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上來的第一批稻谷,是要盡快送到公社的國家糧站去。咯是交愛國糧,是貧下中農三忠于四無限的實際行動,頭一不能落後的,要不,隊里是會挨批評的。搞不好,還會連累大隊甚至公社挨批評。
要是出早晨工去送公糧,那太早了,人家糧站還會沒上班。上林灣的人就在家出了早晨工,打了早伙後,頂著上午的大太陽去送公糧。全隊的正勞力和可以出門的年青人都得去送公糧,曉枰曉楠兩兄弟自然也都得去。他們還想著,現在是陽歷七月份了,也是知青吃國家糧的最後一個月,正好送公糧去了公社糧站,可以順便把咯最後一個月的口糧買回來。
上林灣的大男人、小青年,前前後後十幾個人,一人挑了一擔谷子,一字長龍陣地往公社糧站去。隊長功英哥在前頭喊著︰「大家走起點,好趕早些,看能爭個交公糧的頭嗎。今年我們隊里開鐮早,不定還真是趕在前面呢。」
應著隊長的喊聲,大家不由得加快了腳步,只听得一路扁擔受力在肩上晃動的吱吱聲,合著腳步聲往通公社的老州府馬路上去。
當上林灣的隊伍一上馬路,他們發覺一條長長的馬路上,前前後後早已經有不少送糧的隊伍了。是啊,如今的形勢,能早點完成公糧任務就盡量早點,反正賴不掉,遲早是要交的,沒必要辛辛苦苦作出了稻谷,還要挨個不愛國不三忠于的冤名。
上林灣的隊伍一路不歇氣,七八里的路上,超過了好幾個灣村的人,可能只花了半多個小時,就到了公社糧站。稻谷過了稱,曉枰曉楠又跟著隊伍把谷子送到糧倉里去。他們挑著擔子,踩著之字形的木梯子,登上了高高的糧倉頂上,站到了那個往倉里倒谷子的口子邊。
劉曉楠放下擔子,不經意地張眼往倉里望了一眼。哇,咯麼多糧食啊!偌大的糧倉里好像是臥著一座巨大的糧山,糧山的山腳已經緊緊地抵著了糧倉的四壁,而山頂已經差不多就到了倒谷子的口子邊。曉楠一下子就呆住了,不,他是被眼前咯巨大的糧山震撼了。咯就是大水公社各隊各村的農民辛勤勞動的成果,是他們一滴滴的汗水堆在了咯個巨大的糧倉里!城里的人吃國家糧,就是吃的咯種糧山啊。
「楠楠,我跟功英哥他們回去趕半上午工去,你就去把咯個月的口糧買回去吧。」哥哥曉枰已經和大家空出了谷子,正要往回趕。他把手里的糧食折子和一個玻璃油瓶交到了曉楠手上,就跟著上林灣的隊伍回去了。
劉曉楠空了擔子,一個人走下糧倉,到公社糧站的售糧窗口,把糧折和錢遞了進去︰「把咯個月的米和油都買了。」
里面一個三十來歲的男子接過劉曉楠遞進去的東西,同時斜著眼楮看了看立在窗口外面等著的咯個知青。
劉曉楠只見那個男子打開糧折,用鋼筆在上面寫劃著,估計是填寫出售糧油的數量。可是,他寫劃了幾筆又慢慢地停下了,重又翻起眼皮看了看窗口外的知青,有些陰陽怪氣地講道︰「你才剛講麼子,還要買油?」
「嗯,米和油都買了。」劉曉楠簡單地答了一句。
「油?哪里還有油啊?你們早就買光了。嘿嘿。」里面傳出故作驚異又帶嘲諷的話聲。
「一個月的米,一個月的油,米沒買,怎麼會沒油了?咯個月我們還是頭一次來糧站。」曉楠他們從來都是米油一起買的。
「那怎麼曉得你,先把油買了呢?哼?」里面一雙眼楮像是威脅又像是懷疑地盯著劉曉楠。
「我們隊里到公社十來里路,來一趟不容易。我們每個月都是米和油一起買的。」劉曉楠一邊回著里面,一邊想起哥哥曾講過,有一次也莫明其妙地少了一個月的油。那一個月,曉楠幾乎就只用紅鍋子做菜了。國家定量供應給吃國家糧的人每月二兩食油,只幾角錢一斤的價格。曉枰曉楠兩兄弟每個月就是靠咯點油做菜。要沒了國家定量油,買黑市上的油,得要幾塊錢一斤,還難買得到。再講,曉枰曉楠他們也不敢去買那種油,要是正在買賣時被抓到了,還會被治個投機倒把的罪。
劉曉楠想著,就回頭去看哥哥他們走出多遠了,還能不能叫他們回來幫自己講講理。他心里似乎明白了,里面那家伙又要黑掉自己咯個月的油了。
「望麼子啊,有女同學等你啊?嘿嘿,哈哈。」里面那家伙不正經地怪笑著,一臉的浪相。
「你!」小小年紀的劉曉楠一下被里面的話聲和笑聲,搞得臉紅心跳地,他直想罵里面的那個。
可里面那家伙卻厲聲地喝問著︰「你麼子啊,你?你的米還買不買啊?不買莫佔著窗子。」
「買!」劉曉楠也提高聲音吼了一聲,還狠狠地瞪了里面一眼。一個小青年,對著里面那個國家糧站的干部,能講麼子呢,能做麼子呢。
「你吼麼子啊!」里面是一聲更高的吼叫,隨著還飛出來兌米的條子和找補的零錢,「糧本作廢了,收了,走吧!」
是啊,最後一個月糧食買完了,吃國家糧的折子就沒有了。以後,自己就只有為國家糧倉里那座山添高度的份了。劉曉楠無奈地離開了那個他以後再也沒有資格靠攏的窗口。
......
擔著幾十斤米往回走,劉曉楠全然沒有了來送公糧時的那股勁。平日在隊里,雖然總覺得自己有個家庭政治包袱,還有勛老、德保他們不時的教訓,但怎麼講灣村里的叔伯哥哥們,還有嫂子姐妹們,還是對知青小兄弟倆不見外的。在鄉親們的眼里,咯對小知青怎麼著也是上林灣的後人,沒理由歧視他們。
可是,今天咯樣難得地出來一趟,難得地與外面的國家干部接觸一次,得到的卻分明是歧視、蔑視,甚至是無視尊嚴的喝斥與調戲。難道自己咯樣听毛主席話上山下鄉的知青,咯樣天天與鄉親們高呼著三忠于口號,辛苦地為咯個國家生產出山一樣的糧食的農民,在那些似乎高高在上的干部們眼里、心里,就只有咯麼個地位?唉,難怪在水利工地上,農友們有人講,農民還不如個勞改犯,天天有國家糧吃。