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你遨游博大精深的易學世界 第二節 《周易》與中國哲學

作者 ︰ 書凡

自古以來,《周易》便被視為中國哲學的源頭活水,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周易》標志著中國哲學的產生

盡管《周易》亦為一部卜筮之書,受到當時人們思維水平的限制,但其中卻閃爍著樸素辯證法思想,其標志著中國哲學的產生。

其一,強調矛盾對立的思想,如《周易》概括出的一系列對立抽象的哲學概念和範疇︰乾坤、泰否、損益、剝復等。

其二,強調事物運動變化的思想,如《乾卦》龍的「潛」、「見」、「躍」、「飛」及「亢」,體現了先民對自然與社會事物運動變化規律的認識與總結。

其三,強調人的主觀能動性思想,如《乾卦》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謙卦》九三「勞謙,君子有終吉」、《既濟卦》六五「東鄰殺牛,不如西鄰之薄祭」等,均是說明人的主觀奮斗、謙虛、誠心,不僅決定著事情成敗,甚至能改變天意。

2、《易傳》確立了《周易》在中國哲學與文化史上的理論價值

孔子及後學對《易經》的解讀與詮釋頗具創造性,《易傳》在形式上繼承了《易經》卜筮結構框架,但在內容上則完全摒棄了宗教巫術,從而使《周易》成為一部內容豐富、思想深刻、結構嚴密、體系完整的哲學論著。其思想內容大致有三︰

其一,吸取了《易經》中所蘊含的陰陽觀念以及道家、陰陽家的陰陽學說,確立了「陰」「陽」為《周易》最高哲學範疇,「一陰一陽之謂道」為《周易》最高哲學命題。

其二,關注春秋以來爭辯激烈的「天人關系」,提出了一套關于自然與社會普遍規律的天地人三才之道的完整哲學思想體系,從而使《周易》成為「天人之學」。

其三,繼承光大了《易經》中的辯證思想,揚棄了老子辯證法學說,建構了一個頗為完整的辯證法體系。

3、易學對中國哲學的發展影響至深

自周初至春秋戰國,《周易》即被視為重要典籍。在漢武帝「獨尊儒術」之後的兩千多年封建社會,《周易》始終作為「眾經之首」而受到尊崇。人們對《周易》的研究蔚然成風,千百年來,易家輩出,學派林立,著述浩瀚,學說繁多,形成了一種專門的學問——易學。

自先秦開始,無論是儒、道、釋抑或其他學派,無論是兩漢經學、魏晉玄學、隋唐佛學還是宋明理學等,歷代哲學家、經學家及思想家大多精通易學,都程度不同地受到易學的滋養。尤其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哲學家,更是直接通過對《周易》的創造性詮釋,來闡發其哲學觀、人生觀、政治觀及倫理觀等。

如魏晉玄學鼻祖王弼以《老》釋《易》,令玄學之風盛熾數百年;唐初儒學領袖孔穎達首次折中漢易與玄易,構築了漢學玄學走向宋明理學之橋梁;道學「北宋五子」周敦頤、邵雍、二程及張載同開以易言理之先河;南宋理學集大成者朱熹,重象數倡義理,使以易言理之學風盛行至清初;明末清初杰出的唯物主義哲學家王夫之立足于易學的哲學創新,標志著宋明道學的終結。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帶你遨游博大精深的易學世界最新章節 | 帶你遨游博大精深的易學世界全文閱讀 | 帶你遨游博大精深的易學世界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