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國青年劉季從此投到魏國龍陽君門下,他同韓國人張波(韓信之兄長)、楚國陽城人(今日河南省大名鼎鼎的駐馬店市)陳涉、被齊國吞並的小國----陳國宛丘(即今天的淮陽縣)的武臣一樣,都參加了地下抗秦組織「鳳之喙」,並融合進先秦時代諸國聯手組建的大型「黑社會」組織「天地會」,開始了血雨腥風的刺客生涯,成為大秦國長史李斯治下樞密府傾力征剿的對象。劉季與龍陽君的侍從燕兒這一對兒青年男女的愛情之火,也如干柴烈焰、熊熊燃燒、如膠似漆起來。這些暫且不表,日後書中再詳。
且說信陵君的門客張耳、陳餘兄弟眼見到,就連劉季這麼個青年氓流都「天天向上」,他們頗受觸動、自感羞愧汗顏,兩個人合計著,「既然魏無忌大人已經是消極避世之人,若繼續這樣渾渾噩噩混下去,我等的前途也就暗淡無光了,不如趁著年輕、精力旺盛,改換門庭,順應世事潮流去干一番事業,也去謀求個加官進爵、封妻蔭子。」,他們決定︰一起瞞著信陵君魏無忌,主動向魏王毛遂自薦-----去說服趙將廉頗,讓他歸還魏郡內黃的首府繁陽城,甚至想著將已無退路的廉頗,拉到魏國大梁來替魏安氂王服務。
就這樣,張耳、陳餘被魏王以「死馬當活馬醫」的心態,委任為魏國使節,被派往繁陽會見廉頗。臨行前,張耳乞求魏王,「陛下,那繁陽戰亂多時,民不聊生,百姓饑苦。臣張耳懇請大王,讓我們順便捎帶一些糧食、藥草過去,救濟、拯救饑民、難民吧。」魏王應允,張耳一行用船舶載運了大批糧草、藥品北渡河水、徑奔繁陽城而去。
--------
當張耳、陳餘抵達被趙將廉頗佔據的繁陽城的時候,繁陽城外還有樂乘的軍隊在城池外圍討敵罵陣,幸好廉頗沿用此前魏**隊的辦法,在城外設置了幾處堅固的營壘、城上城下配合守城,城南的河水(黃河)渡口未曾失守,張耳和陳餘率領的第二波魏國使團方才順利入城。
沿途,張耳目睹繁陽城外村舍毀棄、田地拋荒、遍布新墳。民生之痛,令人目不忍視。「繁陽的父老鄉親們好苦!」
圍繞繁陽城積年戰火,外黃郡縣的人民為避免戰禍波及也四處逃散,城內更是工商凋敝、商旅蹤跡、民眾缺衣少食,其狀甚慘。那廉頗為驅使百姓協助守城,又把四處鄉村里殘留的百姓趕入城中,人吃馬喂,糧食問題就更加突出。廉頗所部軍紀不佳,肆意搶奪百姓的事情也時有發生,搞的是怨聲載道。
廉頗守城有兩個絕活,也是昔日他能夠指揮趙國邯鄲軍民抗擊秦軍圍困的經驗總結。一個是「軍民一家」-----驅使百姓上城充當砲灰。另一個是「拆」,不是拆遷,只拆不遷。拆房的目的是搜集巨木大石,將它們堆積在城上當滾木礌石,要求守城之時要做到「拋之不盡、用之不絕。」如今,大戰在即,信平君廉頗這個經驗又從邯鄲移植到了繁陽。
拆了官府還好說,強行拆了當地富商連同老百姓的房子,也沒有個補償,讓人家去哪里安身?遇到抵死反抗的,趙國官兵就出動鎮壓。最後,繁陽城內一片廢墟,許多城中之民都只能擠在臨時搭建的窩棚里,好一個「慘」字了得!
這日,廉頗的手下又打死一個阻攔拆房扒屋的鄉老,民眾敢怒不敢言,聚攏在一起商議要抬尸游行,以示抗議。
「廉頗做的太過分了,簡直是一群土匪!叵耐是個死。不是被殺,就會像邯鄲之民那樣餓死、困死。索性咱們就跟他拼了,好歹能有一些人逃離虎口、僥幸得生。」
「老百姓哪里干的過那些趙國的凶徒?----秦軍不是快到了嘛,到時候咱們暴動,引秦軍入城。」
「你這是什麼話?繁陽城是魏國的,它既不是趙國的城邑,更不屬于秦國。無論如何,不能走了熊羆,來了虎狼。眼下也只有先守住城池,再設法驅逐廉頗了。」
「得啦,-----秦軍來犯,廉頗守城,大家都得餓死。繁陽最後歸誰,恐怕咱們的眼楮是看不到!」
眾人推舉一名鄉紳、名叫牟超的,牽頭起草了聲討趙軍暴行的簡牘,並出面領著大家到繁陽官署跟前的廣場上抬尸游行,以此抗議趙**隊胡亂拆房、濫殺民眾的暴行。人群浩浩蕩蕩去往廣場,遞交民眾的請願書。先秦時代中央有監察百官的御史大夫、基層有縣丞,沒有信訪局。有信訪局的朝代必是法律不彰、官員們狼狽為奸、操縱褻瀆法律,逼得老百姓走投無路才去上訪告狀。
如今繁陽被趙**事管制了,要抗議只能直接去找廉頗理論。繁陽百姓亂紛紛匯聚在廉頗駐地門前吶喊,「廉頗,你出來!--------老百姓活不下去了,要找你說話!」
廉頗避而不見,百姓群情激奮,趙**隊也步步逼近,眼看一場流血沖突就要爆發了。
但說廉頗接到屬下報告,說魏國方面又派使團來了,還有大批糧食、藥品的接濟,不禁喜出望外——真是想啥有啥,天賜良機呀!
廉頗立即下令︰「先把廣場上的軍隊撤走!——告訴那些鬧事的民眾,若有什麼訴求,等迎接魏國使團入城後再來協商!——讓他們先散去。」
聚集抗議的老百姓不肯走,加上听說母國——魏國使團來了,就像有了主心骨兒,更加起勁地鼓噪起來。
張耳看到城中滿目瘡痍、廢墟連綿,昔日繁華的城邑被趙國人破壞的慘不忍睹,一大群衣衫襤褸、饑腸轆轆的孩童和垂垂老者追著他們,可憐兮兮地討要食物,忍不住傷心落淚。
「快,打開幾包粟米,先散發給這些老人和孩子。」
陳餘帶著幾個人動手打開了幾包糧食、先給緊隨隊伍的老百姓散發。饑餓的人群一擁而上,把維持秩序的趙國護軍們也擠到一邊。
「不要搶!——每人一小斗。」
有的孩子顯然是餓極了,髒兮兮的小手抓把生米就往嘴里塞,「小鬼頭,那是生米,不要吃呀!——快帶回家去,讓你娘煮熟了再吃。」
那孩子怔怔地說︰「我爹我娘都在亂軍中死了,家里的房子也被拆成了平地——大人,魏王什麼時候派軍隊來,殺光這些趙國這些狗娘養的。」
張耳伸手一把將那孩子提上車來,「你就什麼名字?」
「我叫程遜,小名叫兜兒。」
張耳取來水囊,拿著汗巾,給他抹抹骯髒的小臉,「兜兒,以後你就叫我大哥哥,咱們兩個相依為命。有我張耳吃的,就有你的一份。」,那孩子感激涕。
張耳指著陳餘告訴兜兒,「這一位是你陳二哥。」,陳餘拍著胸脯說道︰「兜兒還是好命。日後有了哥哥們關照你,你那死去的爹娘也會含笑九泉的。」
2年後(公元前225年),魏國右將軍程遜死守魏國都城大梁,城中的魏**民誓死不投降。秦軍引鴻溝之水淹灌大梁,經過三個月,城牆坍塌毀壞,秦軍攻破了大梁、血火屠城,魏**民幾乎全城殉難。大將程遜率部眾拼死抵抗,戰至鮮血流盡後,壯烈殉國。
廉頗獲得軍糧的夢想落空了!聞訊蜂擁而至的更多城中百姓,將張耳他們捎來的十幾車糧食一搶而光。聚攏在廣場上抗議廉頗的繁陽民眾,也抵擋不住糧食的誘惑,頓時散去大半。
「久旱逢甘雨、雪中送炭」,張耳、陳餘成了魏國繁陽百姓的大救星!民眾眾星拱月一般,簇擁著這兩位稚氣未月兌的年輕人,「張耳大人,您是咱繁陽老百姓的救命恩人呀!——」
張耳這個未曾弱冠的年輕人,挾滿城民眾的擁戴,以魏國使節的身份,獲得了與老將廉頗對等談判的資本,成為廉頗等人無法漠視的對手——
正式談判在已然頹廢、破敗的官署中舉行!
廉頗看著張耳——這個昔日陪伴在老友信陵君左右的書童,忍不住稱贊道︰「原來是你!——如今出落成大小伙子啦!」
廉頗詢問︰「信陵君魏無忌大人可好?」
張耳︰「他老人家近況很不好!——烈士暮年,人世蒼涼呀。終日千金買醉,風花雪月,聊以自慰、苦度余生而已。」
廉頗聯想到自己的近況,也不覺感嘆一聲,「唉!我們這些昔日的老朋友,終究是讓人棄之如履,可憐、可嘆啊。」
張耳試探著說︰「如今繁陽已成絕地,信平君大人有何打算呢?」
廉頗︰「還能怎樣?當死便死吧!」
張耳︰「大人不必如此悲涼,在下就是來助信平君一臂之力的。若大人听從吾所言之計,則繁陽之困立即可解,大人您也能月兌過此劫。」
廉頗詫異地看著眼前這個充滿自信的年輕人,「汝能有何策?」
張耳賣個關子,「廉頗將軍,您覺得這次您能夠守住繁陽嗎?」
不待廉頗作答,張耳明確地說,「注定是不成!因為您內無糧草、外無救兵,兵力也捉襟見肘。當年,將軍叱 風雲、虎嘯邯鄲抗拒秦軍,那是有四十萬邯鄲民眾的鼎力支持呀,——更有魏楚聯軍的仗義救援。而拯救邯鄲民眾的魏楚聯軍,就是從繁陽此地最後集結、慷慨出征的——繁陽的老百姓,當時多有隨軍援助趙國的,他們給餓殍遍地、饑饉難捱中的邯鄲送去了糧食,他們是趙國友邦的恩人呀!——誰能想到,十三年後,他們竟然淪落為趙**隊砧板上的魚肉,受盡欺凌。如此豈不悲哉?」
廉頗等人面紅耳赤,張耳繼續說道︰「邯鄲一戰,將軍的英明天下流傳。將軍本為趙國將領,可是,將軍今日據守的不是趙國的邯鄲,而是魏國的城邑繁陽。那樣無論勝負,將軍能留下什麼口碑呢?挾魏國十幾萬百姓殉難,哪個國家能給將軍設祠封祭呢?——只怕是落個罵名千古吧!」
廉頗很無奈地說,「張耳,有話你就直說,你說怎麼辦?」
張耳甩出了底牌,「投降魏國!唯此一途。」
廉頗拒絕︰「可以合作,絕不投降。」
張耳遺憾地說︰「將軍若執意如此,我的使命也就終結了。」
廉頗的副將們不死心,「信平君大人說不降魏國,並沒有說不交還繁陽吧!」
張耳︰「據說廉頗將軍企圖讓趙王將繁陽劃為自己的封地,趙王不允,這才有了樂乘的圍城。如此說來,將軍是回不得趙國了。那麼,繁陽今日又不可能抵擋住秦軍的攻擊,只有魏國能挺身相救、也是保衛自己的國土,難道將軍就沒有想過,魏王也可以把繁陽劃為信平君大人的封地嗎?——將軍終生堅持的,就是三晉兄弟聯手抗秦。現在,秦軍趁罅隙而入,企圖一舉割裂趙魏兩國,趙國、魏國都會瀕臨絕境。將軍難道是要親手毀掉您自己苦心經營的天下合縱之大局嗎?」
廉頗深思,「有道理。」
張耳侃侃而談︰「古人說不義而富貴,于我如浮雲。凡為仁者,所畢生追求的除了錦衣玉食,還有道德情操啊,更有信義為本。信平君大人降服魏國,不但可以安身避禍,還可以保全趙魏兩國的同
盟,如何不從善如流、樂意而為呢?——日後,趙國安定下來,將軍也可以自回趙國去的,這個我來擔保!——將軍啊,您不替自己打算,難道就不為身邊這些出生入死的兄弟們,謀一條活路嗎?」——
張耳巧言善辯,廉頗心悅誠服,最終定下了投誠魏國的決心。張耳大喜過望,立即讓陳餘攜廉頗呈給魏王的乞降書信返回大梁報信。
得知張耳得手、廉頗投誠、繁陽又回到了魏國手中,魏國大梁一片歡騰。魏王急調重兵和大批糧草渡河,幫助廉頗抗拒秦兵,趙將樂乘只得從繁陽城下退走。
張耳又攛掇廉頗說,「將軍為何不追擊樂乘所部,以向魏王表明心跡和誠意呢?」
廉頗只好派出兩只軍隊去追襲樂乘。聞知廉頗叛趙降魏,樂乘恨得牙根癢癢,兩軍混亂廝殺一通,樂乘引軍敗走。「老賊廉頗,你等著!——終有一天,你會付出代價的。」,樂乘征討廉頗不成,恨恨返回邯鄲——
再說秦軍正水陸並進,忽然接到敵情通報,「魏國大舉增兵繁陽!」
聞知敵情有變,秦將蒙驁急忙召集章邯、張唐等部將會商,「我靠!——繁陽不能去了,咱們還是打道回府吧。」
張唐、章邯心有不甘,「這行軍都到半路了,士氣正盛,繁陽絕對可下!我們不能因為魏國調運了一些援軍就怕了吧?隔著滔滔河水,魏軍增援沒那麼快,再說趙國樂乘的軍隊還走了呢!」
蒙驁面露難色,「這個廉頗,昔日在長平據守丹河防線和長平關,又守備過邯鄲,我們都沒有贏他。本來是想趁著這老家伙失道寡助、這次在繁陽擒拿他的。可是魏國竟然挺身相救,這是為何?——廉頗一定是歸順了魏王呀!趙國也與我國交惡,此去繁陽,萬一是個陷阱,難道汝等非要老夫當王(在晉北陷入李牧重圍而兵敗身死)第二不成?」
眾將無奈,只得傳令行進的秦軍將前軍變後軍,灰溜溜退縮了回去。
繁陽城保住了!激動地城中民眾將張耳高高拋起,英雄萬人矚目!
辦好城防交接手續,魏國使節張耳欣喜地領著廉頗回魏國都城大梁,去朝見魏安氂王,接受魏國傾國的贊美!
無數的適齡姑娘,都央求父母速派媒婆去跟張耳提親,渴望把自己嫁給這位享譽全國的白馬王子,優質潛力股、鑽石王老五。可惜,張耳還差一歲才2弱冠、才能行成人禮,只好先排隊守候。惹得很多人家的姑娘們日夜提心吊膽,憂郁不快活,生怕心目中的如意郎君張耳被別家小姐的芳心和殷勤先擄了去。開放大膽一些的女子們,索性就直奔張耳去處自我推薦、比拼,張耳應接不暇。他的朋友陳餘竟然也沾光不少,儼然也成了姑娘們退而求其次、爭相邀約的對象。
陳餘竟然先與大梁一個巨富人家的小姐定下了婚約,至于張耳嘛!——因為「鮮花」實在太多了,竟看的眼花繚亂、目不暇給,又被女子們潑辣、大膽的****所驚嚇,竟然逃入山中躲避國中姑娘、小姐們發動的滔滔不絕的「柔情攻勢」,當了愛情逃兵。連魏王要賞賜他,都不知道他躲去了哪里。
信陵君府上的馬車夫陳餘這時搖身一變,也成了魏國的官員,因為太年輕,官職不太高,就是個司徒府的參事。而張耳為國立下奇功,被大臣們保舉為王國外史(外交部長)的樞密副使(第一秘書),成為魏國干部梯隊中炙手可熱的好苗子,重點栽培的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