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的三種表現手法
最後這一段,來說一個其實是我很早就覺得可以稍微談談的東西。以個人的總結,人物的表現手法可以分為由低到高的三個層次,形容詞表現,對話表現,和情節表現。
形容詞表現
形容詞表現自然是最簡單的了,按傳統的小說手法,某個人出來,一般會有一小段出場介紹,說明一些這個人的基本情況,一般少不了肖像描寫,而同時就可以通過形容詞提示出這個人的能夠帶給人的基本印象,譬如英武、粗獷、靦腆、文雅一類,這個用形容詞限定的「出場性格」,除非作者有意以人物性格的前後反差來出奇,就為整個人物在其後的表現定下了一個基調。定這個基調其實大有好處,可以極大的減少作者在人物塑造上的工作量,開場形容詞相當于將人物定位在了某種類型之中,在此後作者只要花上不多的技術將人物一直維持在這個基調上,就可以一直保持這個人物形象的獨特性。而在沒有這個預先定位的情況下,作者就需要通過筆鋒和人物的每一點面的接觸,將人物形象推到自己心中的某一個定位上去,這是需要比較高的技術的。我當年曾經捉模一個問題,為什麼小說的傳統,男主人公出來一定得英俊,女主人公出來一定得漂亮,這其實是從一開始就加給讀者一個對于主人公的正面的感覺,以利于加強讀者對于人物的認同感。但其實生活中的人長得特英俊漂亮的是少數,為什麼對于我們周圍的很多人,我們都會有很強的認同感呢。其實這個英俊和漂亮的形容詞,跟這里說的人物性格的形容詞基調是相似的,說白了就是在節省力氣,你一上來就讓讀者覺得你的主人公好,然後進一步的寫主人公好就比較容易,作者就不需要在人物描寫的硬功夫上花太多的力氣。而譬如古龍在大人物中的發揮,能把出場直接給了個幾乎致命性的「矮胖」肖像描寫的楊帆寫得令讀者最後認可並喜歡,寫作技術能達到這個水準,其實出場給不給個英俊的定位,根本不重要了。
對于需要同時展現多個不同性格人物的文章,開場形容詞就能夠為作者節約更多的功夫,寫出一個人物容易,譬如同時寫出四五個人物就不那麼容易,而這個時候用開場形容詞先在讀者印象中對這四五個並行的人物定下不同的位,後面進一步的順線發揮,就會容易得多。譬如溫瑞安的四大名捕,起碼我印象最深的碎大開談系列,冷血鐵手追命和無情的性格都是通過開場形容詞提點出來的,即使後面我認真觀察過,他其實沒有對展現人物不同性格投入太多的後續力量,但正因為開場定位的錯合,同樣起到了不錯的效果。
又我上一節提到的對于配角性格有意識的錯合處理,如果人物描寫功底不到家,形容詞同樣是可以采用的手法,次要配角常常連後續出場都沒有,不需要維持性格,用起來就幾乎不需要技術含量了。還是前面那個觀點,讓讀者有不同色彩的印象,總比一色灰蒙蒙的好。
對話表現
對于已經有一定的寫作底子,心氣又比較高的人來說,采用形容詞在先定位性格的方式,總顯得,呃,有些掉價,一方面顯不出作者水準,另一方面,離小說所需要的含蓄、「中空」,或者就是如情節一章所說「如魚飲水,冷暖自知」的表現方式,還是有差距的。
在不需要任何功底的前一個層次之上,對話毫無疑問就是最適于表現人物的方式了。這一點我想不用我再多行解釋,大家應該從小學起就知道了。這也就是我所說的表現人物的第二個層次。個人的寫作習慣就是基本排斥形容詞直接定位形式的,因此除了有時用肖像描寫在開場打個粉底以外,人物性格的主要表現都是通過對話來完成的。個人的文風,一半到三分之二的篇幅是對話,所以以對話描寫表現人物相對比較有利,因此在對話表現上,多少也積累出一些經驗和體會。
對話可以是主要人物之間連篇的長段對話,也可以是次要人物出來的一句兩句,需要注意的是,無論是哪種情況,即使在表達完全相同意思的時候,不同性格的人說出來的話,一定會有細微的不同,而讀者就從這不同上,感覺得出不同人物的性格。這就是對話表現人物的根本實現方式。需要知道,這種對于人物性格的感覺,讀者並不需要明白語言細節能夠表現性格這一理論,也不需要通過細節去推敲什麼,而應該能夠讀到你的對話描寫就直接從你的對話中感覺到你人物的性格。這是一種直觀印象,跟思考無涉。小說的對話描寫,跟戲劇作品比較,具有一個巨大的局限性,就是後者可以通過演員的語調變化成功的讓讀者產生不同印象,而小說並不具備這一功能。同一句話,演員能夠說出無數種完全不同的感情,而小說就只能給人文字上的單一信息。但是這一切缺陷都不難克服,個人的經驗,是用「代入法」。就是在寫一段對話描寫的時候,寫到哪個人物,就將自己代入到那個人物中去,以你自己的口氣來完成他在對話中的戲份,或者說,你其實就是一個演員,在寫到哪一個人物說話的時候,就在扮演哪一個人物的角色,記錄下這個角色沖口而出的語言。我自己寫對話的時候,打字速度常常會隨著人物的感情起伏而忽快忽慢,有時寫激動了砸著鍵盤往下寫也是常見的,這就是代入法應用的後果--||||這是一種非常微妙的效果,雖然文字能夠提供給人的信息極為有限,但是當你實際通過這種方式將人物的對話寫出來的時候,只要代得足夠深入和真實,人物的性格會自然而然的躍然紙上。人物性格從紙進入到讀者的印象里,是一個純感性的過程,毫不需要思考的干擾,那麼它從作者的內心形象里反映到紙上,同樣是一個純感性的過程,同樣不需要思考的插手。兩個過程會在純感性中,得到完全的直接的溝通。其實所謂藝術,其中一個真諦也就在這里。
應該說,對話描寫是小說表現人物的主要手法,因其豐滿而極有表現力,整體來說技術難度也並不算是太高,因此被廣泛采用。如果說小說的練家子功底是描寫的話,那麼小說中塑造人物的練家子功底,就是對話描寫。寫到這里忽然想到,中國舊評話之所以常常流于臉譜化,跟中國古典小說創作並沒有成熟到充分發揮對話這一表現形式之間,應該存在著極大的聯系。
情節表現
以個人的觀點,小說表現人物的最高層次,在于以情節表現人物。這一觀點大抵也與我前面對于情節的觀點有關,小說是情節的藝術,小說表現力的主要載體是情節,因此塑造人物的最優載體,同樣是情節。只有情節才是小說中最富有表現力的部分。
這一層次,對于小說的人物塑造而言,是一個極高的層次,應該說,大部分作者都是達不到這個層次的,我個人的層次只在前面的對話上,離這個層次同樣也差得遠。只是,當有人真正應用這個層次成功的時候,它能夠帶給人的精神享受,實在是美妙絕倫的。
如前,通過對話表現人物,就是在表達同一個意思的時候,不同的人會因為各自的性格而說出不完全相同的語言,而通過情節表現人物,就是在面對同一件事情的時候,不同的人會因為他們性格而做出不同的舉動和選擇。自然,在一些重大的事件上,不同性格和世界觀的人顯然會有不同的抉擇,這個很普遍,也不存在什麼太大技術含量。但是這里強調的,是通過在事件上產生的不同舉動,來豐滿的「表現」出一個人物的性格。這就難了。無論是小說的任何一種表現手法,第一要著都在「無痕」,用情節表現人物更是如此,一旦有痕了,味道就盡失了。所以表現人物的情節不能造作,要如流水一般順其自然,或者很多時候就是一系列看似平常而順著情節線索一路發展下去的事件,但人物就需要在這一系列場景中,由自己的舉動和選擇展示出自己的性格。就如小說的對話一般不會是特意為了反應人物性格而寫,而往往是為了進一步發展情節,但是人物的性格就在這些對話中加以展現一樣。
應該說,這種高難度的活計,即使對于最好的作家,也並不是每一篇文都有表現的機會,只是它一旦得以體現的時候,魅力是無窮的,還是那句話,情節才是最充分實現小說表力的方式,它的力量是其他的表現手法所不能比的。到現在我有印象的例子是古龍的多情環,當年看得我五體投地。
當然,這里提到的三種方式,都是指主要的表現方式,小說中的人物塑造是從頭到尾通過一系列的筆法來實現的,不會只單純的依賴于某個方式,而其他細節描寫的提點,又向來一並貫穿始終,如此才能實現一個圓融的系統。
四、主題
我記得在寫當年那篇文章的時候,我是把主題放在第一個部分的,因為它最重要,這次我將它放在最後一個部分,同樣是因為它最重要。如果說小說是一個人,那麼情節和人物是骨骼,描寫是血肉,而主題,是靈魂。
就我個人的寫作觀而言,始終強調的是,小說的一切必須緊密圍繞主題,主題是一篇小說全部力量的凝聚點。其實有很簡單的一個道理,即使不論一篇小說應當具有一種什麼樣的藝術價值,當一篇小說如此多文字,如此多表現手法的力量全部匯聚在一點上的時候,這篇小說能夠帶給讀者的沖擊,一定是最深刻的。
前面已經提到過,這里再強調一次,主題完全不需要是一種明確的觀點或結論,如果能給主題下個定義的話,我想,可以就用這樣一句話,主題就是作者想用文字表現出來的東西。至于作者想用自己的文章將什麼東西表現給看文章的人,這完全是作者的自由。事實上,根據個人的經驗,小說主題最經常的存在方式,是將現實生活中的一種現象,通過文字加以抽象和提煉,從而萃取成一個構架。作者事實上是用一個高度凝練的故事,向讀者再現了現實生活。而正因為有了這個提煉和萃取的過程,故而能夠將現實中的這一現象清晰的呈現出來,同時,提煉的過程,也是一個運用作者個人思考也因之融入了作者個人思考的過程,因此小說再現便已經不再是單純的生活本身,而具有了其獨特的意義。其實,這也就是一個藝術形成的一般過程。當然,這里是從小說倒過來說,而實際的順序應當是,作者在生活中有了某種體會,當這種體會能夠形成一個完整框架的時候,它就可以通過小說被表現出來了。
如情節一章所說,小說需要實現的是一種「如魚飲水,冷暖自知」的印象,讓讀者通過小說的情節構架而身臨其境,切身的感受到作者想要表現的主題,而不能僅僅讓讀者站在岸上,用形容詞告訴他水是什麼溫度。如此方能實現小說在表現力上的真正潛力。因此,如那一章我提到過的,小說的主題應該被「虛」出來,應該如一種管樂,竹管是人力施加的部位,而發聲的不是竹管,而是竹管內的中空。小說的主題就應該是這個中空。你的全部小說,就是一個刻竹制管演奏管樂的過程,雖然你不能直接去「彈」管中的空氣,但是只要你制好竹管,控制好施于管外的指法和口風,它一定會發出你想要的那個音。如果你以直白的語言直接告訴讀者你的主題,其實你就根本沒有必要來寫這篇小說了。正因為小說的這種特性,故而小說藝術和舊詩一樣,其氣質應該是「蓄」的,是一種內斂的,包在里面的東西,只能通過讀者跟情節和人物之間的直接觸踫而體味到,一旦被語言點明,蓄起來的氣脈就泄掉了,這是小說之大忌。這是一種很微妙的感覺,對小說比較熟悉的人應該都會有各自的體會。
最後我想說說個人總結出的一個比較成型的體會。就是我已經在之前提到過的「星雲」理論。上乘藝術應該是一種星雲的存在。它由無數顆大大小小的星體構成,它們圍繞一個中心緊密的旋轉,而這樣一個旋轉體形成之後,它給你的印象不是「無數」顆單獨的星星,而是「一」團星雲。它不再是一種離散體的組合,而形成了「一團」。這就是上乘藝術所應達到的高度,它給人的第一印象已經不再是許多東西的組合,而就是「一個」整體,構成這個整體的各個大大小小的部分,都已經完全融合到整體之中,甚至呈現出一種空明透澈的境界。小說作為藝術的一種,亦是如是。主題,就是星雲圍繞旋轉的那個中心,沒有這個中心,作品就不可能形成星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