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祿山是東北營州一帶的胡人,他的母親是個女巫,與人野合,生下安祿山,後來,女巫嫁給了一個姓安突厥人,安祿山就冒充安姓,起了一個名字叫做安祿山。
史思明也是個雜胡,與安祿山是鄰居,二人都及其狡猾,他們投軍後,在邊將張守圭手下做事。安祿山經常到契丹族部落捉人,經常能夠幾個人出去,回來時帶著幾十個俘虜,張守圭十分欣賞安祿山,把他認作干兒子。
史思明善于欺騙,他曾經被奚族人捉拿,他冒充大唐使者,奚王害怕唐朝,就不敢殺死史思明。
史思明誘惑奚王,派出三百多人的隊伍,跟隨自己到唐朝出使。史思明對邊境的唐朝將軍說,有一股奚族軍隊偷襲唐朝,于是,唐軍將這三百名奚族使臣捉拿殺死,重賞了史思明。
安祿山、史思明做了將領之後,善于侍奉人,每逢朝廷派遣使者來到幽州,他們都會用重金賄賂使者,這些人回到朝廷,都會夸贊安祿山、史思明,李隆基漸漸開始欣賞安祿山。
743年,安祿山進京見李隆基,他匯報說︰「去年,有蟲子吃莊稼,我向神靈祈禱,說如果我的心對陛下不誠的話,就讓蟲子吃我的心;假如我的誠意被神靈知道的話,就飛來小鳥吃掉蟲子,果然,我的誠心將神靈感動,一群小鳥飛來,將蟲子吃光了。」李隆基很高興。
安祿山身體很肥大,體重超過三百斤,大肚皮垂到膝蓋之下,他外表粗苯,內心很狡詐。他經常派人到京城送禮,上至皇帝、貴妃,宰相,下至那些與皇帝親近的人,京城的消息,安祿山安排的耳目很快就會向安祿山報告。
安祿山在唐玄宗身邊,風趣幽默,反應很快。有一次,李隆基問安祿山︰「你的大肚皮里,都是些什麼東西?」安祿山馬上回答︰「只有一顆對陛下的忠心。」
見到楊貴妃時,安祿山主動要求楊貴妃收自己做干兒子,為了討楊貴妃歡心,他向向楊貴妃問安,接著才向李隆基問安,安祿山解釋道︰「我是個胡人,心中先有母親,其次才是父親。」楊貴妃大喜。
李隆基曾經向安祿山介紹太子,安祿山假裝不懂,說道︰「我心中只有陛下,我是個胡人,不懂得什麼是太子。」弄得李隆基很高興。
安祿山得到李隆基的信任,身兼範陽節度使、河東節度使、平盧節度使三個重要職務,他擁有河北、北京一帶的地盤,大概與東漢末年的袁紹的勢力差不多,安祿山手下的大軍有十五萬之多,佔當時唐朝總兵力的近三分之一,而且都是能征善戰的勇士。
安祿山的軍隊以胡人為主,他們看到唐朝內地空虛,財富如山,貪婪的性格,對更大利益的佔有欲,使得這群軍事利益集團最終走上了造反的道理,給盛唐時代的結束畫上了句號。
755年,範陽節度使安祿山舉兵造反,安祿山偽造李隆基的敕書,召集所有的將軍,向他們說︰「皇上給我秘密的聖旨,命令我進京討伐奸賊楊國忠。」眾人十分驚異,沒有人敢于提出異議。
當時,中原一帶百年來沒有經歷過戰爭,很多州縣倉庫中的兵器已經腐爛,府衛只有官員,沒有一個士兵,更沒有經過操練的戍卒,安祿山所到之處,凡塵四起,各個州縣望風披靡。
消息傳到長安,李隆基認為這還是一些人嫉妒安祿山,在散步謠言,等到各州縣的公文傳到長安,唐玄宗這才召集宰相商議。楊國忠得意洋洋地說︰「我早就預言安祿山造反,不過,安祿山在十天之內就會被殺,根本不必憂慮。」李隆基信以為真。
當時,唐朝的軍隊,除了安祿山的叛軍之外,還有黃河以西的軍隊,可以與之對抗,這支軍隊以朔方軍最為精良,江淮一帶,多財富,唐朝中央政府所掌握的實力,是超過叛軍的。
唐玄宗手下的大將,除了安祿山之外,還有另外三個,他們分別叫做哥舒翰、高仙芝、封常清。
安祿山叛亂後,封常清人安西節度使,正好進京上貢,唐玄宗下令,由封常清在長安一帶招募軍隊,十天之內,募得六萬人,封常清下令砍斷河陽橋,做防御的準備。
李隆基拿出宮中府藏的金錢絲帛,在京師又招募了十一萬人,由高仙芝統領,出征洛陽,這些人全是市井子弟,全無作戰經驗。
755年12月,安祿山的叛軍在靈昌渡渡過黃河,叛軍用一些破船、加上一些草木捆在一起,一夜之間,這些東西就被河水冰凍在一起,叛軍乘著這樣的冰船過了黃河。
封常清所統領的軍隊,毫無作戰經驗,與叛軍數次交戰,都失敗了,封常清對高仙芝說︰「叛軍勢頭很猛,如果潼關失守,京師就完了,不如進入潼關,阻擋叛軍。」高仙芝贊成,當叛軍攻到潼關時,被唐軍擊退,叛軍退回洛陽。
太監邊令城監軍,他多次對高仙芝提出建議,高仙芝沒有听從,邊令城十分不滿,就向李隆基打小報告,說高仙芝等人拿叛軍動搖士氣,丟棄數百里土地,克扣士兵的錢糧。」
李隆基已經是老糊涂了,對安祿山叛亂的信息置若罔聞,對高仙芝、封常清的消息則是偏听偏信。李隆基立刻派人到前線,將高仙芝、封常清處死,很多士卒為二人喊冤,毫無用處。
處死兩位名將之後,李隆基清楚了名氣比安祿山還要大的、安祿山的死對頭哥舒翰,哥舒翰當時身患嚴重的風濕病,行動不便,李隆基強行要求哥舒翰出任守衛潼關的將領。
潼關天險易守難攻,唐軍雖然人數不多,訓練不足,但是,防守是有余的。
安祿山進軍受阻,往西進攻的史思明,多次被朔方名將郭子儀、李光弼擊敗,無法前進;潼關方向有哥舒翰駐守,無法通過;往江淮一帶的進軍,被張巡阻撓,河北老巢也不安定,安祿山有些後悔起兵了。
就在這時,李隆基再次犯了嚴重錯誤——催促哥舒翰出關,與安祿山叛軍決戰。叛將崔乾佑派出四千弱兵引誘唐軍。
李隆基逼迫哥舒翰出擊,哥舒翰上奏道︰「我軍最好的策略是堅守不出,等待暴虐的叛軍盡失民心,形勢扭轉過來。」
郭子儀建議道︰「我軍主力直搗叛軍老巢範陽,前方的叛軍惦記自己的家屬,一定會軍心渙散。」
宰相楊國忠喪盡民心,有人向哥舒翰建議,將楊國忠除掉,哥舒翰不同意。消息傳到楊國忠耳朵里,楊國忠擔心哥舒翰與叛軍勾結,就在李隆基耳邊嘀咕,李隆基听信了楊國忠的話,下旨要求哥舒翰出潼關與叛軍決戰。
哥舒翰的二十萬大軍行走在前後長達七十里的狹長山谷中,崔乾佑將精兵埋伏在山谷兩側,在靈寶一帶堵住山谷的出口,對唐軍發動攻擊,唐軍動彈不得,損失極大。
哥舒翰用馬車沖擊,崔乾佑用火點著一些車輛,弄得濃煙四起,唐軍根本看不到對面的任何東西,崔乾佑用騎兵從背後沖擊,唐軍徹底失敗,哥舒翰被俘,叛軍只用了幾百人,就攻下了潼關。潼關失守,長安門戶大開,李隆基哭天無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