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帝理政之大明智妃 第111章 崇禎訓主事 玉妃倡募捐

作者 ︰ 文苑新兵

第111章崇禎訓主事玉妃倡募絹

(142)

急報邊情火燒眉毛,崇禎便問兵部主事道︰「這是你們這塊的事,你說該怎麼辦?」

「袁大將軍兼著兵部尚書嘛!」兵部主事很狡猾,當即將球踢給袁崇煥道——「他不已在去寧遠的途中嗎?相信他定有能力解決。」

「為什麼前一段不發兵餉?」崇禎帝又緊追著質問道。「你知道欠兵餉會帶來什麼後果嗎?你總得給朕一個說得通的理由。」

「這些遼東兵的素質太差,既往總是光領錢不出力。哼,就得給他們點顏色看看。咱別听少數人在哪兒瞎乍呼,其實手中都有積蓄。停發個一兩月兵餉餓不死人。」兵部主事慷慨陳詞道。「再說哩,戶部中那些老油子,天天叫嚷著沒錢。實際上是將國庫銀子囤積聚奇」

「哦,原來這樣?」崇禎听後一愣;隨卻嚴肅道︰「雖如此說,亦算得事出有因。但‘當兵吃糧’古今沿習,莫管人家手中有無積蓄,餓不餓死人;既忝在軍營服役,國家按月發餉天經地義。欠餉自是上級輸理。若不解決,許生變故。當前兩軍對壘,急需提高吾軍戰斗力。千萬不能因小失大。朕看你們兵部還是想辦法解決為宜。」

「皇上啊,您老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听說讓自己解決,兵部主事當即叫苦連天道。「現時剛鏟除魏黨,朝廷又開拓中興大業,百事待舉,用錢的地方多了去了。兵部只管人事,不管錢糧,您老叫臣去哪兒弄筆錢來,去填補遼邊駐軍欠餉?要不這樣吧,皇上看能否從內府積蓄里,先掏點銀子墊上,到何時戶部國庫有節余了再回頭補上?」

「混帳東西!朕苦口婆心給你講道理,你卻還蹬鼻子上臉哩。」猛听對方將「軍」,崇禎當即火冒三丈,憤怒得一個巴掌邊扇過去,邊怒喝道。「你身為朝廷命官,兵部主事,職責所在,不主動想辦法,解決難題;卻不是將球踢給前線,就是踢給朕躬。既然你枉佔其位,朝廷要你何用?從明日開始,無須在兵部主事了,罰你去錦衣衛服勞役。」

諸多「改革派」新貴,及數位新老閣臣,爭先恐後相繼發過言後,朝堂上便出現暫時的寂靜。滿朝文武大臣,一百多雙眼楮,俱都目不轉楮地緊緊注視著御座上的崇禎帝,關注著他的下步行動;兩百多只耳朵,集中了全部听力,諦听著他將發出的任何話聲。

因為將到往日散朝時間,負責早朝的輪值太監小興子,不停地偷看太和殿前,窗跟那只記載時間的更漏,及從窗口射進來的光影;立等著龍椅上的主子爺,發出一聲「散朝」的號令,他得了「聖旨」便可大聲宣布道︰「退朝!」因為肚子早在咕咕叫提抗議了。

但是回望御座上的崇禎帝,半側身子,雙目微闔,似仍半睡未醒樣子。于是,小興子便下意識輕咳一聲。但回頭再看,這主子爺卻仍未動于衷。實際上,此刻的崇禎帝,不僅根本並無睡意,且思想意識卻較任何時間都清醒;腦海中正似經受著驚濤巨浪般翻騰斗爭——

說老實話,從昨晚到今日上午早朝,雖只短短多半天多時間,作為一個從小到大一直接受皇室儒家封建禮法教育,滿腦袋裝滿了,封建社會等級標準的他來說,要一下子從至高無上的皇權,降落到平民意識的地平線上,的確是讓他勉為其難了。

他記得很清,當昨晚愛妃徐如玉,剛向其提出,「為了大明的江山社稷長治久安,皇上應清醒地重新審視,唐魏征有關‘江山是船,黎民百姓是水;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千古哲理,要勉強自己,從現時起,開始培養‘平民意識’;朝政改革要從親民愛兵做起;爭取每年做幾件,有代表性的親民愛兵活動。若無異議,那就從由下詔書命令,變為頒旨同臣民商討,自願捐款助遼軍欠餉問題開始吧?」

雖然當時二人間仍有分歧,但從朝廷大局考慮,最終還是服從了愛妃——

今日所頒兩道「體民意講民主」的諭旨,便是明證;亦是自己培養平民意識,親民愛兵的具體行動。原本自己費好大勁,終于扭轉的思想行動,想不到今日早朝一開始,剛宣讀罷自己民主實踐的諭旨,那幾個保守迂腐的前朝遺老,卻猝不及防跳了出來,發一通同自己此前臭味相投的儒家治政「高論」;發自內心講,剛剛受玉妃燻陶影響,才轉變過來的思想,原本就脆弱游弋並不堅定,經那幾個遺老一煽動,玉妃教育燻陶的成果,又及乎喪失殆盡,前功盡棄。

「嗨,所幸朕繼位後,為助自己開拓中興大業,所提拔重用的諸多新貴賢臣,及時奏疏提醒,才終使自己然猛醒。」崇禎帝深自感嘆地想,「啊!不再有位中世紀歐洲哲人說︰‘人觀念立場的轉變,是一個長期艱苦的過程;是一次鳳凰涅’呢!」

于是,在小興子再次輕咳提醒後,他下意識亦瞟一眼,窗前那只記錄時辰的更漏。看看天將過午,這才挺直了身軀,喝口小興子遞上來的茶水,潤過嗓子後,終于發話道︰

「各位臣工,朕的愛卿,謝謝爾等警示,頓使朕躬猛醒,堅定了走民主化道路的決心。亦請諸位放心,即便為吾大明江山社稷長治久安,朕寧願放棄皇帝所享特權,也要堅持帶領廣大臣工,將以‘民主理政’為中心的‘改革’進行到底;不實現中興目的決不罷休!讓吾君臣就從落實‘自願捐糧獻款,支援遼東前線欠餉’開始吧!」

兩道同樣內容目的,但各有對像範圍的諭旨,即時下發到朝野各地官衙臣民中去;宮廷大內,後妃太監宮女侍衛及一切雜役僕從中。于是乎,在短短數天時間內,便收到了立竿見影的神奇效果。也就從次日上午開始,負責接收各方面捐款捐物的宮廷內務府,和內閣戶部官衙,即便專抽數人,新組成一辦事機構,亦然忙得不可開交。

這是次天上午,戶部官衙大門一側的三間辦事房。一位辦事官員,正在給一已繳捐款的閣員辦收據手續,室內另幾位坐等繳捐款的閣員已等得發急。有人站起又坐下;有人不停地看設置窗口的記時器;有人則心焦地數次進進出出——

「我說這位辦事的先生,您辦事的效率能否再提高一點?俺都前來快一個時辰了,咋還輪不到俺繳款辦手續?衙門里主官大人還立等俺回去報信,好向內閣匯報哩。」一位等得不耐煩的閣員,禁不住牢騷道。「唉,往日只知道伸手向上要錢要物難;沒料捐錢捐物也竟讓人等得心焦不耐煩。」

「是嘛,這也就是為響應皇上號召,是為支援前線抗金保國,本部衙門才打緊招待費開支,個人也都是從減少日常花銷,才擠出這些錢來捐獻呢!」另一站著的閣員似在訴苦道。「誰家不是呢?」另一閣員亦持同感道。「今日臨來前,衙門頭兒還反復交待︰這是向前線捐款,捐多捐少,先捐後捐,可是個衡量愛國態度問題;咱衙門可不能落後。」另位正取錢上繳的閣員加空接口道。

「各位稍安勿燥!吾等接受大家建議,盡量提高辦事效率。」辦事員邊抓緊辦手續邊耐心解釋道。「這不是剛開始接收捐款沒經驗嗎?部里也沒料到各衙門和個人捐款積極性這麼高。回頭俺會向頭頭兒們認真匯報,最好能再多設個接收點。要愛護集體和個人愛國熱情嘛。」

與此同時,在宮廷內務府官衙,專門設置的一接受捐錢捐物辦事房。有如同樣的擁擠繁忙景象。所不同的是,前來捐錢捐物者不是官員,而多系各宮管事的宮女太監;且捐出的不僅是金條銀錠,還有不少金銀首飾。而那些各宮管事人,也有些素質不高者,會自仗主子勢力,要挾經辦人照顧優先。

「這位辦公先生,俺是裕豐宮的管事鳳鸞,請你先給俺辦辦。」一個剛風風火火趕來的宮女,無視大家都在排隊,卻湊向收錢的窗口要求道。「我們張妃娘娘還立等俺回去報信呢。若上繳晚名單排後,俺挨數落,你也吃罪不起。」邊說邊將自帶錢袋壓到別人錢袋上。

「鳳鸞姑娘,想排前咋不早點來哩?」辦事人邊教訓邊不客氣地,將其錢袋重送出窗口道。「你沒看皇後娘娘坤寧宮的徐主管,和皇貴妃娘娘毓慶宮的鳳羽主管,也都在排隊嗎?」鳳鸞招了沒趣,又偷看一眼排隊里的徐主管和鳳羽,自覺沒趣地拿袋到後邊排隊。

同時在內閣官衙,所專開的兩間辦公房內。幾位辦公人員,亦在忙碌接待各省地前來捐款捐物者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輔帝理政之大明智妃最新章節 | 輔帝理政之大明智妃全文閱讀 | 輔帝理政之大明智妃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