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說三國 第二十九章 東吳四族

作者 ︰ 時間的齒輪

說起東吳四族這個概念,可能有人就要向我扔雞蛋,我勸大家雞蛋慢慢扔(現在通貨膨脹雞蛋貴)听我慢慢道來。

一般來說,是沒有東吳四族、江東四族這個概念的,讓很多人接受的一種說法是吳郡四姓(顧、陸、朱、張),但大多數不太了解三國的人一般就把東吳四族、江東四族認為是吳郡四姓,所以我在這里就用東吳四族來指代東吳的各個士族(東吳的士族多了去了,我用四來泛稱)。

當然有的人可能知道,易中天教授在《逆流而上》中提到過所謂「江東四大家族」,那就是虞(代表人物︰虞翻),魏(代表人物︰魏騰),顧(代表人物︰顧雍),陸(代表人物︰陸遜)。我在網上也看到過有關此說法的解釋,那就是易中天把吳郡四姓中較大的顧、陸二姓與會稽四姓中的虞、魏二姓相結合,搞出了個江東四大家族。

且不說有沒有會稽四姓這一說,單吳郡四姓與會稽四姓的版本那就有好幾個,下面我們就一個個來分析!

首先我們要明確一個地理概念,吳郡、會稽分別指代的是現在的哪里(還有一個丹楊)。我們可以這樣來理解,吳郡大致相當于現在的蘇南與浙北,而會稽郡大致相當于現在的浙東及閩北(小部),吳郡與會稽郡以錢塘江為分界線,而吳郡是在東漢中期從會稽郡中分離出來的,兩郡的置所分別是現在的蘇州與紹興。至于丹楊郡,大致相當于現在的皖東、浙西地區(陶謙、朱治是丹楊人)。

三國時吳郡四姓為顧、陸、朱、張的說法應該不會人有異議了吧,但具體顧、陸、朱、張的代表人物是誰那版本就多了!一般來說大家都認同顧的代表人物是顧雍,陸的代表人物是陸遜,但朱、張的代表人物是誰說法就比較多了!

一般來說朱主要指代這幾個人物,朱據、朱桓、朱治、朱然。這里首先要說明的是,朱治、朱然肯定不是吳郡四姓中的人物,因為朱治是丹楊故鄣(今浙江安吉)人,而朱然是朱治姐姐的兒子,本姓施,後來做的朱治的養子才改姓了朱(朱治老家也在丹陽)!至于朱據、朱桓,都是吳郡吳縣(今蘇州)人。朱據官居驃騎將軍,後領丞相位,但卻死在了立儲的政治斗爭中;朱桓官居前將軍,領青州牧,假節,為人輕財重義,朱桓六十二歲病死時,部下不論男女,無不痛哭。又因為家里沒有財產,孫權賜五千斛鹽來處理喪事(可見其為人)。有人一直有這個想法,朱據、朱桓到底有沒有親戚關系,在這里我只能說我也不知道,因為我沒看到相關記載(只能說是老鄉)。所以通常所說的吳郡四姓中的朱氏,一般來說代表人物就是朱據、朱桓!

至于吳郡四姓中的張氏,一般就是指代的張溫,其父張允以輕財重士聞名于吳郡(可不是劉表手下的張允,不要混淆),後在孫權時為東曹掾(人事部高官,想想就是肥缺)。在老爸這樣的背景下,再加上張溫少修節*,容貌奇偉(三國志11上的張溫相,太對不起陳壽這容貌奇偉四個字了),所以張溫的仕途可說是一帆風順,三十二時以輔義中郎將的身份出使蜀國,此次出使相當成功,使本來在吳國名望就很高的張溫打響了「國際」聲望!但正是這種過高的聲望害了他(當然他的下場與其稱美蜀政的言論不無關系),隨後孫權借暨艷門事件(以後會講到)罷了張溫的官,最終張溫憂郁而死,死時還不足四十歲!

有很多人認為,吳郡四姓中的張氏指代的是張昭、張,我現在可以肯定地說,三國時吳郡張氏肯定不包括二張。張昭是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張是廣陵(今江蘇揚州)人,二張是東吳南遷北人的代表。張昭是孫策最為器重的謀士,孫策死時把孫權托付給張昭,張昭對孫權可說是盡心盡力,而孫權對張昭也頗為尊重,于是在張昭心中,其以仲父自居,他看待孫權父子多過君臣,自然讓孫權不太好受。于是在赤壁投降門事件發生後,張昭在孫權心中的地位大大降低,最終使這位東吳最有可能當丞相的老臣與相位失之交臂!

而易中天所說的「江東四大家族」中的虞(代表人物︰虞翻),魏(代表人物︰魏騰),二族,皆是會稽大族,虞翻本是王朗的功曹,後王朗、虞翻投降孫策,孫策仍命虞翻為功曹,孫權時官居騎都尉,後因神仙門事件被流放交州,但仍講學不倦,終年七十歲。魏氏也是會稽望族,孫策為拉攏人心拜魏騰為功曹,後魏騰違背了孫策的意旨,孫策想殺了他後幸被孫策母親吳夫人勸阻!

而我們前面也說過,吳郡是在東漢中期從會稽郡中分離出來的,所以到東漢末年,吳郡這個稱呼最多也不過叫了一百多年,現在特意要把什麼吳郡、會稽郡分得那麼清楚好像也不太實際(事實上真正分清楚那是在晉時了,特別在東晉時吳地士族與衣冠南渡的王、謝等士族那是分地比較清楚的)!

如果真要把孫吳政權的組成部分進行一個分類,我個人比較傾向下面這種說法︰孫吳政權的基礎應包括三部分,一是江北南渡的大族,如彭城張昭、張休父子,瑯琊諸葛瑾、諸葛恪父子(諸葛家世代為官,諸葛瑾胸懷寬廣,溫厚誠信,雖沒其第諸葛亮那麼有名,但也是不可多得的人才!至于諸葛恪,從諸葛子瑜之驢那個典故就可見其智,與楊修比有過之而無不及,呵呵),廬江周瑜(周瑜出身士族,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皆為東漢太尉。其父親周異,曾任洛陽令)、臨淮魯肅(子敬的二分天下之計號稱東吳的隆中對,從其給周瑜的一囷三千斛的米來看可知其家財之富,斛通石,三千斛按現在來算那可是三十六萬斤啊)、汝南胡綜、沛郡薛綜等人;其二是江南大族,如吳郡、吳縣之顧陸朱張四姓,錢唐全氏,會稽虞、賀,陽羨周氏等。三是追隨孫氏南征北戰之庶族將領,如呂蒙、呂範,程、黃、韓、蔣、周、陳、董、甘、凌、徐、潘、丁等人(吳下阿蒙,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就是指的呂子明,可見他年輕時確實沒機會讀書,其發奮讀書的毅力現在都值得人們學習!)

而這三部分在孫吳政權的重要性,也隨著孫吳政權的發展在變化著!「三分天下」確立之前,大敵當前,孫氏政權更依重的是南北大族,內部比較合協,矛盾並不突出,此時「先帝外仗顧陸朱張,內近胡綜、薛綜,是以庶績雍賾,邦內清肅。」而三分天下大勢確立後,外部壓力有所減輕,種種矛盾便暴露出來,首先便表現在孫權對南方大族的疑忌上,北方南渡大族中的周喻、魯肅早早離世,周喻卒于211年,年僅36歲,魯肅卒于219年,46歲,東吳十二虎將也有十人于孫權稱帝前相繼死去,兩大集團的實力在孫權晚年大為消弱,而南方大族卻隨著東吳政局的穩定和南方經濟的開發不斷發展壯大,並對孫權的統治構成了壓力,壓制南方大族便成為孫權此時的首要政策。

從以上的分析中,我們對孫吳政權的組成也有了一個基礎性的了解,東吳四族這個說法我想有些人也能接受了吧(不接受的不要扔雞蛋啊,雞蛋好歹也是雞生的不要隨便亂扔,扔了會影響環境,如果沒砸到我砸到小朋友該怎麼辦,就算沒有砸到小朋友砸到花花草草也是不對的呀!)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正說三國最新章節 | 正說三國全文閱讀 | 正說三國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