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國風雲 第19章 魏楚來援

作者 ︰ 橫笛落梅

就在這萬分危急的時刻,《史記》上說︰楚使春申君將兵赴救趙,魏信陵君亦矯奪晉鄙軍往救趙,皆未至。秦急圍邯鄲,邯鄲急,且降,平原君甚患之。邯鄲傳舍吏子李同說平原君曰︰「君不憂趙亡邪?」平原君曰︰「趙亡則勝為虜,何為不憂乎?」李同曰︰「邯鄲之民,炊骨易子而食,可謂急矣,而君之後宮以百數,婢妾被綺縠,餘粱肉,而民褐衣不完,糟糠不厭。民困兵盡,或剡木為矛矢,而君器物鍾磬自若。使秦破趙,君安得有此?使趙得全,君何患無有?今君誠能令夫人以下編於士卒之間,分功而作,家之所有盡散以饗士,士方其危苦之時,易德耳。」於是平原君從之,得敢死之士三千人。李同遂與三千人赴秦軍,秦軍為之卻三十里。亦會楚、魏救至,秦兵遂罷,邯鄲復存。李同戰死,封其父為李侯。

大意是說︰平原君在賓館里接受了一位官員的孩子李同的建議,散盡家財招募勇士,用重金招集三千敢死勇士,這三千人在李同的帶領下,殺出邯鄲,沖向秦軍,秦軍一下子因為這三千人,後退三十里,為處在生死存亡的趙國贏得了時間,更為春申君、信陵君的部隊到來贏得了時間。

這種說法,史書上雖然有記載,但非常不可信。首先,平原君在邯鄲之戰之前就離開了邯鄲,去往外國求助,他又如何能夠突破秦軍防線,與身在邯鄲的李同對話呢?其次,有案可查的是平原君早在之前就散盡家財、賑濟災民,何來李同代其散盡家財、招募死士之說?再次,統領邯鄲守御的是趙將廉頗,李同等人的自殺性攻擊,難道不被其制止嗎?如此重大的事件,廉頗傳記里毫無所聞!原本就已經十分有限的守城力量,怎能輕易去飛蛾撲火,萬一失利,邯鄲城豈不危險?最後,秦軍城外有數十萬軍馬,3名饑餓無力的士卒,能把秦軍全線擊退3里?你信了,我反正是不信。

所以,最可能的是︰這個故事八成是司馬遷編造或道听途說、不足為憑的。

秦軍圍邯鄲,趙國多次向魏國求救。

魏安釐王見到趙國的使者就氣不打一處來︰有你們趙國這樣不要臉的嗎?剛剛還攻打我們魏國,奪取我們的土地和城邑,現在反來向我們求援。不去,你們快滾回趙國去!魏國不願意相救。

魏國大臣們連忙勸解︰趙國雖然可惡,方今卻是死不得。趙國完了,我們魏國就會暴露在秦國的鋒芒之下,那可是更危險的結局啊!所以,如果趙國同意結盟,我們應當去救它。如果死到臨頭還與我國為敵,干脆我們就同秦國一塊滅了它!

魏王︰趙國滅了以後呢?

大臣︰這個----

魏王︰魏國就投降?什麼餿主意!還是兩國結盟,去拉他一把吧---

魏王派將軍晉鄙領兵十萬救趙。秦王派使者威脅魏王說︰「趙國都很快就會攻下,誰敢救趙,秦攻下趙以後就先打誰。」魏王畏懼秦國,令晉鄙在鄴(今河北臨漳縣西南),停軍築壁壘,不再前進。名義上是救趙,實際上是在觀望形勢的變化。

平原君的夫人是魏國信陵君的姐姐。平原君寫信責怪信陵君說︰「我以為你有救濟別人困難的高義,現在邯鄲這樣危急,魏國的救兵不來,你卻無動于衷。縱然你輕易地拋棄我,難道你也不可憐你姐姐嗎?」信陵君屢次請魏王發兵救趙,魏王都不答應。他只好采用了侯嬴的意見,使人偷出魏王的兵符,奪晉鄙軍救趙。

在趙勝及其部下的努力游說下,楚國和魏國出兵援救趙國。同時齊國開始陳兵燕

國邊境以威懾燕國可能對趙國東部的入侵。

公元前258年冬,楚國春申君黃歇率援軍十萬、魏國信陵君魏無忌率援軍8萬,強力突破南線秦軍防線,抵達邯鄲城外圍。

這時白起說︰「秦王當初不听我的意見,現在怎麼樣了?」秦昭襄王听說後大怒,親自去見白起,強迫他前去赴任。白起叩頭對秦王陳述說︰「我知道出戰不會取得成功,但可以免于獲罪;不出戰雖然沒有罪過,卻不免會被處死。希望大王能夠接受我的建議,放棄攻打趙國,在國內養精蓄銳,等待諸侯內部產生變故後再逐個擊破。」秦昭襄王听後轉身而去。

秦昭襄王免去了白起的官爵,將其貶為普通士卒,命其離開咸陽(今陝西省咸陽市東北)遷往陰密(今甘肅省靈台縣百里鄉),但白起患病,沒有立即動身。過了三個月,前方秦軍戰敗的消息接踵而來,秦昭襄王更加憤怒,認為正是白起當年不听從命令,擅自坑殺趙國投降士卒,才讓趙**民有如此猛烈的抵抗,越想越氣,于是命人驅逐白起。

白起走出咸陽西門十里路,到了杜郵(今陝西省咸陽市東北)時,範雎對秦昭襄王

說︰「白起遷出咸陽,很不服氣而且口出怨言。」秦昭襄王于是派使者賜給白起一把劍,命他自盡。

白起仰天長嘆道︰「我到底有什麼過錯竟落得這般結果?」

過了一會他又說道︰「我本來就該死。長平之戰趙國投降的士兵有幾十萬人,我用欺詐之術把他們全都活埋了,這足夠死罪了。」白起隨後自殺。

《戰國策》記載為白起離開咸陽七里時,被秦昭襄王所派使者絞死,長平之戰參與

虐殺戰俘的副將--司馬錯之孫司馬靳也一同被賜死。

12月底,魏楚聯軍對秦軍發起強大攻勢,同時邯鄲城內守軍出擊配合,三國聯軍在魏國丞相信陵君的指揮下3面夾擊城外秦軍。已經在邯鄲城下鏖戰兩年之久的秦軍疲憊不堪,三面受敵,無力抗擊三國聯軍的打擊而全線崩潰。

秦軍主力向西急退數百里後,殘部逃回汾城(今山西襄汾縣城西南)。而剛剛到達邯鄲前線的秦將鄭安平殘部2萬余人被聯軍團團包圍在邯鄲城南,在糧草斷絕,突圍無望的情況下,只得全軍降趙。邯鄲之圍遂解。

三國聯軍乘勝西進進攻汾城,韓國見時機到來也趁機發兵打擊秦國。立足未穩的秦軍主力再次崩潰,殘部逃回河西地區。

秦昭王被迫與三國議和。將以前佔領的河東郡(今山西夏縣北)歸還魏國;太原郡(山西太原)歸還趙國;上黨郡歸還韓國。最終,歷時3年之久的邯鄲保衛戰以趙國勝利告終。

邯鄲保衛戰沉重打擊了秦國的囂張氣焰,造成秦國巨大的傷亡,嚴重消耗了秦國實力,鞏固了趙、魏、齊、楚的軍事聯盟,直接造成秦國統一中國進程的推延。但趙國為報復秦軍壓境時,燕國屢次趁火打劫侵犯其國土,與燕國勢不兩立,相互為敵,又陷入長期的燕趙戰爭,消耗著國力。螳螂撲蟬,黃雀在後,最終先後亡國于秦,這是後話,暫且不表。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大秦帝國風雲最新章節 | 大秦帝國風雲全文閱讀 | 大秦帝國風雲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