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師 在遠東誕生

作者 ︰ 付均

《鞍鋼憲法》亞克西

1960年3月22日,毛主席親自批示的《鞍鋼憲法》在中國,在遠東誕生了!

3月24日下班前,秘書科夏秘書通知,「下班後開會,不準缺席。」

詹紅琴︰「什麼會?」

夏秘書︰「傳達中央和省委重要件。上食堂吃飯的,快去快回!」

尚科長主持會。黃局長親自念件,這是很少有的情況(平時傳達件大多都是由王德宣讀)。

黃局長︰「3月11日,市委向中央和省委作了《關于工業戰線上的技術革新和技術革命運動開展情況的報告》。黨中央、毛主席非常重視,在這份報告上做了重要批示。3月24日市委接到了遼寧省委轉的中央對這個報告的批語和毛主席的批示。市委常委立即開會,作出向全市傳達、學習和貫徹執行的決定。下班前,從市委那邊拿來件,市委讓我們不過夜、馬上向全體干部傳達、學習。我們要按毛主席指示那樣,把報告當作一個學習件,讓機關干部學習一遍,啟我們的腦筋,想一想我們自己的事情。下面,我念毛主席的批示。」

以下是黃局長宣讀的中央轉《鞍山市委關于技術革新和技術革命運動開展情況報告》的毛主席1960年3月22日的批語全。

「鞍山市委這個報告很好,使人越看越高興,不覺得字長,再長一點也願意看,因為這個報告所提出來的問題有事實,有道理,很吸引人。鞍鋼是全國第一個最大的企業,職工十多萬,過去他們認為這個企業是現代化的了,用不著再有所謂技術革命,更反對大搞群眾運動,反對兩參一改三結合的方針,反對政治掛帥,只信任少數人冷冷清清地去干,許多人主張一長制,反對黨委領導下的廠長負責制。他們認為《馬鋼憲法》(蘇聯一個大鋼廠的一套權威性的辦法)是神聖不可侵犯的。這是一九五八年大躍進以前的情形,這是第一階段。一九五九年為第二階段,人們開始想問題,開始相信群眾運動,開始懷疑一長制,開始懷疑馬鋼憲法。一九五九年七月廬山會議時期,中央收到他們的一個好報告,主張大躍進,主張反右傾,鼓干勁,並且提出了一個可以實行的高指標。中央看了這個報告極為高興,曾經將此報告批各同志看,各同志立即用電話給各省、市、區,幫助了當時批判右傾機會主義的斗爭。現在(一九六○年三月)的這個報告,更加進步,不是馬鋼憲法那一套,而是創造了一個鞍鋼憲法。鞍鋼憲法在遠東,在中國出現了。這是第三個階段。現在把這個報告轉你們,並請你們轉所屬大企業和中等企業,轉一切大中城市的市委,當然也可以轉地委和(小)城市,並且當作一個學習件,讓干部學習一遍,啟他們的腦筋,想一想自己的事情,在一九六○年一個整年內,有領導地,一環接一環、一浪接一浪地實行偉大的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城鄉經濟技術革命運動。」

我們听到毛主席的批示都十分振奮,一種說不清的自豪感油然而生。當然,當時我們並沒有意識到《鞍鋼憲法》的思想(非政治層面)會被西方的企業管理實踐所利用。更沒有預料到(二十一世紀)近些年《鞍鋼憲法》幾乎被束之高閣,湮沒于歷史的檔案之中。

在寫這篇章的時候,我瀏覽了網上有關《鞍鋼憲法》的言論,看到了宋鐵春同志的章。章中他說他父親宋必達是兩參一改三結合的創者(之一——我認為還是說「之一」比較恰當)。鞍鋼的老英雄孟泰、王崇倫、李少奎等等勞動模範英雄人物不僅鞍山人、就是全中國的人(那個時代)幾乎都知道;然而宋鐵春的父親宋必達和親自參與技術革新技術革命和兩參一改三結合的干部、工程技術人員和工人群眾,他們的名字並沒有多少人知道。

1960年3月,毛主席在中共中央批轉《鞍山市委關于工業戰線上的技術革新和技術革命運動開展情況的報告》的批示中,屬于企業管理範疇的經典概念是「兩參一改三結合」。即以蘇聯企業管理模式為鑒戒,對我國的社會主義企業的管理工作作了科學的總結,強調要黨委領導,政治掛帥,大搞群眾運動;干部參加勞動,工人參加管理,改革不合理的規章制度;工人群眾、領導干部和技術人員三結合管理企業。《鞍鋼憲法》是與蘇聯的《馬鋼憲法》相對立的、截然不同的兩種制度。

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我們這些政府機關干部對于《鞍鋼憲法》的企業管理的經典意義的認識遠不如對它的政治意義那樣深刻。

正如我們對《馬鋼憲法》的批判那樣︰《馬鋼憲法》實行一長制,不要黨的領導;搞物質刺激,不要政治掛帥;依靠少數專家和一套繁瑣的規章制度,冷冷清清地辦企業,不搞群眾運動,不執行群眾路線;不搞群眾性的技術革命。所以,我們學習《鞍鋼憲法》的著重點也是黨的領導問題,政治掛帥問題,群眾運動的問題。這正是與其後十余年中國政治生活中生的各種階級斗爭事件一脈相承的傳統思想。

鞍山市委的報告將近萬字,黃局長讀完了毛主席的批示之後,市委的報告還是交由王德去念。雖然大家都知道這個傳達極其重要,當王德以高調、稍慢、認真的態度朗誦件……讀到了第三個部分(剛剛念完全一多半)的時候,基建科有吃女乃孩子的女同志還是耷拉下了強挺著的腦袋,偶爾爆一絲鼾聲。鼾聲雖小,倒是一個警鐘,提醒大家︰千萬不要睡著了!其實,黃局長也時不時地把手捂到鼻子和嘴上,掩飾自己不斷(恐怕)生的哈欠(疲乏與厭煩的反應)。

夜深了,王德喊了一句(因為有些同志的腦袋已經歪斜到非正常位置),「念完了!」

我向窗外看了看,道東市委那邊辦公樓所有窗戶的燈光已經熄滅。

尚科長看看黃局長,說道,「今天到此為止。明天各科以科為單位繼續學習、討論。」

第二天上午,黃局長參加了我們工業科的學習、討論會。

有局長參加學習,要求進步的同志自然想表現一下自己;而我倒是覺得有些緊張。

善科長主持會,先言,「黃局長參加我們科的學習討論,對于我們能夠深刻領會件精神,是偏得,肯定對我們科的學習討論大有啟。(黃局長︰和大家一樣,我也是初學。)黃局長謙虛(善科長沖黃局長笑一笑)。昨天太晚了,回家沒有來得及再看一遍件。今天起早又認真學習一遍,有了一點心得。」之後,善科長重復了批語中「市委這個報告很好,使人越看越高興,不覺得字長,再長一點也願意看,因為這個報告所提出來的問題有事實,有道理,很吸引人……」等等件中令我們听了覺得受鼓舞的話。

黃局長︰「你們工業科為市委的報告提供了不少統計資料。揮了統計工作為政治服務,為黨的領導服務,為中心工作服務的作用。市委那邊很滿意。」

毋笑斌像小孩听了大人夸獎一般,搶著說道,「是。技術革新建議數,試制的新產品數,一、二月工業總產值,鋼、鐵、材產量的數字都是我們科提供的。」

燕恩︰「市委的報告一共寫了四部分。(燕恩言總是經過深思熟慮、慢條斯理、有板有眼。)第一部分,技術革新技術革命的情況,它的特點是干勁大,參加的人廣泛,進展快;第二部分講的是技術革新技術革命的經驗,這是報告的精髓;第三部分,1960年還要高舉毛思想的紅旗全面大躍進,向‘高大精尖新’和世界先進水平進軍,更好更全面地實現今年繼續躍進的計劃,進一步揮祖國第一個鋼鐵基地的作用,更好地支援國家工業建設和農業技術改造。第四部分,搞好技術革新技術革命運動的關鍵是加強黨的領導。

「我認為,我市的技術革新技術革命運動的經驗十分重要。第一個經驗是不斷地進行思想革命,堅持政治掛帥,徹底破除迷信,解放思想;第二是放手動群眾,一切經過試驗;第三全面規劃,狠抓生產關鍵;第四自力更生和大協作相結合;第五開展技術革命和大搞技術表演奏相結合。我認為,解決技術問題,思想解放了,群眾動起來了,就要有全面規劃,一切經過試驗,各工種之間密切協作。表演賽是傳播、推廣技術革新技術革命成果的好辦法。

「第四部分關于加強黨的領導,報告中寫了四個內容。就是各級黨委要堅持政治掛帥;改進工作方法;大抓技術表演競賽;關心群眾生活。這也是搞好技術革新技術革命運動的根本保證。」

毋笑斌︰「技術革新技術革命運動的特點是干勁大,參加的人廣泛,進展快。報告中引用的統計數字足以說明這些特點。比如,90%以上的工業戰線職工都參加了運動,其中在鞍實習的大專學校師生1500多名都參加了。說明參加的人廣泛。運動中提出建議62萬多件,實現了10萬余項;突破生產關鍵1542項,建成生產自動線7條,聯動線199條,流水線102條,單機自動化323台。機械化程度鞍鋼己由71%提高到81%;地方工業也由38%提高到53%。今年一、二兩月,全地區工業總產值均提前超額完成了國家計劃。其中一月份完成計劃的106。2%;二月份完成計劃的111。3%。與去年同期比一月份增長37。7%,二月份增長51。9%。這些都說明了工人、技術人員、廣大干部干勁大,運動展快。我們鞍山的工業戰線已經形成了思想大解放,技術大革命,生產大躍進的大好局面。」

舒凱︰「市委報告中有些提法,我認為十分重要,是我們今後改造思想、做好工作必須遵循的。如,‘技術革新和技術革命的本身,是一場新與舊、先進與落後、革命與保守、科學與迷信、多快好省與少慢差費的兩條道路的斗爭。’又如,‘二初軋廠的三結合突擊隊,采取七包,即包思想動、包提出方案、包進行試驗、包技術鑒定、包組織實現、包總結推廣、包納入規程。’其中包試驗、包鑒定、包納入規程等都證明運動不是蠻干、亂干,是符合大企業的生產規律的,為技術革新技術革命運動提供了一套科學的經驗。又如,‘放手動群眾,一切經過試驗,是進行技術革新和技術革命的唯一正確道路。’又如,‘揚「窮棒子社」的精神,實行「兩條腿走路」,從實際條件出,能洋就洋,不能洋就土,實行洋土並舉,大中小並舉。’又如,‘一盤棋的思想,共產主義大協作的精神。’都是社會主義建設的寶貴經驗。」

邴楠︰「1960年全區工業總產值要比1959年增長70%到80%。鞍鋼增長40%到50%;地方工業翻一番到一番半,這就是大躍進的高指標,是非常鼓舞人心的指標。市委提出了實現大躍進速度的基本途徑,是要大搞特搞技術革新和技術革命,大力挖掘企業內部潛力,提高勞動生產率。這是一個正確的途徑,因為鞍鋼基本建設已經完成,增加產量,提高質量,只能依靠技術革新技術革命,挖掘設備潛力,改善勞動組織,提高勞動生產率。」

鐵城︰「市委在向中央的報告中,提出我市工業戰線上技術革新和技術革命的主要內容要求有四項︰大力改進操作技術,挖掘設備潛力,不斷提高設備利用率;普遍提高半機械化、機械化、電氣化和自動化的水平;積極試制高、大、精、尖、新產品,掌握尖端技術;大搞資源綜合利用,地方工業系統,要充分利用鞍鋼的下腳廢物、廢液、廢氣、化工副產品;大力改善勞動組織和改進工藝過程,實現增產減人。這些內容符合我們鞍山工業展水平,切合實際,從技術方面、資源利用方面、勞動組織方面指明了技術革新技術革命的方向。」

科里的同志們言積極熱烈,我也不得不言了,再不說,市委報告的內容就讓別人都說完了。

我說道︰「市委報告要求堅持政治掛帥。要的是開展學習毛主席著作運動,用毛思想武裝我們的頭腦。要徹底批判馬鋼的‘一長制’。不要經濟和技術掛帥,不要依靠少數專家辦企業,不能走資產階級路線;要堅決地貫徹執行堅持黨的領導、堅持政治掛帥、依靠廣大群眾辦企業的無產階級路線。克服教條主義和賈桂思想,(注︰「賈桂思想」是當時的流行語。1958年,蔣南翔在鼓勵大家要解放思想、敢想敢干時,經常講「不要有賈桂思想」。賈桂是京劇《法門寺》中的人物,宦官劉瑾手下的小太監。賈桂在劉瑾面前奴顏婢膝,劉瑾讓他坐,他說站慣了。)進一步樹立敢想敢說敢做的共產主義精神。市委提出要大搞‘化革命’,舉辦業余化學校、技術訓練班等,迅速地培養和壯大科學技術隊伍。一季度要基本上掃除盲,「五一」前普及初等教育,兩千人以上的廠礦要辦業余大學;並建立健全科學研究機構,加強科學研究工作。我覺得這是技術革新技術革命的基礎性工作,非常重要。」

多數同志言後,黃局長講︰「傳達件我就講過,毛主席的批示中指出,‘讓干部學習一遍,啟他們的腦筋,想一想自己的事情,’這句話很重要。市委的報告中提出各級領導,要改進工作方法,既要緊張地踏實地工作,又要保持清醒的頭腦。要抽出時間學一學,想一想,談一談,務一務虛,以虛帶實。這不僅是領導干部很值得注意的問題,也包括我們人委機關的廣大干部。另外市委要求造成「學、比、趕、幫、超」的熱潮,你們工業科人多、工作量大、地位重要,要在局里帶頭搞學、比、趕、幫、超。這也是學習件把市委報告和毛主席批示精神落實到具體行動中。」

毛主席對當時鞍山市委的報告中有這樣一段話,「過去他們認為這個企業是現代化的了,用不著再有所謂技術革命,更反對大搞群眾運動,反對‘兩參一改三結合’的方針,反對政治掛帥,只信任少數人冷冷清清地去干,許多人主張一長制,反對黨委領導下的廠長負責制。他們認為《馬鋼憲法》是神聖不可侵犯的。這是1958年大躍進以前的情形,這是第一階段。」很顯然,這說明,「兩參一改三結合」的社會主義企業管理的模式並不是出生在當時中國最大的企業——鞍鋼。而且,恰恰是這個執行《馬鋼憲法》的大企業,在1959年之前,還沒有完全擺月兌蘇聯企業管理制度的羈絆。

鞍山市委的報告開頭便說道,「在中央和省委的正確領導下,鞍山地區的技術革新和技術革命,已經形成波瀾壯闊的群眾運動,並已進入一個新的階段,……過去兩年連續大躍進的實踐,和政治思想教育工作的不斷加強,總路線的精神已經深入人心,一經黨提出技術革新和技術革命的號召,廣大職工便熱烈地響應。」說明「兩參一改三結合」的經驗已經在中國最現代化、最大的企業開花結果,證明它是可以與蘇聯式的《馬鋼憲法》相抗衡的中國式的管理企業的辦法。所以,毛主席宣布,《鞍鋼憲法》在中國,在遠東誕生了!

《鞍鋼憲法》(兩參一改三結合)的創者並非是鞍鋼,而是大躍進之初,黑龍江省的北安慶華工具廠和齊齊哈爾建華機械廠創造的經驗。他們堅持政治掛帥和大搞群眾運動的方針,以兩參一改三結合(干部參加集體生產勞動,工人參加企業管理,改革不合理的規章制度,在生產、技術、管理等改革和改進上實行領導干部、技術人員和工人相結合)的制度,全面提高了企業的管理水平。

1958年5月7日,《人民日報》社論《改革企業管理工作的重大創舉》要求「各地要選擇一批條件較好的企業推廣這兩個企業的‘兩參一改三結合’經驗」。鞍鋼就是在兩年來的大躍進中成功地、創造性地展了這個被毛主席肯定了的經驗,創造了《鞍鋼憲法》。

當時,作為機關干部學習毛主席的批語和市委的報告,主要是解決認識問題,最終是落實到做好本職工作。

《鞍鋼憲法》的誕生,已經過去四十多年。在寫這篇章的時候,回頭想一想,在頭腦中不免出現了對《鞍鋼憲法》思辨一番的念頭。

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高潮大躍進中,誕生的《鞍鋼憲法》是什麼?毛主席為什麼把這種制度稱為憲法?我想,主要是強調它在管理社會主義企業工作中的重要性,綱領性,具有普遍性的劃時代意義。《鞍鋼憲法》沒有如法律、法規、規章等等那樣的體形式,也沒有形成規範的章節條款。它不是法律,勝于法律。是必須執行的具有強制性、權威性的「指示」,沒有哪一個中國工業企業敢說一個「不」字。

《鞍鋼憲法》大體上規範了三個內容。一是政治態度,黨領導企業,政治掛帥,群眾運動;二是提高企業生產力的途徑,大搞技術革新技術革命運動,挖掘企業內部潛力;三是企業的領導體制和管理制度,黨委領導下的廠長負責制,「兩參一改三結合」。正是這些內容,為中國的工業企業展確立了綱領性章程。

《鞍鋼憲法》能夠全面實施,只能在那個時期的社會主義中國,其他任何地方都無法做到。後來,流傳所謂日本人把《鞍鋼憲法》作為他們找到的良策,稱作全面質量管理(全過程、全員、全面的質量管理);以及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管理學教授羅伯特說《鞍鋼憲法》是全面質量管理和團隊合作理論的精髓等等。我認為,那只是《鞍鋼憲法》對他們的管理思想的啟而已。《鞍鋼憲法》的精髓在資本主義世界是絕對無法實現的。

《鞍鋼憲法》得以生存的環境和條件,必須是社會主義社會制度。生產資料公有制而不是私有制。按勞分配而不是按資分配。企業領導者、技術人員、工人是平等關系,他們之間的區別是勞動分工不同,個人能力的不同,任務和職責不同;而不是財產所有者與雇員的勞資關系,白領與藍領的勞心者(治人)與勞力者(治于人)的關系。企業里是黨(黨委或支部)領導,黨委會和全體職工代表大會決策;而不是據有資產權的股東或他們的代表董事會決策;企業利益和國家、人民的利益是一致的,企業的生產目的是滿足人民的物質化生活需要,而不是為了企業利潤的最大化。企業全體職工都是主人翁,而不是少數的生產資料佔有者是企業主人;職工的勞動積極性產生于主人翁責任感、勞動熱情,產生于企業展壯大就是國家的繁榮富強的信念;而不是為了僅僅是追求勞動所得的增加和把資產佔有者的公司作為自己賴以謀生的依靠。

技術革新技術革命的成果,及其為其後的國家建設打下的物質技術基礎,生產力水平大幅度提升,是不容否定的。當時的高指標沒有實現,還把一些不合格產品、廢品計算了產量、產值(後來在國家的統計資料中都做了調整)。如果把它們當做學費,我覺得,這僅僅是社會主義建設和革命走過的路程中學費付出的九牛一毛。必須牢記的是《鞍鋼憲法》的精神,這種精神是社會主義建設和革命過程中出現的難能可貴的非物質(遺產)財富。

毛主席批示《鞍鋼憲法》在全市學習、討論之後,技術革新技術革命高潮在各個領域蓬勃興起。我在《統計日報》一中,所寫到的郵電局給我們局改裝電話,研制自動報數器,都是技術革新技術革命運動的成果。

1960年下半年,我們局從鞍鋼調進三位科級干部,我覺得這是屬于擴大了的「兩參一改三結合」機制。是在黨政機關增加工人階級成分的重要措施。正如有些報道說的那樣,那個時期在實際工作中,幾乎是處處三結合,事事三結合,不僅企業內部出現了各種三結合形式,而且廠外也有工廠與大專院校、科學研究部門的三結合,工廠與設計部門、使用單位的三結合等等。

《鞍鋼憲法》誕生之後不久,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到鞍鋼慰問工人階級老大哥。我有幸觀看了新疆歌舞團在鞍鋼職工俱樂部的熱情豪放的演出。在節目的最後,全體演員登台合唱「鞍鋼憲法亞克西」!全場雷動,觀眾起立,一起放聲高唱「亞克西,亞克西,亞克、亞克西……《鞍鋼憲法》亞克西!」

這就是大躍進時期的激情燃燒的歲月。

(2011年5月2日18︰18︰14)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統計師最新章節 | 統計師全文閱讀 | 統計師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