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師 統計分析報告

作者 ︰ 付均

編寫統計分析報告,是統計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鞍山市統計志》記載,從1949年到我離開統計局之前的1987年,全局共計編寫統計分析報告2560篇,其中我所呆過的工業科、綜合科共計編寫了957篇。1975年我從財政局回到統計局之後,我所在的綜合科寫了179篇,大概有1/4左右是我寫的。

統計分析報告與我的關系,可以做如下分組︰一是親自編寫;二是審查修改;三是審批簽發。編寫統計分析報告是我回到統計局之後的基本業務,把它留到本章最後去寫。

我去平山學大寨工作隊回局之後,局里把審核修改各個專業科的統計分析報告的任務交給了我。局長當中分管統計分析報告的是譚局長;各科寫的報告,首先由本科科長審查修改,然後交給譚局長審核修改、簽發。很顯然,審核修改統計分析報告的工作交給一個一般工作人員(不是科長,不是黨員)去做,是不符合常規、難以服眾,更是沒有人願意(敢于)接受。局長跟我說了,我也做了,大家也真的把寫完了的報告主動送到我這里來了。甚至,凡是我修改過的報告,譚局長只管簽發,不再審看。有三件事記憶猶新。

一天,工業科大呼小叫,好像是在爭論什麼事情。恰恰我路過工業科門口,听到了孫曉路科長說,「簡直成了二局長了!」嗣後,鐵城告訴我,他們科寫的報告,科長直接送給譚局長,讓譚局長給退了回來,對送報告的人說,「告訴你們的孫科長!怎麼的!局里的決定不好使?」孫科長不服,說了一大堆針對我的牢騷話。之後,他們科的報告還是不得不直接送到我這里。

財貿科的金文海副科長是一個很有特點的人,為人厚道,辦事認真,心思細針密縷,真可謂是把一絲不苟追求到針鼻里的人。

我們局各科的標牌都是我用紅色鉛油寫在玻璃板上的。我寫的「財貿科」三個字的「貿」字上半部的卯字左扇門少了一「點」。誰也沒有發現。過了半年多,一天,金文海突然問我,「你的門牌是怎麼寫的?」

我︰「拿毛筆蘸著紅色油漆寫的呀。」

金文海︰「不是問你怎麼寫的。是問你,我們財貿科怎麼就缺一點?」

我︰「怎麼缺一點?什麼地方?」

「你自己看!那個貿字,是不是少一點?」金文海和我一起來到他們辦公室門前。

我︰「我一直這麼寫呀。」

金文海︰「錯了!」

第二天,我又在他們科的標牌的貿字左扇門添上一點。我心想,金文海真的夠細心的了。

他給我送來一份他寫的專題分析報告。看了以後,我給他提出了修改意見。第二天他把改後的報告重新抄寫一份又送過來,我又提出修改意見。就這樣,三番五次的往返改了又改、抄了又抄,不知道多少次。金文海沒有一點不耐煩的表示,每一次都毫無怨言的虛心接受意見。報告印發之後,金文海把改過的、多次重寫的稿紙給我看,笑著說道,「你看!一本稿紙都讓我寫完了。」逗得在場的幾個人忍不住捧月復大笑;從在場的人的表情觀察,我敢肯定,大家的笑聲絕沒有惡意。

並不是每一個人都像金文海那樣,不願意修改報告的人也是存在的。一天,基建科的振邦送來一份只有兩頁稿紙的月份基建進度分析報告。看了之後,我提出修改意見。他當天下午把報告送了回來,並沒有按著我的意見加以修改。我讓他拿回去,再改。結果,又把原稿送了回來。我想,可能是我的意見不夠具體,我又給他列出編寫報告的詳細提綱,比較詳細地提出要修改的內容。最後,勉強按我的意見重新寫了一個報告,仍然和他開始時送來的報告沒有太大區別。考慮到這只是一份反映月份基建進度的材料,我也不再要求他重寫,只好把原稿交給譚局長了事。當然,這種現象是極個別的情況。

在之前審核修改統計分析報告的過程中,我並沒有做到完美無缺、萬無一失。一次,市委一位書記看了我們的一份統計分析報告,給譚局長打來電話,問他報告里的數字怎麼搞的,看不懂。譚局長脾氣大,火冒三丈,撂下電話,拿著那份報告,氣勢洶洶,進了我們綜合科的辦公室,把報告摔到我的桌子上,吼了一聲,「看看!怎麼搞的!一天迷迷糊糊,沒有一點責任心!」

這份報告是我們綜合科寫的。說句實話,審核每一份報告,我都是把報告上的數字看了又看,核了又核,如履薄冰,惟恐出現差錯。我讓曾毅把報告原稿找來,看了一下,原稿上的數字沒有差錯。原來是印刷廠那邊排版有誤,我們校對時沒有發現。

我們科開會,做了自我批評,讓大家作為教訓,引以為戒。會後立即向局里做了檢討。同時在下一期報告上,對那期報告的錯誤數字進行了訂正,道了歉。

1984年7月我被任命為副局長,分工自然包括抓統計分析和調查研究工作。全局的統計分析報告不僅要審核修改,還要簽發。責任無疑是更大了。

退休兩年之後,于1999年我把我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所寫的統計分析報告等文章,進行了編輯、整理出37篇,打算刊印出版。

出版的第一個難題,是資金問題。經過向有關單位咨詢,各種費用大概需要兩、三萬元。按當時我的經濟狀況,自己是拿不出來的;只能夠憑借自己的人氣關系,想辦法求助。思來想去,還是走合理合法的正常渠道為最佳選擇。

我當時是鞍山市統計學會顧問。統計學會肯定沒有給我出版書籍這筆錢。統計學會的經費是由財政局撥付的。所以,統計學會的同志建議我,是不是去找財政局要一點。

當時的財政局局長是寶連。我們雖然沒有特殊「親密」關系,還是有較為正常的同志關系。我把打印好了裝訂成冊的準備出版的《鋼都•鞍山經濟問題專論》送給寶連。他看了之後,打電話對我說,「這些文章的目錄我看了之後,我都很熟悉,統計分析和調查研究報告的那些文章我差不多期期都看。都是有參考價值的文章。給我的這本,我就留下了。有時間再看一看。」

有了寶連同志的這種表態,心中暗喜;于是我親自登門,說明要出書的意願。

「好啊,我支持你出一本書。我收到不少離退休老同志寫的書。看了,我覺得,沒有你的這些文章有現實意義。」听完了我要出書的想法,寶連說道。

我︰「有點困難。」

寶連︰「明白了。缺錢。可是,我(財政)的錢,不能給個人出書呀。」

我︰「我現在不是統計學會的顧問嘛,出版這本書是統計學會討論之後,做出的決定。」

寶連︰「啊,出書屬于學會的活動成果,倒是可以從學會活動經費中列支。出這本書,大概要花多少錢?」

我︰「他們算了算,估計兩、三萬元吧。」

寶連︰「就算是支持你們統計學會的工作,給你三萬元。讓學會給我們局打一個報告,我批一下。你讓學會的同志先跟我們局的行政事業處溝通一下。別讓人家說隔著鍋台上炕。」

統計學會給財政局打了報告,錢很快就轉過來了。有同志們的幫助,找到一家可以辦理出書的中介人,交了費用,取得了遠方出版社的出版書號。設計了封面,寫了前言,到機關印刷廠付印了1000冊。

這些書刊印出來之後,我用了十幾天的時間,依據電話簿上的名單分發贈送給了市委、市人大、市政協、市政府的各位領導,及其各個部門的相關同志。人大機關和統計局、市委政研室等我工作過的單位是人手一份。國家統計局、省統計局等上級部門,遼大、東財母校等也是沒有落下。剩下的幾百本,在一次人大常委會上,以常委會的名義,贈送給了鞍山師範學院。

這本書的《前言》介紹了我和編輯出版這本書的意義。抄錄如下︰

《鋼都•鞍山經濟問題專論》是鞍山市政府咨詢委員會委員、鞍山市統計學會顧問傅均同志在**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撰寫的統計分析資料、調查研究報告、經濟研究論文。由鞍山市統計學會搜集、整理。

傅均同志退休前在鞍山市統計局、市財政局、市經濟研究中心、市委政策研究室和市人大常委會工作。高級經濟師。中國統計學會會員。曾擔任過遼寧省統計學會理事、常務理事,遼寧省計劃學會、遼寧省搞活大中型企業研究會理事;鞍山市社會科學聯合會理事、鞍山市統計學會副會長等學術團體職務。

該同志為鞍山市第十屆、第十一屆人大代表,擔任過市人**制委員會、財經委員會委員和市人大常務委員會委員。

該同志在統計局工作期間,利用統計部門豐富的統計資料,深入工廠、農村進行調查研究,編寫了大量統計分析報告。應用國民收入等平衡統計資料、投入產出調查資料研究鞍山經濟問題方面做了大量計算分析工作,為正確認識鞍山經濟結構特征、鞍山地區的生產、流通、分配、積累與消費的關系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資料。在市經濟研究中心深入研究了鞍山市情,分析了經濟發展中的主要矛盾,探討了鞍山發展的戰略方針,提出了發展的策略措施,為鞍山經濟、科技和社會發展提供了具有獨到見解的參考意見。

《鋼都•鞍山經濟問題專論》對了解鞍山、認識鞍山提供了較豐富較系統的資料,是編寫鞍山史志的重要依據材料。本文搜集的報告和論文理論聯系實際,是學習政治經濟學、統計學等經濟學科的有益的參考資料。

本書是按作者原文撰寫的時間順序編輯的,在整理、編纂過程中未做修改。——編者。

2009年,我編寫了《統計分析實踐》書稿。第一部分《統計分析拙見芻言》;第二部分《鋼都鞍山發展紀實》。第一部分是我在統計工作中編寫統計分析報告和論文的心得體會。第二部分有雙重意思,一是作為第一部分的參考實例;一是記載了鞍山發展情況,共搜集了39篇文章。是在《鋼都•鞍山經濟問題專論》基礎上重新編輯的。其中,長期綜合性統計分析報告6篇,年度統計分析報告4篇,專題統計分析報告4篇,一次性調查資料分析報告3篇,統計分析宣傳材料3篇,發言材料3篇,論文16篇。

《鋼都鞍山紀實》包括我在崗期間編寫的統計分析報告和退休前、後撰寫的論文及其他形式的文章。這些文章都是在機關文件、刊物或會議上發表的;自認為是我的統計生涯中比較「有分量的作品」;是在一定範圍發生作用、有一定影響、受到認可的見解或意見。這些文章的基本內容是對鞍山市的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情況的認識、分析、判斷或建議。在長期編寫統計分析報告的實踐中對鞍山市市情有了日益深廣的認識,逐漸形成了一些觀點;以這些觀點觀察分析鞍山的發展,發現了鞍山經濟發展的一些本質與規律。某些看法與鞍山市的同行們有了較廣泛共識,並在日後鞍山發展現實中得以驗證。

幾十年來,逐步形成的認識和觀點主要有如下幾個方面︰鞍山產業結構特點(文章有如《對鞍山市市情再認識特征•水平•矛盾》、《鞍山市產業結構剖析與調整對策》);科教興市與產業升級(如《談科技興市的方針及貫徹中的幾點具體意見》、《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勢在必行》);環境保護與污染治理(如《鞍山市市情特點分析》、《淺談千山旅游資源開發的認識問題》);就業與提高人民生活(如《發展勞動密集型經濟事業擴大就業面》、《鞍山市城市居民收入水平和食物構成情況》);發展生物技術與循環經濟(如《實現農業「兩高一優」的選擇》、《做大做強生物技術產業時不我待》)等。

重新整理編輯了這些書稿,也算是給我的統計工作生涯畫上了一個句號。

(2014年2月14日16︰56︰08)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統計師最新章節 | 統計師全文閱讀 | 統計師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