管軍隊的兵部,我們承認,軍隊中的確長期存在,包括冒領兵餉在內一類不正之風。」該主事表現出痛心疾首道。「事實上這問題不僅現時有,且還很有歷史性呢。但為啥屢反不止呢?反得不力故為主要問題。可也不能忽略了客觀事實。事實是吾大明軍隊的兵餉原本就少得可憐。軍隊的各級指揮官們心里清楚,兵餉不足則影響部隊戰斗力。但如何彌補?便長期默許甚至親自虛造兵籍冒領兵餉。比如說,明明五千人的部隊編制,能給你造到八千甚至一萬。」

「那我就不明白了,既然他們明目張膽做假,那你們兵部咋不管不制止呢?」朝臣中當即有人提出質疑道。「明知卻不制止,則等于縱容包庇;容忍非法豈不就是同朝廷唱對台戲嗎?你兵部的人咋竟敢那樣干呢?」

「不是兵部不管,而是無從下手。」兵部主事兩手一攤無奈道。「像其他戰線行業**一樣,你有千條計,他有老主意。會用更絕招數對付你。凡要搞兵餉冒領,就要上下串通一氣;爾後便可瞞著朝廷,順利地將虛冒的兵餉領到本部,然後加以私分。後來朝廷對此問題有所察覺,但派員去查,卻查無實據。嗣後,為杜絕此類問題發生,聰明人便想了個法子︰每次只按報上來的兵餉60%80%核發,多了沒有。這法子剛開始的確為朝廷節約不少錢;但後來竟成了冒領兵餉現象四處泛濫的根由。」

「此話又如何講?」有同僚又心急不解催問道。「這是用的‘優選法’嘛,咋也不管用?」

「您別急。心急喝不了熱稀飯。」兵部主事瞟問話人一眼,調侃道。「因為原本兵餉就少得可憐,現時又打折扣,對于原本實事求是的人,豈能白白吃虧?所以原本不弄虛作假的部隊,也被‘逼上梁山’,從此‘被迫’不得不弄虛作假了。」

「冒領兵餉問題,到後來竟把國庫給掏空了。」有人悲哀地代兵部主事總結道。「那可真是個無底動啊——」

「以致于掏空到,現時的國庫存銀,除給官員發薪俸外,再也拿不出錢來發兵餉了。」畢自嚴感激地看兵部主事一眼,趁機訴苦道。「唉,黃鼠狼單咬病鴨子。原本國庫空虛,偏又遇到遼邊連出戰事。」

「追根捉底還怨當年,曾把持朝權的那個權奸閹人魏忠賢。」有之前曾受魏黨迫害閣僚,又重提當年舊賬道。「這邊獨攬朝權政治黑暗,挫傷了臣民發展生產積極性;那邊他魏黨又貪污**揮攉錢財。」

「嗨,余大人,你咋那壺不開單提那一壺哩?」有在魏黨執政時曾誤上賊船,後在魏黨倒台,本朝撥亂反政中,因已說清問題再被重用閣員甲,听人重翻歷史舊賬,就極為反感地予以辯駁道。「大權奸魏忠賢早被鏟除多年,其流毒影響亦被肅清;曾受其迫害的官員也已冤案昭雪官復原職;現再重提不僅沒啥意義;且易干擾本朝中興大方向。皇上不早在‘清魏黨寬嚴大會’上,詔告天下‘不準再翻歷史舊賬’了嗎?」

「不是下官愛翻歷史舊賬;而是現時的每件事都有其歷史淵源;所謂‘追根溯源’正是這個道理。」原屬東林的余大人,堅持己見道;隨又譏諷地︰「何況下官此說只是泛泛而論。心里沒病怎怕喝涼水?亦希哪位不要對號入座。」

「你——太放——」閣員甲被揭病根氣急敗壞還欲爭辯,崇禎帝當即一拍御案訓斥道︰「你二人有閑情逸致爭論往日是非,就立出殿去!」

首輔葉向高當即勸止道︰「奉勸二位稍安勿燥,不要再起爭論。朝廷正為遼邊戰事及籌欠餉之事心急火燎;二位又何必多事再添煩擾?」

「臣啟吾皇︰趁著這次寧遠士兵借欠餉問題,鬧事的當口,朝廷應再派員徹查冒領兵餉現象。」兵部主事建議完畢,驕傲地抬起頭望向帝,很有股邀功領賞的意思。

此刻,崇禎的臉依然陰沉著,但從心里卻已問侯了兵部主事八代祖宗︰靠,這時候向朕裝傻賣乖,還想邀什麼功,領什麼賞?豈非自找沒趣自找死嗎?寧遠的兵是什麼兵,那都是虎狼之師啊!喂熟了,它是吾大明朝的看家狗;要是一不小心給餓著了,它就極可能掉轉腦袋朝吾朝廷沖過來了。「哼,徹查遼邊駐軍冒領兵餉現象?現在是查這個的時候嗎?!」崇禎在御座上微欠欠身,狠瞪那兵部主事一眼,心中恨恨然地想道。「想查,你兵部平時為什麼不查?非要等事態發展到如此不可收拾地步才提出來?再者說了,只要是個人都明白,柿子要揀軟的捏,你真當寧遠的兵都是柿子嗎?」

其實,就在崇禎帝于乾清宮內宣召袁崇煥「奏對」,商談平遼大計,並有意將平遼重擔交他承擋;君臣間正為平遼期限及任務完成情況,各執一詞舉旗不定的時候,遼邊前線及寧遠城里,一系列事變已經發生︰原主抓駐軍後勤及軍需供應的副帥穆戎,因宮廷政局突變,深感窮途末路,便帶死黨席卷兵餉叛國投敵,且為虎作倀積極向敵貢獻破明之計;新帥徐世文建功心切,夜探敵營誤中奸計,身受重傷回京治療,將駐軍管理大權全交遼東巡撫畢自肅代理;恰又因逢月初沒餉下發,故引來欠餉士兵嘩變,圍寧城綁巡撫以做為交換討餉條件。

發生這些事變,讓當時的遼邊形勢如一火藥桶,稍迸進火星便極有可能立即爆炸;更像箭在弦上一觸即發。

但為什麼金軍沒乘虛而入攻打明營?嘩變圍城綁巡撫的士兵咋沒乘機謀反?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都風聞,大明朝廷已派「黑馬」「軍神」袁崇煥前來「撫遼;接任駐軍主帥。

這是在山海關外的金軍大營帥帳。時間已近傍晚時分。曾為袁崇煥手下敗將的金帥皇太極,正在帥帳內,認真看一本《孫子兵法》書。而在他面前平台上,擺著一個足有一睡床大小的《兩軍陣地模擬圖》。皇太極邊參看著《孫子兵法》書布陣知識講述,邊對照面前沙盤上兩軍布陣模擬;心中想著,咀里還念念有詞道︰「這個戰陣在明營前帥統兵時可以;但敵方馬上要換主帥;那個什麼‘黑馬’‘軍神’的袁崇煥,以本帥看,他就是個軍營中的怪胎!布陣用兵,總不按常規出牌。對付且欲戰勝如此敵手,就必須堅持‘以爾之矛克爾之盾’,‘以其人之道仍治其人之身——那麼,對方究竟是如何布陣,卻又是如何用兵呢——」于是,就這樣,皇太極一邊認真看著《孫子兵法》書中,有關兩軍對陣時,其中一方的布陣用兵方法;一邊在面前的沙盤上做著試驗。如是多次,翻來復去——

看著看著,皇太極卻不禁將書本暫放一旁暗自嘆道︰「為什麼同樣一本書,同一條戰術,他袁崇煥用起來那樣得心應手揮灑自如,勝券在握?但本帥用起來卻畏首畏尾,自信心不足?哦,原是受心理上的副作用影響。俗話說‘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在同對方交手前,先就懷著沉重心理負擔,又咋能滿懷信心,全力以赴去戰勝對手呢?看來欲克敵制勝,光靠熟讀兵法書還是不行的。還必須似醫生給病人診脈治病一樣,要身體心理雙管齊下才行。」

想罷當即命道︰「勤務兵,不管你用什麼辦法?從哪里找?今日夜來之前,必須給本帥找來一本講人心理的書。否則拿你示問。」勤務兵答一聲離去.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輔帝理政之大明智妃最新章節 | 輔帝理政之大明智妃全文閱讀 | 輔帝理政之大明智妃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