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你遨游博大精深的易學世界 第七節 孔子晚而喜易

作者 ︰ 書凡

「易更三聖」,是說我們的祖先伏羲氏開始畫八卦,周文王演繹八卦,孔子發揮易學的精義。這是講易的作者。不過,許多學者認為《周易》名傳天下,功在孔子。

《史記•孔子世家》雲︰「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說卦》、《文言》。」孔子作為中國古代文化大聖人,曾經提出過人生的五大里程碑,「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隨心所欲不逾矩」。孔子花了很大的精力,把《易》全部讀了一遍,基本上了解了它的內容。不久又讀第二遍,掌握了它的基本要點。接著,他又讀第三遍,對其中的精神、實質有了透徹的理解。孔子感慨地說,「假如讓我多活幾年,我就可以完全掌握《易》的文與質了。」

在這以後,為了深入研究這部書,又為了給弟子講解,他不知翻閱了多少遍。這樣讀來讀去,把串連竹簡的牛皮帶子也給磨斷了幾次,不得不多次換上新的再使用。這就是孔子讀易「韋編三絕」的故事。按照史書說法,《易傳》是他晚年創作。

「傳」共有《文言》、《彖傳》上下、《象傳》上下、《系辭傳》上下、《說卦傳》、《序卦傳》、《雜卦傳》十篇,被後人稱謂「十翼」,它是對《周易》古經的解釋。

根據傳統說法,「十翼」系孔子所作。這種說法最初源于《史記》與《漢書》。如《史記•孔子世家》的記載︰「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說卦》、《文言》。」《漢書•藝文志》記載︰「文王……作上下篇,孔氏為之《彖》、《象》、《系辭》、《文言》、《序卦》之屬十篇。」《易傳》是解經之作,旨在解釋《周易》的要言大義,因為它們好象《周易》之羽翼,又恰好是七種十篇,顧稱「十翼」。

在孔子的推崇下,《易》被儒家定為五經(《易》、《尚書》、《詩》、《禮》、《春秋》)之首。

春秋時代的孔子,受時代局限,不會完全摒棄「佔筮」而不受影響,但他畢竟是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大學者,提出學易「不佔而已矣」,而注重「觀其義」,將一套深邃的陰陽哲理思辨和社會倫理學說注入了《周易》︰

一是把吉凶哲理化

《系辭上傳》說︰「吉凶者,失得之象也」,「吉凶者,言乎其失得也」。意思是說,得為吉,失為凶,到底得什麼失什麼得呢?從《系辭上傳》的上下文看,應該指得道與失道。道又是什麼?《系辭上傳》說得明白,「一陰一陽謂之道」。

可見,孔子認為,宇宙的根本規律就是陰陽兩個方面對立統一的運動變化,《周易》用陰陽爻兩種符號來表示,說明符合陰陽交變規律的行為結果為吉,反之則凶。

二是奉勸君子「見幾而作」

幾是什麼?《系辭下傳》說得很清楚,「幾者,動之微,吉凶之先見也」。可見,所謂「幾」指的是先兆信息,即征兆。由于它隱晦微弱,往往不易被人所察覺而忽略,因此一定要善于抓「幾」的機遇,以使自己的決策與行動立于不敗之地。

三是告訴人們,人生不應該是搞宿命論,而是要趨吉避凶

怎樣才能趨吉避凶、化凶為吉呢?《系辭上傳》提出了四字訣竅︰「順天履信,天之所助者順也,人之所助者信也。」意思就是說,一要符合自然規律,二要講信用。

總之,孔子作《易傳》在中國文化史上具有極端重要的意義。《易傳》把《易經》本身所蘊含的義理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把《易》作為分析客觀事物和提高人的道德境界的依據,規定了中國易學研究的基本命題,也規定了中國易學思想發展的基本方向。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帶你遨游博大精深的易學世界最新章節 | 帶你遨游博大精深的易學世界全文閱讀 | 帶你遨游博大精深的易學世界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