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你遨游博大精深的易學世界 第二節 秦朝焚書留《周易》

作者 ︰ 書凡

春秋戰國時期,由于社會逐漸青銅時代,中國的社會生產力得到了較大的發展,一些平民百姓逐漸從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他們面對紛亂的社會狀況,希望通過思索和鑽研前人治世理念尋找到一條可以使社會安定、百姓不再流離失所的救世之路。于是產生了諸多的學派學說,並撰寫出無數著作,史稱諸子百家。

公元前221年,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封建集權王朝——秦朝建立。由于當時社會上百家爭鳴,嚴重的阻礙了秦始皇對征服的原六國民眾思想的統一,並威脅到了秦朝的統治。

公元前213年,秦丞相李斯進言,說愚儒「入則心非,出則巷議,夸主以為名,異取以為高,率群下以造謗。」于是,秦始皇為了統一原六國人民的思想,于當年開始銷毀所有六國史書和私藏于民間的《詩》《書》,一直到公元前206年秦朝滅亡,史稱「焚書」。

在這一浩劫中,諸多的文化典籍被毀于滾滾狼煙之中,但《周易》一書卻幸免于難,其中奧秘何在?

有的歷史學者推測秦始皇可能在他統一六國前,《周易》的卜筮啟發過他,使他情鐘于《周易》;有的學者認為在秦時,《周易》本來就是專門作為佔卜、起卦的書,它純屬自然科學類的書,與政治、思想類的書不沾邊,所以未燒。

此外,有學者認為,之所以沒有焚《周易》,與李斯有很大的關系。

《史記•李斯列傳》中記述了李斯的上書︰「古者天下散亂,莫能相一,是以諸侯並作,語皆道古以害今……而私學乃響于非法教之制。聞令下,既各以其私學議之,入則心非,出則巷議……臣請諸有文學《詩》、《書》百家語者,蠲除去之。令到滿三十日弗不,鯨為城旦。素不去著,醫藥卜筮種樹之書……」

秦始皇贊同李斯的建議,下令「收去《詩》、《書》、百家之語,以愚百姓,使天下以無古非今。」

就這樣,周文王姬昌的《周易》被歸為「卜筮」之列,而免于被焚之災。

但是,這里也有一個很大的疑問,既李斯不能不知道《周易》究竟是怎樣的一部書,如何會放過它呢?

《史記•李斯列傳》中說︰「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時為群下史……乃從苟卿學帝王之術……」

李斯是跟隨荀子學「帝王術」的,怎會不讀論述「帝王術」的《周易》呢?

或許正是由于李斯對《周易》深有研究並由此深受啟示,才使李斯登上丞相的「寶座」;所以,他偏愛此書,便悄悄的把《周易》歸入「醫藥卜筮種數之書」之列。一個「易」字,使它在大難之中蒙混過關。《周易》免于被焚,便成為「官家」批準下來的可以公開「刊行」、「習讀」的書了,于是,有志之士以「卜筮」的名義來讀它、研究它、運用它;而卜官巫師則「名正言順」地將它奉為佔筮用書。毫不奇怪,因為《周易》包羅萬象,涉及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婚姻、家庭、爭訟、交友,進仕、退隱、待人處事,論及道德、品格、修養、行為舉止……而人們所欲佔求的內容無非就是這人世人生種種。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帶你遨游博大精深的易學世界最新章節 | 帶你遨游博大精深的易學世界全文閱讀 | 帶你遨游博大精深的易學世界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