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師 黃老師講美育

作者 ︰ 付均

黃老師講美育

張老師既教音樂,又教美術。

張老師的美術課與音樂課一樣,第一課仍然是欣賞課。上課之前,科代表和學習委員從張老師的辦公室拿來幾幅畫。掛在黑板上。張老師︰「這是一幅油畫。這幅畫是我臨摹的《伏爾加河的縴夫》。它是俄羅斯著名的畫家列賓的成名作。大家先看看這幅畫的構圖,它的背景是河面、河灣和沙灘,昏暗迷蒙的天空;在空曠的畫面中間,是十一個惆悵、孤獨無助,身上套著縴繩,用力拖拽著身後不遠處一艘江船的縴夫。布局巧妙,意境宏偉深遠。為了這幅畫列賓兩次去伏爾加河,和縴夫們交朋友,觀察縴夫生活,進行了大量的寫生,花了三年時間才畫成。這是一幅現實主義作品。這幅畫的構圖,彩色等繪畫技巧都很成功。我們欣賞一幅畫,除了品味他的藝術水平,還要理解他的思想境界。從畫中可以看出列賓對縴夫生活的理解和同情。油畫描繪的事物逼真,細膩,能夠比較透徹地體現作者的思想和作品的主題。我很喜歡油畫。」

接著,張老師又讓同學們欣賞幾幅水彩畫和素描。水彩畫是七班的同學畫的靜物。畫上是一個水瓢里裝著兩個紫皮茄子,水瓢外橫著一根黃瓜。素描有石膏模型,一幅一頭卷外國小女孩的頭像。張老師講︰「素描是繪畫的基礎。我們學習繪畫,就是要從學習素描開始。」

張老師的美術欣賞課之後,星期天,同學們跑到新華書店,專門翻看一些畫報或畫冊,分辨哪幅是油畫,哪幅是水彩畫。當我們看到中國的水墨畫、工筆畫的時候,有的同學說那是水彩畫,有的同學說不是。上美術課的時候,大家問張老師。張老師︰「中國畫高深莫測,博大精深,學生學畫畫還是從學西洋畫法開始為好。繪畫講究透視、講究明暗,畫出的作品才會真實、客觀。中國畫不講究這個,講究意境,高度抽象。在中學里的美術教學主要是培養同學們有初步的繪畫能力,一定的欣賞能力,所以,我們的教學以訓練同學們繪畫的基本技法,手眼協調,培養美育德行為目的。我們這些中學教師,在師道學校學習的都是西洋畫法,對于中國畫知之甚少。如果將來有的同學考進美術學院,就可以專修中國畫。」

張老師教我們的美術課,主要是練習素描技巧,水彩寫生。他教我們初步掌握了繪畫的透視、明暗等的一些粗淺知識。他很注重繪畫基本功的訓練。他不厭其煩地讓我們練習「白、灰、黑」,「亮、灰、暗」的畫法。對于我這個喜歡涂鴉的「美術愛好者」確實受益匪淺。

張老師教給我們一種簡便的取景方法,可謂終身受益。兩只手拇指尖對在一起,其余四個手指垂直搭在一起,在拇指與食指的虎口之間形成一個長方形的「取景框」。兩只手靠近眼楮,視野寬闊,納入的景物多;兩只手向外移動,周邊的景物逐漸退出取景框,可以突出重點繪畫的對象。每當我看到有人寫生、照相,我都會想起這種取景方法,不自覺地舉起雙手,在「取景框」中觀看一番眼前的景致。

黃老師來了以後,張老師不再擔任美術課,專門教音樂。

黃老師身材高挑,滿面紅光,趾高氣揚,有一種激昂青雲的氣質。第一堂課,黃老師跳上講台,在黑板上寫了三個字︰黃燮遜。黃老師︰「這就是我的名字。燮,和諧;遜,謙虛。這是父親對我的期望。期望歸期望,我是我。我,黃燮遜,西南聯大藝術系畢業,帶過四顆星!西南聯大,同學們知道嗎?中國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所大學。他是在抗日戰爭,在中國處于最艱苦的時期,由北大、清華、南開幾所名校南遷時聯合而成。是中國教育界精英、著名學者最為集中的地方。西南聯大培養的學生都是新中國建設的棟梁之才。正如我們的校歌所唱的‘千秋恥,終當雪,中興業須人杰。’日本鬼子終有一天會被我們驅逐出去,打日本需要人才,建設新中國更需要人才。知道我們的校訓嗎?‘剛毅堅卓’。我們的校風是‘民主自由、嚴謹求實、活潑創新、團結實干。’我,黃燮遜,為在西南聯大讀書而驕傲,而自豪。」同學們听了黃老師一番高論,肅然起敬的感覺油然而生。

黃老師回過頭,看了看黑板上面的橫額「德智體美,全面展」之後,說道︰「這八個字好!這是我們學校的教育方針吧?中學生,應該德智體美全面展。我是教美術的老師,特別擁護把‘美’列為培養學生的教育方針之一。你們的張老師教過你們什麼是美嗎?」同學們互相看看,有的直愣愣地看著黃老師,有的微微搖搖頭。黃老師︰「教沒教沒關系。因為,美育和德育是聯系在一起的,從修身的角度講,美是德行的一部分。不管怎麼說,美術老師講美育還是責無旁貸的。」

以後的幾堂課,黃老師沒有教我們畫畫、寫美術字。而是長篇大論地講起美育方面的大道理。黃老師︰「德智體美四育是德國的大詩人和美學家席勒先倡導的。他主張通過美育培養品格完善、境界崇高的人才。德智體美為什麼要全面展?道理很簡單。道德教育端正學生的品行,智力教育增加學生的學問、智慧,體育增進學生的健康,美育要解決什麼呢?要的是知道什麼是美,然後才是怎樣欣賞美,如何創造美。通過美的教育,使每一個同學都有美的理想;有美的情操、品行和修養,就是希勒所說的‘品格完善、境界崇高’;還要有美的體態行為。要通過欣賞美來燻陶、培養自己的美的素質。」

「美育和德智體教育是什麼關系呢?德智體教育是增強同學們的內在能力,那麼美育就是提高同學們的表現能力。一個人不論你有多大的能耐,你都必須通過形體、語言、神態等讓別人看得見、听得到,要把你的音容笑貌,舉止行為展現給大家。舉一個例子。代數宋老師,給你們當過班主任。無論是他給你們上課,還是平時的舉止行為、言談話語、穿戴裝束都表現出受過高等教育、溫爾、掌握了深奧知識的大知識分子。

「我們中國是禮儀之邦。‘禮儀’就是一個人美的表現形式。古人注重禮儀,主要是為了提高人們的自身修養,美化自身,美化生活,活躍社會交往,擴展人際關系,整肅社會風氣。今天,我們提倡美育,仍然離不開這些基本的目的。古人認為禽獸沒有了皮毛,就不能為禽獸;人失去儀禮,也就是不成為人。古人對儀表美的要求很全面,一是衣著容貌方面,做到衣冠整潔,衣著打扮,適合自己的年齡等生理特征,自己的職業身份,所處環境和交往對方的風俗習慣,做到得體大方。二是行為舉止方面,要莊重威嚴。在日常生活中做到「站如松,坐如鐘,行如風。」做到「非禮勿視,非禮勿听,非禮勿言,非禮勿動」。時時處處都要合乎禮儀規範。三是談吐言語方面,要誠實,不撒謊。論語里說道「言必信,行必果」。古人主張慎言,說話一定要謹慎。孔子說‘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該說的話一定要說,不該說的話一定不要說。還有一句話,‘病從口入,禍從口出,’千萬牢記。」

黃老師第二堂美術課,手里什麼教具都沒有帶。一個同學小聲嘟囔︰「還要講德智體美大理論呀?」黃老師裝著沒听見。站在講台下,凝視一會兒黑板上邊的「德智體美全面展」八個大字。上了講台後,環視一番教室各個角落,說道︰「我非常喜歡牆上的八個字。看了這八個字,我就想講,講什麼?講美育!

「上一堂課我講美育的要問題是讓同學們知道什麼是美。今天就講美是什麼。我們西南聯大在雲南昆明,雲南風光秀美。大理的蒼山洱海,有人形容它‘山則蒼蘢壘翠,海則半月掩藍’。昆明的石林怪石林立,千姿百態,有的似劍、有的像塔,似人亭亭玉立、栩栩如生,似物美輪美奐。填池的水比天還藍,比山還綠。美不美?美!廣西是我的老家,同學們都知道桂林山水甲天下。我們密山有興凱湖、蜂蜜山,我正準備抽空去游覽一番。同學們!這些風景美不美?美!這是天老爺賜給我們的美。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蘇州的拙政園,留園、滄浪亭、獅子林等多處園林,眾多古典園林建築,布局巧妙,格調清幽,建築藝術高超,美不勝收。北京的頤和園、北海、故宮,無論是建築物,還是山水樹木,也都給人間增添了無以倫比的美景。蘇州的、北京的這些美景不是天老爺賜給的,是我們的祖先創造的。我听說,張老師上美術課時讓你們欣賞油畫、水彩畫。以上講的天老爺賜給我們的如畫的風景,我們人類自己創造的美的建築物、美的園林、美的繪畫作品,等等,這些美的東西,都是展現在我們面前的客觀存在的美,我把它叫做能夠看得見的美。

「樹林里鳥的鳴叫,你們上音樂課的時候,張老師讓你們欣賞交響樂,鋼琴彈奏的樂曲,大樂隊的表演,悅耳動听,這些是能夠听得到的美。

「現在我們可以總結一下,美,有看得見的,有听得到的,這些都是客觀存在的美。也就是說,美是存在于人們生存環境中,通過人的眼楮、耳朵等感覺器官可以體驗到的看得見、听得到的美。我用一句哲學術語來說,這叫感性美。

「還有別樣的美嗎?答案是有!比如,我們讀白居易的詩︰‘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nbsp;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讀了這詩,在我們的頭腦中就會出現莽莽草原,不怕烈火怎樣無情地焚燒,只要春風吹過,又是遍地青青的野草,使我們感受到了野草頑強的生命力。後四句送別友人,在野草蔓延,廣闊無垠的荒野上,讓我們感覺到,離別之情有如綿綿不盡的萋萋荒草一般,野火燒不盡。我們沒有到草原,沒有看見荒草掩沒的道路,沒有去遙望nbsp;草原盡頭的荒城,沒有去送別朋友;但是,在我們的頭腦中卻產生了這些影像,出現了荒原美景與送別友人的畫面。這種美,顯然不是客觀存在的,而是在我們的頭腦中產生的。我把它叫做悟性美。

「悟性不是人天生就有的,悟性的高低,與一個人受教育的多少相關,從現代來看,主要是學校教育。悟性美的形成,是美育的根本任務。學校的美育就是要教同學們能夠欣賞自然界客觀存在的美,能夠欣賞建築家、雕塑家、畫家創造的美,塑造同學們的正確審美觀。這是美育教學的感性認識階段。通過教育,如果能夠把感覺到的美上升為想象中的美,比如從詩歌中、他人講述中,在腦海中浮現出想象的美,那就是達到悟性階段。同學們若是能夠把感性美和悟性美變成自己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行為,美育教學可以告一段落。我想,中學階段的美育教學目的已經達到。在中學美育教學的基礎上,經過專門教育,你能夠成為建築師、雕塑師、畫家,去創作美,那就不是我們普通中學教育所研究的問題了。」黃老師講這些純理論的東西,同學們並不是都能听得進去。坐在後面的同學,有的打瞌睡,有的小聲嘮嗑。黃老師講得起勁的時候,並沒有在意;快下課了,見此情形,有些生氣;然後,把手插到頭里,在腦後抓了抓,說了一句「對牛彈琴!是不是?」

課後,我們的班主任趙老師听說黃老師給我們講了美育問題,十分感興趣。上晚自習的時候,他到教室詢問講課內容。課代表︰「黃老師講了美有能夠看得見的美、听得到的美,還有心里美。」同學們听了「心里美」哈哈大笑起來。學習委員︰「黃老師講美育,我體會是通過領略自然界的美、人們創造的美,增強審美情趣,使自己的情操、品格完善,境界崇高。」一個同學︰「趙老師!黃老師罵我們。」趙老師︰「怎麼罵的?」「講完了美育,他說‘對牛彈琴’。」趙老師笑了起來,說道︰「誰給他講一講‘對牛彈琴’是什麼意思?」學習委員︰「戰國時期有一個大音樂家公明儀,給牛彈奏高的《清角之操》琴曲,牛依然低頭吃草。牛不是沒听見,而是這種曲子不入牛耳。後來,公明儀用琴模仿蚊子聲,瞎眼虻聲,以及牛犢子哞哞的叫聲,牛立刻甩著尾巴,豎起耳朵,警覺起來。這個故事比喻對蠢人講述高深的理論,白費吐沫。是譏笑說話的人不看對象。」

趙老師听完了同學們的敘述,頗為感嘆,說道︰「到底是名校出來的學生!能夠把德智體美全面展講得這麼透徹。我作為教導主任,還從來沒有這麼全面的思考過。我安排一個時間,讓黃老師給老師們再講一講。」

黃老師讓我們做手工,用紙板做一輛小汽車。由于自己偏愛美術,對于做美術作業格外上心。我做的汽車基本上是美吉普的式樣。車身涂的綠色,底盤堅固,車輪滾動靈活;如果裝上動機,一定可以高速運轉。

在講評課上,黃老師非但沒有褒獎我做的汽車,反而把我的汽車放到講桌上,用右手打一下車頭,汽車飛快地跑到講桌的左邊;再用左手打一下車尾,汽車又飛快地跑向講桌的右邊。黃老師這樣反復打來打去,佯裝嚴肅地說︰「看看!看看!這是個什麼東西!」逗得同學們哄堂大笑;我的同桌笑得流出眼淚。我沒有笑。

初三上學期,上課時,黃老師帶來用木刨花板夾著、猴筋捆綁著、精心呵護著、他創作的商標和獎章圖案。有為天津毛紡廠設計的抵羊牌商標,圖案內容是兩只頂在一起的大綿羊相對的大羊角。還有為全國第一次林業勞模大會設計的獎章;黃老師的設計獲二等獎,一等獎空缺。黃老師的作品構圖精巧,色彩明亮,同學們贊嘆不已。在傳看完了之後,不知道是那位同學的清鼻涕滴到一幅圖案上。氣得黃老師火冒三丈,誓絕對不會再把他的作品拿來讓我們欣賞。

黃老師的美術課,我的收獲是學會了寫美術字,畫圖案。這些寫寫畫畫技能在大學、在參加工作以後有了用武之地,也帶來了無法避免的麻煩。

(2008年8月24日10︰37︰49)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統計師最新章節 | 統計師全文閱讀 | 統計師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