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明帝太和二年(戊申,公元228年),吳王任用揚州牧呂範為大司馬,印信和綬帶還沒有下達,呂範就去世了。最初,孫策讓呂範掌管財經,當時吳王孫權年少,私下向呂範借錢索物,呂範定要稟告,不敢專斷許可,為此,當時即被孫權怨恨。後來,孫權代理陽羨長,有私下開支,孫策有時進行核計審查,功曹周谷就為孫權制造假賬,使他不受責問,孫權那時十分滿意他。但等到孫權統管國事後,認為呂範忠誠,深為信任,而周谷善于欺騙,偽造簿冊文書,不予錄用。
魏明帝太和三年(戊申,公元229年),夏季,四月,丙申(十三日),吳王即皇帝位,大赦天下,改年號為黃龍。文武百官都來朝會,吳王把功勞歸于周瑜。綏遠將軍張昭,舉起板想要歌黛頌德,沒等開口說話,吳王說︰「如果當初听了張公的計議,現在已經要飯了。」張昭極為羞愧,伏在地上直流汗。吳王追尊父親孫堅為武烈皇帝,哥哥孫策為長沙桓王,立兒子孫登為皇太子,封長沙桓王孫策的兒子孫紹為吳侯。
吳王任用諸葛恪為太子左輔,張休為右弼,顧譚為輔正,陳表為翼正都尉,而謝景、範慎、羊等都作為賓客,于是東宮號稱人才濟濟。太子孫登讓侍中胡綜作《賓友目》說︰「英才卓越,出類拔萃,是諸葛恪;精識時勢,見解深刻,是顧譚;雄辯明達,言能釋疑,是謝景;學問深邃,可與子游、子夏等同,是範慎。」羊私下反駁胡綜說︰「諸葛恪才大然而粗疏,顧譚精明然而殘忍,謝景善辯然而浮淺,範慎精深然而狹窄。」羊終于因此言被諸葛恪等厭惡,以後這四人全都敗倒,正中羊所言。
張昭因年老多病辭去官職,交回所轄部眾,改為輔吳將軍,班位次于三公,並改封為婁侯,食邑一萬戶。張昭每次朝見,辭嚴氣盛,義形于色,曾以直言冒犯旨意,以後不肯來朝見。後來,蜀漢使節來到吳國,稱贊蜀漢的美德,然而文武眾臣都不能辯倒他。吳王嘆息說︰「假使張公在座,他不折不服,氣焰也會收斂,怎麼可能再自夸呢?」次日,由宮中派遣使者部侯張昭,接著親自請見。張昭離開席位請罪,吳王跪下阻止了他。張昭坐定之後,仰起頭說︰「以前太後、桓王沒有把老臣托付給陛下,而是把陛下托付給老臣,所以我是想竭盡臣節報答厚恩,然而見識膚淺,違逆陛下旨意。可是,我是一片愚拙之心為國效勞,志在忠心效命而已!如若變心,想要為了榮華富貴巴結奉承,這是我不能做的。」吳王連連辭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