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河奔流 裴度氣度大如海 牛李朋黨害朝綱

作者 ︰ 楚人

815年,朝廷要對淮西節度使吳元濟用兵,淄青節度使李師道有些恐慌,為了破壞朝廷削弱藩鎮的大計,李師道收買殺手,刺殺朝廷中的主戰派。

裴度擔任中丞,協助宰相武元衡討伐吳元濟。李師道派出的殺手在815年6月初三早上,先在武元衡上早朝的路上,截殺了武元衡,割下武元衡的頭顱後逃走。另外一個殺手負責刺殺裴度,裴度在上朝的路上遇到了殺手,殺手向裴度砍了一刀,裴度從馬上掉進溝中,因為頭上戴著厚厚的氈帽,這一刀只是讓裴度受了重傷,沒有斃命,裴度的家僕王義從背後抱住刺客的腰,刺客用刀砍斷了王義的一支胳膊,喊叫聲驚動了很多人,刺客這才逃走。

朝中大員被刺,很多人惶恐不安,不敢早上上朝,有些人膽怯了,向皇帝建議,撤了裴度的職務,來安撫人心。唐憲宗大怒說︰「撤了裴度的職務,使得奸人得逞,朝廷的法度置于何地?」

唐憲宗派人慰問裴度,並且責令司法官員緝拿凶手。裴度傷勢稍微好轉之後,唐憲宗任命裴度為宰相,負責討伐藩鎮的事務。

政府軍討伐淮西吳元濟,進行了四年,不太順利,裴度請求到前線督戰,他對唐憲宗說道︰「我發誓,不與敵人一同活在世上,我不能剿滅吳元濟,永不回到朝廷。」唐憲宗感動得流淚。

裴度提拔名將李愬、李光顏等人,最終擒獲了淮西,震懾了天下的所有藩鎮,很多藩鎮主動要求向朝廷進貢,並且入朝拜見天子,朝廷的威嚴再次樹立。

裴度在唐穆宗時期,遭到排擠,長期擔任閑置,唐敬宗知道裴度的氣度能力,啟用了裴度做宰相。826年2月,裴度到中書省就職,部下報告大印不見了,手下人的臉色都變了,只有裴度照樣若無其事,倒了一杯酒慢慢地喝,過了一會兒,有人報告說︰「大印在原來的地方又找到了。」裴度還是不說話。手下人問原因,裴度說︰「剛才一定是有人拿著大印偷偷地蓋文書,如果聲張的話,此人一定會將大印丟棄,我們不動聲色,他用過之後,就會把印鑒放回原處。」大家對裴度的見識十分佩服。

唐敬宗想去東都洛陽,很多大臣勸說不要去,唐敬宗根本不听。裴度說道︰「國家本來就有兩都,用來準備天子巡視之用。安史之亂之後,東都廢棄不用,很多宮闕、軍營、百官的廊舍等,都需要修繕,陛下想去的話,應該允許話費較長時間,慢慢修繕完畢後,就可以去了。」

唐敬宗說道︰「諫官都說不能去,只有你這樣說了,我就不去了。唐敬宗下詔說,修繕東都老費百姓財物,不去了。

範陽節度使抱怨朝廷派出的中使給的服飾粗糙,強迫留下了使者,還要求朝廷提供範陽士卒三十萬匹衣料,朱克融還說想帶著兵馬工匠幫助修繕東都洛陽,唐敬宗很苦惱,不知道該如何應對,征求裴度的意見,裴度是個老江湖,知道如何應付。

裴度對皇帝說道︰「朱克融太無禮,快要死了!好比老虎在山林咆哮,時間久了,就會疲倦,哪里敢離開自己的巢穴(範陽)。拖上十天,先不搭理他,過後派人對他說,宦官失禮,回京後,我會處分他,將士們的衣服,朝廷從來不給,都是各地自己解決,我不在乎三十萬匹布,只是不能因為範陽而破例而已。關于修繕宮闕,可以告訴他,有工匠的話,迅速派來,我們給安排接待,這家伙肯定沒有準備工匠,過後再說,朝廷已經安排好了,不用來了,給他一個台階下。」唐敬宗按照裴度的建議,很輕松地恢復了朱克融。

裴度老成持重,辦事穩妥,很多邊疆少數民族進京朝貢,總是打听裴度是否健在,擔任什麼職務,可見,他們把裴度看做是主持中原大局的中樞人物。

裴度善于發現、舉薦人才,唐朝中後期的很多人才,比如名相李德裕、名將李愬等人,都是裴度引薦的。

裴度有很多故事,傳說他年輕的時候,生活困苦,有個和尚為他相面,說他是個餓死的命,過了若干年,再次見到裴度時,發現他的面相從容平和,完全改變了原來的面相,十分驚奇,可見,後天的修養,是事關個人命運的重要因素。

元朝大戲劇家關漢卿,曾經寫過一部《裴度還玉帶》的故事,贊揚了貧寒時期的青年裴度的高尚品格。

人格、能力、氣度、修養,集中到裴度一個人身上,他可謂為真君子也。

唐朝中期名將李晟對文人有一段精彩的評價。他說道︰「武夫有了矛盾,只要兩個人坐在一起喝頓酒,嘴上說沒事了,就永遠不再計較。文人不同,一丁點小事,就記在心上,經過調解,嘴上答應了,心中根本不會忘記,有機會必然報復。」

自古文人相輕,中唐時期的牛李兩黨之爭,就是明例。

牛黨的首領叫做牛僧孺、李宗閔,二人是唐憲宗時期的進士,他們在考試卷子上寫了抨擊時政的文字,被當時的宰相李吉甫忌恨,為他們之間的恩怨埋下了種子。

李吉甫在世時,牛僧孺、李宗閔的職位低微,不足以成為李吉甫的政敵,但是,隨著歲月的流逝,李吉甫的兒子李德裕成年之後,靠著父親的蔭庇,得了官職,步入政壇,以李德裕為首的李黨逐漸形成,與政治上已經形成氣候的牛黨狹路相逢。

牛李兩黨的第一次正式交鋒是在唐穆宗時期,那年是821年,李宗閔的兒子及其其他幾個達官貴人的子弟考中科舉,有人舉報舞弊,唐穆宗征求李德裕的意見,李德裕說舉報屬實,唐穆宗進行了親自復試,結果大部分子弟都復試失敗,證實了考場舞弊屬實,李宗閔丟了人,栽了跟頭,恨死了李德裕。

唐文宗時期,李宗閔、牛僧孺入朝為相,李德裕被派往四川任節度使,李德裕是個有才華的官員,他在四川地區,積極進行國防建設,做好抵御南詔、吐蕃入侵的準備,修築城堡,訓練士兵,使得蜀地的軍備、治安大為好轉。

831年,吐蕃內部出現分裂,吐蕃的維州副使悉玬謀來蜀地投降,李德裕上奏朝廷,請求予以安排,朝中百官只有宰相牛僧孺反對,說︰「要與吐蕃講求信義,不能接受吐蕃的叛臣。」朝廷下令李德裕將這些吐蕃人送回,結果,這些人回去後,被全部殺死,再也沒有吐蕃人願意投降唐朝了。牛僧孺站在李德裕的反對派立場上,不考慮國家大局,是個黨爭的典型事例。

833年,李德裕升任宰相,就將李宗閔等人全部趕出朝廷;834年,李宗閔再度入相,李德裕被再次排擠出朝廷,出任山南西道節度使,李德裕拜見唐文宗,要求留在京師,唐文宗同意將李德裕留任兵部尚書。

調令需要通過李宗閔的宰相府派出,李宗閔竟然說,將李德裕派到地方去的調令已經寫好,不能輕易更改,李牛兩黨相互傾軋,毫不讓步,鬧得唐文宗十分煩惱,嘆息道︰「派出朝內的朋黨,必去消除河北的藩鎮還要難。」

唐武宗即位後,喜歡李德裕,數天不見李德裕,就感到難受,李德裕確實協助唐武宗,將朝政辦得十分妥帖,在唐武宗的支持下,李德裕大力打擊牛黨,牛黨在八年內,沒有抬頭。

唐宣宗做了皇帝之後,對李德裕說道︰「你在我的身邊,我很難受,簡直像是接近了老虎,令我毛骨茸然。」強勢的李德裕失勢了,李德裕被趕出京師,一貶再貶,再也沒有回到長安。

李德裕走後,李黨的大將白敏中得勢,大力提拔牛黨之人。不過,牛僧孺、李宗閔李德裕相繼病故,持續了四十年的牛李黨爭暫告一個段落。

結黨營私,相互傾軋,窩里橫、窩里斗,是中國人、尤其是中國文人的性格特征,是中國文化的丑陋之處,只要是書人,能夠逃出這一怪圈的人少之又少。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江河奔流最新章節 | 江河奔流全文閱讀 | 江河奔流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