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說三國 第二十八章 霸王再生 下

作者 ︰ 時間的齒輪

揚州地區叛匪首領鄭寶打算裹脅百姓到長江以南,他認為淮南人劉曄出身皇族,本人名望又高,準備劫持劉曄,以劉曄的名義來發動此事,劉曄對此很憂慮。正好曹*派遣使者到揚州來調查此事,劉曄就邀請使者同自己一道回家。鄭寶前來拜見使者,劉曄留他參加宴會。在宴會上,劉曄親手用刀殺死鄭寶,砍下他的頭顱(劉曄這人,看過《三國演義》的應該都很熟悉吧,造投石車的那個書生,沒想到這書生殺人還有一手!而且以我觀之,劉曄之謀不在賈詡、郭嘉之下,只因為他是漢室宗親,後來曹*不待見他,使他沒有發揮的余地,就像後來的明哲保身的賈詡一樣!)。然後,拿著鄭寶的人頭,命令鄭寶的部下︰「曹公有命令,膽敢不服從命令的,與鄭寶同罪。」鄭寶部下有數千人,都被鎮服,推舉劉曄作首領。劉曄把這數千人交給廬江郡太守劉勛,劉勛很奇怪,詢問原因。劉曄說︰「鄭寶軍中沒有紀律,部眾向來靠搶掠百姓取利。我一向沒有資才,而又要對他們進行整編,必然會引起怨恨,局面難以持久,所以把這些人交給您管轄。」劉勛因為收容袁術的部屬太多,糧草供應不上(袁術一死,手下人都去投劉勛,為什麼?吃飯去!),就派遣堂弟劉偕向上繚的宗黨首領們征集糧草。上繚宗黨首領們未能滿足劉偕的要求,劉偕就通知劉勛,請他派兵進行襲擊。

孫策對劉勛的強大勢力頗為忌憚,假裝言辭謙卑地對劉勛表示順服,給了劉勛很多金銀布帛,誘騙他去攻打上繚的宗黨!劉勛大喜,他的部下們也都一致向他祝賀,只有劉曄對他說︰「上繚雖小,但城堡堅固,壕溝深廣,易守難攻,不會在十天之內攻克。大軍被困在堅城之下而後方空虛,如果孫策乘虛襲擊我們,後方便難于自守。這樣,則將軍進不能攻陷敵城,退又無家可歸。因此,如果大軍一定要出,災禍今天就會到來。」劉勛不听,于是討伐上繚。大軍到達海昏,宗黨首領听到風聲,全都趕快逃跑,只留下空城,劉勛什麼也沒有搶到。這時,孫策率兵向西進攻黃祖,走到石城,听說劉勛在海昏,就分派堂兄孫賁、孫輔率領八千人駐在彭澤,自己與兼任江夏郡太守的周瑜率領二萬人襲擊劉勛的根據地皖城,攻克該城,俘虜了袁術與劉勛的家眷以及部曲三萬余人。孫策上表推薦汝南人李術擔任廬江郡太守,撥給他三千士兵,守衛皖城,把其余被俘的人都東遷到自己控制的吳郡。劉勛率軍返回,到達彭澤,受到孫賁、孫輔的截擊,大敗。劉勛退守流沂,向黃祖求救,黃祖派兒子黃射率五千水軍來援助劉勛。孫策再次前來進攻劉勛,劉勛大敗,向北投奔曹*,黃射也逃走了。

孫策收編了劉勛部下的士兵二千余人,俘獲了一千艘船只,乘勢進攻黃祖。十二月,辛亥(初八),孫策進軍到沙羨,劉表派遺遣佷子劉虎與大將南陽人韓,率領五千名手持長矛的士兵來救黃祖。甲寅(十一日),兩軍會戰,孫策大敗敵軍,斬殺韓。黃祖只身月兌逃,黃祖的家眷及戰船六千艘被孫策俘獲,黃祖部下士兵被殺死及淹死的有數萬人。

劉繇逃到豫章的時候,太史慈帶兵逃到了芫湖山,孫策收服祖郎後又進軍勇里(今安徽涇縣西北),攻討太史慈,將他生擒。孫策又用勸降祖郎的辦法勸降了太史慈。

孫策平定涇縣不久,揚州牧劉繇在豫章去世了。他雖然被孫策打敗,但部下還有萬余人,于是部眾就打算推舉豫章太守華歆為首領。華歆認為「因時擅命,非人臣所宜」,所以堅決不受,這事就一拖拖了幾個月!(《資治通鑒》原文,這話說得多冠冕堂皇啊,其實華歆多聰明啊,他心里像明鏡似的,劉繇在的時候兵強馬壯尚且不是孫策對手,何況現在就剩些老弱殘兵,怎能與孫策為敵,我華歆可沒那麼傻,跳出來給孫策砍!)

孫策得到消息後,即刻命令太史慈前去安撫,他對太史慈說︰「劉州牧以前責備我為袁術進攻廬江。當時,我父親遺留下的數千精兵都在袁術那里,我志在建立大業,怎麼能不向他屈意低頭而索求我父親的舊部呢!後來袁術不遵守臣節,不听從勸諫,大丈夫以道義相交,但有大的變動時,也不能不分離,我當初投靠袁術及後來與他斷交的經過,就是這樣。只恨不能在劉州牧活著的時候向他解釋清楚。如今,劉州牧的兒子在豫章,你去看望一下,並把我的意思宣告給他的部曲,他們樂意來的就隨你一同來,不樂意的也加以安撫,並觀察一下華歆治理郡務的能力怎樣。你需要帶多少兵去,可以自作決定。」太史慈說︰「我曾犯下不可寬怒的重罪,將軍有齊桓公、晉文公那樣的氣量,我應當以死報答將軍的恩德。如今雙方並沒有交戰,不宜多帶人馬,率領數十人足夠了。」孫策左右的人都說︰「太史慈一定會向北逃走,不再回來。」(你當太史慈傻呀,好好的官不當,再說劉繇都嗝屁了,他能逃哪去啊!)孫策說︰「太史慈如果舍棄我,還會再追隨誰?」(只這一句話,就能說明比他左右的人不是高一點兩點,不知這里《資治通鑒》提到左右之人到底指誰?)孫策在昌門為太史慈餞行,握住太史慈的手腕道別說︰「什麼時候能回來?」太史慈回答說︰「不過六十天。」太史慈走後,大家仍議論紛紛,認為派他去是失策。孫策說︰「你們不要再說,我已考慮周詳。太史慈雖然為人勇猛、膽識過人,但不是一個反復之人。他以道義為重,一諾千金,一旦視作知已,生死不會相負。你們不要擔憂。」太史慈果然如期返回,對孫策說︰「華歆品德高尚,但沒有別的謀略,只能自保而已。另外,丹楊人僮芝擅自佔領廬陵,番陽地方勢力首領別立宗部,聲稱︰‘我們已在海昏、上繚另立郡府,不接受豫章郡的命令。’而華歆只能干瞪眼而已。」孫策拍手大笑,于是有了兼並豫章郡的想法。

孫策統領大軍準備進攻豫章,駐軍椒丘,他派虞翻去勸降華歆,華歆是什麼人,虞翻一去,一拍即合,第二天一早,就降了孫策,孫策尊華歆為上賓。

孫策分豫章郡,另立廬陵郡,委任孫賁為豫章郡太守,孫輔為廬陵郡太守,恰好佔據廬陵的僮芝有病(僮芝趁亂佔據了廬陵),孫輔就進軍攻取廬陵,留周瑜鎮守巴丘。

孫策攻克皖城時,安撫照顧袁術的妻子家小;等到他進入豫章,又運送劉繇的棺柩,厚待劉繇的家屬。士大夫因此而稱贊孫策。

當初,吳郡太守、會稽人盛憲曾推薦高岱為孝廉,許貢來接管吳郡,高岱就把盛憲藏在營帥許昭家中避難。烏程人鄒佗、錢銅以及嘉興人王晟等,每人都擁有部眾一萬余人或數千人,不肯歸附孫策。這時,孫策進軍討伐,將他們全部擊破,就又揮軍進討嚴白虎(嚴白虎是佔據吳郡的山賊,玩過三國11的應該都知道)。嚴白虎戰敗,逃到余杭,投奔許昭。孫策部將程普請求進擊許昭,孫策說︰「許昭對過去的長官有義,對老朋友有誠,這正是大丈夫應有的志氣。」于是,沒有進軍去*迫許昭。

廣陵太守陳登把郡府設在射陽,孫策向西攻擊黃祖,陳登引誘嚴白虎的余黨,準備在孫策後方起事。孫策率軍回擊陳登,先駐在丹徒,等待運輸糧草。當初,孫策曾殺死吳郡太守許貢,許貢的家奴和門客藏在民間,打算為許貢報仇。孫策性喜打獵,經常在外追趕野獸,他騎的一匹駿馬速度極快,衛士們的馬根本追不上。孫策乘馬驅馳時,突然遇到許貢的三個門客,他們用箭射中孫策面頰,後面的衛士騎馬隨即將門客全部刺殺。孫策受傷很重,召喚張昭等人,對他們說︰「中原正在大亂,以吳、越的人力,據守三江險要,足以坐觀成敗。你們一定要好好輔佐我的弟弟!」把孫權叫來,把印綬給孫權佩上,對孫權說︰「舉江東之眾,決機於兩陳之間,與天下爭衡,卿不如我;舉賢任能,各盡其心,以保江東,我不如卿。」四月,丙午(初四),孫策去世,時年二十六歲。

孫策之死,是東吳之不幸,曹*之大幸!孫策死的時候是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四月丙午(初四),而就在不久之後,曹袁官渡之戰爆發了!陳壽的《三國志》上有這樣一段記載︰「建安五年,曹公與袁紹相拒于安渡,策陰欲襲許。迎漢帝。」雖然這段話沒說具體日期,但可以肯定孫策有偷襲許都這個想法肯定在建安五年(公元200年)一月至其遇襲之前,如果當時孫策沒遇襲,那可能三國歷史就有可能改寫啊!我們現在看看地圖就知道,袁紹在北,曹*在南,孫策在曹*之南,如果孫策趁曹袁大戰時大舉偷襲曹*,那曹*就面臨兩面作戰的危險境地,而當時袁紹的實力又比曹*強,那可以說曹*是九死一生!

而我在《三國志》郭嘉傳中又注意到有這麼一段描述︰「孫策轉斗千里,盡有江東,聞太祖與袁紹相持於官渡,將渡江北襲許。眾聞皆懼,嘉料之曰︰‘策新並江東,所誅皆英豪雄杰,能得人死力者也。然策輕而無備,雖有百萬之眾,無異於獨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敵耳。以吾觀之,必死於匹夫之手。’策臨江未濟,果為許貢客所殺。」我想不管郭嘉有多神,他也不會算出孫策在官渡之戰剛開戰時就會被人刺殺吧,萬一孫策晚個兩年被人刺殺,那他在曹袁打得難分難解時給曹*背後來個這麼一下,那曹*不就完蛋了嘛!所以我有理由相信,孫策的死與曹*不無關系,有可能刺殺孫策的那三個刺客就是曹*派人冒充許貢的門客假扮的!

孫策死後,東吳就永遠失去了統一天下的機會,其第孫權雖然也是一代英主,但正如孫策所說的︰「舉江東之眾,決機於兩陳之間,與天下爭衡,卿不如我;舉賢任能,各盡其心,以保江東,我不如卿。」孫權是一個合格的保家之主,但論開疆拓土的能力,確實與孫策還有不小的差距!

孫權稱帝後,追謚孫策為長沙桓王,封其子孫紹為吳侯,後改封上虞侯。孫紹死後,其子孫奉在孫皓時代被孫皓以傳言孫奉可立為皇帝的罪名誅殺!

孫策的功績相信也就不用我在多說了,其人品也是值得稱道的。你看他攻克皖城時,安撫照顧袁術的妻子家小;等到他進入豫章,又運送劉繇的棺柩,厚待劉繇的家屬。還有他對待差點要把他殺死的祖郎,對太史慈的信任,以及死後傳位于孫權(雖然當時孫紹還小,但如果孫策堅持要立孫紹為東吳之主,有受他知遇之恩的張昭與鐵哥們周瑜的支持,也不是不可能)等等,都能看出他除了有像霸王一樣的武功外,還有像後世聖祖康熙爺那樣的文治,只可惜英年早逝!

孫權稱帝後,追謚其為長沙桓王,我覺得此事欠妥,孫權的位子是其哥傳給他的,你都當了皇帝了,還追謚了你老爸孫堅為武烈皇帝,你追謚你哥為皇帝也是天經地義的事啊(沒你哥你能當這皇帝嘛!),干嘛非要爬你哥頭上去!所以我對陳壽在《三國志》中把孫堅、孫策列為一轉並且排在孫權傳之前是非常贊同的!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正說三國最新章節 | 正說三國全文閱讀 | 正說三國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