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師 大廈會議(之一)

作者 ︰ 付均

1982年4月17日,中國統計學會和遼寧省統計學會聯合舉辦的《全國地區綜合平衡統計科學討論會》在沈陽遼寧大廈召開。

遼寧省統計局副局長王一華致開幕詞。

他說,參加會議的有全國23個省(市)的統計局、大專院校、國家統計局的同志們,有全國統計學會理事,還有楊堅白、肖夢、于然、張琦、于化順等專家學者,有遼寧省副省長朱川。

會議的中心議題是,完善國民收入計算,加強地區綜合平衡統計工作。大會已經收到48篇論文,已經散發給大家。

會議要討論的問題︰第一個,地區綜合平衡統計的任務、特點和指標體系;第二個,完善國民收入計算方法。

關于綜合平衡統計,指標體系方面有三種意見︰1以生產總值為核心指標;2以最終產值為核心指標;3以國民收入為核心指標。計算方法方面有三種意見︰1投入產出法;2國民核算賬戶法;3平衡法。

關于國民收入計算方面要討論的問題有︰1國民收入的計算範疇,有寬、中、窄三種意見。2如何改進淨產值的計算方法。3計算方法,有生產法,分配法。還有三種核算統一的問題。4關于地區國民收入流出流入統計。5關于分配、再分配,積累和消費問題。6國民收入的計算價格及換算方法。

致開幕詞之後,省經濟研究中心于然、經團聯于化順講話。他們講話涉及的問題有國民收入調出調入問題,等價交換問題,統計科研和經濟研究的關系問題,綜合平衡統計的標準問題,財政問題,工業發達地區如何發展問題等等。

接著,省統計局局長趙大中致歡迎詞。

熊玉柏宣布會議的領導成員和議程,會議研討的內容︰

會議領導小組,組長黃海,副組長鐘兆修、王一華、熊玉柏、鄧子善。秘書長熊玉柏。

會議設會務組(306房間),生活組(312房間)。

會期為5天,下午至19日,兩天半時間閱讀論文和小組討論;20日大會發言;21日上午朱川講話,楊堅白作報告;下午大會總結,通過大會紀要。

會議討論兩個重點問題。第一個是討論綜合平衡統計工作的必要性、作用、特點和指標體系的建立與指標體系的核心等問題。第二個是研究方法問題。如何使平衡統計指標體系更完整、更科學。具體題目有︰

國民收入的計算範圍,物質生產部門和非生產部門的界限,部門的劃分問題;

物質生產部門淨產值計算,怎樣做更科學;淨產值在微觀和宏觀經濟的作用;

生產法、分配法計算國民收入的優缺點,如何結合運用;三種核算如何統一;

國民收入地區調出調入統計采用方法問題,1從物資、商業報表獲取;2國民收入生產額減掉本地使用額;3利用銀行資料;

國民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界限劃分,消費基金和積累資金的計算方法;

國民收入的價格問題,現價與不變價的換算問題。

上述問題小組討論之後,推選出3-4人,到大會發言。

各小組討論地點是︰1組3樓1會議室;2組3樓4會議室;3組4樓1會議室;4組4樓2會議室。

***

4月17日下午至19日,分組討論。我被分配到第1組。第1組20余人,遼財劉長新老師主持。到會的人有上海俞文華、天津曹曾琦、貴陽譚學武、常州蔣玉華、新鄉王鵬凡、吉林李榮久、平遙楊志雨、沈陽宋克輝、大連薛征、錦州趙秋華、、撫順鄧建華、朝陽薛佔明,沈空鄧子善,中國人民大學于濤、遼大張幼華、上財鄭菊生、湖北財院王家琪、。

在小組會上我發了言,說了綜合平衡的客觀性,地區綜合平衡的特點,並結合實際工作談了地區平衡統計的必要性和作用,以及兩點意見,共4個問題,佔用時間稍長。下面是我的筆記本上的發言提要︰

關于地區綜合平衡的客觀性問題。

1。這個問題的實質是綜合平衡統計的對象問題。國民經濟發展中有沒有綜合平衡這種事實?有沒有這種事件發生?回答是︰有。是什麼?是經濟關系。是國民經濟發展中各個環節、各個部門、各生產要素等之間的關系,是政治、經濟、文化、技術等的關系。全國有這種關系,地方有沒有?有。

2。地區綜合平衡統計要區分地方和地區的概念。地區是地理範圍,地方是行政隸屬關系。進行地區綜合平衡統計不能只滿足國家的需要,還必須考慮怎麼樣為地方服務的問題。

3。綜合平衡統計的前提。綜合平衡統計的對象是客觀存在的經濟關系,它是不是計劃經濟的需要,以計劃經濟為前提?也是,也不是。社會主義計劃經濟需要綜合平衡,但,長期以來,並沒有進行綜合平衡統計。綜合平衡的必然性不僅僅是國民經濟有計劃發展規律要求,也是國民經濟按比例發展規律的要求。西方的投入產出和nsa核算體系可以說明這個問題。

二、地區綜合平衡統計的特點。

1。地區綜合平衡統計和全國的平衡統計理論基礎是一樣的,都是要在有計劃和按比例發展規律指導下進行計算。

2。地區綜合平衡統計如何滿足地方國民經濟計劃的需要。主要問題在于國民收入的使用和分配問題。全國的國民收入的使用是積累和消費,國民收入生產額和使用額理論上是相等的;地區國民收入的使用是本地使用和外地使用,生產額和本地使用額是不等的,很多城市國民收入使用額大于生產額。按現行的計劃和財政體制,計算地區國民收入的時候,必須考慮適應地方計劃和預算的需要,要制定一套適合地方需要的統計制度。國民收入調出調入指標要與現行制度的國家投資、地方利稅的上繳、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的調出調入等相餃接。

3。地區綜合平衡統計指標,除了采用價值指標,編制貨幣平衡表,還要采用實物指標,編制主要產品物資平衡表。

三、搞綜合平衡統計、計算國民收入的必要性和作用。

淨產值計算多年,地方編制國民經濟發展計劃並沒有應用。現在計算國民收入,搞綜合平衡統計地方領導並不關心。這些資料的用途,我們正在向他們宣傳,在統計分析報告中試驗用一些綜合平衡數字資料,給地方領導掌握經濟發展情況增加了新的數據看點。

文*之後,我們計算國民收入已經三年,統計了兩年國民財產,這些資料我們通過統計分析報告向市領導和有關部門做了介紹。最近市委讓我們分析全市經濟效果情況,我們大量運用了國民收入等平衡統計資料,算了大帳。第一次反映了鞍山市社會總產品的規模,生產這些產品耗用了多少生產資料,創造了多少新價值,本市用了多少,給國家做了多少貢獻,至少在比例上有了一個宏觀性的概念。

1981年全市(概數)社會總產品70億元。消耗的生產資料36億元,地區外調入的生產資料23億元,其中,物資部門調入20億元,商業部門3億元(實物形態主要是燃料和動力,每年1000萬噸標準煤);本市自產的11億元;折舊額2億元。國民收入34億元,本地區使用20億元,其中,積累4億元,消費16億元,調出14億元(實物形態主要是鋼材,每年400萬噸)。全市國民財產120億元,其中生產性財產81億元。全市總人口250萬人,勞動力81萬人。我們利用這些大數加以計算分析,對全市1979、80、81年三年的經濟效果情況進行了總體評價。得出的結論是,三年來國民收入分配結構發生變化,調出額減少,本地使用額增加;本地使用增加額主要用于消費,人民生活水平三年來有較大提高,人均消費額由370元增加到500元,提高35%。問題是資金效率和勞動生產率有所降低,對國家貢獻減少。(我算的這些大帳,來自人大、遼大和財院的老師很感興趣,因為過去他們很少看到使用地區綜合平衡統計數據的分析材料。)

兩點意見。

采用哪種核算體系進行國民經濟平衡統計,只是一個方法問題。只要適合我們的國情就行。計算國民收入包含的內容,寬派、窄派、中派之爭,沒有必要。關鍵是要做到全面性、科學性,不要有遺漏,能夠正確的反映客觀經濟關系。除了計算方法,還涉及國民經濟部門分類是否科學。

從當前實際工作遇到的問題,有兩點要解決︰1。統計內部,各專業統計如何與平衡統計相協調,為平衡統計奠定基礎。2。從各部門講,國家如何統一業務、會計、統計核算制度。

***

4月20日,大會發言。由鐘兆修主持。

第三組代表湖南財院肖海珊第一個發言。

一、地區要不要搞綜合平衡統計?有困難,應該搞。地方領導關心的是權力範圍之內事情的那部分。地區經濟是全國的一部分,條件各不相同,企業有中央的、地方的,不好平衡。比如,農輕重比例關系,不好研究。核算方面,業務、會計和統計不餃接。不好搞;但是不搞不行。

必要性︰1。是地方組織經濟、安排生活的需要,要了解自己的實力狀況。2。保證地方生產,全國一盤棋的需要,相互依賴,互相支援,體現地方和中央、局部和總體、區域之間的關系,地區之間調出調入是必然的。3。研究內在關系和比例的需要,部門、環節之間的關系,財政、物資之間的關系。4。改進國家計劃管理的需要,部門、條條、分級管理必然發展到條塊結合。

平衡統計要反映全國與地區的平衡關系。地區平衡是全國平衡的基礎,全國平衡是地區平衡的條件,這是一個辨證的關系。地區是基礎,全國是歸宿。

二、地區綜合平衡統計的特點。

知道特點,才能明確任務。平衡統計的特點是由地區經濟特點帶來的,地區經濟是不完整的體系,各有優勢,地區內部部門構成不平衡,地區之間存在依賴關系。

計算社會總產品、國民收入大帳之外,還要計算地區差額帳。

不能套用全國比例研究地區的比例,地區各有特點,要做具體分析。

關于人民生活平衡是地區平衡的重要內容,要研究供需變化。

不能一刀切,各有側重,省、地、縣越小,完整性越少,越窄。縣搞不搞計算國民收入,要研究。

具有復雜性,調出調入的計算、中央省屬的計算,比較復雜、困難。要有一套核算方法,搜集資料的方法。

三、任務。

綜合反映地區再生產特點、地區與全國、地區內部部門間、各個環節間的規律性。

反映社會再生產的統計。

總產品的實現。

非農業與非農業居民的生活。

速度效果統一,農輕重,積累與消費,生活與生產建設的關系。

改進統計方法。

四、指標體系。

主張︰以物質生產部門創造的物質產品為基礎,以國民收入、總產值、最終產品組成體系。

各指標的作用︰

總產值,是產品的物質形態,反映價值構成,是反映補償價值的需要。

國民收入,價值形態,新創造的價值。是擴大再生產的源泉,生活消費的唯一源泉。

最終產品,最終使用多少。

三個指標的關系。總產品包括物耗;最終產品扣除了中間產品,包括折舊;國民收入是新創造的價值。國民收入是指標體系的核心。

不主張按西方口徑計算國民收入。搞投入產出調查不夠條件。

***

遼財劉長新老師發言。

地區綜合平衡統計的特點。

有人認為,平衡統計的特點取決于地區平衡的特點。地區平衡統計的特點在于地區與全國平衡統計的差別,要正確處理地區平衡與全國平衡的關系。地區有上繳下撥、調出調入的經濟關系,統計反映調出調入是地區統計平衡的特點。

有人認為,綜合平衡統計與專業統計的差別,是平衡統計的特點。並由此看地區平衡統計的作用。

綜合平衡和專業平衡不同。專業平衡的基礎是人、財、物的平衡。通過人財物的發展速度、比例關系、具體數量等進行比較,達到人財物平衡,實現同步發展,協調發展。綜合平衡統計核算是以整個國民經濟為客體,進行宏觀核算。不是某個部門、某一方面的核算,而是以他們為基礎,反映一個地區的政治、經濟、生活全貌的核算,是最終階段的核算,完成這一核算,才算是完成了統計工作的全過程。地區綜合平衡統計應當放在統計工作的核心地位。

***

人大于濤發言。

綜合平衡統計的任務︰圍繞人民生活進行分析研究

一、對綜合平衡統計的認識。

研究對象。國民經濟中帶有全局性的經濟關系,研究經濟關系是否協調、適應、平衡,揭露不平衡,是主要任務。

核心是從實際統計資料中確定平衡統計的界限。質量和數量的界限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統計工作,佔有資料,分析資料是統計兩大步驟;研究工作,恰恰相反,從分析開始,才去佔有資料。是從分析經濟生活出發,用統計數字去說明問題。

平衡統計初創,不可能完善,從專題研究著手,逐漸完善,再逐漸改進。怕的是陷入資料堆里拔不出來。這是搞平衡統計的一條路子。模索一段,再把佔有的資料拿到前面。現在統計工作沒有把主要力量放在搞平衡表。國家統計局的一套平衡表和我們的研究是一致的,我們已經納入課程。

二、以人民生活為中心開展地區綜合平衡統計。

研究人民生活實際上是積累和消費研究的一個方面。省以下的市地不太關心地區綜合平衡統計,因為地區經濟有他管不著的,他只關心他管得著的東西。地方和地區存在矛盾。是否可以圍繞生活問題進行統計分析,因為生產上管不著,生活上他必須要全包了。生活問題是地方涉及面最廣、矛盾突出的問題,生活的擔子壓在了地方領導的身上。抓生活問題可以把地區經濟全面帶起來。不是唯一的,是重要的。

圍繞生活問題可以搞哪些題目?

1。地方能管與不管的矛盾研究。中央投資建廠(只管生產,不管生活),收益全部拿走,給地方留下一個購買力,要由地方解決。購買力劃分為兩部分,一部分地方能管,一部分不能管。投資產生就業,就業產生購買力。建廠後,職工增加,要求地方提供生活服務,文化、娛樂設施都要建設,地方要投資,地方要解決,給對方增加壓力。這些,都要研究,要匡算地方接受外來投資能力有多大,有多少是地方能夠解決,哪些解決不了。

2。地區消費品的需要和消費品的生產以及產品流出流入的關系研究。國民收入消費額以消費基金來表示。消費基金包括︰地方輕工業生產的產品,本地農業生產的產品,外地調入的商品。要計算三部分各影響的比例有多大。采用線性分析和回歸方程,分析三個因素的影響程度。也可以分析兩個因素,一個本地工農業生產,一個外邊資源調入進行分析。

3。對流出流入根據需要做一些劃分。流出劃分為兩種,義務上交和商品交換。流入分為生產資料和消費資料。義務上交有去無回,發展地方優勢產品,進行商品交換,有去有回。有可能的話,要編制流出流入地區聯系平衡表。平衡表包括輸出的去向,輸入的來源。實物構成要按類別進行編制。銀行有這方面的資料,建議國家利用總行的資料建立地區聯系平衡表。

4。居民之間消費水平、收入水平差異研究。職工和農民消費水平差異比較,不能直接對比,要有可比性,一個調整口徑,一個調整價格。不同部門的職工收入差異,因為獎金發放不同,差異大,要編制居民貨幣收入平衡表。

5。積累中生產性和非生產性關系研究。現實情況是骨肉失調。判斷積累率高低,必須分出非生產性積累,由此引起的積累增加是合理的。還要進行財產統計。

6。生產性積累額的確定問題。不能只看生活,不看生產,生活水平提高了,引起生產下降,不合理。要保證生產有一定的速度。生產性積累要有一定比例,它是由國民收入的發展速度決定。積累效益水平、積累額多少的確定,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界限。

三、建議

統計資料現在多了,但是搞研究沒有資料,搞出的成果又沒有公布的園地。現在統計資料都有保密性,為了研究需要,建議創辦一個內部帶有保密性的供研究用的刊物。

關于積累率標準的判斷問題。25%還是30%,哪個合理?積累率是由生產結構決定,不能把不可能當作標準。把「一五」時期的積累率弄到現在,在方法論上也是錯誤的。25%的目標可否?

***

遼寧社科院方秉鑄發言。

綜合平衡統計工作是新課題。觀察地區綜合平衡,不是主觀要求,而是客觀需要。談三個問題,地區平衡統計的客觀性、必要性、特殊性。

客觀性。地區是全國經濟的組成部分,是相對獨立的整體,再生產過程包括的物質生產、非物質生產,各個環節,各個部門,以及地區之間都存在著廣泛聯系。根據條件、布局,各地區各有專業方向,同時專業化、協作化存在內在聯系和制約影響。

地區與全國,地區內部各部門,生產建設和人民生活的關系,地區之間的平衡關系要進行研究,揭示內在聯系和規律性。實踐證明,不掌握這些客觀規律,就會管理經濟束手無策,影響發展速度。

必要性。地區經濟平衡還沒有被人普遍接受。有人主張地方自給自足。有人認為地區不存在經濟結構體系,地區關系是由國家安排等等,存在爭論。存在怎樣理解地區平衡,如何認識地區平衡與全國平衡的關系。

地區再生產過程中各個環節的總體平衡,不能理解為生產之間的部門平衡,是全面考察地區人財物力資源能否適應重點建設與地區配合並相適應。地區人財物分配,包括調出調入,一方面形成地區人財物資源,一方面調節地區內部平衡。掌握這些資料,就可以調整生產和需要的平衡。這叫總體平衡。

地區平衡以國家平衡為指導,國家平衡以地區平衡為基礎,國家平衡是地區平衡的前提條件,國家平衡不能代替地區平衡。各地區各有優勢,有配合性部門,有自給性部門,有生產性部門,有社會性部門,技術結構不同,水、交通等等條件不同,地區經濟結構各式各樣,所以,地區平衡是必須要搞的。國家平衡是建立在地區平衡基礎之上,地區經濟是全國經濟的空間布局,全國平衡是通過地區平衡來實現的。國家的重點項目建成之後,原料、能源、職工生活等等都要地方解決,不協調,就會影響全局。

地方與地區的關系。地方經濟離不開地區平衡。現在地方只管地方經濟計劃的情況要改變。國家計委要研究地區計劃。忽視地方平衡無法進行地區平衡。

特殊性。與全國平衡相同點︰1。目的相同,正確處理生產建設和人民生活比例,積累和消費比例;2。以總產品和國民收入為核算主體。

不同點︰1。全國為完整體系,地區有專業性,實物價值和貨幣價值有矛盾,不能通過地區內部解決,要通過交換解決。2。全國財政是一個獨立的體系,需要總量和物資供應是平衡的,生產結構和需要結構是適應的。地區財政不獨立,有上交下撥,流出流入,信貸差,收支出現差額,導致需要總量與供應總量不等。3。地區平衡要計算三個比例關系,積累和消費比例,兩大部類比例,調出調入比例。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統計師最新章節 | 統計師全文閱讀 | 統計師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