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師 1971年5月1日

作者 ︰ 付均

1971年5月1日

1971年5月1日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這一天,我結束了486天的插隊落戶「五七戰士」生活。

4月下旬,我和m在自留地干活。大隊廣播喇叭呼喚我去接電話。電話是我們五七大軍頭頭熊科長打來的。讓我到公社開會。

「想沒想回市里?」熊科長見到我進了屋,問道。

我︰「回市里干啥?有什麼事情?」

熊科長︰「不是讓你回市里辦什麼事情。我是問你,想不想調回市里?」

「調回市里?開什麼玩笑!」我確實認為他在開玩笑。在這一年多的時間里,我根本就沒有想過調回去的事情。道理很簡單,因為我不是革中響當當的造反派;如果開始往回調人了,也一定是大部分人回去之後才能夠輪到我。

熊科長︰「不是開玩笑。市里真的往回調人了。我剛剛從縣里開會回來。我們公社這一次調回去5個人,有你一個。」

這是一個出乎意料,冷不丁听到,令人無法相信的消息。我站著,沒有說話。公社楊書記笑著說,「真的。熊科長在縣五七辦開會才回來。你看,這是名單。祝賀你啊!」

另外四個人陸續來到公社,他們的大隊比我距離公社都要遠一些。熊科長宣布了回市里的名單,5月1日回市里報道。講了一下全縣回去的人的數目。又說,五七大軍將分批調回市里。看起來,老陳家大嫂說的你們下放干部在農村呆不長的預言很快就要實現了。

糧站知道了我要調回市里的消息後,決定給我舉行一次「告別午餐」。我在以前的章中說過,糧站做飯的大師傅是偽滿在皇宮溥儀身邊做過飯的廚師,為了這次午餐,老李頭還是用蘿卜、白菜、土豆、地瓜做了一桌精致的飯菜。具體的菜名當時沒有問,吃完了也就完了。總的感覺幾個菜肴做的有模有樣,色彩鮮艷,有滋有味。糧站的同志知道我不喝酒,李主任也不喝酒,于是酒就免了;大家只是相互讓著「吃菜!吃菜!」沒有吆五喝六、推杯換盞的場面。

4月30日下午,公社沒有歡送,生產隊也沒有告別;我高高興興的扛上行李卷,一個人坐汽車回到市里,到市委黨校報到。

我們統計局這一次一共回來3個人,有燕恩、豐岷和我。

1968年人委機關干部到千山辦毛思想學習班之後,全市的統計工作基本停擺。回來听說鞍鋼統計科的柏健(遼財統計系——從遼大分出——1964年畢業,同學)調到鞍山市革命委員會,一個人承擔了過去全局50多人才能夠完成的全市統計工作任務。成為市里學毛著積極分子。在全市活學活用毛主席著作大會上還做過講用言,經驗介紹。

燕恩、豐岷我們三個人見面後,閑談之中,自然議論到是不是要恢復統計局的建制。道理很簡單,燕恩是統計局挑大梁的人,我和豐岷是科班出身的統計專業人員,自然是恢復統計局的備用人選。事實上並非如此,這是後話。

報到之後,開始學習。學習之前,分了班。我們班大約有二十余人,市委的干部較多;我和燕恩、豐岷沒有分到一個班。在學習期間有三件事記憶猶新。

第一件事。寫匯報材料。學習的內容不外乎「中共九大」件精神,以及根據中央近期下達的3、5、6號件開展「一打三反」運動等。學習的形式老一套,听報告、看件、討論會。在這次學習當中,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的事情是寫討論會的匯報材料。

從我參加工作以來,所有的討論會的匯報材料都是會後根據大家的言情況來寫。這一次在黨校五七大軍學習班上,我遇到了新鮮事。

不知道是誰的推薦,讓我參加三、四個人組成的匯報材料編寫班子;另幾個人是市委宣傳部和市委辦公廳的同志。

在幾天的學習期間,听報告、讀件我們寫匯報的參加,在大家討論的時候,我們不參加,而是開始研究寫匯報材料。第一次研究寫匯報材料的時候,我疑惑地問道,「怎麼!還沒討論呢,就能夠寫出大家言的情況的匯報材料了?」

牽頭人︰「等到討論散會了再寫,黃瓜菜都涼了。」

某甲︰「像你們統計局呢!數字不出來,就寫不來報告。」

我︰「那你們打算怎麼寫?不參加討論會,听不到大家的真實的思想表現,也搜集不到生動的典型實例和群眾的言論,寫啥?」

某乙︰「書呆子!知不知道,頭頭為什麼找我們幾個人來寫材料?大家的真實思想什麼時候都不能離開件精神,生動的典型事例到處都有,信手拈來,還用到會場上去听?至于群眾的言嗎,難道我們不是群眾?我們的言還能不如他們的有分量?」

牽頭人︰「別閑扯了!書歸正傳。王處長,你拉一個匯報提綱。大家再看看件,掌握掌握精神,提綱出來了,大家再補充內容。」

由于我們班的匯報材料寫得好,我們班受到了主辦者的表揚。

嗣後我問一個宣傳部的同志,「你們寫材料,都是采用這種辦法?」

那個同志︰「一般的學習中央和省委的件的時候,上級要求及時匯報情況,基本上都是這麼做。匯報材料跟不上,書記們就會說‘要挨**板子!’」

第二件事。看電影。學習班主辦者在學習期間,組織我們到立山的寬銀幕電影院看日本電影《山本五十六》、《啊!海軍》、《日本海大海戰》。從下午開始,連續看了十幾個小時。晚飯給的面包等等食物充饑。

由于三、四年沒有進電影院看過外國電影,特別是,據說這些電影是「內參」性質,並沒有對廣大群眾公映,作為五七大軍受到這種優待,情緒上格外興奮。影片的一些戰爭場面很是震撼,故事很能吸引眼球,看得十分過癮。影片的內容、具體情節沒有了記憶。總的感覺,這些影片都是站在那些好戰的日本人立場拍攝的,把那些戰爭狂人統統描寫成英雄。看不到有一點檢討日本軍國主義屠殺人類罪行的意思。在以階級斗爭為綱的年代,引進這類影片,是不是要批判日本復活軍國主義的右傾傾向?組織者沒有說明,看過電影之後也沒有進行討論批判。

第三件事。听報告。上世紀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在「抓革命促生產」的最高指示指引下,鞍鋼弓長嶺鐵礦出來一個「礦山鐵人」。他就是王君紹。

學習班通知,全體調回來的五七大軍到鞍鋼職工俱樂部听報告。報告人是「礦山鐵人」王君紹。

在我的印象中,這是我參加工作以來,听到的報告中感覺最好的報告。王君紹是一個礦山電鏟司機,地道的產業工人。這個人口才特別好,表達能力很強;後來听有人說他是「說評書」的。我覺得這是一個好報告,不是因為他講得好,而是內容好。

當時,雖然毛主席指示要「抓革命促生產」,人們還是把主要精力用在「革命(階級斗爭)」上,「生產」仍然必須服從革命。在這種時候,王君紹敢于把提高勞動效率、改進操作技巧,完成鐵礦石產量任務從口號變成現實,我覺得正逢其時——形勢已經不允許「繼續革命、不斷革命」了。

王君紹報告中說道,他是弓長嶺鐵礦開電鏟的,他的工作任務就是把開采下來的礦石用電鏟從礦場地上裝到礦車里,把礦石運走。決定電鏟裝車效率的一個重要因素,是鏟斗從作業面鏟裝礦石到向車里倒礦石過程斗桿旋轉的弧度的長短,不言而喻,鏟斗在這個過程中,劃的弧度越短,裝車的時間也就越少,自然就會提高電鏟作業效率。他就是在鏟斗裝車過程中所運動的弧度的長短上做了章。他現,只要調整礦車與電鏟之間的距離和角度,就可以令鏟斗在空中由旋轉二分之一周變成旋轉四分之一周或更短,就可以縮短裝車時間。

這樣簡單的道理,好像誰都明白,可是誰去做了?王君紹做了。他就是一米、半米的縮短旋轉的弧度,一分、兩分的縮短時間,勞動效率很快提高了。在報告中他說了一句雷人(我也嘗試用一下網絡語言)的話——為了完成任務,以噸計量的鐵礦石錙銖計較,他說,鐵礦石產量若是缺斤短兩,就把眼珠子扣下來頂秤。

王君紹所作所為不是什麼驚人的明創造,不是轟轟烈烈的壯舉,也沒說過什麼豪言壯語,但是它在「促生產」上起到了一石激起千層浪的裂變作用。事實證明,在其後的幾年中,鞍鋼礦山出現了「王君紹小分隊」,這個小分隊在其後的幾年里完成的礦、岩生產量有了成倍的增加。他的舉動促使鞍鋼礦山和鞍鋼的以致全國冶金戰線出現了生產新局面。

王君紹因此從一個普通工人走上了領導崗位,當上了中共十一屆中央候補委員。他的事跡生在化大革命時期,有的人對他頗有說辭。我倒是覺得,一個人無論是處在什麼環境、受什麼人褒獎、被何人提拔並不重要,而在于他做了什麼。只要他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對社會展有利,對人民有利,他就是好人。

學習班結束,調回來的五七大軍又分組投入市里各部門階級斗爭第一線進行實戰考驗。

(2013年1月18日16︰21︰26)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統計師最新章節 | 統計師全文閱讀 | 統計師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