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唐玄宗寵愛高力士開始,唐朝的宦官勢力日趨壯大,皇帝們擔心朝臣弄權,害怕藩鎮造反,于是,只願意信任身邊的奴才,是啊,奴才再壞,也不會壞道篡朝吧,但是,一旦把權力交給奴才,皇帝也就陷入另一種危險之中。
皇帝要使用、利用奴才,奴才依附于皇帝、也會控制、操縱皇帝,他們之間的相互利用、相互猜疑、相互殺害、相互依附關系,糾纏在一起,是很復雜的。
唐代的國家權力,分為中央與地方兩部分。皇帝是宰相是不放心的,擔心宰相專權,大多數宰相都是從下級官吏一級一級爬上來的,科舉出身、富有行政經驗與威望,是皇帝的主要協助者、命令的執行者。
宦官是受過閹割之刑的人,他們沒有經過正規教育,家室大都貧寒,缺少良好的家庭背景,沒有經過科舉考試篩選、更沒有行政、司法管理經歷,靠著依附皇權而掌握權力,天然地與朝臣形成對立關系。
唐代宗時期的大太監李輔國專橫跋扈,無論大事小事,事事都必須征求他的意見,群臣出入,都必須進見李輔國,李輔國安然處之。
李輔國惹了滿朝文武大臣,也使得唐代宗很難容忍他了,另外一個大太監程元振很嫉妒李輔國,他秘密請示唐代宗削減、限制李輔國的權力。唐代宗進封李輔國為博陸王,在宮外為他建造府邸,任用程元振為元帥府行軍司馬(相當于中央軍委常務副主席、總參謀長),這種明升暗降的方法,使得李輔國失去了軍權,還失去了居住在宮中,挾持皇帝、指揮其他宦官的機會。
唐代宗還不肯罷休,堂堂皇帝,竟然派出殺手,潛入李輔國的王府,趁著夜晚,割下李輔國的腦袋、還有一條胳膊。李輔國死後,唐代宗假惺惺地下令捉拿凶手,讓工匠用木頭做了一個木頭腦袋,給李輔國安上下葬。李輔國死去的消息傳出,滿朝文武拍手慶賀。
取代李輔國的程元振,也不是什麼好鳥。他與大太監魚朝恩一起,在唐代宗耳邊嘀咕,說郭子儀聲望、權力太大,有危險,郭子儀聞風,主動辭去職務。
程元振向節度使來嗔請求拜托,來嗔沒有答應,程元振陷害來嗔謀反,來嗔被迫自殺,各地藩鎮都恨透了程元振。
763年,吐蕃入侵,邊疆告急,程元振不向唐代宗匯報,等到吐蕃二十萬大軍逼近時,唐代宗要求各地節度使出兵解圍,大家沒有一個人肯出面,連名將李光弼也按兵不動,大家都要求唐代宗斬了程元振。
唐代宗氣的很,假如答應了藩鎮的要求,皇帝的威嚴就會蕩然無存,不能答應,怎麼辦呢?只能啟用郭子儀退敵。
郭子儀被閑置很久了,只招募了二十多個人,匆匆來到咸陽,吐蕃人二十萬大軍已經渡過渭水,郭子儀派人請求朝廷增兵,程元振竟然不見。
郭子儀跑回長安,唐代宗已經逃離首都,大將王獻忠企圖脅迫皇帝投降,郭子儀趕到,斥責王獻忠,王獻忠對郭子儀說︰「皇帝跑了,國家沒有了主人。你說怎麼辦呢?」
吐蕃人進入長安,將長安城內的府庫、財物搶劫一空,焚燒民房。郭子儀在藍天一帶收集士兵,達到數千人,郭子儀流著淚,勉勵大家報答國家。
老百姓欺騙吐蕃人說︰「郭子儀從商州帶來很多軍隊到了。」吐蕃人很畏懼郭子儀,想要離去。長安人在夜里鼓噪呼喊,說唐軍回來了,吐蕃人竟然全部逃走。
763年12月,唐代宗回到長安,見到郭子儀,說道︰「我沒有及早用你,所以才會到了這一地步。」
唐代宗雖然沒有殺程元振,但是,也恨他得罪了天下人,就將他撤職流放。程元振听說皇帝回到了長安,就穿上女人衣服,潛回長安,被京兆府官員抓獲,唐代宗下令,將他流放到更遠的地方。
唐代宗看到外地的藩鎮指望不上,下決心擴充中央禁軍,程元振走後,大太監魚朝恩受寵,擔任中央禁軍主帥,從此,宦官擔任禁軍主帥(天下觀軍容宣慰處置使)成為慣例,宦官在與朝臣的對抗中,由于軍權絕對在手,始終處于上風。
大太監魚朝恩久掌禁軍,寵愛信任超過任何人,唐代宗常常與魚朝恩一起討論軍國大事,魚朝恩喜歡在眾人面前肆意討論時政,侮辱宰相。
魚朝恩每次向唐代宗匯報事情,都期待皇帝滿足他的要求,假如朝政不讓他參與決定,他就抱怨說︰「天下事,能夠沒有我參加決定嗎?」唐代宗決定除掉他。
宰相元載猜到皇帝的心意,決定利用這一機會,魚朝恩也知道眾人恨他,每次上朝,都帶著上百人的衛隊,元載決定先麻痹他。
元載奏請增加很多土地作為神策軍的屬地,魚朝恩接收後,更加驕橫,不把元載放在心上。元載的親信皇普溫到了京城,與元載一起謀劃殺死魚朝恩,唐代宗說︰「好好做,不要引起災禍。」
77年3月初十,是寒食節,唐代宗宴請權貴,魚朝恩吃完酒席要離開,唐代宗挽留他討論問題,言談中,唐代宗指責魚朝恩有不軌,魚朝恩爭辯,言語不恭,大臣周皓與左右幾個人將魚朝恩逮捕吊死,外人不知道真想。
第二天,唐代宗下詔說︰「賜死魚朝恩,他已經自縊身亡,將尸體歸還他的家人,賞賜六百萬錢埋葬。」
唐代宗下詔說︰「其他人不治罪,大家都是我的親信,我要親自統領禁軍,不要恐懼。」
田成嗣是安祿山、史思明手下的猛將,他治軍十分嚴整。有一回,安祿山視察軍營,田成嗣的答應安靜得很,像是一個人都沒有,實際上一個人都不缺。
在戰爭中,田成嗣打了很多勝仗,政府軍恨透了這個家伙,763年,史朝義頂不住政府軍的進攻,眼看要大勢已去,田成嗣要為自己找條後路。
田成嗣是個極其狡猾的家伙,他的心眼比一般人多一半,他騙史朝義說︰「陛下可以把莫州留給我,陛下回到範陽調來救兵,我保證守住莫州。」史朝義信以為真,挑選五千人馬從莫州北門突圍,史朝義離開之後,田成嗣捉拿史朝義的母親、妻子、兒子作為禮物,交給政府軍投降。
很多政府軍將領都吃過田成嗣的虧,他們不想放過這個可惡的家伙,田成嗣老奸巨猾,用重金賄賂副元帥僕固懷恩及其其他將軍,僕固懷恩考慮到皇帝很可能會「卸磨殺驢」,想留下河北的叛軍作為自己的後援,僕固懷恩奏請朝廷,將田成嗣、李寶臣、李懷仙等人封為節度使,朝廷考慮田成嗣等人手握幾萬重兵,假如不順水推舟,安撫他們,戰爭至少還得十年,國家已經被折騰的精疲力盡了,希望國家能夠結束戰爭,于是,就答應了僕固懷恩的奏請,田成嗣被封為魏州、博州兩州的節度使。
田成嗣將境內的所有人口進行了登記,將所有的青壯年男子編為軍人,幾年之間聚集了十萬人,並且從中選出一萬名勇敢強健的衛兵,稱為「牙兵」,這支牙兵,是當時藩鎮之中最精銳的軍隊。
田成嗣從來不向朝廷繳納任何貢賦,境內的財稅、人事、司法、軍事等各方面官員均由田成嗣任命,朝廷從來不能插手,簡直就是個獨立王國。
田成嗣為安祿山、安慶緒、史思明、史朝義立祠堂,稱他們為「四聖」,並且向朝廷請求做宰相,唐代宗對藩鎮采取遷就、寬容、籠絡政策,不予計較。
774年3月,唐代宗將永樂公主交給田成嗣的兒子,這是為了安撫田成嗣的心意,但是,田成嗣依然驕縱傲慢。
775年,田成嗣派出刺客將衛州刺史薛雄殺了,兼並了薛雄的地盤,逼著將士們割下耳朵、用刀子割破面皮,向田成嗣發誓效忠。
唐代宗再也不願意忍耐了,他決定用武力解決田成嗣,辦法是用藩鎮討伐藩鎮,唐代宗命令魏博周圍的幾個節度使共同出兵,圍殲田成嗣。
四面受敵的田成嗣,想出了一個主意,他有禮貌地釋放了被他扣押的節度使李正己的使臣,並且送上魏博的戶口、甲兵、谷帛等賬冊,田成嗣寫信給李正己說︰「我已經八十六歲了(假的),活不了多久了,說死就死了,幾個兒子都不成器,佷子也很頑劣,我如今的一切,都是為大人您守著的,不值得您發兵攻取。」
田成嗣對著李正己的使者下拜施禮,畫了李正己的肖像,上香供奉。李正己很高興,按兵不動。田成嗣暫時解了南顧之憂。
田成嗣北面是李寶臣的範陽,田成嗣糊弄了李正己,接著有玩起了李寶臣。田成嗣提前安排人在一塊石碑上刻了兩句讖語︰「李寶臣、李正己並力建業做萬全,與姓田的合作就能兼並幽燕。」暗中將這塊石碑埋在李寶臣的地盤中。
田成嗣派出一個會看地氣的人放出謠言說︰「範陽有帝王之氣。」李寶臣的人果然在地下發現了那塊石碑。田成嗣派人對李寶臣說︰「李公你攻取了魏博,這個地方也歸國家所有,不是李公你的,如果李公你赦免我田成嗣的罪行,我願將魏博奉上,我願意追隨李公你,不好嗎?」李寶臣很高興,就派人馬攻打朱滔的範陽。
李寶臣與朱滔打了起來,顧不上田成嗣了,田成嗣派人對李寶臣說︰「我不跟你玩了,石碑上的讖語是假的。」李寶臣惱羞成怒,也無可奈何。
幾個節度使圍攻田成嗣一年,也拿魏博沒有辦法,田成嗣上書向朝廷認錯,唐代宗沒有辦法,赦免了田成嗣。
田成嗣活了76歲,死了,他的佷子田悅自封為節度使,朝廷沒有辦法,只能承認,各個節度使都模仿魏博,或者父子兄弟相傳,或者兵卒們自己推選首領,朝廷的命令從來都沒有效力。
田成嗣生前不懼怕朝廷,卻害怕郭子儀,當郭子儀派出使者到魏博時,他朝西跪下來,說道︰「這個膝蓋已經很久沒有朝人低下了。」
實力最能算數,朝廷也得面對現實,手中有地盤、兵馬、錢糧,自然就什麼也不怕。皇帝手中沒有足夠的兵馬、自然就只能遷就藩鎮了。
藩鎮在名義上承認皇帝的天子之位,從朝廷那兒獲得任命狀,得到合法性;朝廷從藩鎮那兒得到一些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入侵的力量,各得其所,相互需要。
藩鎮之間,是相互制約的,唐朝朝廷就在這種力量平衡繼續延續下來,直到這種平衡被完全打破,這是後話,以後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