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你遨游博大精深的易學世界 第三節 漢代易學大發展

作者 ︰ 書凡

漢代是易學發展的一個重要階段。這個時期的易學,後人稱為漢易。

秦始皇焚書,不焚《周易》,其傳授並未中斷。漢王朝建立以後,由于統治者表彰儒家,提倡經學,《周易》被尊為五經之首,對《周易》的解說成了專門的學問。研究《周易》的,不只是儒家經師,其他流派的思想家,也探討《周易》的理論。易學在漢代學術史、思想史和哲學史上都佔有重要地位。

據記載,漢代易學皆本于田何。田何傳《易》于周王孫、丁寬、服生,他們都著有解易的著作,以後又傳給楊何。丁寬傳給田王孫,田王孫又傳給施仇、孟喜、梁丘賀,于是「《易》有施、孟、梁丘之學」。孟喜傳《易》于焦延壽,焦延壽又影響京房,于是「《易》有京氏之學」。

京氏易學不同于田何易學系統,實際上是以六十四卦的卦象和爻辭為資料,講他自己的易學體系。由于將《周易》看成是佔算吉凶的典籍,他創造了許多佔算的體例,以講佔算之術而聞名,此派易學後來發展為佔術。施、孟、梁丘、京氏四家,皆立于學官,代表了西漢官方易學發展的情況。

此外,還有一個易學傳授的系統,以費直為代表,被稱為費氏易。費直傳給王橫,高相傳給子康和毋將永,于是「民間有費高二家之說」。費高兩家的易學,未立博士,屬于民間易學。官方易學屬于今文經學系統,而以費直為代表的民間易學則屬于古文經學系統。用當時通行的隸書寫的經典稱為今文經,而用古老的篆書寫成的經典則稱為古文經。今文經學對經典的解說,傾向于把儒家宗教化,發揮天人感應的神秘主義,而古文經學的傾向是反對用天人感應等神秘主釋儒家經典。以上這些經師都以治易為己任,可以說是易學專家。還有一批學者,如淮南王劉安、君平、揚雄、劉向和劉欲,也都研究《周易》,精通易學。

西漢學者解易,就其學風說,可以歸結為三種傾向。

一是以孟喜、京房為代表的官方易學。其解易的特點是︰以奇偶之數和八卦所象征的物象解說《周易》經傳文;以卦氣說即以八卦或六十四卦配一年四時、十二月、二十四節氣,解釋《周易》的原理;利用《周易》講陰陽變化。

二是以費直為代表的易學,不講卦氣說和陰陽災變,而以《易傳》文意解經,注重其中的義理。

三是以道家黃老之學解釋《周易》,講陰陽變易學說。

這三種解易傾向,其中影響最大的是孟喜京房的易學。漢易作為易學史上的一大階段,可以孟京易學為代表,宋人稱為象數之學。

西漢末年,隨著今文經學派神秘思潮的發展,縴緯開始流行,于是又出現了《易緯》。縴即神秘的預言。緯是對經而言,緯書是對儒家經典所作的種種神秘主義的解釋,《六經》皆有緯。《易緯》則是對《周易》經傳文所作的解釋,是漢易中的一個重要派別,其代表性的著作有《干鑿度》、《稽覽圖》、《是類謀》等。此派發展了孟京易學,並吸收西漢的元氣說、陰陽五行說以及今文經學中的神學目的論解說《周易》,將卦氣說和象數之學進一步理論化和神學化。它所提出的易即簡易、變易、不易的「易一名而含三義」說,太極元氣說,太一取陰陽之數運行于九宮之中的九宮說,以及八卦之名源于古代文字說,都對後來易學的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

既然卦氣說可以改變《周易》的結構另搞一套體系,那麼《周易》的體系就成了一個空架子。人們也就有理由完全拋開《周易》另起爐灶,搞出一套自己的系統。

西漢末年的揚雄對孟京和《易緯》大講陰陽災變,將《周易》神秘化大為不滿,于是決心另闢蹊徑,另外創造一套符號系統,以使易學與歷法的結合更為自然。揚雄自創的體系稱為《太玄》。他創造的八十一個符號,叫做「八十一首」。每首相當于《周易》的,一卦,自上而下,稱為方、州、部、家。每首分為九贊,相當于易卦的交,共七百二十九贊。他將八十一首七百二十九贊分配于一年四時之中,用以表示陰陽二氣消長運行、萬物興衰成亡的過程。並將陰陽五行,四方四時,日月星辰,風雨物候,山川草木,人體結構,心理性情以及人類的生產、生活活動都納人其中,構成了一個貫通天人的自然哲學系統,從而對西漢以來的易學作了一次總結,為卦氣說和象數之學提供了哲學根據。

到東漢時期,範升傳孟氏易,授學于楊政,而陳元、鄭眾等人皆傳費直易學,其後馬融又傳授給鄭玄。鄭玄作《易》注,荀爽又作《易傳》,都是費氏易學的傳統。從此,費氏大興而京氏學逐漸衰微。但傳費氏易的,也都受了京房易學以及《易緯》的影響。如鄭玄解經,雖屬古文經學的傳統,但又精通今文經學,以注緯書而聞名。其易學的特點是以五行的生數和成數解釋《周易》中的象和數,被稱為五行生成說。荀爽雖然不大講陰陽災變,但亦主卦氣說。繼承費氏易學的傳統,排斥今文經學派影響的,是曹魏時期的王肅。王肅解易,注重義理,略于象數,以文字簡明為其特色,成為王弼易學的先道。與王肅同時的虞翻,一方面講卦氣說,一方面又繼承荀爽易學的傳統,提出了不少解易的新體例,將卦氣說引向了卦變說,並以卦變說解釋《周易》經傳,把漢易象數之學發展到了高峰。

東漢易學的發展,除上述儒家系統外,還有道家黃老學派解易的系統。黃老學說到東漢末年發展為道教。道教宣揚神仙學說,以煉丹服藥為長生不死的方術。東漢末年的魏伯陽,著《周易參同契》,將卦氣說同煉舟結合起來,以《周易》原理解說煉丹的理論和方法。此書提出月體納甲說,即以八卦或六十四卦配干支和日數,以月亮的盈虧說明煉丹運火的程序,標志著漢易發展的另一傾向,成為道教易學的先驅。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帶你遨游博大精深的易學世界最新章節 | 帶你遨游博大精深的易學世界全文閱讀 | 帶你遨游博大精深的易學世界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